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蕭關陷落

漢軍的突破口在瓦亭關,但漢軍主力卻在二十餘里外的木峽關,漢軍的目的很簡單,奪取蕭關,但奪取蕭關的前提是擊潰盤踞在蕭關一帶的烏桓人,木峽關便是烏桓人的據點。

漢軍已經過了彈箏峽,進入駐鄉盆地中的那城鎮,那城鎮的民衆已逃亡一空,小鎮滿地死屍,經過了七八天,天氣較熱,空氣中瀰漫着刺鼻的臭味,小鎮已經不能再進人,爲防止瘟疫發生,劉璟下令將整個那城鎮付之一炬,熊熊烈火吞沒了小鎮,烈焰騰空十餘丈,滾滾濃煙直衝雲霄。

劉璟站在小山崗上,注視着數裡外的烈火燃燒,他的目光又投向了更遠處的巍巍羣山,長城在羣山中逶迤橫亙,其中大山間的一個缺口便是著名的木峽關,這時,賈詡慢慢走上前笑道:“這把火估計就會把烏桓人的鬥志焚燒殆盡。”

劉璟輕輕搖頭,“關靠這把火還不夠,還需要瓦亭關那邊的配合,我希望他們不要令我失望。”

“他們都是身經百戰之將,不會讓殿下失望,倒是烏桓人可能會讓殿下失望。”

“爲什麼?”劉璟回頭注視着賈詡。

賈詡笑着解釋道:“如果邊庶真有誠意求和,他就應該在我們大軍進入彈箏峽之前親自來向殿下負荊請罪,恢復從前的護烏桓校尉,那樣,我們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奪取蕭關和安定郡。”

劉璟又凝視遠山片刻,淡淡道:“說實話,我不希望他們投降,漢朝的護烏桓校尉現在看來完全是一個錯誤,讓胡人自治,最終結果就是胡人割據,現在趨勢已經很明顯了,我若不聞不問,再過幾十年,五胡就會建國,那時再征服他們就困難了,所以我想利用這次機會,用鐵和血來征服他們,將他們徹底打散,融入漢民之中。”

賈詡沉吟片刻說:“烏桓和羌氐或許可以,但匈奴估計不行,畢竟他們的根基在陰山以南的草原上,最多是擊潰他們,迫使他們退回草原。”

“先走出第一步吧!”

劉璟深深呼吸一口氣道,這時,他看見一名報信兵在侍衛的陪同下就站在不遠處,便問道:“瓦亭關那邊有什麼消息?”

報信兵正是劉正派來,他連忙上前單膝跪下施禮道:“啓稟殿下,劉將軍已奪取瓦亭關和瓦亭城,馬岱將軍率五千騎兵出關向北而去,王平將軍則率三千蠻兵沿着長城北上,隨時準備奪取木峽關。”

“傷亡情況如何?”劉璟又追問道。

“回稟殿下,鷹擊軍陣亡六人,傷二十一人,都是在攻打瓦亭關時發生,而瓦亭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城內烏桓士兵見城關已失,便棄城而逃,我軍共殲敵三百餘人,抓獲降軍近八百人。”

劉璟點點頭,這一戰打得很漂亮,纔會有如此懸殊的傷亡對比,他又對賈詡笑道:“軍師,我忽然有一個想法,或許我們不必止步於蕭關,還可以繼續北上。”

賈詡沉思片刻道:“之所以傷亡比例懸殊,一方面固然是鷹擊軍是漢軍中的精銳,另一方面也和烏桓人不擅於攻防戰有關,如果烏桓人是以騎兵迎戰我們,情況就會不一樣,請殿下不要心急,還是應步步爲營。”

“軍師說得對,我有些浮躁了。”

劉璟接受了賈詡的勸告,他心中盤算一下時間,王平率領的蠻兵此時應該已接近木峽關,他擔心王平有失,便回頭令道:“命吳班來見我!”

吳班統帥五千重盾弩軍,有利於支援,片刻,吳班飛奔而來,抱拳施禮,“參見殿下!”

劉璟令道:“你可率五千重盾弩軍繞過趕去木峽關,支援王平將軍,不得有誤!”

“卑職遵命!”

吳班退下去,他立刻率領五千重盾弩軍,從小道繞過了那城鎮,向木峽關方向疾速趕去

漢軍先後在益南招募了八千蠻兵,他們極擅長山地戰,但在大部分時間內,他們主要擔任後勤兵,負責操作木牛在山道上運輸糧食,而參與作戰只有一次,便是在河西對陣羌兵時,五千蠻兵在王平的率領下和羌兵進行了一次激戰。

今天是他們第二次直接參與作戰,同樣是王平率領,三千蠻兵肩負奪取木峽關的重任,王平在佔領瓦亭關後,便率軍沿着長城北上,趕往二十餘里外的木峽關。

這段長城是在戰國時代,由秦國修建,主要防禦西戎入侵關中,經過戰國後期和秦漢兩朝近五百年歲月的侵蝕,長城已破舊不堪,中間十幾裡的長城已經坍塌,軍隊需要在崎嶇陡峭的山樑上行軍。

而這時,蠻族士兵們擅長山地作戰的特點便淋漓盡致地顯露出來,他們一路奔行,如履平地,在天剛剛亮時,王平率領三千軍隊便抵達了木峽關,軍隊伏身在一片亂石城磚後面,前面再行軍兩裡便是長城斷頭,但敵軍已不期而至,只見遠處約數裡外,一支兩千餘人的烏桓軍隊正沿着長城向這邊疾速趕來。

王平心念急轉,立刻猜到了這支軍隊的去向,應該是趕去瓦亭關增援,瓦亭城的烽火昨晚已點燃,顯然木峽關這邊得到了消息,他們不擅於夜間行軍,便等天亮後趕去增援。

敵軍越來越近,王平向後擺擺手,示意士兵們不要着急,等待敵軍進入山地,他又對副將骨朵低聲道:“你可率一千弟兄從山樑下繞過去,截斷他們的退路。”

骨朵點點頭,退下去揮手令道:“第一營跟我走!”

