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暗流涌動

次日朝會,在李斯默許下,中書省一位從三品的尚書令,上前一步,對着胡亥躬身一禮道:“啓稟陛下,既然陛下已然打算修建帝陵,爲何遲遲不動?臣請求徵召青壯七十萬,以供驪山修建帝陵所用。”

胡亥下意識的看向李斯和趙高問道:“修建帝陵,需要如此多人嗎?”

李斯向前一步道:“陛下明鑑,修建帝陵所需的勞役,乃是少府衆人精準覈算後提出來的,依臣所見,少府可不會在這種掉腦袋的事上,弄虛作假。”

趙高瞟了一下如此積極的李斯一眼,上前一步附和道:“微臣雖不懂修建帝陵的難度以及所需的人力物力幾何,但少府吸納了墨家衆多機關大師,他們覈算出來的,定然是不會錯的。”

李斯跟着還不輕不重的補了一句道:“新任少府林澤,智略過人,想來是不會欺瞞陛下的。”

聽到林澤的名字,胡亥不免有些發怔,數息後,才果斷說道:“傳朕旨意,通告天下,徵發青壯七十萬,上驪山修建帝陵。此事由丞相李斯全權負責,不管你用什麼辦法,朕只要結果。”

李斯聞言一愣,驚異的看了胡亥一眼,這語氣,倒是有點像秦皇,隨即暗笑了一聲,比起秦皇,還差的遠,拱手回道:“臣遵旨。”

緊接着,在李斯暗自推動和趙高暗中配合下,徵召七十萬的旨意,很快就從長安發出,傳到各省。

傳到百姓耳中,無不聞之色變,官府又開始徵召徭役了。

然而這個消息落入另外一羣人耳中,卻不吝於福音。

趙地,鉅鹿城中一處宅院,一幫遺老遺少在大堂內分席而坐,牆上掛着用六種不同文字書寫的三個字“復國會”。

其中一個老者開懷大笑道:“真是好消息啊,趙政身死,長子被刺,幼子繼位,這簡直就是上天在眷顧我等啊。”

旁邊一個青年更是激動的站了起來,手舞足蹈道:“依我所見,我六國貴族,應當立刻舉旗,共同推翻暴秦,恢復六國宗廟就在今日。”

堂內衆人紛紛響應,鼓譟不已。

唯有坐在上位的幾人,依然保持着冷靜。

坐在首位的一名英武中年男子,皺了皺眉,忍不住呵斥道:“小聲點,諸位都是貴族苗裔,如此作態,與那賤民相比,又有何不同?平白失了身份,丟先祖們的臉。”

大堂內的喧囂立刻聽了下來,最先歡呼的那個青年,臉色漲得通紅,看着英武男子,敢怒不敢言。

爲首中年男子看着大堂內這些人的反應,滿意的點了點頭,轉頭看向坐在自己右側一人問道:“羣雄激憤欲反,項梁兄以爲如何?”

坐在次位的項梁,正了正身子回道:“六國向來同氣連枝,在下實力低微,目光短淺,不敢輕易誤導大家,武臣兄何不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同時指了指自己對面,問道“田儋兄以爲如何?”

坐在項梁對面的田儋輕咳一聲道:“項梁兄何必妄自菲薄,誰人不知,當年楚國被滅時,有諺語流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今亡秦的時刻即將到來,還需項梁兄振臂一呼,帶領我等共同推翻暴秦,待功成之後,我等必定尊楚國爲天下盟主。”

此言一出,大堂內無數人眼神閃爍,看向項梁。

項梁聞言臉色不由一黑,暗罵道:不知哪個混蛋放出的這句諺語,很長一段時間內,楚地黑衣衛橫行,連項家都有幾個族人莫名失蹤,要不是項家搭上了扶蘇,都不知道哪天項家就會被安上什麼罪名,抄家滅族了。

如今這田儋將一句諺語丟出來,就想讓我楚國當出頭鳥,帶頭反秦,真當我項梁傻子不成?

項梁並不迴應,轉頭看向身後的一位年輕人說道:“張良老弟師出名門,身爲黃石公親傳弟子,定然謀略過人,不知老弟對此怎麼看?”

張良聞言嘴角浮現一絲冷笑道:“依小弟看,各位是在找死。”

一句話就讓大堂內所有人都惹怒了,坐在首位的武臣,臉色更是極其難看。

項梁見狀連忙替張良掩飾道:“諸位莫急,且先聽張良老弟把話說完。”

張良順勢站起來,環視大堂一圈,一臉不屑說道:“怎麼,爾等以爲我說錯了?爾等真當暴秦是軟柿子,任由各位拿捏不成?”

