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柴於上帝

“自古帝王封禪泰山之後,多有災劫。卻是積累不夠的原因,”文飛娓娓而談:“登封報天,降禪除地。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樑父,天命以爲王,使理羣生,告太平於天,報羣神之功。”

頓了頓,說道:“說白了,便是攜天下之氣運和衆神談判罷了!”

原來如此!趙佶恍然大悟,一句話居然被文飛道盡千古之謎。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這個時候三字經約莫已經寫出,怕是沒有大規模的流傳。

然而這種啓蒙讀物,對於趙佶這種多才多藝,有着深厚文學和藝術素養的皇帝來說,是最簡單不過了。不知道文大天師說這些又是什麼用意?

“大禹傳子,殷商替之。《殷本紀》之中所謂,湯既勝夏,欲遷夏社。不可,作夏社。”文飛笑笑說道:“商人沒能繼承夏之神道,乃以神道設教,以帝嚳爲天帝。周人革天命,不稱帝,而稱王了。卻就是已經非是帝嚳子孫了!”

“後世這天子之名,卻都是白叫了!”趙佶感嘆着道。

文大天師點點頭,說道:“是啊,所以歷代大有爲之主,都要封禪這泰山,便是要再立這天地間神道的秩序。

只是這神靈們逍遙慣了,又哪裡願意找人管束着?找人要反抗。甚至親手對付始皇帝,所謂祖龍死而地分……”

“所以到了漢武帝之時。乾脆撇下古代神道不理,以公羊學派之法,董仲舒之論。天人感應,再造神道。以太一取代昊天不說,便是封禪泰山,用的都是祭祀太一之禮。後世因之,卻是積重難返了!”

“看來都是失敗了……”趙佶有些嘆息的說道。

“也不盡然,光武復興,卻就是得了鬼神之力相助。西漢末年一直到東漢,讖諱之學盛行。鬼神之力大張。”

後面的話,卻就不好和趙佶說了。

漢明帝夢見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請回了印度二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洛。從此之後。佛教就開始盛行中土。

原本分散無組織的本土神靈們根本不是對手,窮極思變之下,爲了和佛教對抗這纔有着道教出現。

然而這般,本土的神道再是一變。道佛相爭氣運消長。這纔有着南北朝數百年的紛紜亂世。

隋唐之後。天下一統。道佛始終相爭不絕。然而道教始終佔據着國家意識形態層面的優勢。在原本的歷史上,就是在北宋末年,趙佶的手中,道教再次一變,開始本土神道最後的變化,漸漸的形成了後世人們所耳熟能詳的格局。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雖然復興漢室。社會習俗衣冠各個方面都要努力恢復的唐宋制度。卻最終有着蒙古百年的割裂,大明之後。道教就從國家的意識形態層面給剝落了出來。

後來的便不過只是一個苟延殘喘的過程罷了,沒有意識形態層面的作用。再不能爲國祈福。

道門就一偏流入到個人修煉的神秘學範疇,從一門顯學變成了一門神秘學了。在唐宋時候,士大夫們參與齋醮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到了明清之後在參與其中,卻就要犯朝廷的忌諱了。

到了文大天師穿越過來的時代,卻就可以說是一脈不絕如縷了。甚至很難看到復興的希望。

然而這個時空之中卻不多,道教一直牢牢的佔據着這個優勢,甚至可以說是一家獨大。

文大天師甚至一直做着吸引儒家士大夫們參與進來,改造道門理論的工作,讓道門之中發展出人道的學問來。

只要道門佔據這種優勢有着二三十年的功夫,這一切都會逐漸的成形。地位,再也無人可以撼動了!

而這今天,卻更是要爲這神道,建立萬世根基。

兩人一路行走上山,此時的泰山自然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羣,一路上的風景自然是絕佳。

兩個人行了幾步,卻忽然聽到一聲虎吼,震的山谷響應。嚇的趙佶差點腿軟,這可不是御苑之中的豢養的寵物,而是實打實的猛虎。

那一頭白色的猛虎從這山林之中竄出,把口中銜着的一棵靈芝放在離着兩人十餘丈的地方,又是飛一般的去了。

白虎來的快,去的更快,在趙佶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這白虎就已經飛快的去的沒影了。

“這是……”

“白虎銜芝!”文飛哈哈大笑:“這是看咱們上山來封禪,祥瑞太少啊!”

似乎他們這次封禪泰山,也就是黃河之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石碑而已。至於石碑上面寫着的什麼字跡,卻是到了現在,也沒有人認識。

趙佶臉一紅,想到自己那位祖宗宋真宗所做的事情來。爲了給封禪泰山造勢,居然生生的弄出幾萬祥瑞來。

而這次,他們封禪,卻是倉促了一些。不僅祥瑞未備,便是車架也遜色不少。

大概是看着他們封禪泰山太過簡陋了,所以連山君都出來湊趣來了。

文飛上去拾起靈芝,卻見這靈芝和凡間大大不同,如同水晶一般的晶瑩剔透,美麗十分,帶着一點淡淡的清香:“好東西,看起來連山君也都下了大本錢啊。也是一番好意,官家收了吧!”

