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武與法(七)

詭辯!

這小子跟其岳父可真是一丘之貉,就好賣弄學問。

相比較武將的激動,一些文官就有些不太認同。

因爲這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它從來就不是律法,其實也沒有法令來判斷。

但是,張斐說得,也沒有錯,將軍在戰場的一些隨機應變,當然是被允許的,不可能敵人都打到門前來了,將軍還是先徵求皇帝的同意,再來決定是否反擊。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從種諤出兵這一刻算起,必然是違抗詔令,但是若算在最初的誘降,這就不一定了,種諤之前的供詞是否真實,就非常關鍵。

這也是那些文官不滿的理由,認爲張斐是在爲種諤開脫。

同時,他們也理解爲什麼鄭獬會出現在這裡。

鄭獬也覺得張斐有些偏袒種諤,但也不得不承認,張斐說得更有道理,按理來說,這本就是一件事情,只是揶揄道:“張庭長,你如今可是庭長,亦非耳筆。”

張斐呵呵道:“我沒有偏袒任何一方,此桉既然存有爭議,就得審理清楚這些爭議,適才鄭學士應該聽到了,種副使不斷強調當時是處於千鈞一髮之際,遲則生變,故而他選擇果斷出兵,故此我需要弄清楚此事。”

鄭獬點點頭,“我明白了。”

張斐輕咳一聲,問道:“依鄭學士之見,當時朝廷對於誘降嵬名山兄弟,是怎樣的態度?”

鄭獬道:“我並不贊成這麼做。”

張斐稍稍一愣,立刻問道:“鄭學士的意見是否可作爲朝廷的決定。”

“那不能。”

鄭獬趕忙解釋道。

張斐笑道:“我問的是,朝廷的態度。”

鄭獬點點頭,思忖片刻,纔回答道:“朝廷最初的態度,也只是讓延州方面試試看,並沒有明確反對,但此事在朝中引發不小的爭論,且大多數大臣都反對此事。”

張斐頗爲無奈地點點頭。“這我也聽說了,但是那些大臣們的意見,並不在此桉的考慮範圍內,正如鄭學士方纔所言,皇庭是講律法的,而不是講政見。”

鄭獬納悶道:“但是方纔郭相公也闡述過自己的政見。”

不闡述政見,這如何能行。

張斐道:“那只是爲了瞭解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至於他的那些政見,不會對最終的判決產生絲毫影響。”

郭逵聽得面色一沉,敢情我都白說了呀!你這個臭小子。

張斐稍一沉吟,又問道:“那麼最初種副使誘降嵬名夷山,依法來看,是否有違抗詔令?”

鄭獬思索半響,然後搖搖頭:“沒有。”

要是不被允許,陸詵早就阻止種諤,而且後面也不會下一道詔令,讓陸詵和薛向謀劃。

張斐問道:“朝廷爲何不從一開始就拒絕。”

鄭獬道:“因爲朝廷也不清楚具體情況,爲防止邊將貪功冒進,故才下令,由陸知府和薛轉運使來主持此事。”

說到這裡,他又立刻補充道:“在這時候,朝廷尚在猶豫之中,而並沒有決心收復綏州,畢竟當時官家纔剛剛即位,且面臨十分嚴峻的財政困難,此事若爆發大戰,可能百年社稷,都將會毀於一旦,但誰也沒有想到,種副使會不等詔令,擅自出兵。”

張斐問道:“假設種副使是等到詔令,且陸知府和薛轉運使,認爲可以繼續下去,那麼種副使的行爲,算不算的上違抗詔令?”

鄭獬反問道:“不知張庭長這麼問?”

張斐道:“因爲我要確定一點,朝廷在當時的決策是否明確反對收復綏州。”

鄭獬猶豫半響,搖搖頭,“那倒沒有。”

張斐問道:“方纔郭相公所言,鄭學士也應該是聽見了,他認爲綏州地勢極爲關鍵,以至於西夏到現在都糾纏不休,朝廷當時又是否知道,無論過程是怎樣,只要收復綏州,西夏必定會出兵來奪?”

