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巨大影響力

國務院中原六省主要領導開會,被認爲將要遭遇最大困難的袁聖楚在會上出乎意料的並沒有受到各方過多的指責,江南和周邊幾省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糾紛在會上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尤其是江南和豫南兩省之間一直糾結的電煤問題,唐禹表了態,表示盡最大努力保證江南電煤供應,並表示,江南和豫南兩省可以互相依託彼此的優勢,在多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會議能夠出現這樣的積極進步,不僅是京城各方關注的勢力大感吃驚,據說當天主持會議的熊副總理都感到吃驚。近半年以來,中原地區糾紛不斷,各省之間互相較勁,彼此誰也不服誰,局面可以說是弄得火藥味兒非常的濃。

而最近這次六省書記進京,氣氛最是緊張,其主要表現就是江南似乎在某件事情的處理方面惹了衆怒,大家都揪着江南的問題不放發難,不僅是中原幾省同心協力,連中央幾個部委也牽扯了進來,局面搞得不可開交。

在此之前,中央甚至專門召開了碰頭會商議此事,樑總認真聽取了事情的彙報,並做出了批示,他表示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對江南在某些方面的作爲可以實施一些強行的壓制,這其中甚至包括對江南主要班子的調整。

樑總的這個批示是非常嚴厲的了,同時也是顯示出中央在面臨各方壓力的時候,也不可能毫無條件的力挺袁聖楚、力挺江南,在這樣的情況下,袁聖楚的危機之盛,在京城已經人盡皆知。

但是,事情的發展總在出乎人的意料,袁聖楚出乎意料的躲過了這一危機,不僅躲過了危機,反倒奇蹟般改善了江南外部的環境,袁聖楚能有這個成績,可以說是讓中原讓京城各方都大跌眼鏡。

任何意外都是有原因可以追溯的,很快,就有有心人找到了事情發展的脈絡。袁聖楚這次可是提前幾天進京的,他進京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張青雲會面,據說兩人會談到很晚。

而張青雲在和袁聖楚會談過後,和在京的趙家頭面人物趙傳見過面,和汪峰在藍天會所打了網球,更讓人震驚的是,張青雲在藍天會所會見了豫南省省委書記唐禹。

張青雲和唐禹之間的恩怨可以說是人盡皆知,兩個同樣年輕的後起之秀,兩個人都有各自與衆不同的個姓,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出現在兩人身上,這也似乎預示着兩人是天生的對手。

在中原戰場上,張青雲和唐禹之間的交手佔據了上風,但是沒有壓倒姓的優勢,最後張青雲被調進京城,兩人之間的爭鬥嘎然而止。

很多好事之徒都將兩人在江南的交手說成是兩人結怨的開始。

以後在共和國的政治舞臺上,張青雲和唐禹之間勢必還會有更多次交手,兩人之間的勝負難料,但是絕對是一場好勝負。

這樣一對天生的對手,爲什麼會在京城碰面?他們碰面所爲何事?

在不斷的抽絲剝繭的分析中,似乎漸漸可以找到事情的規律,無疑,張青雲在中原的影響力繼續存在。不僅是存在,而且還有極大的影響力。

尤其是在江南各方勢力之間,張青雲有深厚的人脈,這也許可以解釋這次會議爲什麼會虎頭蛇尾的原因。

中原這幾年的硝煙濃,積極方面是主要的,這幾年中原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在全國各大區中中原的表現都非常的惹眼。

經濟的高速發展,伴隨着的是社會深層次的變革的開始。同時也是社會矛盾凸顯激化的開始。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說中原各個省都面臨內部矛盾的調和和緩和,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中原主要矛盾在哪裡?這個問題可能很少有人能有準確的答案!

但是,中原地區以前政治經濟方面都是太子系佔據了主導地位的,現在中原各省都是年輕的班子,大家雄心勃勃的發展地方經濟,在地方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矛盾逐步凸顯的過程中,太子系在中原究竟如何定位?他們的發展方向在哪裡?他們如何在中原大變革中找準位置?這應該是目前中原地區面對的重要問題。

不誇張的說,中原雄心勃勃的幾大主要領導,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們必須要化解這一矛盾,要實現區域政治經濟發展的大局方向和各方勢力之間利益的平衡協調,這不能不說是個大難題。

