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程琳

當初劉娥當權之時,在朝堂上也安插了不少的心腹,比如王欽若就是劉娥的死忠,不過王欽若也有底線,那就是劉娥不能篡位,不過像王欽若這種有底線的人畢竟還是少數,絕大多數劉娥的心腹大都一些阿諛奉承之徒,有些人的人品更被人所詬病,李璋向趙禎推薦的人就是這麼一個人品有問題的傢伙。

“程琳?他……他能行嗎?”趙禎聽到李璋口中道出的人名時,也不由得瞪大眼睛問道。

程琳的名氣的確比不上丁謂,更不及王欽若能位至宰相,但他卻依然是劉娥最大的心腹之一,當初劉娥當下時,程琳一直把持着開封府尹的職位,要知道開封府尹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的,能坐上這個位子的大臣,日後幾乎都有入政事堂的資格。

然而程琳也不知道是目光短淺還是真的對劉娥太過忠心,使得他做了一件大傻事,那就是向劉娥獻上《武后臨朝圖》,這幾乎就是變相的鼓勵劉娥稱帝,雖然這使得劉娥對他也越加的寵信,可是劉娥的年紀註定熬不過趙禎,所以當趙禎當政時,程琳也就悲劇了。

趙禎當初曾經爲了穩定朝堂,剛開始並沒有對劉娥的那些心腹下手,反而還給他們加官進爵,但是在趙禎從穩了皇位後,這幫人就開始倒黴了,先是程琳丟了開封府尹這麼重要的職位,被調到尚書省做了個有名無實的尚書左丞,後來又一直在戶部、吏部這些有名無實的地方打轉。

可以說在那幾年裡,程琳的官職一直都是那種說出去好聽,但卻沒什麼實權的虛職。其實程琳這個人雖然人品有問題,但能力還是相當強的,當初鬼丐就是在他的親自指揮下剿滅的,另外他在擔任開封府尹時,開封城中“盜訟希少”,曾經在益州任職時還撲殺過當地的邪教做亂,以他的這些政績與資歷,本可以穩進政事堂的。

但是《武后臨朝圖》這件事卻一直是趙禎心中的一根刺,所以程琳一直只能蹉跎於官場,前兩年趙禎可能是看開了一些,終於給程琳一個實職,那就是讓他去北京大名府擔任留守,雖然大名府是北方的重鎮,但卻遠離了朝堂,基本不可能再回京城了。

“陛下可不要小看了程琳,這兩年他在大名府任職,在當地也是政績斐然,特別是之前攻打燕雲時,大名府是後方的物資調度中心,可以說收復燕雲,程琳也有不小的功勞,而且當初他擔任開封府尹時同樣將京城治理的井井有條,現在民間還有不少人感恩他剿滅鬼丐的功勞!”李璋這時笑呵呵的回答道。

“剿滅鬼丐明明是表哥你的功勞,野狗更是居首功,程琳他算什麼?”趙禎聽到李璋最後的話也有些不悅的道,他心中對程琳還是有些偏見。

“我和野狗雖然有些功勞,但後來坐鎮中樞指揮的卻是程琳,沒有他嚴密的部署,清理鬼丐時也不會那麼容易,而且後來他讓人在地下修建鐵柵欄,防止再有人進入地下成爲鬼丐,這些功勞也不容抹殺。”李璋再次笑道。

“可是……可是程琳的名聲可不怎麼樣,許多官員對鄙視他的爲人,就算是把他調回京城,他真的能牽制呂相嗎?”趙禎這時再次猶豫了一下,隨後再次擔憂的坦白道。

“其實陛下不必擔心這個問題,程琳此人的名聲雖然差了點,但他再差也差不過當年的王欽若,而王欽若被調回京城時,他也知道自己受人鄙夷,於是只能依靠大娘孃的支持才能在朝堂上站穩,這也使得他對大娘娘忠心不二,而程琳也是同樣的境遇,只要陛下敢用他,他定然對陛下感激涕零,絕不敢有任何私心。”

說到這裡時,只見李璋頓了一下接着又道:“至於能力,程琳當初能得到大娘孃的寵信,可不僅僅是因爲他只會溜鬚拍馬,而是這個人的確有才,陛下可以看看他當初在地方上的政績,可以說十分突出,現在陛下唯纔是舉,以程琳的才能,其實早就可以進政事堂了,最重要的是,程琳比呂相要小上十歲左右!”

