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都是狠人

司馬光是傳統的治國理念,就是追求藏富於民的境界。

但這個“民”,是值得一論的。

是不是指普通百姓?

只能說是包括在內,但並非是主要羣體。

普通百姓就那麼點錢,跟“富”扯不上關係,還需要藏麼,露出來也沒人搶。

主要還是指鄉紳、地主。

他們保守派,有一個理念,這錢放在這些士紳、地主手裡,他們與國家就成爲一個共同體,相互依存,那麼他們將成爲國家最中堅的力量,有社會責任感,可以值得信賴,可以令國家更加穩定。

比如說,地方上出現災情,他們就是在第一線,是能夠及時的幫助受災百姓度過難關。

如果說先反饋到中央,再由中央下達賑災計劃,這來來回回,會耽擱許多事。

如今的訊息是非常閉塞的。

事實上他們也不是異想天開,信口胡說,確實有很多這種事例,這地方遭遇災情,官府就會要求鄉紳、士紳捐助錢財賑災,多多少少也都會捐一些,有些是被強制的,也有些是主動的。

這在宋朝也確實是很常見的事。

但比起他們的特權和非法所得,這個比例,就真的是非常大,而且還在進一步擴大。

盤子就這麼大,你多我就少。

導致國家財政就變得非常窘迫,這又導致國家無力幹別的事,只能靜靜地坐着。

這就是停滯不前。

保守派安於停滯不前。

可是王安石可不安於現狀,他是非常反對藏富於民這個理念,錢放在你們口袋裡面,那到底是你們的私人財物,給不給看人,多與少看心情。

治國可不能這樣。

王安石的理念,就是要國家控制一切,財富都集中在中央,再由中央統一分配,上下擰成一股繩,這樣就能幹大事。

他自己也都承認,就是爲國斂財,不過他針對的就是這些大富商、大地主。

而張斐的這個計劃,就是動這些地主、鄉紳的蛋糕,而國庫也將因此受益,王安石當然願意。

司馬光呢?

這與他的理念是矛盾的呀!

故此張斐跟他強調的是“合法性”。

你支持司法改革,可結果是扞衛不合法的行爲,那你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這一句話就堵得司馬光無言以對。

他跟王安石天天爭,爭得是增稅與否,王安石肯定是要增富人稅,只不過他是迂迴戰略,變着法去增,不是言明就是要增富人稅。

這跟保守派的藏富於民,是有着結構性的矛盾。

但張斐不是。

張斐是要追繳合法稅收。

司馬光總不能說偷稅漏稅也是藏富於民吧?

關鍵他自己也不是這麼認爲的,他是要求不增稅,甚至於減稅,但跟這跟偷稅漏稅是兩回事。

而且他司法改革,肯定也要面對偷稅漏稅,從這一點來說,王安石、張斐願意來當這壞人,同時還能夠爭取司法獨立,他確實是可以坐享其成。

…可也確實會令不少人忌憚他的司法改革。

就如呂惠卿一樣,此事的利與弊,還真不好判斷。

故此,司馬光沒有給出任何答覆,但他也沒有再繼續阻止張斐。

此事不好判斷,還得先觀望觀望。

但是這對於張斐而言就足夠了。

他給司馬光交代,並不是說害怕司馬光阻止,這只是一個次要原因,他只是希望繼續贏得司馬光的信任,這事要不交代清楚,司馬光肯定會懷疑他的。

而司馬光司法改革,可就是張斐在後面一手推動的。

送走司馬光後,張斐回到後堂,望着頹廢的範理,走了過去,笑道:“員外無須沮喪,咱們至少還活着,這證明咱們還是很有實力的。”

範理嘆道:“這我哪能不清楚,但是但是我始終覺得,三郎你應該見好就收,老是在懸崖邊走,遲早會出事的。”

張斐笑着點點頭道:“這吃一塹長一智,我一定會吸取這回的教訓。”

“真的?”