他率領一千士兵迅速向山下跑去,繞一個大圈奔向敵軍後背,王平則耐心地等待敵軍靠近,他手下兩千蠻族士兵紛紛張弓搭箭,蓄勢待發。

這支軍隊確實是受赤寧的派遣,趕去增援瓦亭關,雖然昨晚瓦亭城上出現了烽火,但關城卻沒有烽火點燃,這讓赤寧十分困惑,這隻能有兩種可能,要麼是瓦亭關被漢軍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拿下,關上守軍來不及點燃烽火,要麼就是漢軍攻克了更南面的六盤關,從關外繞道而來,攻打關外的瓦亭城。

但不管是哪種可能,烏桓軍都無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行軍,主要就是因爲十幾裡山路的阻攔,他們只能等天色稍亮後再出發趕往瓦亭關,但他們卻沒有想到,會在半路上遭遇到了北上的漢軍。

兩千烏桓軍已經離開長城斷頭,在坍塌的長城亂石中艱難行軍,就在這時,前方士兵忽然爆發出一陣騷亂,他們發現了躲藏在亂石中的敵軍,只聽見一陣梆子聲響起,蠻族漢軍舉弓疾射,數千支箭射向密集的烏桓士兵,蠻族士兵大多是獵人出身,箭法精準,又接受了漢軍的嚴格訓練,漢軍質量上乘的複合弓使他們如虎添翼,一陣亂箭射過,烏桓士兵死傷數百人,頓時一陣大亂。

他們紛紛調頭後撤,但後面卻殺來一支敵軍,截斷了他們的退路,王平見骨朵已率軍趕到,便大喝一聲,“殺上去!”

兩千蠻兵一片吶喊,揮舞戰刀和長矛向烏桓士兵撲去,雙方在亂石堆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木峽關城上,赤寧呆呆地望着遠處直衝天際的濃煙,煙塵已飄到木峽關上空,遮蔽了清晨的朝陽,天空中,灰黑的烏雲翻滾,宛如末日即將來臨,所有的烏桓士兵都心懷懼意,他們原本是在原野裡縱橫奔馳的騎兵,如今卻如落魄之鷹,站在關城上抵擋漢軍北上。

赤寧低低嘆了口氣,他不斷分兵去救瓦亭關,使得木峽關的守軍已不足三千人,一旦漢軍主力大舉殺來,他能抵擋得住嗎?

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趕來稟報:“稟報少酋主,我們去援助瓦亭關的軍隊在斷牆處遭遇敵軍襲擊,傷亡慘重,快要抵擋不住了。”

赤寧吃一驚,扭頭向南望去,長城斷牆距離這裡只有五六里路程,如果自己軍隊兵敗,漢軍豈不是馬上就殺到,就在他心亂如麻之時,有士兵指着城下大喊:“快看,有敵軍來了!”

赤寧也看見了,山腳下一支數千人的漢軍正向關城這邊快速奔來,已越來越近,顯然是來增援即將殺來的城頭漢軍,赤寧心中一陣陣膽寒,銳利消泯,心中退意萌生,他立刻對左右大喊道:“準備撤退!”

烏桓士兵士氣低迷,早就在等待這個命令,儘管赤寧只是說‘準備撤退’,但城頭上的數千烏桓士兵紛紛下城,向關外的羊馬城奔去,近萬匹戰馬都養在城下的羊馬城中。

不到一盞時間,近三千士兵便撤退了大半,城頭上的士兵已不足千人,士兵們大喊道:“少酋主,快撤退吧!大家都走了。”

這時南面城牆上出現了無數逃兵,足有數百人,這正是被王平軍隊擊潰的烏桓殘軍,在他們身後,三千蠻族士兵大喊大叫,向關城掩殺而來,與此同時,吳班率領的五千重盾弩兵也殺到關城之下,無數把軍弩對準了關城。

親兵們大急,幾人衝上來要拉他,但不等親兵們拖拽,赤寧轉身向城下奔去,他其實比誰都清楚,再不撤退,他就沒有機會了。

只是赤寧做夢也想不到,五千漢軍騎兵已經繞到關城外,在曠野裡列開軍陣,執矛以待,他們截斷了烏桓士兵的北撤之路。

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625章 江東失英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91章 積極救援第250章 偷襲南陽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446章 劉曹和談第57章 餞別送友第74章 意外來信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290章 攔路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54章 兩個方案310章 襄城之變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943章 烏程激戰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1066章 視察河西第360章 蘄春風雲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70章 劉備的思慮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932章 將計就計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1040章 殺雞儆猴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65章 請君入甕
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625章 江東失英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91章 積極救援第250章 偷襲南陽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446章 劉曹和談第57章 餞別送友第74章 意外來信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290章 攔路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54章 兩個方案310章 襄城之變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943章 烏程激戰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1066章 視察河西第360章 蘄春風雲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70章 劉備的思慮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932章 將計就計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1040章 殺雞儆猴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65章 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