鄭獬點點頭道:“當然知道。”

張斐道:“既然明知這麼做,會引發戰爭,朝廷爲何不從一開始就拒絕招降,到底猶豫什麼。”

鄭獬糾結半響,道:“在最初官家是想要收復綏州的,但是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大臣,都覺得此舉會引發與西夏的戰爭,並且力勸官家,放棄招降,故此最終才決定讓陸詵和薛轉運使來負責此事。”

張斐道:“但是你們的勸解,並沒有讓官家完全改變心意?”

鄭獬點點頭。

張斐道:“如果我說,在此期間種副使的誘降行爲,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嵬名夷山去勸降嵬名山,這也是被朝廷允許的。”

鄭獬點點頭,如實道:“種副使在誘降成功後,又上報給朝廷,雖有引發爭論,但當時他並不算是違抗詔令。”

張斐道:“所以朝廷認爲種副使違抗詔令,是在於種副使未等到詔令,就是擅自出兵,以及,他並沒有陸知府的命令,立刻回青澗城。”

鄭獬點點頭道:“是的。”

張斐又繼續問道:“適才鄭學士一再強調,此舉將會引發兵禍,那麼當時在朝廷看來,我國與西夏是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態。”

鄭獬道:“這一點我也贊成方纔郭相公所言,非戰非和,儘管屢次發生衝突,但是雙方依舊保持使臣來往,且都是以和談結束衝突,在大局上,不管是我國,還是西夏都不願意爆發大戰。”

其實這句話,並沒有說透,爲什麼都不願意爆發大戰,就是因爲這邊上還有一個遼國,雙方在沒有把握之前,都不敢輕易動手,否則的話,那定是兩敗俱傷,漁翁得利。

不過這話不能明說,但在坐的人,心裡都非常清楚。

張斐又問道:“相比起嘉佑年間到治平四年這期間,我國與西夏爆發的衝突,此次收復綏州,有何不同嗎?亦或者說,此舉是否比之前任何一次衝突,都要嚴重許多。”

鄭獬不禁微微皺眉,搖搖頭道:“那倒不是。”

之前李諒祚幾次興兵來攻,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咱先出兵就非常嚴重,對方先出兵就不嚴重。

這不是低人一等,在面對西夏,宋朝大臣還是自覺高人一等,這正是如此,李諒祚才希望通過武力,獲取大宋的尊重,這也是嘉佑年間主要衝突的根本原因所在。

西夏認爲你得平等對待我和遼國。

但在大宋看來,你祖先是我朝舊臣,是屬於叛臣,只能跟石敬瑭一個級別。

張斐問道:“如果本庭長認爲,種副使出兵綏州,只是兩國之間,數次衝突中的其中一回,並無特殊之處,鄭學士是否認同?”

“老夫...老夫認同。”

鄭獬雖是有備而來,但也被問的開始冒汗,心想,這不公平,憑什麼只准你問我。於是反問道:“不過老夫並不明白,這與此桉有何關係。”

張斐道:“因爲我得判定,這到底是屬於特殊事件,還是平常事件。假設兩國相對和平,那麼種副使的行爲,必然是會直接影響到兩國關係,那麼他的行爲就極有可能是貪功冒進,而不顧大局。

但如果雙方本就是處於爾虞我詐,相互攻伐的階段,那麼種副使的行爲,就不一定是貪功冒進,有可能就只是一種應對措施,亦或者自我保護的措施,方纔郭相公已經言明,拿下綏州,可以令延州高枕無憂。

而這也將會影響到我的判決,因爲如果是特殊事件,就是類似於開戰與否的決策,這必然是武將不能做主的,無論成敗,都是違抗詔令。

但是,如果只是平常事件,那麼武將將擁有部分的決策權力,而當時兩國的狀態,也是我判定種副使出兵動機的一個關鍵因素。”

鄭獬道:“就算這只是一個平常事件,就算他之前出兵是應對措施,那麼之後陸知府下令讓他回來,他並沒有執行,這又作何解釋?”

張斐笑道:“鄭學士,我請來你,不是與我辯論的,也不是來教我審桉的,我只是希望你能夠給我提供證據,講清楚當時朝廷對於誘降嵬名山兄弟的態度,以及根據你的觀察,當時兩國是處於怎樣的態勢。你只需要據實告訴我就行了。”

鄭獬質疑道:“但是你的問題有所偏袒。”

張斐立刻問道:“比如說。”

鄭獬道:“你只選擇對種副使有利的問題,而對種副使不利的問題,卻避而不談,如種副使爲何不聽從命令,回青澗城。”

張斐立刻問道:“請問鄭學士,爲什麼種副使不聽從命令,回青澗城。”

“......?”

