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成王敗寇

這一層,也是宸王叫他們來幫忙的原因之一。可以避免一些朝中人自恃功勞,也可以避免父皇以爲他在朝中諸多拉扯。只是要勞累了師父一番,且霍家和楚家那邊,不免要搭上些人情罷了。

師父對他,着實助益良多,可他卻從未有過任何有用的回報,這讓他心內頗爲愧疚。所謂知己之交一生不負,便是師父這般了吧?他從不曾想到,昔年京都城中的暢快豪飲、忘年之交,竟然牽扯出這樣一段深重的師徒情誼來,實屬他畢生幾大幸事之一。

宸王和靖王追上了隊伍,未再對來這裡幫忙的江湖朋友有什麼進一步的安排和客套。感激之心,日後諸多事情可見,並不拘於這一時。且這些江湖朋友性子多是痛快豁達,不會計較一些無用的禮數。

庸王依舊闊步走在前面,直奔承天閣而去,看起來沒有一絲一毫的膽怯猶豫。身後程大志他們不緊不慢的跟着,被庸王的氣勢弄得,不像是押送,而像是庸王的隨從一般。

“三哥……你說大哥會不會是……”靖王指了指自己的腦子,道,“輸傻了?”

宸王搖頭笑笑,道:“不至於……不然還能如何呢?若是哭天搶地的,豈不讓人笑話?大哥是個最愛面子的人,縱然明知是死路,他也要讓自己死得光彩一些。”

靖王嘆了一聲兒,沒再說什麼。

宸王忽然想到些什麼,勒馬停住,回身叫了押着於、季、黃三人及其家眷的宋望海到前邊來,又叫了程大志回來,吩咐他們二人道:“這三人由宋都尉押到御前去,由陛下發落。至於他們的家眷……大志,還是你和蒹葭和府裡的兄弟們押着,送回他們各自的家裡去。讓蒹葭不必同往,本王還有事情吩咐她。”

“是。”程大志和宋望海同時應了一聲兒,各自退下去辦了。

宸王繼續跟上了靖王,一直到了承天閣門前,這才叫住了庸王:“大哥,我和老四先去稟報父皇,等下父皇傳話兒,你再進去也不遲。”

與此同時,承天閣門前的侍衛們,已經橫着長刀,將庸王攔了下來。庸王也不做那沒臉的強進之舉,只是冷哼一聲,退到一邊兒去。

父皇見不見他、怎樣處置他,於他而言,都已經不重要了。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至於最終的結果……不過是一死。

最初決定在蒙山起事的時候,他雖是爲自己想好了退路,但卻並不是沒想過會走到死路。所以此時,當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可走,只能走到死路上之時,反而沒什麼不能接受的。

千古艱難惟一死,但其實有些情況下,最容易的,反而是一死了之。

當他決定起事之時,他就想過這最壞的情況。當然,他也想過那最好的情況。且也問過自己,爲了得到那最好的情況,他有沒有膽量接受這最壞的。成,爲皇者高居金鑾殿,敗了,不過是終有的一死提前了些,有何可懼?

即便今次不起事,老三登基之後,他也還是一死,莫不如痛痛快快的放手一搏!敗了,不過是天時不與,而並不是他比老三差了什麼。老三能贏,不過是運氣好些罷了!

庸王心中憤憤地想着,眼見着宸王和靖王從他身邊走了過去。雖然只是走進承天閣裡,但去好像是看着宸王走在登基的路上一般,心中極其不是滋味兒。他想過成王敗寇,但他真的不甘心。

可即便不甘心,又能如何呢?他已經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他這一生啊,錯就錯在,沒能讓自己擺正了心態。他早該知道自己不是老三的對手,早該知道在父皇心裡,只有老三才是親兒子,他又何必掙扎呢?如果他能低頭奉承老三,如果他能像老四那樣,跟在老三身後做個跟屁蟲,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

可他是長子、是中宮皇后的兒子!他哪裡比老三差?明明皇位理應是他的,他爲什麼不能去爭,爲什麼不能去搶?

父皇,你爲何如此偏心!

爲了能讓你最心愛的兒子登上皇位,就不惜把另一個逼上死路嗎?