中原的各方勢力,紮根中原數十年,可以說是樹大根深,牽扯極廣。沒有任何人,任何組織可以說有能力將各方勢力連根拔除。

即使有這個能力,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原也會有新的勢力滋生,那個時候中原地區的掌權者依舊擺脫不了平衡協調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是現任江南各省班子必須面對,同時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原現在競爭如此激烈,各省之間大家互不相讓,互相較勁,你追我趕的氣氛非常的濃。實際上,如果認真仔細的分析江南各省的發展,不難發現,其實各省之間的距離非常的近。

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統計部門公佈的各種數據,江南各省的排名都是交替變化,誰犯錯誤多,誰就可能要落後,誰就會被趕超。

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各省班子都有很強的共識,那就是要儘快、高效、徹底的解決內部存在的各種問題,所以,如何正確平衡江南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是現在每個省都面臨的問題。

通過了這些分析,張青雲對中原的影響力非常直觀了。張青雲出身中原,在中原地區有威望、有地位,有廣大的人脈。

而另一方面,張青雲和趙家、郭家、汪家關係及其密切,甚至和高系他都保持了良好的接觸。

沒有人比張青雲更懂中原,也沒有人比張青雲更懂中原各方勢力。

有了這兩個條件,中原任何一個省想盡快的解決自身的問題,想盡快的平衡各方矛盾,還有什麼辦法比找張青雲更快捷呢?

唐禹就是最先按捺不住的人,豫南作爲一個礦產資源大省,太子系在豫南的根扎得非常深。唐禹剛履新豫南的時候對此還沒有深刻的認識,但是隨着他工作的展開,尤其是在進行礦產企業大整肅,大整頓的過程中。

他深刻的體會到,如果得不到豫南各方勢力的支持,如果和各太子系搞不好關係,他的工作將寸步難行,整個豫南要往前走更是難於登天。

尤其是唐禹還心中懷有雄心壯志,一門心思的想在礦產資源深加工以及礦產資源外調方面多做文章,現在豫南的礦產企業中,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企業,背後有太子系的背景。

至於礦產資源外調方面,整個外調環節,從資源開採,到運輸、到銷售這整個環節,就沒有一個環節沒有太子系影子的。

除此之外,豫南政壇上到部級幹部,下到科技幹部,太子系滲透得極爲深。雖然這些年,中央對太子系的發展很排斥,一直在打壓,這也致使太子系在中原的力量大不如前了。

但是,畢竟他們的根兒太深了,尤其是豫南這樣的地方,企業和官場糾結在一塊兒了,更是滋生山頭主義,滋生[***]的溫牀,唐禹要想把這些種種關係全部理清,他不得不絞盡腦汁的想辦法。

如不是這樣,他怎麼可能要主動見張青雲?

官場上永恆的是利益,現在對唐禹來說,他需要藉助張青雲的關係儘快的解決豫南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而對張青雲來說,他現在雖然在京城擔任市委書記,但是實際上他已經半步進了中央的序列了。

在這樣的時候,張青雲理應在共和國政壇上有更亮眼的表現,要在共和國政壇上發出響亮的聲音,又有什麼地方比中原更適合張青雲呢?

“得中原者得天下!”張青雲在中原的影響力如此大,他完全可以以此爲契機,讓共和國政壇所有人都認知到這一點。從而爲更進一步做鋪墊。

一個偉大政治人物的誕生,總是需要一些大事件的。現在中原地區的主旋律是中原崛起,張青雲有能力、有實力,並且已經在中原崛起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了。

如果,張青雲能夠更進一步的表現,共和國的發展歷史上張青雲和中原崛起之間的關係必將進入史冊。而張青雲政治資本也可以因此得到快速的積累……無疑,這一次六省書記匯京城可以說是成就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張青雲。因爲張青雲的斡旋,讓六省之間的矛盾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這也許不算是了不起的大事,但是這是張青雲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他在中原地區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而張青雲既然邁出了第一步,後續肯定會接二連三有很多步要走,也許從這件事情開始,張青雲真正就要步入共和國政治頂尖的舞臺了……

