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殫精竭力

宋財言罷,長生沒有接話,宋財所說確是實情,近些年大唐戰火不斷,農耕大受影響,由於米糧匱缺,進而導致糧價飛漲,最要命的是江南諸道今年還遭了災,江南諸道可是大唐的糧倉,江南遭災,今年冬天勢必引發更加嚴重的饑荒。

宋財何其聰明,見長生不說話,便知道他已經動心,只是礙於顏面不知如何啓齒,於是便越俎代庖,落錘定音,“就這麼定了,我即刻給老東家寫信,告知您安然回返的喜訊,與此同時讓他們立刻購置糧草,早些裝車回運。”

長生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有說話,大唐此時的境況只能用風雨飄搖,千瘡百孔來形容,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援助,絕無迴天可能,這時候再顧及顏面而客套推辭,就顯得太過虛僞了。

“東家,老東家和大小姐都很牽掛您,您可有話與他們說?”宋財問道。

不等長生接話,宋財便起身走向東側書案,“我幫您研墨。”

長生焉能看不出宋財在想什麼,宋財一口一個東家,喊倪倬則爲老東家,這分明是還將他視作倪家的女婿,催他給倪倬和倪晨伊寫信,實則就是想要他一個明確的態度。

長生雖然不知道該跟二人說什麼,卻也知道自己必須說點兒什麼,於是便移步案前,鋪紙提筆,愁惱思慮。

沉吟良久,長生落筆寫下了一句話,確切的說是一句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長生書寫時宋財轉頭避嫌,長生擱筆之後並未摺疊紙張,而是將那張紙遞給了宋財,“信鴿不堪負重,餘下的位置留給你書寫敘事。”

宋財雙手接過紙張,隨即看到了紙張的詩句,平心而論,看到這句詩的時候他心中是多有失望的,因爲這句詩並非長生原創,而是唐朝詩人高適送別友人時的詩句,長生寫下這句詩首先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想法,再者這句詩也並不是明確寫給倪倬或是倪晨伊的,而是同時適用於他們父女二人。

如果倪倬看閱,這句詩就是對朝廷逼走他們的滿心歉意,同時還有對倪倬品行和威望的讚美。而如果換倪晨伊來看,這句詩就有讓她釋懷放手的意味,言下之意就是前路還是有知己的,沒必要悵然傷懷。

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態度,宋財也沒有再逼長生,一是他知道自己再逼也沒用,二是他實在不忍心再逼長生了,長生此時形同枯槁,憔悴非常,連袖口和衣領之外的雙手和脖頸都有疤痕,可想而知其身上還有多少傷痕。

宋財和長生打過不少交道,知道長生聰明過人,也知道長生是個很厲害的武功高手,長生不但擁有前瞻遠顧的能力,還有多次獨善其身的機會,但爲了大唐和大唐的億兆黎民,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大廈將傾而不走,狂瀾既倒而不退,殫精極慮,捨身盡忠,此等心性,此等品行,足以令所有懦弱苟且,獨善其身之人汗顏。

宋財小心的折起紙張貼身收好,轉而出言說道,“東家,據我所知慶陽已經失守,慶陽乃東西……”

不等宋財說完,長生便擺手說道,“這個交給我,一個月,不,半個月內我就帶兵收復慶陽,眼下中土銀賤糧貴,我不要銀兩,我只要米糧。”

“您放心,”宋財點頭說道,“此番我趕來中土,沿途多有見聞,知道形勢何其嚴峻,西域所購米糧我們不會積攢成批一起發運,而是多備車馬,籌到多少就發多少。”

“我正有此意,”長生說道,“稍後你拿着我的帖子去見戶部尚書吳雨生,說明你我關係,讓他調度車馬全力配合你,還有,大唐多有物產礦藏,西去的馬車也不會放空……”

長生說到此處宋財準備插嘴說話,卻被長生擺手阻止,“我們所需米糧數量巨大,你們便是有座金山,也耐不住天長日久,只出不進。”

長生說完,隨手自案頭拿過一張名帖,再度提筆,飛快書寫,寫完之後交給宋財,“宋掌櫃,辛苦你了,你放飛信鴿之後不要急於孤身回返,多與吳雨生合計商議,敲定細節,待我召集兵馬收復慶陽,再派人護送你回返西域。”

宋財接過名帖,點頭應是。

正事兒說完,二人回到桌旁繼續商議運糧一事,沒說幾句,長生突然眉頭微皺,轉頭南望。

見長生神色有異,宋財多有緊張,“東家,怎麼了?”