李璋的一番話也終於說動了趙禎,特別是程琳年紀比呂夷簡小這件事,更讓他幾乎當場做出了決定,因爲這意味着如果程琳能勝任的話,他以後就不必再爲牽制呂夷簡的事而心煩了,畢竟當初他爲了這件事可沒少費心思,先是李迪後是王曾,可是兩人都沒能熬過呂夷簡。

“好,那就把程琳調回來試試!”最後趙禎終於點頭道,如果是別人推薦程琳,他可能還會懷疑對方是不是收了程琳的賄賂,不過他卻從不懷疑李璋,畢竟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這點信任還是有的,更何況李璋對功名利祿並不怎麼感興趣,到現在也沒擔任什麼要職,只是在醫學院任職,如果他願意的話,趙禎早就讓他進政事堂了。

確定了接替王曾的人選,趙禎和李璋又商討了一下最近整頓吏治的事,范仲淹的能力在吏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現在考課的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甚至處理了一批極爲惡劣的官員,現在已經開始對一些官職的職權進行徹底的劃分,必要時可以裁撤一部分的官職。

大宋的一大弊病就是冗官,也就是一職多官,導致權力極其分散,官員的隊伍龐大,再加上科舉頻繁,每次錄取的人數又那麼多,這也導致官員越來越多,哪怕用了一職多官的辦法,但還是導致許多人考中進士後,多年得不到分配官職。

對於上面的這種情況,也必須得以改變,畢竟官員太多導致效率低下,而且大宋官員的俸祿又比較高,導致大量的財富消耗在官員身上,這已經是一個極其沉重的問題。

幸好在打下燕雲十六州後,那裡的州府需要大量的官員,這本來是個分流官員的好機會,但很多官員擔心燕雲剛打下來不穩定,又怕到了那裡吃苦,所以很多官員都不願意去燕雲十六州。

大宋的官員擁有很大的自由度,上頭分配的官職如果他們不滿意的話,甚至可以拒絕上任,哪怕皇帝的聖旨下來,他們也可以拒絕,比如後來的王安石就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出仕,而且每拒絕一次,他的名氣就會大上幾分,這在封建王朝也是十分少見的。

不過現在卻不同了,朝廷對官員的委派將是強制性的,如果不願意的話,朝廷可以收回官員的官身,這對於任何官員都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官員也不得不去了任上。

當然也有人擔心這些官員帶着不情願的心情上任,到了任上也會消極怠工,不過現在有了考課制,如果這些官員不合格,日後也會被奪回官籍,畢竟大宋的官員那麼多,也許核心官員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人,但中下層的官職還真不怕無人可用。

隨着燕雲十六州分流了大批的官員,總算是暫時緩解了冗官的問題,不過冗官的源頭還是科舉,一來科舉太過頻繁,光趙禎登基這十幾年來,就舉行了七八次,平均下來幾乎每兩年就舉行一次,而且每次的錄取的人數動輒上百,加在一起就錄取了上千人。

區區十幾年就錄取了上千名官員,可人的壽命還是很長的,特別是官員的壽命一般都比普通百姓長,所以大宋官場上的主力還是之前趙恆時期錄取的官員,而趙恆在位二十五年,錄取的官員更是數以千計。

在這種情況下,對科舉的改制也就提上了日程,因爲如果再像現在這樣不加限制的錄取進士,遲早大宋的官場還會充滿無所事事的官員,到時大宋雖然還可以像現在這樣向外擴張,但老祖宗告誡過我們,好戰必亡,戰爭在任何時代都只能做爲最後一個選項。

“表哥,昨天范仲淹他們上了‘精貢舉’的奏摺,建議將進士科只注重詩賦改爲重策論,把明經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經書的詞句改爲要求闡述經書的意義和道理,而且還要在州縣設立公學,讓學子們必須在公學中學習一段時間才能應舉,從而增加科舉的難度,減少錄取的人數,但我總感覺這個辦法治標不治本。”趙禎最後再次皺着眉頭道。

科舉關係到國家的人才選拔,這是大宋統治的根本之一,所以趙禎也十分重視,對於昨天范仲淹等人的建議,他也沒有立刻回覆,而是準備仔細的權衡一番再做打算。

“這個辦法的確治標不治本,就算改了科舉的內容,增加科舉的難度,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大宋的人口也在增長之中,以後參加科舉的人也會更多,所以遲早還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李璋說到最後也皺起眉頭,其實結合後世的情況,他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只是卻不知道是否適合大宋的現狀?

