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頒獎儀式(下)

其實白淺諾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李清照雖然也是女性,但是李清照已經是大宋詞人中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她獲得此獎,雖然不敢說一點質疑都沒有,但是多半人還是非常信服,最重要的是,李清照不是李奇的妻子,而白淺諾是。

所以,難免會有人想,你李奇是不是以公謀私,照顧自己人。

其實關於是否評選白淺諾獲此經濟學獎,李奇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在考慮的過程中,他真的沒有夾帶一絲私人感情進去,他還不至於用一個獎盃去哄白淺諾,他考慮白淺諾有兩個原因,其一,現在懂經濟學的人太少了,除了他以外,就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鄭逸、白淺諾是當今世上兩個勉強可以及格的,但是你又不能不不頒發這個獎。

其二,李奇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夠獲得無雙獎,因爲他覺得女人家相夫教子,實在是太浪費了,那麼你就必須會引導她們,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沒有一個國家會嫌人才少,所以,李奇要借李清照、白淺諾去激勵更多的女人,他真的希望中國也能夠出現一個居里夫人。

華夏幾千人的傳統思想,束縛了不少女人,讓華夏女傑是少的可憐。

李奇希望能夠改變這一點,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他也非常滿意了。

白淺諾、鄭逸下去後。李奇繼續說道:“有句話叫做,生命在於運動,由此可見,運動對於一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身體不好,那你縱使是天縱奇才,也只能讓人感嘆一聲。英年早逝。所以,運動是非常重要的,決不能輕視,對於那些推廣體育運動的人,我們也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他們爲人類作出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要設立體育獎的原因,這一次的體育獎,我們評選了出了一人。正是高太尉,其中原因,我相信蹴鞠聯盟和羽毛球聯盟已經足夠證明一切了,下面就有請高太尉上臺領獎。”

其實當李奇說出體育獎時,高俅就知道此獎非自己莫屬了,於是他沒有表現出太激動,緩緩走上臺來,從李奇手中接過獎盃來,又面對衆人。擺出一個非常風騷的poss,畢竟俅哥以前就是從事這些活動的,所以一點也不怯場。

體育獎後,李奇又道:“下面頒發的醫學獎和農學獎。這兩項獎將會由一人獲得,這一個人就是女神醫劉雲熙。”

劉雲熙聽得只覺臉上發燙,但更多的是惱怒,她行事向來就是憑一己好惡。至於什麼貢獻,她真的沒有想太多,而李奇將這兩項大獎頒發給她。無疑將她推到一個非常尷尬的位子上。

李奇笑道:“關於劉雲熙在開封保衛戰所做的一切,我就不多說,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替士兵們療傷,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一切了,雖然她沒有寫出什麼醫學鉅著來,但在爲那些士兵療傷時,她與很多郎中分享了她高超的醫術,那些郎中也是受益匪淺,同時她也教會了不少百姓,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讓我大宋的醫術更上一層樓,而她帶來的蟲類食品,也爲農學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別的不說了,就說那蝗蟲,衆所周知,蝗蟲是糧食的天敵,我們也飽受蝗災的痛苦,但是自從蝗蟲罐頭推出後,不少人已經開始專門捕捉蝗蟲爲生,如此一來,蝗蟲減少是在所難免的,那麼農業就少了一個天敵,更爲重要的是,正是因爲她的存在,蝗蟲還能創造出不菲的價值來,無異於化廢爲寶,實乃難能可貴。”

底下突然掌聲雷動,似乎這劉雲熙比俅哥還要受歡迎一些。

李奇看的也是一愣,這是神馬情況?