“我本想留你吃晚飯,但眼下我有急事要出趟遠門,就不留你了,”長生離座起身,拿來包袱急切收拾桌上的果品和點心,“剩下的事情你去和吳雨生商議,這個人實心用事,是個好官。”

宋財也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該問,但他還是忍不住開口,“東家,您重傷未愈,氣血兩虛,應該臥牀靜養纔是,怎能長途跋涉,再添勞累。”

“朋友遇到了點事情,我此前答應過它會前去相助,”長生捆紮着包袱,“虧得它此時感召,若是早幾日,我怕是要食言誤事了,好了,不能說了,我得走了。”

眼見長生心急如焚,宋財也不再多言,此時外面還在下雨,他便將自己的蓑衣和斗笠幫長生快速穿戴。

長生穿戴之時高喊來人,有家丁聞聲來到,長生急切吩咐,“我有急事兒出去一趟,如果張真人和大頭他們趕來,就告訴他們我去了黔中道,最多三日便會回返,讓他們不用擔心。”

長生說到此處拿起先前與宋財喝茶的兩隻茶杯,灌注靈氣之後遞給宋財一隻,“這茶杯帶有我一息靈氣,遇到危險就摔碎它,我能有所感知並儘快趕往。”

言罷,又將另外一隻茶杯置於書桌案頭,轉而衝家丁說道,“這隻茶杯也帶有我一息靈氣,如果張真人和大頭他們趕來,就將茶杯交給他們。”

家丁聞言急忙點頭應是,長生又道,“宋掌櫃不是外人,你們應該都認識,稍後派車馬送他去他想去的地方。”

長生言罷,衝宋掌櫃點了點頭,轉而拎着包袱快步出門。

黑公子原本是趴臥在門旁的,見他行色匆匆,知道他要出門,急忙起身靠近。

長生翻身上馬,由於正在下雨,外面少有行人,不虞驚世駭俗,長生便延出靈氣連通黑公子經脈,直接自院內發力躍起,離地升空。

幾個起落之後長生便到得長安城外,隨即全力加速,風馳南下。

他此前曾經答應過太平道人要助其渡過天劫,答應的事情就是欠了人家的,無論如何也得做到,更何況自己還拿走了人家的鱉寶,而今人家感召邀請,必須儘快趕去相助。

長生雖然很是着急,卻也沒到火燒眉毛的程度,因爲此前他曾經與太平道人有過約定,當太平道人預感到渡劫之日將近就召他前去,故此太平道人以靈氣信物感召只是預感到渡劫將近,而不是渡劫已經開始,自己儘快趕過去,應該不會誤事。

離城五十里後,黑公子自山頂高處落腳借力,長生趁機轉頭東望,他回到王府之後第一時間就通知了張墨,但直到此時張墨也沒來,張墨之所以遲遲不到,很可能被什麼事情給拖住了,眼下己方大軍正在強攻洛陽,不出意外的話敵我雙方此時正在爆發激戰。