此時,庸王真的很恨,恨當時爲什麼沒有衝到寢房裡去,爲什麼沒有在父皇的“屍首”上補上一刀!恨自己爲什麼這麼傻,傻到居然還顧及着和父皇的父子情意!他早該認清了父皇,可爲什麼還一再地留有希望!

這一次,他總算看清楚了,可卻已經把自己逼入到絕路上。

父皇裝死,就是故意激着他動手,就是故意給老三贏的機會……呵呵……呵呵……他居然傻到,以爲父皇真的死了,居然傻到殺了周炎爲父皇報仇。呵呵……多可笑呢?

庸王暗自想着,牙關緊咬,恨不得將自己的牙都咬碎了。

然而,過了半晌……卻是暗自一聲嘆,擡頭看了看天,臉上,再無一絲情緒。

這些承天閣外的小太監、侍衛們,一個個兒的怕是都看他的笑話呢,他又豈能讓這些螻蟻嘲笑了去?

爲皇而生,爲寇而死,不過一線之間。

既然事已至此,再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不管是何原因,不管父皇如何卑鄙、不管老三如何陰險,不管他自己有多傻,到了這時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他最終的歸宿和結果……其實細想來,即便是這最終的結果,也不那麼重要……

一切,早該瞭解了……一切終結,心裡痛快,再不用提心吊膽的,這纔是最重要的。

“殿下,陛下宣您覲見。”承天閣門“吱呀”一聲兒開了,李忠貴從中走出來,平靜道。

庸王冷眼看了他一眼,用鼻子出了一個很瞧不上的冷哼,昂首闊步進了承天閣。

此時,承天閣的寢牀上,父皇靠着枕頭坐着,臉色仍舊如同他昨日看到的那般,慘白無血色。如果不是看到父皇的身上是起伏着的,確定父皇在喘氣兒;如果不是看到父皇的眼睛是睜着的,見到父皇的面容,他還真要以爲,父皇就是死了。

但此時,他很確定,父皇是活着的。所以即便父皇再形容憔悴,他也不可能有一絲一毫心疼的感覺。他只是恨,恨父皇爲什麼還活着!恨父皇爲什麼非要強撐着活着!

你爲什麼不死了!

見庸王只是站在寢房小月門外看着他,並不下跪認罪也並不不施禮問安,皇上的臉色更沉了些,問道:“庸王,你可知罪?”

“成王敗寇而已,何罪之有?”庸王負手而立,傲然道。

“你……你……”皇上的身子猛地向前傾,狠狠指着庸王,卻是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陛下息怒……”皇貴妃忙輕撫着皇上的背安慰道。

“你這逆子!”皇上重重捶打着牀邊,痛心疾首,“你這逆子,事到如今你還不知罪……”

庸王斜睨了皇上一眼,毫不在乎地冷笑道:“聽憑父皇處置便是。”

“你這逆子……”皇上緊緊抓着牀邊,開始猛烈咳嗽起來,“咳咳……咳咳……”

“陛下息怒……龍體要緊啊……”皇貴妃柔聲道。

“你……你……”皇上指着庸王,手指顫抖。

忽的,一口怒血涌了上來,一時收勢未及,“哇”地噴到了地上!

“父皇!”宸王和靖王同時驚呼一聲兒。

庸王卻只是冷眼看着地上的那一大灘血跡,勾着嘴角冷笑不語。

宸王和靖王已經跪到皇上面前,都在勸皇上息怒。

李忠貴忙倒了一杯溫水來,遞給了皇貴妃。皇貴妃服侍着皇上緩緩飲了一口,李忠貴又端了痰盂兒來,讓皇上將嘴裡的血腥味兒吐盡了。

皇上呼吸不暢,重重喘息着,過了好一會兒,才稍稍平復了些。

又扶着牀邊靜了半晌,待到氣息更平復了,這纔開口。卻是看也不看靖王,只是沉聲傳了旨意,道:“忠貴,代朕擬旨……皇長子庸,喪天良、滅人道,弒父謀逆,罪無可赦,打入天牢……打入天牢,聽候發落……”