範理有點不信。

張斐苦笑道:“難道員外認爲我是個傻子麼,都已經在這個坑摔了一跤,還要再去踩一腳。”

範理稍稍點頭,張三看着不傻,不可能犯同樣的錯誤。

你放心,我當然不會去踩,我只是把給它給填平了,讓人人都無須害怕。張斐又問道:“對了!馬員外他們沒有來問問情況嗎?”

範理直接就樂了,“他們可也是飽受你的折磨,不過最近他們也都學乖了,不敢得罪我們,但也不敢與我們走得太近,但該合作的,還是合作。”

馬天豪、陳懋遷他們真是麻了。

這起伏巨大,弄得他們都快要神經分裂,索性也就當成一樁普通買賣合作,大家保持一定的距離。

張斐點頭笑道:“這樣最好,本來也就是買賣,我也不想他們受此影響。”

正聊着,許止倩突然急匆匆入得店來。

“什麼事?”

張斐問道。

許止倩來到張斐身前,低聲道:“你快與我回去,我師兄來了。”

“師兄?哦。”

張斐與範理說了一聲,便與許止倩離開了。

由於高文茵他們的入住,趙頊自然不方便再去張家,只能選擇悄悄去許府。

來到許府,只見趙頊獨自一人坐在後院喝着酒,顯得尤爲孤單。

“小民!”

“坐吧!”

趙頊無精打采地隨手往對面一指。

“是。”

張斐坐下之後。

趙頊又問道:“罰金的事處理完了嗎?”

“都處理完了。”張斐點點頭,又見趙頊情緒極其低落,抱拳道:“小民罪該萬死,連累了陛下,還請陛下責罰。”

趙頊深深嘆了口氣,道:“此事你確實做的有些莽撞,但到底這事會引發多麼嚴重的後果,朕心裡也非常清楚,其實他們稍稍提一句,朕爲顧全大局,也會制止你的,而他們卻以國家安定來要挾朕,這口氣朕實在是咽不下去。”

…別看他當時妥協的非常麻熘,但那是因爲他是君主,必須得以天下爲重,不可能因爲這點小事,就意氣用事。

但是。

他心裡其實是非常非常憤怒的。

因爲他追求的可是伸張皇權,對於這種情況,那是非常敏感的。

畢竟他剛剛賜了御匾給張斐,稍微懂事一點的,都是悄悄說。

他們偏不。

就往臉上打。

他們無非也就是想說,你張斐別以爲有了御匾,就能夠爲所欲爲。

我們根本就不怕。

張斐立刻道:“還請陛下放心,我一定會將功補過的。”

趙頊面色一喜,“看來你已經想到對策了。”

他今日來,就一個目的,一定找回這場子來,此事決不能就這麼算了,其實他也瞭解張斐的性格,但是他擔心張斐顧及到他,也會選擇息事寧人,故此他來表明態度,只要你有手段,那咱們就打回去。

這是王安石、司馬光都沒有想到的。

趙頊的演技實在是影帝級別,當時他沒有多少抗爭,態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司纔敢那麼囂張,還專門派人去計數,生怕市民不知道似得。

張斐立刻將整個計劃,以及他如何遊說王安石、司馬光的,統統告知趙頊。

他在王安石、司馬光中間是左右橫跳,但他跟趙頊又是另外一種關係,皇帝還是不一樣,除非你要造反,否則的話,你幹什麼,都必須得到皇帝的支持,能不瞞的儘量別瞞。

皇帝一旦對你產生疑心,那是非常可怕的,而一個坦誠的耳筆,不管說什麼,皇帝也不會太在意,畢竟他也只能口嗨,他幹不成事。

趙頊聽罷,不禁是喜出望外,如果將此事演變成司法和行政的鬥爭,或者說官衙之間的鬥爭,那就不會對他造成太大的威脅,他反而可以左右局勢,道:“真不愧是耳筆張三,竟然同時說服了王介甫和司馬君實。厲害!厲害!”

張斐謙虛地笑道:“雖然他們的執政理念有許多矛盾的地方,但是他們肯定都不支持偷稅漏稅。”

趙頊稍稍點頭,又道:“需不需朕幫忙?”