(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六章 扯皮?博弈第四百三十二章 又入死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要進京?第六百九十八章 閒言碎語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臨時抱佛腳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雷霆之勢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爭人事權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步步心機第七百四十九章 總難十全十美!!第四百零二章 原來如此危險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中央來人第七百零六章 大有來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上班就接燙手山芋第九百一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女人的矛盾心思第八十六章 陳邁出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公選嘗試?第八百零五章 常委會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少年荒唐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微妙局勢第八百一十六章 惡作劇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捧得高摔得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究竟有多少問題?第三百六十三章 毅然決斷第一千零八章 華東兩位省長第七百九十九章 助死灰復燃?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武陵出事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遼東書記的示好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雍平鉅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迴光返照第一千零一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煮酒論英雄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一夜荒唐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兄弟蕭薔!第七百六十二章 兩個老鬼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百一十七章 需要敲打第一百五十五章 燙手的任務第七百四十一章 龍困淺灘第八十六章 陳邁出事第一百零八章 調動風聲第八百九十章 不歡而散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大事有靜氣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無能的書記?第二百一十四章 佈局機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心裡崩潰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常委會的微妙第八章 縣長視察第八百三十一章 兇名在外第七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二百三十章 殊途同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韋強要回歸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一把燒過江的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家新年第三百九十章 旖旎溫柔第一百六十六章 又遇囂張太子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省委書記的攤牌第七百八十九章 特殊存在第七百七十六章 有了變化第一百零八章 調動風聲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醉不歸第八百一十八章 還有必要嗎?第四百零三章 荒唐的錯誤第四百四十六章 第一次常委會第四百零五章 倔強的丫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京撒謊第四百三十章 不死鳥武德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回江南第九百六十九章 舉足輕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第一次政府會議第六百二十章 轉機和壓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這是報應?第八十六章 陳邁出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到羣衆中去第八百九十五章 常委會上意外的衝突第八百七十三章 世界有點亂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支持青雲下江南第二百零一章 歸宿問題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班子再調整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首要任務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殺的韋強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張青雲的約談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哀兵心態第二百五十五章 決斷第八百一十九章 微妙變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受牽連第一百二十一章 當一回色狼第八百四十二章 不可調和的矛盾第五百五十一章 秋月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秘的禁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綢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兄妹詐第七百一十四章 剛柔並濟第三百八十八章 改革試點第七百五十九章 尾巴出來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公示第八百七十章 耳光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省委秘書長的下馬威
第五百三十六章 扯皮?博弈第四百三十二章 又入死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要進京?第六百九十八章 閒言碎語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臨時抱佛腳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雷霆之勢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爭人事權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步步心機第七百四十九章 總難十全十美!!第四百零二章 原來如此危險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中央來人第七百零六章 大有來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上班就接燙手山芋第九百一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女人的矛盾心思第八十六章 陳邁出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公選嘗試?第八百零五章 常委會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少年荒唐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微妙局勢第八百一十六章 惡作劇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捧得高摔得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究竟有多少問題?第三百六十三章 毅然決斷第一千零八章 華東兩位省長第七百九十九章 助死灰復燃?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武陵出事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遼東書記的示好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雍平鉅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迴光返照第一千零一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煮酒論英雄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一夜荒唐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兄弟蕭薔!第七百六十二章 兩個老鬼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百一十七章 需要敲打第一百五十五章 燙手的任務第七百四十一章 龍困淺灘第八十六章 陳邁出事第一百零八章 調動風聲第八百九十章 不歡而散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大事有靜氣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無能的書記?第二百一十四章 佈局機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心裡崩潰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常委會的微妙第八章 縣長視察第八百三十一章 兇名在外第七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二百三十章 殊途同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韋強要回歸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一把燒過江的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家新年第三百九十章 旖旎溫柔第一百六十六章 又遇囂張太子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省委書記的攤牌第七百八十九章 特殊存在第七百七十六章 有了變化第一百零八章 調動風聲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醉不歸第八百一十八章 還有必要嗎?第四百零三章 荒唐的錯誤第四百四十六章 第一次常委會第四百零五章 倔強的丫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京撒謊第四百三十章 不死鳥武德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回江南第九百六十九章 舉足輕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第一次政府會議第六百二十章 轉機和壓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這是報應?第八十六章 陳邁出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到羣衆中去第八百九十五章 常委會上意外的衝突第八百七十三章 世界有點亂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支持青雲下江南第二百零一章 歸宿問題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班子再調整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首要任務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殺的韋強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張青雲的約談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哀兵心態第二百五十五章 決斷第八百一十九章 微妙變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受牽連第一百二十一章 當一回色狼第八百四十二章 不可調和的矛盾第五百五十一章 秋月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秘的禁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綢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兄妹詐第七百一十四章 剛柔並濟第三百八十八章 改革試點第七百五十九章 尾巴出來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公示第八百七十章 耳光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省委秘書長的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