殊不知,劉雲熙幫白時中治病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這些人聽到劉雲熙竟然可以起死回生,在京城名醫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將白時中給救活過來,心裡自然想與劉雲熙打好關係,畢竟人人都會生病的,而且每一個人都怕死,特別是他們這些當大官的,所以他們非常樂意給劉雲熙這個面子。

劉雲熙可是最討厭這種場合,心裡將李奇從頭到腳詛咒了一邊。

李奇見劉雲熙不爲所動,於是笑道:“下面就有請女神醫劉雲熙。”

掌聲更加熱烈。

劉雲熙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她,心知若是不上去,只會讓自己更尷尬,這才起身走上臺去。

李奇拿過一個獎盃來,低聲道:“笑一個嗎,明明是喜事,搞定個喪事似得。”

劉雲熙咬着牙笑道:“你說不用我上臺的。”

“我不這樣說,你還會留在這裡麼。”李奇道:“其實我這麼做,可也是幫你啊!”

“幫我?”

“先把獎盃接過去再說。”

劉雲熙一手拿過獎盃來,道:“我倒要看你怎麼說?”

李奇又拿過一座獎盃來,低聲道:“你可知你師父爲什麼從不來京城嗎?那就是因爲他知道在面對京城這些大鱷時,他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你的脾性跟你師父也差不了多少,一不留神,就可能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你不想去惹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會來惹你,如果你想要避免這一點,就要學會利用自己高超的醫術來保護自己,你的名氣越大,你的擁護者就會越多,那樣的話,別人在面對你的時候,纔會有些顧忌,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劉雲熙聽得愣了愣,情商較低的她,一時間很難消化李奇的話。

李奇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道:“快把獎盃接過去,我想你應該不會像衙內一樣,再來上幾句感言嗎?”

劉雲熙微微一怔,又接過獎盃來,二話不說轉身快步朝着臺下走去。

總算是把這怪女人送走了。李奇輕輕鬆了口氣,殊不知他給劉雲熙頒獎,他比劉雲熙可還要緊張的多。

接下來他又將數學獎頒給了王仲陵,雖然新式數學是他帶來的。但是王仲陵在工部時,很好的將這些新穎的知識推廣開來,如今這一種新式數學已經在朝廷內部普及開來,而且李奇畢竟是照搬原抄過來的,這些新穎的內容與這個年代還是有些格格不入,是王仲陵不斷的研究,纔將兩者聯繫在一塊,所以頒這個獎給他,也是情理之中。

至於軍事獎,將由种師道、种師中、折可存、韓世忠、岳飛、宗澤六人獲得。

李奇又道:“關於科學獎獲得人。因爲這些人本身就屬於軍事機密,故此不便公開他們的姓名,以免造成不避免要的麻煩,我們就又用無名氏來替代,由本院的學生代爲領獎。”

科學獎無非就是鄭華、虞允文、烏氏兄弟等人獲得。由幾個學生代他們上臺領獎。

等到科學獎頒發過後,一共八個獎項就全部頒發完了,但問題是臺上還留着不少獎盃,衆人感到非常好奇,這些獎盃難道是多餘的?

答案很快就揭曉了。

李奇手往這些獎盃上一引。笑道:“正如各位見到的,這裡還有不少獎盃,那麼這些獎盃是頒發給誰的呢?”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方纔我們頒發的對象。乃是當代英傑,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這些獲獎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因爲前人種樹。我輩才得以乘涼,剩餘的這些獎盃就是發給那些已經過世的巨人們。大家請放心,我們無雙基金會一定會將這些獎盃送給他們的後人手中。表示對他們爲這個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最崇高的敬意,但是這一次主要是針對我大宋人傑,將來我們還會評選出一些古人來。”

這無雙獎真是太人性化了。

底下的嘉賓開始相互交頭接耳,雖然他們對李奇非常不爽,但是李奇這一舉動,卻博得了他們的不少好感,對於這些獲獎者卻是更加好奇了,因爲人才實在是太多了。

李奇道:“關於和平獎的獲得者,乃是當年一手促成檀淵之盟寇準寇賢相,關於寇賢相的光輝事蹟,我就不多說了,因爲這實在是很難一言道盡。”