鄭獬當即一臉錯愕。

張斐微笑道:“鄭學士,其實我並不需要跟你解釋一切的,只是因爲你們對皇庭的審桉不甚瞭解,故而我才解釋。

我請鄭學士來此,不是來跟我辯論的,也不是讓鄭學士來闡述自己的主張,而是提供相關證據的,就僅此而已。

鄭學士之所以認爲我的問題不公,其實不在於我,而是在於鄭學士心中已有判決,且容不得一絲質疑,真正帶有偏見的不是我,恰恰是鄭學士,鄭學士不妨們心自問,是否如此。”

他語氣溫和,始終面帶微笑。

鄭獬可沒有方纔的泰然自若,一張老臉漲的通紅,過得半響,拱手道:“真是抱歉,鄭某未能給庭長提供太多幫助。”

張斐忙道:“不不不,鄭學士不辭辛苦來此,我是感激萬分,其實也幫助到我很多,而且鄭學士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只要鄭學士沒有做僞證,其它方面,都是可以的,無須致歉。

不過暫時我沒有別的問題,還請鄭學士先下去休息。”

鄭獬嘆了口氣,鬱悶地走了下去。

陸詵見罷,內心也是極爲難過。

種詁卻是激動道:“這小子還真是有些手段。”

折繼祖也是連連點頭。

目前形勢而言,對他們顯然是更有利的。

張斐又朗聲道:“此桉還有一個關鍵證人,就是當今的發運使薛向,當時朝廷下達的詔令,是由陸知府和薛發運使共同主持,但是由於薛發運使目前正在東南六路忙於執行新政,無法抽空來此作證,不過薛發運使派遣他身邊的主簿丁翔來此作證。不知檢察院對此可有異議?”

不少官員眉頭一皺。

蘇轍起身道:“檢察院沒有異議。”

張斐便立刻傳丁翔上庭作證。

丁翔來到中間先是行得一禮,然後才做到椅子上。

張斐道:“丁翔,治平四年,你在何處?”

丁翔回答道:“當時我正在解州,協助薛發運使處理鹽鈔一事。”

張斐道:“你在薛發運使身邊,平常是做些什麼?”

丁翔道:“我協助薛發運使起草文桉,以及爲薛發運使出謀劃策。”

張斐又問道:“你是否知道,當時朝廷下詔讓薛發運使和陸知府處理招降嵬名山一事。”

丁翔點點頭道:“知道,就是我將那道詔令,交給薛發運使的。”

張斐道:“當時種副使可有佔據綏州?”

丁翔點點頭道:“已經佔據了綏州。”

張斐道:“薛發運使可有指使種副使這麼做?”

丁翔搖搖頭道:“沒有。因爲我們在收到詔令時,種副使已經佔據了綏州。”

張斐道:“薛發運使又是何時知道此事?”

丁翔道:“是在收到詔令之前,相隔應該不到五日。”

張斐又問道:“之後陸知府下令,讓種副使回青澗城,薛發運使可知曉?”

丁翔道:“這是後來才知曉的,最初是不知道的。”

張斐問道:“陸知府沒有就此事與薛發運使商量嗎?”

丁翔搖搖頭道:“當時我們並不在延州,故此陸知府並未與我們商量。”

張斐道:“那麼薛發運使在得知種副使佔領綏州一事後,又是什麼態度?”

丁翔道:“薛發運使是非常支持種副使佔據綏州的。”

張斐道:“薛發運使可有將自己的想法告知種副使?”

“沒有。”

“爲何?”

“因爲薛發運使認爲,種副使乃是陸知府的部下,該以陸知府爲主,而且薛發運使也未有想到陸知府會要求種副使回青澗城。在此之後薛發運使曾爲種副使爭辯,並且表示願意代其受罰。”

“結果呢?”

“結果就被貶去絳州。”

“哈哈....!”

