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真實的原因

王榮昌選擇定居大陸,也是有其考慮。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臺灣的投資環境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使得王榮昌這種家大業大的企業家感到了一些危機,再加上大陸投資的增速遠高於臺灣島內,使得他產生了移居大陸的想法,至於說在民進黨那邊兒受的閒氣,不過是趁機置身事外的一個藉口而已。

臺海關係發生重要變化的是兩千年,在這一年裡,臺灣進行了首次政黨輪替,原先執政的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敗給了成立僅十五年的明煮進步黨,失去了政權。

而民進黨的阿扁政斧執政之後,在其任期內,以意識形態掛帥,持續不斷地挑釁對岸的大陸當局,並在經貿議題上不斷設置障礙,引發了兩岸之間一觸即發的危機態勢,嚇阻了衆多的投資者,並且,當前的國際各大政治經濟刊物都把臺灣視爲極有可能的衝突爆發區。

實際上在阿扁當選爲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大陸和國際社會都對他有所期許。

在深耕臺灣,佈局全球的理念支持下,扁政斧拋棄了李登輝時期戒急用忍的大陸經貿政策,制定了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大陸經貿政策,從而使他在第一任期內的民間支持率有所提升。

尤其是去年年底臺灣和中國大陸同時加入WTO,[***]便在今年年初公佈了加入WTO兩岸經貿政策調整執行計劃,進一步放寬資本技術型產業向大陸的投資限制,同時,也向大陸開放島內的投資市場,比如毛巾、大閘蟹、紡織品、服飾,甚至是房地產等等,都可以有條件地進入島內。

這項政策的轉變促使臺灣的高新技術產業如IT產業鏈的最低端產品、PC零部件、監視器等周邊產業、手機制造業等低端產業向大陸轉移。

與此同時,樂觀看待兩岸關係的投資者也開始紛紛進入臺灣,希望瓜分臺灣經濟迅猛發展的利益所得。

但是最近一個階段,爲了避免臺資企業過度沉浸和依賴大陸市場的溫牀,確保臺灣經濟的主體姓,以及重新詮釋深耕臺灣,佈局全球的國際化思維,扁政斧將原先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對大陸經貿政策轉變爲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強化管理的責任。

這一政策轉變下,臺灣農產品將不再大規模輸往大陸,這也直接影響了臺灣農民的生機和生計,導致中北部農村選民拋棄了民進黨政斧,扁政斧的這一政策轉變使得臺灣陷入被全球化經濟邊緣化的危機。

在範無病看來,阿扁政斧的這一番做法,其實是殊爲不智的。

依據國際投資理論,當對外投資越多,海外子公司回購與回銷的比例也會越大,這與李登輝時代的臺資赴大陸投資狀況相符。

但近幾年,大陸地區臺商的零組件與半成品供應來源中,臺灣的產品接近五成,使得大陸成爲臺灣外匯順差的最大來源,這也成爲兩岸經貿失衡的誘因。

而大陸回銷的原材料、零組件與半成品也有助於臺灣企業在本土加工這些高科技產品時降低營運成本。

但是,扁政斧限制臺商赴大陸的投資將使得臺資無法由大陸獲得低成本的原料,從而失去在國際市場營銷的競爭力。

以臺灣所累積的技術、管理能力和國際化程度,以及與大陸之間語言、文化、距離等優勢,尚能吸引其他歐美企業與臺資合作,共同在大陸設置生產基地或者開拓市場,而臺灣政斧卻一再阻撓臺資的投資金額上限,使得歐美企業能直接拋離臺灣而直接進入大陸市場,使得臺灣島內的有識之士在這過去的幾年裡一直存在着臺灣被邊緣化的危機意識,失去了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機會,更打擊了企業根留臺灣的信心。

正因爲如此,國際上的投資者們也紛紛調低了對於在臺灣投資效果的預期,這更加重了臺灣被邊緣化的危機。

被邊緣化的感覺是非常不好的,這也就意味着臺灣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會。

臺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曾經針對島內外的投資者對臺灣投資的意願進行過調查研析,發現有一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海內外投資者對臺灣投資環境的預期效應,比如說兩岸政治關係的穩定程度、臺灣政斧的黨派色彩和政治對企業的干預度、臺灣政斧對大陸經貿政策的開放程度、島內的產品市場需求狀況以及人才的可獲得情況等等。

從這些因素的輕急緩重中可以看出,兩岸政治經濟的穩定程度其實深刻影響着投資者對臺灣整個投資環境的預期和信心。

三通直航與否,更影響着投資者對於將貨物往返臺灣所耗費的成本考慮,因爲作爲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爲全世界各個地區生產着低廉物美的商品,作爲深加工、物流運輸以及研發設計中心的臺灣,每次將貨物從大陸地區回購或者返銷臺灣時所耗費的運輸成本必須要謹慎考慮,而包機直航與否便是深刻影響投資者成本的主要因素。

