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去,他還準備採購一批羊仔,把廠房利用起來,儘快步入正軌。
等所有食材到位,爲何不自己開個酒樓?
對於小四的想法,白雲溪完全贊同,能這麼想,證明這小子有點腦子,夠理智。
“對了,你只能用十匹,剩餘的五匹留下,給雯幽處理。”把馬兒交給小四後,白雲溪就回了院子。
老二看着老孃離開,也圍着馬兒轉了一圈,
“真是打瞌睡遇到了送枕頭的,你才唸叨運輸隊的事兒,娘就把馬準備好了。”
“要麼說母子連心呢,老孃最懂我。”小四嘻嘻一笑,拍了拍白安焱的肩膀,“再加上曹健大哥帶隊,我這運輸隊算是成了。”
白安焱看着他嘚瑟的樣子,也不在意,“出正月,咱們就回去吧,等到了家,也該春耕了,家裡的地可不能耽誤。”
娘說了,他們兄弟幾個,各有擅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做好了,就是爲家族做了貢獻,而他,就是負責家裡的田產。
聽着二哥的提醒,小四點頭,
“是得趕緊離開,孵化鴨苗不能耽擱,書仁一個人看顧不過來。”
兩人商量着回家的日程,白雲溪已經歪在羅漢牀上,悠閒的翻書了。
雯幽進來時,就看到白雲溪這副懶散的架勢,
“白姨,我給啞婆請了大夫查看,大夫說她毒氣入體時間長,嗓子毀了,想要完全治癒把握不大,但可以開口說話,就是嘶啞難聽。”
白雲溪點頭,“能治就行。”
能開口說話,總比啞着強。
“我想着她既然官眷,必然識字,就問她的身世,但啞婆警惕性很強,不肯寫。”雯幽給自己倒杯水,語氣很無奈。
都說了要幫她,但那人依舊警惕的很,裝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看着雖然可憐,但她卻有點煩。
“遭人算計,淪落至此,不相信人也情有可原。”白雲溪倒是不急,等給啞婆醫治一段時日,簡單的能說幾句話,也就相信她們沒有惡意了。
日子過的飛快,轉眼間,出正月了。
小四他們也該返程回家了。
李氏抱着孩子,在白雲溪面前晃來晃去,看的人眼暈。
“眼下天氣還冷,小四五六月份就來了,你也彆着急回去,等天氣暖和了,再跟着車隊回家,也能少受些罪。”
“是啊二嫂,天氣冷,孩子也跟着受罪,往後拖幾個月而已,不用急的。”
李氏聽着幾人的提議,一臉掙扎,
“眼看着就開春了,到家就得春耕,焱哥一忙起來,飯都來不及吃,我放心不下。”
但是大冷天帶着孩子在路上折騰,她也心疼。
“我隨着二哥四弟回去,剛好可以給他們洗衣做飯,二嫂留下等天暖和了再說。”白安靜坐在旁邊,輕聲開口。
她來府城這些日子,什麼都不用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身上穿錦緞,頭上戴絹花,地主家的姑娘都沒她的福氣好。
這種奢靡的日子,她過的很忐忑,總感覺跟做夢似的,心裡不踏實。
還是回老家守着比較好。 聽着閨女的不安的心聲,白雲溪看着她。
平髻上插着一支銀簪一個鏤空髮釵,掛着精緻的銀珠子流蘇,配上她安靜的神色,人如其名,安靜賢惠。
不等她開口,李氏就下了決心,
“娘,我還是跟着焱哥回去吧,他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
如今她們發家了,日子過的富貴了,村裡的小姑娘俏寡婦盯着他們家,眼珠子都放光。萬一哪個撲上來,她又不在身邊,焱哥若是被哪個狐狸精給勾走了,可咋整?
越想,李氏越覺得自己不能留下來。
大哥不就是例子嗎?
離家出走,趁着大嫂不在身邊,竟然又娶了一房媳婦,還生了個兒子,弄得一家子妻離子散。
她和焱哥可是要白頭偕老的,堅決不允許有人鑽空子。
“咱們壯壯皮實,可喜歡坐馬車了。有四弟帶隊,大半個月就到家了。”
聽着李氏急切的語氣,白雲溪彎起脣角,“你要是捨得,把壯壯留下也可以,我們幫你帶,保證養的白白胖胖。”
“還有我,平時閒着也是閒着,有個孩子在,也熱鬧些。如此,也不耽誤二弟妹生二胎。”
杜氏此話一出,衆人一愣,緊接着就是一陣大笑。
聽着大家的提議,李氏看着懷裡的兒子,猶豫了。
讓兒子跟着奶奶住在府城肯定比跟她回去強,但孩子還小,離不開娘,她捨不得呢。
“這個我得跟焱哥商量下,我有些放不下。”
沒孩子在身邊鬧騰,確實能輕便很多,但從身上掉下來的肉,咋能說放下就放下?
李氏本就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說商量,直接把孩子塞到白安靜手中,人就跑了出去。
小傢伙瞪着懵懂的大眼睛,手中抱着個小老虎布偶,看着娘丟下他,也不哭。
“天呢,這小子不黏人,誰抱着都不哭,留下養兩年,就能啓蒙了,就怕二嫂捨不得,”章亦珊看着小傢伙瞅着她們,懵噠噠的樣子,看着就惹人喜愛。
白雲溪看着大孫子呆萌呆萌的樣子,她雖然喜歡小孩子,卻不會強求李氏把孩子留下。
片刻後,李氏又急匆匆的跑回來,擦了把額頭上的汗水,
“我跟焱哥商量過了,我準備帶着壯壯回去,等我們想娘了,再跟着四弟的車隊過來。”
焱哥說了,兒子離不得娘。再說,小孩子不好帶,也不能累着婆婆。
回家的日子二月初六,大吉。
白雲溪給她們準備了回家的禮品,把人送到城門外,看着車隊緩緩啓動,漸行漸遠,纔回家。
“二弟妹和三妹突然一走,院子裡冷清了很多,怪不舒服的。”杜氏站在院子裡,看着關起的西廂房,輕聲唸叨一句。
白雲溪看着丫丫,“從這個月起,你也要讀四書五經了,先從論語開始。回頭讓你小叔給你上課,直到他爲你找到夫子爲止。”
這幾年,丫丫從百家姓弟子規,到三字經千字文,除了會背還得解析,學的還行,就連大字也練的有模有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