“這地圖,你是從哪裡得到的?”
英國公擡眸,用詫異的目光看着定國公,開口問道。
定國公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道:“你猜。”
英國公頓時無語,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片刻後,方纔明白過來,試探性的問道:“是方休那小子?”
定國公笑的更加開心,說道:“看來你個老傢伙這段時間也是長進了不少。”
英國公聽見這話,微微一怔,想了想,突然明白了什麼,道:“那小子早就準備好了?”
“我可沒有這麼說。”
定國公聳聳肩,道:“你可知道最近東南三道鬧海寇?”
英國公擺擺手:“那是自然。”
他雖是國公,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利,可是這方面的事情還是比較瞭解的。
“可是僅僅只是爲了解決海寇之事,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
英國公想了想,猶豫了片刻,道。
定國公頗爲認同的點了點頭,說道:“所以,這小子一開始的目的絕不是什麼海寇,也不是什麼黃金之地,他只是想要更多的船。
想要更多的人下西洋,至於究竟有沒有黃金之地,壓根就不重要!”
英國公聽見這話,有些不明白。
定國公見狀,指着那地圖,說道:“你看到這地圖,你想到了什麼?”
英國公怔怔的看着地圖,沒有說話。
他倒是想到了某種可能,只是......未免太過荒謬。
然而,定國公卻是道:“很簡單,你想到的,就是我想到的,咱們兩個老傢伙想到的,也就是方休那小子想到的!”
英國公聽見這話,徹底的懵了,陷入了思考之中,久久無言。
不知道過了多久,方纔深深的嘆了口氣。
...........
京都府。
方休文理書院已經創建七天的時間。
這七天的時間,京師的百姓對這文理書院的評價越來越同以前不一樣。
一開始,對這個文理書院,大家都是貶低,或者不屑。
如今,卻是爭着搶着想要自己的孩子去哪兒讀書。
甚至,有富賈開出了一千兩銀子的價格,只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文理書院讀書。
偏偏還被拒絕了。
拒絕的理由也是十分的簡單,這一期的學生已經招滿了!
這......
京師的百姓們聽說這個消息,不免詫異。
一千兩銀子都沒法買到一個名額,這文理書院究竟該多麼厲害?
不過,仔細想一想,倒也正常。
這文理書院可是新安侯辦的。
若說是不缺銀子,新安侯在楚國算得上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了!
文理書院的名聲打響了。
對在裡面讀書的孩子們而言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但是文理書院周圍的百姓,生活卻是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比如,很多的人在文理書院附近買了屋子,就讓孩子住在這裡,說是能受到薰陶。
畢竟離書院比較近。
也就意味着離解元和亞元比較近,耳濡目染一定能夠讀好書。
甚至有些人都是辦了小板凳,在書院外面,希望能夠聽到裡面的聲音。
當然,無論他們怎麼做,對書院裡面的孩子都是沒有太大的影響。
又是一天的清晨。
孩子們照常到了書院。
卻發現站在他們面前的不是常如院長,而是另外一位院長。
就是那位新安侯。
“新安侯,先生們呢?”
孩子們站在方休的面前,臉上露出疑惑之色,開口問道。
方休看着他們,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說道:“先生們教你們的是文化課,今天我們不上文化課,上勞動課。”
勞動課?
孩子們的臉上露出好奇之色。
一個個的都是躍躍欲試。
“那新安侯,今天不用讀書了嗎?”
“今天可以不做算術題嗎?”
“今天......”
孩子們嘰嘰喳喳的問着。
方休大手一揮,說道:“今天咱們壓根不在書院裡面上課!”
“太好了!”
“總算不用做算術題了,我的腦子都要暈了!”
“還有那個乘法口訣,我都背了三天都沒背下來!”
“還有常如先生教的文章,其實我一點兒都聽不懂!”
這個年紀,縱然她們再喜歡學習,學個幾天也就不耐煩了。
此時此刻,她們的抱怨就是最好的證明。
方休聽了,臉上露出笑容,看着她們就彷彿看見了年幼時的自己。
那時,自己也是不喜歡讀書。
只是,後來離開了孤兒院,才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纔開始奮發圖強。
開設這門勞動課,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她們明白勞動的艱辛。
從而,讓她們好好的讀書。
當然,鍛鍊體魄也是比較重要的目的。
“好了,都上馬車,咱們今天出城,跟着農民伯伯們勞作!”
方休一揮手。
孩子們興高采烈的上了馬車。
在她們看來,所謂的勞作,也就是郊遊一般的性質。
這些孩子,一部分是商賈的孩子,另外一部分則是窮苦百姓的孩子。
這個時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商賈的孩子興高采烈的看着馬車外的風景。
窮苦百姓的孩子則顯得有些怯怯的。
方休騎着馬,跟在馬車的後面。
短短的一個時辰的車程就到了郊外。
寒冬已過,已是春天。
萬物復甦,到處都是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個時候,田地裡面的雜草也是最多的。
方休特意的買下了一畝田地,就是用作勞動課。
“新安侯,咱們今天就在這兒讀書嗎?”
“新安侯,勞動課究竟是做什麼的啊?”
“我們是要鋤草嗎?”
方休聽着耳旁傳來的聲音,擺擺手,大聲的道:“勞動課,顧名思義就是要以勞動爲主!
今天,你們的任務就是清楚這田地裡面的雜草,每個人發給你們一個籮筐。
只有把籮筐裡面的雜草全都清除乾淨,纔算是完成任務!
所有人全都完成任務,今天這件課程纔算結束,你們纔可以回家,明白了嗎?”
孩子們伸手接過籮筐,臉上紛紛露出興奮的表情,大聲的道:“明白了!”
在她們的眼裡,只要不是讀書,都和玩兒沒有太大的區別。
聽見方休的話,一個個都是興高采烈的在田野間奔跑起來。
捉蟲的捉蟲,打鬧的打鬧。
真正聽了方休話的,卻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