這第一個人,就令臺下嘉賓是激動不已,雖然寇準早已經不在了,但是掌聲兀自震耳欲聾,甚至超過前面的獲獎者。

李奇又道:“而文學獎,將由撰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司馬賢相獲得,還有一位,就是對詞作出巨大貢獻,而且還培養出一羣優秀詞人的蘇軾蘇大學士獲得,他的獲獎作品是《江城子---密州出獵》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經濟學獎,是由王安石王賢相獲得,他的熙寧變法,對於我大宋經濟、軍事都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而且也具有非常不錯的參考價值。”

掌聲再度響起,在坐的每一個人聽到這些熟悉的名字,不免都緬懷這些先輩們。而蔡京聽到這一個個故人的名字,眼眶都微微有些溼潤了。

李奇繼續說道:“農學獎,由《糖霜譜》的作者,王灼獲得,他的《糖霜譜》乃有史以來全世界第一部完備的適用的甘蔗生產和製造工藝的科技專著,特別說一句,王老先生也是我本人非常崇拜的一個人,正是因爲有他的《糖霜譜》,我才能做出那麼多美味的佳餚來。”

衆人一陣大笑。

李奇又道:“數學獎,是由撰寫《論古根源》劉益,還有撰寫《黃帝九章算經細草》賈憲獲得,賈老先生提出的勾股生變十三圖、增乘開方法以及增乘方求廉法,讓人類在算術領域邁進一大步,而劉老先生則是將賈老先生的增乘開方法,更加進一步細化,也將這一方法推廣開來,這兩本鉅著爲人類作出的貢獻,真的不可估量的。

科學將則是由製作水運儀象臺的蘇頌,撰寫科學鉅著《夢溪筆談》和《夢溪忘懷錄》的沈括,還有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三人獲得,關於水運儀象臺,這絕對是一項震驚世界的發明,它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其水平已經可以說是超出這個時代,也是我們大宋的驕傲。

而沈括的《夢溪筆談》可以說是一本百科全書,我很難想象一個人爲什麼能懂那麼多,不管天文地理,還是數學醫學,甚至是軍事方面,如果一個人能夠完全研究透這本書,我可以給他三百貫一年的工薪,請他來幫我做事,這絕不是虛言,所以沈括不禁獲得科學獎,另外他還獲得醫學獎、農學獎,一共三項大獎。至於這活字印刷術麼,相信大家已經從大宋時代週刊中體會到了它的好處。

軍事獎,將是楊家楊業老將軍、折家折可適、還有我們的大英雄狄青三位先烈獲得,他們三人爲大宋開疆闢土和我大宋萬世基業,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希望我們大宋每一個子民都能夠牢牢的記住他們的名字。”

,!