突然聽得有人哈哈大笑。

尋聲看去,真是曹棟棟那蠢貨。

曹棟棟見大家都看過來,趕緊閉嘴,低頭。

張斐只是無奈地搖搖頭,又繼續問道:“根據朝廷的那份詔令,你認爲陸知府是否需要與薛發運使商量。”

丁翔猶豫片刻,道:“若能與薛發運使商量,固然最好的,但是沒有商量,也沒有任何不妥。薛發運使認爲,種副使是在未通知陸知府的情況下,就出兵佔據綏州,而當時情況非常緊急,薛發運使又不知道當時的情況,即便沒有那道詔令,陸知府依舊有權下令種副使回青澗城。”

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面反撲第295章 太細了一點第308章 富豪的慈善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面反撲第329章 慈善比賽(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四十三章 漏網之魚第一百一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659章 東西兩開花第734章 元豐改制第四百九十三章 吾乃司法慕容復。第四百零八章 保持律法的彈性第280章 是條漢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瓶中之法第724章 錯不在我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四百零六章 你賺,我也賺第九十三章 不針對誰(求追讀)第708章 禍從口出(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教你啊!第七十八章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四百九十一章 麻煩來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672章 我是無辜的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649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祖法論(求訂閱)第259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三章 尋訪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808章 走向決裂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口浪尖第二百章 大道至簡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287章 公檢法誕生時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五十七章 買到即是賺到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330章 真香第九章 命運的交織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五百二十章 文武與法(五)第四百四十八章 稅戰(二十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改過自新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競賽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九十七章 叫多了就習慣了第九十四章 紅顏禍水(求追讀)第812章 亢龍有悔(大結局)第769章 八議制度第304章 香餑餑第318章 醜聞遮天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百五十一章 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第324章 賠本賺吆喝?第814章 番外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第758章 實事求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哪也得給坐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事請找我的珥筆第二十六章 死馬尋醫第375章 冤枉啊!第三十章 一波三折第375章 冤枉啊!第366章 魚與熊掌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加之罪,其無詞乎?第719章 逆之則亡第六百三十章 收網第323章 極限搖擺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五百六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武與法(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778章 施以援手第280章 是條漢子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稅戰(六)第五章 珥筆之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四百零三章 左右逢源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298章 城市改革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735章 徹底釋放公檢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藏不住了第295章 太細了一點第三百九十六章 聽君一席話第651章 立法大會第四百零二章 都是你的錯第六百零一章 商稅則例第287章 公檢法誕生時
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面反撲第295章 太細了一點第308章 富豪的慈善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面反撲第329章 慈善比賽(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四十三章 漏網之魚第一百一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659章 東西兩開花第734章 元豐改制第四百九十三章 吾乃司法慕容復。第四百零八章 保持律法的彈性第280章 是條漢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瓶中之法第724章 錯不在我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四百零六章 你賺,我也賺第九十三章 不針對誰(求追讀)第708章 禍從口出(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教你啊!第七十八章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四百九十一章 麻煩來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672章 我是無辜的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649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祖法論(求訂閱)第259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三章 尋訪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808章 走向決裂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口浪尖第二百章 大道至簡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287章 公檢法誕生時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五十七章 買到即是賺到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330章 真香第九章 命運的交織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五百二十章 文武與法(五)第四百四十八章 稅戰(二十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改過自新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競賽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九十七章 叫多了就習慣了第九十四章 紅顏禍水(求追讀)第812章 亢龍有悔(大結局)第769章 八議制度第304章 香餑餑第318章 醜聞遮天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百五十一章 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第324章 賠本賺吆喝?第814章 番外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第758章 實事求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哪也得給坐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事請找我的珥筆第二十六章 死馬尋醫第375章 冤枉啊!第三十章 一波三折第375章 冤枉啊!第366章 魚與熊掌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加之罪,其無詞乎?第719章 逆之則亡第六百三十章 收網第323章 極限搖擺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五百六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武與法(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778章 施以援手第280章 是條漢子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稅戰(六)第五章 珥筆之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四百零三章 左右逢源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298章 城市改革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735章 徹底釋放公檢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藏不住了第295章 太細了一點第三百九十六章 聽君一席話第651章 立法大會第四百零二章 都是你的錯第六百零一章 商稅則例第287章 公檢法誕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