至於島內本身的稅率、土地獲得難易程度、優質人才供給能力、產品消費能力、法律法規限制程度以及政斧行政效率等,這些都是屬於政斧與民間方面與投資者之間尋找利益平衡點的妥協之處,都是在島內就可以商量解決的事,這就要看看執政的政斧是否具有經濟頭腦,是否用意識形態掛帥來深刻干預經濟事務,是否心胸足夠寬闊從而認識到兩岸政治經濟關係的穩定與否決定着島內經濟發展的前途和命運,以及是否具有國際觀和國際思維因而能夠找尋到影響外資投資臺灣的那些關鍵因子。

認真地說起來,一個具有大智慧的執政者,應該看到決定本土投資環境的優劣與否的最關鍵因素是什麼,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強化枝節因素的加持和完善,以至於忽略掉起決定姓的因素。

臺灣的投資環境受到兩岸政治關係的影響以及島內執政者黨派屬姓的感染,這一點使得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這一個效應發揮到了最大化的效果,以至於兩岸政治情勢的忽微變動以及島內政治局勢的風吹草動都會極大影響臺北股市加權指數的陡升或者急跌,也會影響到外資對臺灣投資環境的每一項評級,更會影響到島內民衆對於臺灣未來的信心以及考慮是否舉家遷離臺灣的決定。

就比如說王榮昌這樣在島內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家,此時都居家遷來大陸定居,就很能夠說明問題了,至少也能夠說明阿扁政斧的不得人心,阻礙了他們這些島內工商業同行們的發財之路,以至於鬧得怨言紛紛,人心背離。

去年,作爲王榮昌最爲關心的臺灣島內芯片業的產值,比前一年減少了近三成左右,大約一百六十億美元的樣子,落到了韓國的後面。臺灣的芯片代工供應量已從兩千年佔全世界供應量的百分之七十七下滑到了百分之七十三,這表明它正在曰益開放的祖國大陸面前失去往曰的低成本優勢。

而一些資料也表明,全世界需求的低靡是去年臺灣芯片業不景氣的主要原因。全世界芯片設計商和集成器件製造商的銷售額狀況不佳,導致了臺灣芯片代工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利用率降低,而供大於求是造成臺灣內存行業不景氣的主要原因,內存芯片一向是臺灣整個芯片行業的重點,能夠佔到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所以這個影響是很大的。

由於芯片業的整體前景依然較弱,一些研究機構也判研,今年臺灣這部分市場將只能出現小幅增長,而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就。

但是促使王榮昌迅速做出決定遷居大陸的原因,卻是還另有隱情。

在之後王榮昌跟範無病的私下交流中,王榮昌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臺積電的張忠謀打算進軍大陸市場,建設一座八英寸晶圓廠。

“張忠謀?”範無病愣了一下,似乎覺得這個名字有點兒耳熟。

“就是臺積電的老闆嘛——”王榮昌對於範無病不熟悉張忠謀,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意外,畢竟範無病一向是致力於高端路線的,對於臺灣島內的事情並不是很瞭解,因此他也不介意向範無病做一個比較詳細的說明。

說張忠謀是臺積電的老闆,似乎還有些不大妥當,但是張忠謀是臺積電的創始人,那就沒有人會反對了,事實上,張忠謀此人在臺灣島內的芯片產業中,早就有了重要的地位。

“臺積電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有很多投資人投資臺積電賺到不少的財富,我在五年前買了大約四百萬新臺幣的臺積電股票做長期投資,現在的市值差不多也有三億新臺幣了,由此可見臺積電是一家很成功的企業。”王榮昌對範無病說道,“去年一月底的時候,已經七十歲的張忠謀和相戀十五年,小他十多歲的張淑芬小姐結婚,在島內也成爲非常轟動的消息。”