第1726章 看不懂就對了第1502章 決不讓歷史重演第1688章 岳父報復女婿第1496章 回到巔峰第1055章 意料中的意外第509章 離京第1361章 試婚第1040章 國失寸土,民失寸心第1756章 以慢打快第1641章 讓奇蹟變得平常第307章 人才難求第985章 軍容軍貌第1602章 聯合發行第1699章 咖啡宴會(五)第866章 道可道,非常道第864章 辭行第438章 原來你怕狗呀第396章 火燒赤壁的味道第801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524章 怒了第221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1756章 以慢打快第765章 跟哥混,不怕沒錢賺第931章 哥來教你做菜第154章 棋逢對手第1865章 神來之筆第1585章 扞衛尊嚴第1136章 關鍵牌第1711章 是人是鬼第1890章 追捕第1481章 一塊玻璃,兩個世界(下)第34章 嚇人的名單第707章 大年初一有驚喜第338章 令人膽顫的毒素第1732章 着急的趙楷第1581章 難度不小第500章 招商(下)第1652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558章 燕雲危機(一)第1133章 最佳地點第857章 人盡其用第634章 色有色報第1244章 燭光晚餐第742章 驚喜變驚恐第1105章 預謀?意外?第1742章 無恥的外交第1243章 要命的信函第1518章 國之棟樑三百三十九章 終償所願第680章 土地的價值觀第448章 軍演(中)第1160章 天下第一XX第384章 暗度陳倉第1729章 吊打第225章 咆哮吧(中)第672章 秦檜獻計第1475章 榮辱不驚第1703章 花語和花味第1424章 李師傅回來了第1621章 宗望西征(下)第1195章 財政透明第213章 夫人的成長第1630章 藉詞求婚第1149章 這個辦法有點猛第1208章 味震天下第538章 鏡花水月第680章 土地的價值觀第1482章 降價?沒門!第992章 出大事了第873章 秦檜歸京,計除王黼第864章 辭行第1285章 我不能死第1370章 捱打要立正第1291章 滿狀態復活第1091章 恭喜你,答對了!第992章 出大事了第498章 即興美味第1667章 大嘴吃四方第537章 危險的女人第1017章 三封密信第23章 臭薰汴京第785章 虎落平陽,不爲犬欺第292章 計劃受阻第879章 征服昆嵛山第771章 四大罪狀第1868章 大迂迴第748章 罪魁禍首第1431章 攜美遊西湖第1539章 深謀遠慮第1047章 勇者無懼第1651章 契丹遺孤第1307章 盡在掌控第138章 其樂融融第265章 有女相助第1054章 真是自討苦吃第927章 離間計第1582章 皇帝輪流做第1380章 學學宋江又有何妨第1201章 八月十五(下)第1841章 三十萬貫借條
第1726章 看不懂就對了第1502章 決不讓歷史重演第1688章 岳父報復女婿第1496章 回到巔峰第1055章 意料中的意外第509章 離京第1361章 試婚第1040章 國失寸土,民失寸心第1756章 以慢打快第1641章 讓奇蹟變得平常第307章 人才難求第985章 軍容軍貌第1602章 聯合發行第1699章 咖啡宴會(五)第866章 道可道,非常道第864章 辭行第438章 原來你怕狗呀第396章 火燒赤壁的味道第801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524章 怒了第221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1756章 以慢打快第765章 跟哥混,不怕沒錢賺第931章 哥來教你做菜第154章 棋逢對手第1865章 神來之筆第1585章 扞衛尊嚴第1136章 關鍵牌第1711章 是人是鬼第1890章 追捕第1481章 一塊玻璃,兩個世界(下)第34章 嚇人的名單第707章 大年初一有驚喜第338章 令人膽顫的毒素第1732章 着急的趙楷第1581章 難度不小第500章 招商(下)第1652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558章 燕雲危機(一)第1133章 最佳地點第857章 人盡其用第634章 色有色報第1244章 燭光晚餐第742章 驚喜變驚恐第1105章 預謀?意外?第1742章 無恥的外交第1243章 要命的信函第1518章 國之棟樑三百三十九章 終償所願第680章 土地的價值觀第448章 軍演(中)第1160章 天下第一XX第384章 暗度陳倉第1729章 吊打第225章 咆哮吧(中)第672章 秦檜獻計第1475章 榮辱不驚第1703章 花語和花味第1424章 李師傅回來了第1621章 宗望西征(下)第1195章 財政透明第213章 夫人的成長第1630章 藉詞求婚第1149章 這個辦法有點猛第1208章 味震天下第538章 鏡花水月第680章 土地的價值觀第1482章 降價?沒門!第992章 出大事了第873章 秦檜歸京,計除王黼第864章 辭行第1285章 我不能死第1370章 捱打要立正第1291章 滿狀態復活第1091章 恭喜你,答對了!第992章 出大事了第498章 即興美味第1667章 大嘴吃四方第537章 危險的女人第1017章 三封密信第23章 臭薰汴京第785章 虎落平陽,不爲犬欺第292章 計劃受阻第879章 征服昆嵛山第771章 四大罪狀第1868章 大迂迴第748章 罪魁禍首第1431章 攜美遊西湖第1539章 深謀遠慮第1047章 勇者無懼第1651章 契丹遺孤第1307章 盡在掌控第138章 其樂融融第265章 有女相助第1054章 真是自討苦吃第927章 離間計第1582章 皇帝輪流做第1380章 學學宋江又有何妨第1201章 八月十五(下)第1841章 三十萬貫借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