張斐忙道:“不敢勞煩陛下,這我惹出來的,我也有責任彌補這一切。”

趙頊點頭道:“這回你放開手腳去做,朕會在後面保你周全的。”

說着,他舉杯道:“祝你大獲全勝。”

那呂惠卿絕對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將,沒過幾日,他便將人和桉都給找來了。

“恩師可知開封縣落馬坡的韋員外?”

“韋員外?”

王安石搖搖頭:“未有聽過。”

呂惠卿道:“此人名叫韋愚山,東京人士,其曾祖父曾在真宗朝考得進士,但由於爲官不正,貪污受賄,後被貶出京城,死後才被其子送鄉里安葬,但之後其子孫又開始汴京經商,憑藉其父親在朝中的一些關係,很快就成爲開封縣有名的富戶。

…如今那韋愚山更是鄉里一霸,誰也不敢惹他,更無人敢去他家收稅,直到三年前,一個名叫耿明的衙前役,由於他看不慣韋愚山的所作所爲,便跑去韋家催繳稅收,結果不但沒有收到稅錢,那韋愚山還將自家的部分田稅,算在耿明身上。

雖然這耿明是一個上等戶,但也承受不住韋家的稅錢,最終逼得耿明主動休掉妻子,讓妻子帶着兒子回孃家躲避,他則是去到道觀出家,這才躲過韋家的報復。”

王安石聽罷,登時激動道:“那傻子就沒有去告官嗎?”

呂惠卿道:“就是官府將這稅錢算在耿明頭上的。恩師應該知曉,很多衙前役收不到稅,最終只能自己墊付。”

王安石緊鎖眉頭,問道:“他敢去告嗎?”

呂惠卿道:“雖然耿明已經出家,但他一直都心心念念地想着報仇,以及和妻兒團聚。”

王安石點點頭道:“就他了。”

呂惠卿道:“但是恩師,那韋愚山來頭也不小。”

王安石問道:“不就是一個富戶嗎?他祖輩也就一個小小進士,無須在意。”

呂惠卿道:“韋愚山一直都非常欣賞王鴻,他認爲對付刁民,就應該使用酷刑,故此二人關係還不錯,另外,他的次女乃是昌王的寵妾,故而他纔敢如此的囂張跋扈。”

王安石不禁斜目瞧了眼呂惠卿,你這是故意要看我笑話吧。

狠話都已經放出去,你給我來一個皇親國戚。

你讓我怎麼辦?

這昌王可是趙頊的同胞弟弟,可不是一般的王爺啊!

呂惠卿解釋道:“學生之所以挑了這樁桉件,原因有三,其一,這也事關衙前役,可以爲恩師變法提供支持。

其二,雖然涉及到皇親國戚,但此番鬥爭是源於司法改革,這也能夠令司馬學士更加左右爲難,他司馬光每回都說得正義凜然,爲國爲民,不妨看看他面對皇親國戚時,到底是否能夠言出必行。

其三,如果能夠拿下韋愚山,其餘地主也不敢再囂張,可一勞永逸。”

他的手段,可也是非常狠得。

我呂惠卿親自出手,那絕不可能是什麼小桉子。

王安石有些猶豫,使個絆子,讓司馬光甩個四腳朝天,博大家一笑,那倒是可以,但要說將司馬光往溝裡推,這好像就有些過分了。

可他又很期待,真的遇上皇親國戚,司馬光又能否做到包拯一樣,鐵面無私,畢竟他與司馬光曾都在包拯手下當過小弟。

另外,他對韋愚山這種行爲,也是非常不爽,你不繳也就罷了,還要讓別人給整死,是再三思考後,他道:“你先去跟張三談談,問問他的意見。”

呂惠卿點點頭。

王安石又問道:“開封縣那邊找到人了嗎?”

根據張斐的計劃,他們得在刑獄部門找一個司法人員站出來拉大旗,跟縣衙硬剛。

呂惠卿道:“找到了,司法參軍呂嘉問。”

王安石皺眉道:“呂晦叔的侄孫?”

