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戰襄陽(二)

一衆內侍在光線朦朧的地方悄然肅立着,太極殿內依舊安靜,經過了幾道重門,依舊可以聽燈芯爆開的脆響,高緯幾番沉吟思忖,放下了手中的奏章,略顯猶疑道:

“朕當初將王琳調往鄴城,就是希望將他從淮南支開,方便朝廷行事,畢竟,淮南還有不少他的舊部……再者,王琳如今添爲京畿大都督,替朕掌管鄴城軍務,將他抽調出來,這……合適嗎?”

祖珽是七竅玲瓏的心思,眼珠子轉一轉,就大概明白了陛下究竟糾結在什麼地方,於是道:“陛下容稟,此刻鄴城軍務已經走向正軌,陛下所制定的軍制十分齊全,有趙彥深、斛律羨、馮翊王這些人看着,不會出什麼大亂子的……至於王琳在淮南的舊部,那就更好辦了,陛下您想想看,這將領行軍作戰,是帶着一羣完全陌生的兵好,還是帶着自己知根知底的兵好呢?再者……再者……”

他頓了頓,說道:“陛下給予王琳如此大的殊榮和權柄,這些好處,可不是他窩在淮南當一個軍頭可以得到的,王琳亦是天下名將,讓他一輩子窩在鄴城,這不是讓一匹千里馬困在馬廄不得施展嗎?

陛下讓他帶着自己的舊部上陣,一來,表示對他的充分信任,二來,彰顯陛下不計前嫌、寬容大度……呵呵,依微臣之見,他勢必拼死效命於陛下!”

高緯思慮半晌,緩緩點頭,道:

“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確實是兵家大忌……讓王琳帶着自己的部下,或許王琳的水平可以全部施展。

確有道理,一匹千里馬在馬廄之中關久了說不得就真成了廢物。

虎豹入山林,才能震懾羣獸,關在籠子裡,盡給朕偷懶打盹了……!”

他的漸漸舒展開眉頭,擡起手臂,虛虛點出一指,馬上有侍者研磨準備撰寫詔書。

“命京畿大都督王琳,領淮軍三萬,開往荊襄,配合蘭陵王攻滅周軍。江淮諸州,一應財帛、糧草、器械任憑徵調,接到詔書,即刻動身,不得延誤!

……朕那丈人尚且出動了十數萬精兵,朕的聲勢不能弱了他去。

希望王琳的這把骨頭還能經得住這樣的陣仗。”

祖珽笑呵呵的說道:“不會的,那王琳若是隻在鄴城待了幾年就打不動仗了,那他也着實太過不堪了一些……高長恭是名將之選,我大齊的軍勢,就是比起陳國十數萬大軍,也是差不到那裡去的,更何況陛下派王琳這樣的名將襄助於他,大將軍勢必如虎添翼,橫掃周軍,奪取荊襄,指日可待!”

“你少來這一套,戰局未定,就是孫武韓信也不敢說自己必勝。”

“朕那王兄雖然胸懷錦繡,可畢竟年輕,他要面對的是周國,是陸騰,甚至是……”高緯的眼底閃過一抹寒意,“章昭達……”

祖珽怔住了,久久的說不出話來,半晌,皇帝擺手示意他退下,祖珽這才告退。

身後的幾道重門依次關上了,祖珽的步伐十分沉重,腦子裡亂嗡嗡的,不斷的閃過一個念頭。

“陛下命高長恭南下,真的是爲了助南朝攻陷江陵……,攻取襄州嗎?”

他回頭望去,太極殿內的燭光漸漸黯下去,頭頂之上,唯有星辰還微弱地發着光。祖珽籠罩在這宏偉巨獸的陰影底下,忽然想到,陳頊沒有聽從吳明徹的勸告,北上伐齊,絕對是他這輩子做的最錯的決定。

關心南邊戰局的,可遠遠不止祖珽一人,書房內,段韶和高延宗正圍着地圖,不停地推演着戰爭之中會出現的各種態勢。高延宗既是段韶的下屬,同樣是段韶的徒弟,段韶手把手的教他怎麼打仗。汾州之戰過後,除了高寶寧剿殺侵邊的靺鞨人之外,再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事,段韶就少了很多可以用來教育的素材,如今,就有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在南邊戰勝的消息傳來之後,段韶一眼看出周國必然要與大齊搏命了,於是找來高延宗一塊推演,雖然不能直接上戰場,可這畢竟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具有前瞻性的,可以做爲參考呈遞給陛下和朝野諸公。兩方互爲對手,正辯的難解難分。