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識破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茶坊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嘴巴趙元儼第六百八十二章 抓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變革第一百五十章 燕娘第四百六十八章 主將的人選第七百四十四章 四面皆敵的遼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門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野狗的堅持第二百七十八章 還用查嗎?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嘴巴趙元儼第三百七十四章 婚前夜第三百三十章 都還活着第六百三十六章 耶律仁先被貶第七百一十六章 遼使耶律仁先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槍第三百七十二章 趙禎探視第七百一十九章 橫掃第五百七十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零三章 回門第五百一十七章 反殺第二百六十七章 小心眼第六百零七章 遼國漢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章 找個地方吐一會第六百五十四章 救災(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宴會(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古北口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聽政(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從吏治入手第二十一章 給韓琦講聊齋(求推薦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劉娥的安排第六百六十章 官場大地震第二百二十四章 爲李元昊設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宰相打架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封金家第三百三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七十六章 議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不值得第二章 義莊第二十五章 無憂洞、鬼丐第一百七十章 上元佳節(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七百六十五章 城破(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馬都監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味齋第五百六十六章 初見李植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太監雷允恭第七百零九章 大靠山李璋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娘娘要見你第六百四十四章 高麗與女真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任遇冷第四百三十六章 武將集團第三百五十二章 武學第四百五十七章 劉娥駕崩第七百五十八章 趙禎的試探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宴會(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汴河鎮第七百一十九章 橫掃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四百七十四章 趙禎該考慮的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莊第一百六十四章 香皂生意第六百一十一章 興奮的趙禎第六百二十二章 饑民第三百二十章 再見張朗第七百一十四章 呂武與李太后(下)第六百零八章 虛五實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七百一十八章 招攬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器監第五百零八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五十六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月同道第四百零六章 忠告第七十五章 韓琦要走第五百三十四章 破裂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成王廟第六百七十八章 霸道行事第三百章 言盡於此第二百八十六章 宮中御用錢鈔(下)第六百零九章 渡河戰(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雲大捷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佛瑪第一百七十五章 喜氣洋洋的雷允恭第六百零八章 虛五實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招攬第四十五章 漫天要價第五百三十六章 捺鉢密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塗藥第七百五十九章 分擔壓力第三百六十一章 打羣架第三百零一章 曹利用倒臺第七百三十六章 故友重逢第二百八十八章 王欽若的提醒第三百零三章 借種
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識破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茶坊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嘴巴趙元儼第六百八十二章 抓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變革第一百五十章 燕娘第四百六十八章 主將的人選第七百四十四章 四面皆敵的遼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門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野狗的堅持第二百七十八章 還用查嗎?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嘴巴趙元儼第三百七十四章 婚前夜第三百三十章 都還活着第六百三十六章 耶律仁先被貶第七百一十六章 遼使耶律仁先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槍第三百七十二章 趙禎探視第七百一十九章 橫掃第五百七十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零三章 回門第五百一十七章 反殺第二百六十七章 小心眼第六百零七章 遼國漢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章 找個地方吐一會第六百五十四章 救災(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宴會(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古北口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聽政(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從吏治入手第二十一章 給韓琦講聊齋(求推薦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劉娥的安排第六百六十章 官場大地震第二百二十四章 爲李元昊設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宰相打架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封金家第三百三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七十六章 議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不值得第二章 義莊第二十五章 無憂洞、鬼丐第一百七十章 上元佳節(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七百六十五章 城破(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馬都監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味齋第五百六十六章 初見李植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太監雷允恭第七百零九章 大靠山李璋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娘娘要見你第六百四十四章 高麗與女真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任遇冷第四百三十六章 武將集團第三百五十二章 武學第四百五十七章 劉娥駕崩第七百五十八章 趙禎的試探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宴會(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汴河鎮第七百一十九章 橫掃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四百七十四章 趙禎該考慮的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莊第一百六十四章 香皂生意第六百一十一章 興奮的趙禎第六百二十二章 饑民第三百二十章 再見張朗第七百一十四章 呂武與李太后(下)第六百零八章 虛五實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七百一十八章 招攬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器監第五百零八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五十六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月同道第四百零六章 忠告第七十五章 韓琦要走第五百三十四章 破裂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成王廟第六百七十八章 霸道行事第三百章 言盡於此第二百八十六章 宮中御用錢鈔(下)第六百零九章 渡河戰(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雲大捷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佛瑪第一百七十五章 喜氣洋洋的雷允恭第六百零八章 虛五實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招攬第四十五章 漫天要價第五百三十六章 捺鉢密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塗藥第七百五十九章 分擔壓力第三百六十一章 打羣架第三百零一章 曹利用倒臺第七百三十六章 故友重逢第二百八十八章 王欽若的提醒第三百零三章 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