“鎮國公府周氏,以外戚之身,權欲滔天,教唆庸王謀反,其罪百誅難贖。誅除皇家之外之八族,上至耄耋老者,下至襁褓嬰兒,一個不留。其罪首周炎,長子周青山、次子周青峰、長孫朔、次孫延,於三日後,京都東郊菜市口,車裂。”

皇上氣息虛弱,但聲音卻相當沉重有力,時而帶着氣息不勻的喘息。所有人都只是面色凝重地屏息聽着,不敢發一言一語。

皇上話音落下,李忠貴又等了片刻,見皇上並無其他吩咐,這才應道:“是,奴才即刻去辦……陛下,至於那些追隨庸王謀反之人……”

未免皇上氣糊塗了,忘了此事,李忠貴輕聲提醒道。

皇上靜了片刻,方道:“誅九族。”

宸王忙叩首道:“父皇,兒臣斗膽……”

“何事之有?”皇上問道。

“兒臣斗膽,想求父皇寬赦兩個人……於海成和季鴻生二人,之所以追隨庸王起事,是因庸王抓住了他們於政事上的把柄、且控制了他們的家人,他們這纔不得不聽命庸王。後兒臣將他們的家人從庸王的人手裡救了出來,他們剛剛在蒙水邊兒上已經投降……”

“且季鴻生因着投降,還被庸王當場砍下了首級,此時頭顱還漂浮在蒙水上。兒臣想,既然此二人事出之時是逼不得已、行事之時又迷途知返,是否可以懇請父皇網開一面,繞過這二人及其九族之性命。至於其從政績上的過失,便另做單論……兒臣懇請父皇網開一面……”

宸王重重叩首於地,長叩不起。

承諾給那些婦孺老幼的事,他會去做,但至於成功與否,則不強求。不論如何,這番叩請都要有,不然失信於老弱婦孺,於心難安。

至於張啓林……這人本就是周家的人,饒恕不得。而黃敬德,這更是難以饒恕。而且他們手下的兵士,多半都是周家親信,世代、家族,都受周家恩惠,這一次連根拔起,是情理之中不可避免之事……