“……此次我大軍南下,兵力總計五萬,而後方保障糧草運輸的民夫丁壯,則在八萬左右。反觀周軍,荊襄本土的守軍得有七萬餘衆,加上宇文直的十萬大軍,整整二十餘萬,荊襄之地又素來富饒,人口衆多,加上在當地之中徵調起來的百姓,得有十數萬之衆,可能還要多於這個數字,而我大軍與周軍一旦正式爆發大規模戰爭,就這種情形而言,局勢對於我軍是不利的……”

高延宗俯身在圖上勾圈點畫,瘦削的老人一隻手負在身後,凝眉思索着,偶爾才點點頭。半夜下起了雪,擦過窗紙,發出一陣咔嚓咔嚓的響聲,屋內二人忽然不覺。“即使是我兄長他掃平了南陽以北的所有障礙,打通了南下的通路,可運輸方面也絕不會輕鬆,光看這一點,我們已然落入下風……”

“南陽之下,便是襄陽,拿下襄陽,周軍東進、南下增援的通路就已然被我軍鎖死。這個時候,又有南朝牽制住周軍,我軍只需要再派一支偏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奪取湖州、淮州、順州、隨州、安州……甚至,跨過復州,和南朝爭爭江陵,也未可知!”

段韶鎮了北齊的半壁江山那麼久,一生戎馬,只需要一眼他就可以看出這個方案是否可行。高延宗的方案,拋開最後面那部分,前面大的方向,基本上都是沒有錯的,可處於先生的威嚴,他又不想讓高延宗太得意,於是故作不屑的模樣嗤笑道:“哼,異想天開,你的這一切推論,那都是拿下襄陽城之後的事情了,襄陽城又豈是那麼好奪取的?你剛纔自己也說了,高長恭行軍,尚且有很多不確定、不完備的因素,他去攻襄陽,又能有幾成把握?”

“城池攻守,那是一門大學問,哦,韋孝寬此人就是其中集大成的行家裡手,你還記得他的手段吧?一環扣一環,環環不出錯……若真的細細的論起來,很多時候,根本無法給出什麼確鑿的定論,這就是血肉磨盤,誰犯的錯多,誰的準備不足,誰的反應不夠快,那誰就會輸!”段韶俯身下去,指尖擦過地圖,眯縫起老眼細細觀察,道:“從一開始,爲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我們發兵就略顯倉促了,在後勤保障上並不足……陳國攻江陵,我朝攻襄州,可以說是在要周國的半條命,周國上下豈肯幹休?高長恭要拿下襄陽,得先經歷幾場惡戰,打退周國各路大軍……萬一他戰事不利,怎麼辦?”

“那兄長他就只能一鼓作氣打敗宇文直再說。宇文直不足爲慮!”

“呵呵,你小子,還真是狂的沒邊了?”

段韶登時吹鬍子瞪眼,高延宗卻也不怕他,二人大眼瞪小眼,誰也不服誰。

忽然門外下人急急忙忙來報,“太宰、殿下……半個時辰之前,陛下忽然下詔,加派援軍,增援大將軍……詔命已經傳下去了。”

二人相互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問道:“誰爲主帥?”

這對師徒的火藥味還未散去,語氣中都帶着怒氣,着實嚇了奴僕一跳。

“京畿大都督,王琳。”

段韶頓時恍然,怔怔地看向高延宗,“居然是他……?”