趙佶早就看的眼熱,知道文大天師根本用不着這些東西,毫不客氣的就把這靈芝收入懷中。

這時候,他終於忍不住問道:“尚父,那石碑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滿朝的文武,天下金石大家都認不出來,卻是奇怪了!”

文飛哈哈大笑,這天下間恐怕只有他能認識了。他笑道:“天機不可泄露!喔,山頂到了。”

趙佶一呆,原本山路難行,像是他這種養尊處優習慣了的,更是困難。然而和文飛一路同行,走走說說,居然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走到了山頂來。

山頂上的一切都早已經準備好了,入目之處就見到了山頂上的圜臺,直徑五丈,高九尺,四周用青色裝飾,圍以青繩三週等。燎壇在其東南,高丈二尺,方一丈。規模和制度和東京城的寰丘一模一樣。

圜臺上設登歌、鍾、磬各一虡,封祀壇宮架二十虡,四隅立建鼓、二舞。

然而禮儀卻別簡化太多,代表五方帝的五色土,都被撤去不用。各種規矩都也都和古禮不同。

這卻全都是文大天師一手包辦,便是各家儒生,也提不出什麼抗議來。

畢竟現在流傳下來的封禪泰山的制度禮儀,也都是秦皇漢武時候的所指定。

昔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想要封禪泰山的時候,古代禮儀已經湮滅不存。這才找那些魯國的儒生們商議封禪泰山的禮儀……

結果兩派儒生們吵的天翻地覆,單單一個上山坐不坐車子就吵了一天……也是焚書坑儒的起因……

到了漢武帝徵詢封禪禮儀時,諸儒對者五十餘人,未能有所定。

甚至這些傢伙們吵嚷不休,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一羣儒生一連爲了封禪禮儀吵了數年而始終沒有不制定好。

結果漢武帝盡罷諸儒不用,最後還是由漢武帝自定,按祭祀太一神的儀式。幾乎後代封禪泰山的禮儀,都是按照這漢武帝的那一套流傳改動的了。

如今,文大天師身爲朝廷意識形態層面上的最高代言人,作爲天帝使者臨凡。該怎麼祭祀,自然由着他說了算,別人卻是說了沒用。

站在封禪臺上,文飛默然片刻,便道:“點火吧?”

趙佶有些驚疑,原本還以爲有着什麼禮儀的。不過既然文飛說了點火,他自然沒有什麼話說,當下就點燃了神壇壇上面的柴草。

這些柴草都是早已經乾燥透了的,一經火燒,頓時起了燎原之勢,大火熊熊升騰而起,巨大的熱量讓人立定不住,靠近不得。

山上下的公卿羣臣看到山上火起,就一起傳呼萬歲,同時山下的神壇也同時點燃柴火。

這是封禪之中,最爲重要的事情。焚燒柴火,謂之“柴於上帝”。

火焰升騰之間,濃煙滾滾,似乎就在這個儀式之間,溝通了天地神靈。

在這一刻,文飛忽然將身走入大火之中,開始嚇了趙佶一跳。但是接着他就明白了過來,這是近日封禪泰山,最爲重要的事情了。

泰山高絕,山下的羣臣高呼萬歲的聲音傳不過來。然而這時候,就似乎有着一種冥冥之中的傳來的奇異的力量,貫穿直下……

“轟隆……轟隆……”

一道道海浪如同小山一般的當頭壓了下來,想要把兩人腳下的小船給撕成粉碎。然而無論是再厲害的大浪,到了小船附近,都被消弭於無形。

白素貞傲立在小船的船頭,看着遠方一道龐大的風柱旋轉着,將億萬頓的海水給吸上天去。

更有着無數的浪頭被攪動,好像有着一隻巨大的棍子,伸進了一個臉盆之中正在不住的攪動一般。(……)