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一百八十一章:一個怪計第五百六十六章:謠言四起第二百五十五章:昇平相聚第五十九章:無恥折騰第五百六十三章:深陷無救第七百七十章:喜鬧旅途第七百二十章:迷障難辨第四百二十章:事發臨敗第二章:百般刁難第八百一十六章:各人自去第六百六十五章:善緣將滅第七百四十七章:佳人已老第四百九十四章:波濤暗涌第二百四十一章:揚眉吐氣第五百二十一章:反而成拙第七百二十三章:出手穩準第六百一十八章:曾爲父子第七百二十六章:一語心冷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亦說乎第二百八十八章:公主抓賊第三百九十一章:風國宣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最後歡暢第二百七十四章:自嘗惡果第五百九十六章:妥當揭發第二百六十二章:有此忠僕第三百七十章:忠孝不全第三百九十四章:善裝糊塗第五百二十五章:舊情難斷第四百二十四章:主僕雙簧第五百五十四章:無需深究第四百八十五章:紫雲山美第二十九章:艱難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錦衣歸家第五十三章:將計就計第四百六十章:小雨淅瀝第二十一章:府中查案第六百三十八章:大勢已去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一百零六章:小別情濃第七十九章:此行歡喜第一百七十七章:鹽道之爭第七百三十五章:屈打成招第六百八十五章:容氏皇后第一百二十八章:花下酣眠第三百一十四章:皇家棄卒第一百六十二章:尷尬相親第四百章:軟禁之苦第七百四十九章:秦氏月嬪第七百零八章:萬邦來儀第六百八十二章:后冠之重第八十四章:出逃計劃第五百三十章:突然求親第一百二十二章:江湖美人第五百九十五章:鋪兩條路第四十八章:原是鴻門第五百六十七章:漁翁得利第四百一十章:惡少之苦第六十二章:誰心先亂?第一百二十七章:另一跟蹤第二百零七章:狠心逼迫第六百三十三章:妙計事成第五百五十一章:隨同歸府第五百一十四章:舊情難忘第七百一十五章:捉賊捉贓第三百一十三章:婚事定下第二百五十章:解決眼線第四百二十六章:救人一命第五百一十六章:變了招式第四百二十五章:栽贓見物第十八章:大紅嫁衣第四百一十一章:嚴少上京第六百零九章:山雨之前第二百二十七章:情最管用第十三章:面見貴妃第八百零六章:別無選擇第七百九十章:歪打正着第七百七十三章:路遇故人第三百零一章:蓬萊夜宴第二百六十八章:事後線索第一百五十章:爲你慶生第七百六十三章:情已非昨第一百二十五章:玩真的了第一百五十三章:君來允諾第六百零四章:齣戲入戲第二百五十七章:得力奴婢第七十八章:隨夫出行第二百二十九章:不是滋味第三十八章:歡喜誤會第二百一十四章:抓蛇七寸第一百八十八章:盡在掌控第二百零五章:各懷心思第五百六十七章:漁翁得利第七百四十七章:佳人已老第四百一十六章:可憐小妾第七百五十四章:思卿念卿第三百七十章:忠孝不全第七百七十章:喜鬧旅途第四百一十九章:順利翻身第一百六十三章:新一賭局
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一百八十一章:一個怪計第五百六十六章:謠言四起第二百五十五章:昇平相聚第五十九章:無恥折騰第五百六十三章:深陷無救第七百七十章:喜鬧旅途第七百二十章:迷障難辨第四百二十章:事發臨敗第二章:百般刁難第八百一十六章:各人自去第六百六十五章:善緣將滅第七百四十七章:佳人已老第四百九十四章:波濤暗涌第二百四十一章:揚眉吐氣第五百二十一章:反而成拙第七百二十三章:出手穩準第六百一十八章:曾爲父子第七百二十六章:一語心冷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亦說乎第二百八十八章:公主抓賊第三百九十一章:風國宣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最後歡暢第二百七十四章:自嘗惡果第五百九十六章:妥當揭發第二百六十二章:有此忠僕第三百七十章:忠孝不全第三百九十四章:善裝糊塗第五百二十五章:舊情難斷第四百二十四章:主僕雙簧第五百五十四章:無需深究第四百八十五章:紫雲山美第二十九章:艱難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錦衣歸家第五十三章:將計就計第四百六十章:小雨淅瀝第二十一章:府中查案第六百三十八章:大勢已去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一百零六章:小別情濃第七十九章:此行歡喜第一百七十七章:鹽道之爭第七百三十五章:屈打成招第六百八十五章:容氏皇后第一百二十八章:花下酣眠第三百一十四章:皇家棄卒第一百六十二章:尷尬相親第四百章:軟禁之苦第七百四十九章:秦氏月嬪第七百零八章:萬邦來儀第六百八十二章:后冠之重第八十四章:出逃計劃第五百三十章:突然求親第一百二十二章:江湖美人第五百九十五章:鋪兩條路第四十八章:原是鴻門第五百六十七章:漁翁得利第四百一十章:惡少之苦第六十二章:誰心先亂?第一百二十七章:另一跟蹤第二百零七章:狠心逼迫第六百三十三章:妙計事成第五百五十一章:隨同歸府第五百一十四章:舊情難忘第七百一十五章:捉賊捉贓第三百一十三章:婚事定下第二百五十章:解決眼線第四百二十六章:救人一命第五百一十六章:變了招式第四百二十五章:栽贓見物第十八章:大紅嫁衣第四百一十一章:嚴少上京第六百零九章:山雨之前第二百二十七章:情最管用第十三章:面見貴妃第八百零六章:別無選擇第七百九十章:歪打正着第七百七十三章:路遇故人第三百零一章:蓬萊夜宴第二百六十八章:事後線索第一百五十章:爲你慶生第七百六十三章:情已非昨第一百二十五章:玩真的了第一百五十三章:君來允諾第六百零四章:齣戲入戲第二百五十七章:得力奴婢第七十八章:隨夫出行第二百二十九章:不是滋味第三十八章:歡喜誤會第二百一十四章:抓蛇七寸第一百八十八章:盡在掌控第二百零五章:各懷心思第五百六十七章:漁翁得利第七百四十七章:佳人已老第四百一十六章:可憐小妾第七百五十四章:思卿念卿第三百七十章:忠孝不全第七百七十章:喜鬧旅途第四百一十九章:順利翻身第一百六十三章:新一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