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四百二十八章爾伏可汗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八章和士開的末日第一百二十四章天下最大的囚徒第三百四十七章獵虎(二)第一百六十八章用貪官,反貪官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四百三十三章開誠佈公第四百二十九章鉅變(上)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三百零二章行路難(二)第二百一十四章國士(二合一章節)第十二章蘭陵王第三百三十一章毀刀第四十六章宜陽戰事第六十一章互市第三百零一章行路難(一)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一百五十九章欺人太甚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二百三十七章戰襄陽(三)第二十四章滿意否?第三百二十五章兇猛的達奚長儒第一百九十章皇帝的後院第四十四章南陳來使,左相回京第一百零一章羣魔亂舞第二百二十二章佛國第二百六十二章獻捷第十六章胡太后第七十六章悍將薛孤延第一百零三章露出的獠牙!第八十五章宜陽——汾北之戰!(六)第一百五十六章宇文邕第四百零二章決戰(尾聲下)第三百二十二章謀劃第一百五十六章宇文邕第四百零三章大勢已去第四百三十七章功勞第三百九十五章兵勢如水火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七十五章名門佳女,當配吾兒第九章君臣相得第三十七章篡第一百二十七章鄴城禁軍第一百九十八章司法第一百九十六章鄴城暗潮第九十一章火龍燒倉!第一百一十四章考驗第九十五章突厥第二百三十二章首戰(三)第八十八章宜陽——汾北之戰!(九)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二百九十七章第三百六十八章麻煩第二百九十六章遭遇戰第三百二十二章謀劃第二百四十七章誰是黃雀?第四十一章大朝會第八十四章宜陽——汾北之戰!(五)第八十七章宜陽——汾北之戰!(八)第三百八十九章決戰開端第七章清算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四百零七章人選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一百九十四重典第一百五十四章議和(一)第一百四十六章帝王之術,權衡之道第三百八十五章赤心第三百零三章行路難(完)第一百一十五章大逆轉!第三百六十章龍戰於野(四)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三十一章拷問第一百六十五章晉陽(上)第二百九十二章金狼旗第三百零五章打出一個天下太平第三百九十七章決戰(二)第二十三章暗流(應讀者要求,加更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七十一章冬日小記(三)第四百三十四章帝王之心第四十八章銅雀臺閱兵第二百四十三章難下的城第一百六十四章皇妃第一百一十九章突厥未來的展望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三百二十六章勸酒第二百一十九章章昭達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章插翅難逃(三)第七章清算第一百九十一章吃貨第二百五十七章決死一戰(完)第四百一十四章韓擒虎第一百八十六章不回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
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四百二十八章爾伏可汗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八章和士開的末日第一百二十四章天下最大的囚徒第三百四十七章獵虎(二)第一百六十八章用貪官,反貪官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四百三十三章開誠佈公第四百二十九章鉅變(上)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三百零二章行路難(二)第二百一十四章國士(二合一章節)第十二章蘭陵王第三百三十一章毀刀第四十六章宜陽戰事第六十一章互市第三百零一章行路難(一)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一百五十九章欺人太甚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二百三十七章戰襄陽(三)第二十四章滿意否?第三百二十五章兇猛的達奚長儒第一百九十章皇帝的後院第四十四章南陳來使,左相回京第一百零一章羣魔亂舞第二百二十二章佛國第二百六十二章獻捷第十六章胡太后第七十六章悍將薛孤延第一百零三章露出的獠牙!第八十五章宜陽——汾北之戰!(六)第一百五十六章宇文邕第四百零二章決戰(尾聲下)第三百二十二章謀劃第一百五十六章宇文邕第四百零三章大勢已去第四百三十七章功勞第三百九十五章兵勢如水火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七十五章名門佳女,當配吾兒第九章君臣相得第三十七章篡第一百二十七章鄴城禁軍第一百九十八章司法第一百九十六章鄴城暗潮第九十一章火龍燒倉!第一百一十四章考驗第九十五章突厥第二百三十二章首戰(三)第八十八章宜陽——汾北之戰!(九)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二百九十七章第三百六十八章麻煩第二百九十六章遭遇戰第三百二十二章謀劃第二百四十七章誰是黃雀?第四十一章大朝會第八十四章宜陽——汾北之戰!(五)第八十七章宜陽——汾北之戰!(八)第三百八十九章決戰開端第七章清算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四百零七章人選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一百九十四重典第一百五十四章議和(一)第一百四十六章帝王之術,權衡之道第三百八十五章赤心第三百零三章行路難(完)第一百一十五章大逆轉!第三百六十章龍戰於野(四)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三十一章拷問第一百六十五章晉陽(上)第二百九十二章金狼旗第三百零五章打出一個天下太平第三百九十七章決戰(二)第二十三章暗流(應讀者要求,加更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七十一章冬日小記(三)第四百三十四章帝王之心第四十八章銅雀臺閱兵第二百四十三章難下的城第一百六十四章皇妃第一百一十九章突厥未來的展望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三百二十六章勸酒第二百一十九章章昭達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章插翅難逃(三)第七章清算第一百九十一章吃貨第二百五十七章決死一戰(完)第四百一十四章韓擒虎第一百八十六章不回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