“哦——”範無病點了點頭,心想顯然這位老頭兒也是個很有趣的人物,“這麼說,你是擔心張忠謀來大陸發展,搶了你的風頭?”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章 關起來再說第三百七十九章 冰山之一角第一百五十七章 迅馳的內存條第四百五十六章 美元的陰謀第八十六章 權勢與姿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倒黴的政府採購第一百二十八章 無病拜師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二章 女星(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要乖一點兒第五百八十八章 羅素素的投資打算第四百三十四章 地方保護主義第五十四章 春晚中的廣告效應+第五十五章 做大做強第七章 不要以爲老子沒功勞第一百八十七章 積弊難消第七百九十章 不一樣第七百三十八章 三峽上空的迷霧第六十章 被人落了面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範總真黑!第六百四十二章 拆遷的門道兒第六百九十章 總統也不好當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誰偷了屠龍刀?第五十六章 這事兒弄的第六百八十五章 問計第十一章 風雲急轉第八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六百八十六章 倚重第二百四十三章 KTV失火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是非來惹我第二百二十七章 出山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超脫之外第五百八十章 所謂聖光第五百四十八章 權勢通天的年輕人第一百一十章 四年之約定(二)第三十九章 迷惘中的人第七百零九章 讓你們雙手雙腳第一千零六十章 蒙皮問題第四百一十三章 各路諸侯第八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陳廣益的家底兒第八百九十八章 是龍是魚的考驗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建立在一堆沙子上的事業第四百零七章 影子總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關於陰謀論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棄我取和人取我棄第一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替罪羊第四十三章 開爐了第四十四章 空化武器的創始人是誰?第九百四十章 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第五十五章 假炸彈和真大舅哥第二十六章 送給日本的一份大禮第一百七十一章 世交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要找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此樓必火!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高端手機市場第八百二十四章 不一般的飯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戰一團兒第八十一章 軍情局第八十二章 有人想入夥兒第六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支持也很重要第四百七十七章 麻煩比較多第三百二十三章 救人第三十章 意外之喜第九百七十一章 成了精的VC們第四百九十九章 混亂的時局第五百一十六章 傳說和現實第九章 技術障礙的解決第二百一十六章 班主任第三百三十一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八十三章 阻力和動力第八百二十三章 想明白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感慨與啓發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震撼第五十章 磐石更需要我第九百五十六章 來自省長的求助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大家都不好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瘋狂的MBO第六百四十八章 不肯妥協第六百九十三章 軍火商們的膽略第一章 童年第五百一十九章 範無病眼中的索羅斯第四百九十六章 坐不住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個要錢的第六章 一隻黑色的小手第三十九章 迷惘中的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計議停當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是沒有條件的第四十三章 開爐了第八百四十章 錢真的不算什麼第四百一十五章 這事兒麻煩第五百七十五章 真相一般都很囧第五百一十三章 華商的投資方向第二十二章 揭黑幕也要玩手段才行第二百八十二章 中醫和國學第二百二十八章 人多欺負人少嗎?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火兒第八百六十七章 責任感和陰謀論《拜求月票》第六百一十四章 會場的記者們第一千零一十章 洋人的優勢第九百五十七章 範總的話語權
第一百三十章 關起來再說第三百七十九章 冰山之一角第一百五十七章 迅馳的內存條第四百五十六章 美元的陰謀第八十六章 權勢與姿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倒黴的政府採購第一百二十八章 無病拜師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二章 女星(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要乖一點兒第五百八十八章 羅素素的投資打算第四百三十四章 地方保護主義第五十四章 春晚中的廣告效應+第五十五章 做大做強第七章 不要以爲老子沒功勞第一百八十七章 積弊難消第七百九十章 不一樣第七百三十八章 三峽上空的迷霧第六十章 被人落了面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範總真黑!第六百四十二章 拆遷的門道兒第六百九十章 總統也不好當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誰偷了屠龍刀?第五十六章 這事兒弄的第六百八十五章 問計第十一章 風雲急轉第八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六百八十六章 倚重第二百四十三章 KTV失火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是非來惹我第二百二十七章 出山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超脫之外第五百八十章 所謂聖光第五百四十八章 權勢通天的年輕人第一百一十章 四年之約定(二)第三十九章 迷惘中的人第七百零九章 讓你們雙手雙腳第一千零六十章 蒙皮問題第四百一十三章 各路諸侯第八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陳廣益的家底兒第八百九十八章 是龍是魚的考驗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建立在一堆沙子上的事業第四百零七章 影子總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關於陰謀論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棄我取和人取我棄第一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替罪羊第四十三章 開爐了第四十四章 空化武器的創始人是誰?第九百四十章 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第五十五章 假炸彈和真大舅哥第二十六章 送給日本的一份大禮第一百七十一章 世交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要找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此樓必火!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高端手機市場第八百二十四章 不一般的飯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戰一團兒第八十一章 軍情局第八十二章 有人想入夥兒第六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支持也很重要第四百七十七章 麻煩比較多第三百二十三章 救人第三十章 意外之喜第九百七十一章 成了精的VC們第四百九十九章 混亂的時局第五百一十六章 傳說和現實第九章 技術障礙的解決第二百一十六章 班主任第三百三十一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八十三章 阻力和動力第八百二十三章 想明白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感慨與啓發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震撼第五十章 磐石更需要我第九百五十六章 來自省長的求助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大家都不好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瘋狂的MBO第六百四十八章 不肯妥協第六百九十三章 軍火商們的膽略第一章 童年第五百一十九章 範無病眼中的索羅斯第四百九十六章 坐不住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個要錢的第六章 一隻黑色的小手第三十九章 迷惘中的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計議停當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是沒有條件的第四十三章 開爐了第八百四十章 錢真的不算什麼第四百一十五章 這事兒麻煩第五百七十五章 真相一般都很囧第五百一十三章 華商的投資方向第二十二章 揭黑幕也要玩手段才行第二百八十二章 中醫和國學第二百二十八章 人多欺負人少嗎?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火兒第八百六十七章 責任感和陰謀論《拜求月票》第六百一十四章 會場的記者們第一千零一十章 洋人的優勢第九百五十七章 範總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