第6章 史上最牛道士第10章 抄家發財第15章 參觀古代戰爭第131章 赤子嬰兒第9章 古老的神魔第18章 漢家的召喚第48章 廢物的禁軍第78章 神霄天宮第66章 剛烈女子第64章 八國聯軍第35章 自我的救贖第30章 明教神靈第15章 羣毆 圍攻第76章 黑暗金屬 魔音灌耳第52章 大遼的使節第27章 海底墳墓第16章 礬樓的風情第32章 軍紀第34章 不負責任的治療第26章 傳說之中的情聖第22章 信文大天師者,得永生第41章 佛螺髻發舍利第3章 蛟龍的渡劫第65章 昊天的棄子第28章 轉了一圈又到手裡第28章 海底沉船第34章 準備武器第8章 有人操縱瘟疫?第2章 紅衣學姐第20章 軍營之中遇刺第132章 爸爸?第62章 陰司之中第118章 物我兩忘第10章 先天道德神職第15章 五音利姓第58章 是不是屍變?第45章 毒霧第34章 氣運大劫第20章 什麼味道?第2章 悍馬h3和大駕玉輅第57章 秘方的材料第5章 呂祖洞賓第7章 不當人子第29章 煉丹材料第24章 走蛟龍第51章 天賜的沃土第134章 地仙高手 破碎虛空第14章 剝奪氣運第28章 破碎虛空第21章 巡遊北海第18章 梁山好漢第19章 漢鍾離的徒弟?第10章 先天道德神職第42章 金礦 狼王第8章 祂第3章 難道是鼠疫?第61章 心狠手毒第26章 一切都是概率第23章 危機第5章 酒樓開業第50章 龍泉寺第18章 火燒谷 將軍廟第61章 心狠手毒第50章 回到湟州第18章 老房子的鬼事第19章 水泊梁山第15章 熟悉的黃金第33章 昊天和玉帝之間的故事第73章 原來是寧全真第41章 再問來龍第16章 狂風暴雨 一室皆春第28章 天師演法第18章 不要臉皮,天下無敵第59章 老子不喜歡走後門第19章 水泊梁山第1章 鬼帝傳道錄第2章 海盜的作用第59章 寶藏?寶藏!第123章 三十六部雷將第24章 混亂第18章 牀事過度?虛了?第72章 羌部投誠的條件第14章 動念誅殺第24章 走蛟龍第5章 酒樓開業第3章 天師慈悲第13章 豬肉和點茶第19章 釜底抽薪第18章 婚禮準備第1章 人生天地間第50章 螳螂捕蟬第37章 老朋友了第30章 明教神靈第17章 治病救人第58章 酆都鬼帝統御萬靈真法第24章 冬蟲夏草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46章 大旱大災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
第6章 史上最牛道士第10章 抄家發財第15章 參觀古代戰爭第131章 赤子嬰兒第9章 古老的神魔第18章 漢家的召喚第48章 廢物的禁軍第78章 神霄天宮第66章 剛烈女子第64章 八國聯軍第35章 自我的救贖第30章 明教神靈第15章 羣毆 圍攻第76章 黑暗金屬 魔音灌耳第52章 大遼的使節第27章 海底墳墓第16章 礬樓的風情第32章 軍紀第34章 不負責任的治療第26章 傳說之中的情聖第22章 信文大天師者,得永生第41章 佛螺髻發舍利第3章 蛟龍的渡劫第65章 昊天的棄子第28章 轉了一圈又到手裡第28章 海底沉船第34章 準備武器第8章 有人操縱瘟疫?第2章 紅衣學姐第20章 軍營之中遇刺第132章 爸爸?第62章 陰司之中第118章 物我兩忘第10章 先天道德神職第15章 五音利姓第58章 是不是屍變?第45章 毒霧第34章 氣運大劫第20章 什麼味道?第2章 悍馬h3和大駕玉輅第57章 秘方的材料第5章 呂祖洞賓第7章 不當人子第29章 煉丹材料第24章 走蛟龍第51章 天賜的沃土第134章 地仙高手 破碎虛空第14章 剝奪氣運第28章 破碎虛空第21章 巡遊北海第18章 梁山好漢第19章 漢鍾離的徒弟?第10章 先天道德神職第42章 金礦 狼王第8章 祂第3章 難道是鼠疫?第61章 心狠手毒第26章 一切都是概率第23章 危機第5章 酒樓開業第50章 龍泉寺第18章 火燒谷 將軍廟第61章 心狠手毒第50章 回到湟州第18章 老房子的鬼事第19章 水泊梁山第15章 熟悉的黃金第33章 昊天和玉帝之間的故事第73章 原來是寧全真第41章 再問來龍第16章 狂風暴雨 一室皆春第28章 天師演法第18章 不要臉皮,天下無敵第59章 老子不喜歡走後門第19章 水泊梁山第1章 鬼帝傳道錄第2章 海盜的作用第59章 寶藏?寶藏!第123章 三十六部雷將第24章 混亂第18章 牀事過度?虛了?第72章 羌部投誠的條件第14章 動念誅殺第24章 走蛟龍第5章 酒樓開業第3章 天師慈悲第13章 豬肉和點茶第19章 釜底抽薪第18章 婚禮準備第1章 人生天地間第50章 螳螂捕蟬第37章 老朋友了第30章 明教神靈第17章 治病救人第58章 酆都鬼帝統御萬靈真法第24章 冬蟲夏草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46章 大旱大災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