呂惠卿點點頭,道:“學生去打聽過,開封縣的刑獄官員,唯有呂嘉問在爲張斐鳴不平,而且學生曾也與呂嘉問談過,他一直都是支持恩師變法改革的。”

王安石嘆道:“你這真是越弄越複雜了。”

個個都有背景。

這可真是玩大了。

呂惠卿卻道:“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讓一個地主交稅,即便贏了,也起不到震懾的作用,也犯不着恩師親自出手啊。”

南希北慶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第一百四十三章 波譎雲詭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272章 體驗生活第六百二十三章 二法之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法中取利(二)第652章 獠牙第五百零七章 鹽鈔糾紛(上)第727章 死局?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五百三十五章 一筆糊塗賬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是來了第275章 糞淹汴京第319章 釜底抽薪第803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第五十八章 真香......第341章 入仕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八十九章 陪審制度第729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笨的方法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321章 不是你以爲第337章 改革競賽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文豪時代第六十七章 流氓不是這麼當的第二百零五章 律法不外乎人情第一百零二章 救人亦是救己(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塌糊塗第九十六章 此法違法第341章 入仕第692章 聽證會(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295章 太細了一點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纔是基礎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下熙然,皆爲利往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奏定音第六百一十章 官有政法,民從私契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375章 冤枉啊!第六百二十四章 問答會第300章 奇蹟(六千字大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數人的鬥爭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纔是基礎第六百零三章 撲買稅第五百六十七章 法與現實第五百二十章 文武與法(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四百章 募役法第692章 聽證會(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稅戰(十六)第六十九章 舌戰開封府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四百一十九章 司法新貴第三百九十一章 張漁翁第349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357章 我們還是學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684章 籠子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五百九十五章 三法之爭(九)第344章 請叫我張老師第三百九十章 開宗立派,左右護法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販賣公正第九十五章 帶你們飛(求追讀)第五十八章 真香......第一百四十五章 鼓聲震京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口浪尖第767章 “義薄雲天”第五百零二章 繼續!不要停!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九十三章 不針對誰(求追讀)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761章 渡劫之難第654章 自食其果第348章 真正的儒法之爭第三百零七章 救場第68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貨時間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303章 光榮下崗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贓與爭功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六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一章 幹!第四百二十一章 溫飽線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是贏家
第一百四十三章 波譎雲詭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272章 體驗生活第六百二十三章 二法之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法中取利(二)第652章 獠牙第五百零七章 鹽鈔糾紛(上)第727章 死局?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五百三十五章 一筆糊塗賬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是來了第275章 糞淹汴京第319章 釜底抽薪第803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第五十八章 真香......第341章 入仕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八十九章 陪審制度第729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笨的方法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321章 不是你以爲第337章 改革競賽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文豪時代第六十七章 流氓不是這麼當的第二百零五章 律法不外乎人情第一百零二章 救人亦是救己(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塌糊塗第九十六章 此法違法第341章 入仕第692章 聽證會(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295章 太細了一點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纔是基礎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下熙然,皆爲利往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奏定音第六百一十章 官有政法,民從私契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375章 冤枉啊!第六百二十四章 問答會第300章 奇蹟(六千字大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數人的鬥爭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纔是基礎第六百零三章 撲買稅第五百六十七章 法與現實第五百二十章 文武與法(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四百章 募役法第692章 聽證會(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稅戰(十六)第六十九章 舌戰開封府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四百一十九章 司法新貴第三百九十一章 張漁翁第349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357章 我們還是學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684章 籠子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五百九十五章 三法之爭(九)第344章 請叫我張老師第三百九十章 開宗立派,左右護法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販賣公正第九十五章 帶你們飛(求追讀)第五十八章 真香......第一百四十五章 鼓聲震京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口浪尖第767章 “義薄雲天”第五百零二章 繼續!不要停!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九十三章 不針對誰(求追讀)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761章 渡劫之難第654章 自食其果第348章 真正的儒法之爭第三百零七章 救場第68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貨時間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303章 光榮下崗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贓與爭功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六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一章 幹!第四百二十一章 溫飽線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