不過轉念細想,也不對,洛陽離長安不遠,長安下這麼大的雨,洛陽也不可能是好天氣,雨天廝殺對敵我雙方都很不利。

雖然心中多有疑惑,長生也顧不得深究細想,當務之急是先趕去業洲幫太平道人渡劫,兌現自己的承諾。

想到此處,再不分心旁顧,靈氣急催,冒雨南下……

第二百零五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八十七章 破廟避雨第四百零二章 守孝值夜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燃鬥志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五百四十五章 故友重逢第五百二十九章 悲痛欲絕第三百二十二章 亂世重典第九十章 報名甄選第二百六十七章 盡忠職守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密一疏第六十二章 飛蛾撲火第二章 迴光返照第八十一章 進山入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零四章 萌生退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攻皇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形勢危急第五百五十三章 福禍自招第一百六十九章 氣度胸襟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召喚術第四十八章 張冠李戴第一百七十九章 形勢危急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三十八章 泉涌相報第三百六十六章 周密準備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用倭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學習日語第四百六十四章 略做喘息第四百七十四章 壓力巨大第一百二十章 聖旨皇榜第八十六章 扶搖直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禍亂民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無需多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年輕母女第二百五十一章 早做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少林棄徒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着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六十二章 年少輕狂第四百零八章 揚帆出海第四百八十四章 初見曙光第五百六十六章 秦時大墓第三百四十章 千里突襲第二百零九章 大氣坦然第三百章 寺志所載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四百五十八章 殫精竭慮第九十二章 藏私留手第五十六章 艱難搭救第四百五十八章 殫精竭慮第五百三十二章 任人擺佈第四百零四章 慈悲爲懷第四百五十一章 擎天保駕第一百四十一章 進士及第第十章 何來猴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個交代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二地支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時思退第十九章 兩枚紅杏第十章 何來猴子第二百七十章 白光異類第三百八十二章 順天逆天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四百五十六章 焦頭爛額第五十七章 下毒救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入主憲臺第四百一十七章 滯留海島第五百四十四章 力有窮時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古兇器第二百四十九章 贗品地圖第八十章 調頭南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故友重逢第五百二十五章 自食惡果第三百七十章 默契聯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漠庭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身而退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生變故第三百四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一百零九章 留下後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烈火神掌第五百零八章 木秀於林第一章 暗夜天雷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人心神第二百九十九章 月夜尋經第一百六十九章 氣度胸襟第一百二十章 聖旨皇榜第五百零八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二十三章 打劫驛站第一百九十三章 宮中告急第四百六十四章 略做喘息第九十五章 羅天秘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差上門第三百二十二章 亂世重典第二百五十九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五十章 悠然閒賦
第二百零五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八十七章 破廟避雨第四百零二章 守孝值夜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燃鬥志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五百四十五章 故友重逢第五百二十九章 悲痛欲絕第三百二十二章 亂世重典第九十章 報名甄選第二百六十七章 盡忠職守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密一疏第六十二章 飛蛾撲火第二章 迴光返照第八十一章 進山入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零四章 萌生退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攻皇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形勢危急第五百五十三章 福禍自招第一百六十九章 氣度胸襟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召喚術第四十八章 張冠李戴第一百七十九章 形勢危急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三十八章 泉涌相報第三百六十六章 周密準備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用倭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學習日語第四百六十四章 略做喘息第四百七十四章 壓力巨大第一百二十章 聖旨皇榜第八十六章 扶搖直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禍亂民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無需多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年輕母女第二百五十一章 早做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少林棄徒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着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六十二章 年少輕狂第四百零八章 揚帆出海第四百八十四章 初見曙光第五百六十六章 秦時大墓第三百四十章 千里突襲第二百零九章 大氣坦然第三百章 寺志所載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四百五十八章 殫精竭慮第九十二章 藏私留手第五十六章 艱難搭救第四百五十八章 殫精竭慮第五百三十二章 任人擺佈第四百零四章 慈悲爲懷第四百五十一章 擎天保駕第一百四十一章 進士及第第十章 何來猴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個交代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二地支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時思退第十九章 兩枚紅杏第十章 何來猴子第二百七十章 白光異類第三百八十二章 順天逆天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四百五十六章 焦頭爛額第五十七章 下毒救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入主憲臺第四百一十七章 滯留海島第五百四十四章 力有窮時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古兇器第二百四十九章 贗品地圖第八十章 調頭南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故友重逢第五百二十五章 自食惡果第三百七十章 默契聯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漠庭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身而退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生變故第三百四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一百零九章 留下後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烈火神掌第五百零八章 木秀於林第一章 暗夜天雷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人心神第二百九十九章 月夜尋經第一百六十九章 氣度胸襟第一百二十章 聖旨皇榜第五百零八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二十三章 打劫驛站第一百九十三章 宮中告急第四百六十四章 略做喘息第九十五章 羅天秘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差上門第三百二十二章 亂世重典第二百五十九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五十章 悠然閒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