“爾等莫非不知暴秦尚有精兵百萬,手下武道高手無數,就憑爾等暗中訓練的那點人,湊合起來還不到十萬,拿什麼跟人家拼?”

有人當場反駁道:“暴秦不得人心,天下百姓思念故國者多不勝數,只要我等高舉大旗,天下百姓們定然會雲集景從,何懼他暴秦精兵?”

張良嗤笑道:“昔日六國尚存,都未能打過秦兵,如今六國被滅多年,你倒有信心了?”

那人爲之語塞,但依舊面露不服之色。

張良接着說道:“拋開這個不說,就暴秦尚有兩位宗師坐鎮長安,諸位能撼的動暴秦這萬里江山嗎?”

宗師二字一出,原本有些不服之人,瞬間垂喪了起來,在座各位俱是六國貴族後裔,家學淵源,才深知宗師境的恐怖,一人敵國可不是僅僅只是一句誇詞。

最明顯的例子,大周的沒落,主要就是因爲神魂境強者周公隕落,無力掌控天下,致使諸侯並起。

且大周沒落時,整個天下分封的諸侯國有百餘,可不到百年,就只剩下七國與其附庸,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七國有宗師坐鎮,其他諸侯國沒有。

曾經顯赫一時的吳越鄭魯,哪個都不比七國弱,可一旦失去了宗師後,沒多久,連國祚都沒保住。

張良接着拋下第三個重磅消息:“爾等真的認爲趙政就死了嗎?”

這下坐在上位的武臣項梁等人都坐不住了,紛紛起身,一臉急切,七嘴八舌的問道:“這是何意?”

“胡亥都繼位了,趙政怎麼可能沒死?”

“棺槨都進了陵墓了,還能有假?”

張良看着衆人驚慌失措,眼裡閃過一絲輕蔑,拱手道:“諸位皆知,良師從黃石老師,黃石老師相命望氣之術,聞名天下,我身爲親傳弟子,自然得了這一手傳承,前些日子,我得到趙政歸天的消息後,特意佔卜夜觀天象,發現趙政帝星,雖暗淡無比,幾不可察,卻並未隕落。”

大堂內,衆人無不問之色變,趙政若在,哪還有復國的希望?

武臣更是向前一步,抓住張良的手說道:“此言當真?”

張良一臉平靜的看着他說道:“你覺得在下有必要說謊嗎?”

武臣送開抓着張良的手,連退三步,臉色蒼白。

唯有項梁朝着張良躬身一禮道:“張良老弟知曉此事,卻依然過來參加這次會面,想必心裡有數,不知老弟到底怎麼看待此事?”

張良躬身回禮道:“據良觀察,趙政帝星雖未隕落,卻也狀態極其不好,雖未死,恐怕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了,諸位也不必太過擔心。”

衆人……

說沒死的是你,說不用擔心的也是你,你這是想鬧哪樣啊?

田儋忍不住開口道:“張良老弟,說了這麼多,你就說該怎麼辦吧,這國,到底是復還是不復了,別跟大家盡說些虛的,來點實在的吧。”

張良一臉正色的道:“當然要復國,不過卻是不能操之過急。”

武臣有些惱怒道:“難道我們就這樣乾等着?世世代代等下去,直到有一天,暴秦自己亡了?”

張良搖頭道:“當然不是,諸位何不如去年那般,再找個人試探一下?”

“若暴秦面對叛亂,遲遲不能平定,則代表暴秦實力不再,我等再高舉大旗,豈不好過以身試險?”

項梁皺眉道:“可暴秦若是能快速平叛呢?”

張良面色嚴肅道:“那就只能等下去,項兄你想想,我等積攢了多少年,纔有這麼一點實力,若是一次不慎全損耗在裡面,諸位又得攢多少年才能恢復過來?”

“如此反覆幾次下來,大家就別再想復國的事了,如武臣兄所說,等暴秦自己滅亡吧。”

田儋等人對視了一眼,下定決心說道:“就依張良老弟所言,派人先行一步試探,只是這人,該挑誰?”

張良想了想說道:“六國各出一人,再抽籤選一個如何?爲了能試探出暴秦實力,在下建議必須是六品巔峰武者。”

衆人齊聲道:“善。”

第二百七十四章蒙恬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二章孤的臣民何在?第四十三章困境的虞家第一百九十四反其道行之第五百四十九章霸王覺醒第一千零六十四章以防萬一第三百五十七章傳位大典第六百四十七章突破神魂境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五百九十四章秘聞第一千零四十四章佛儒變故第四百七十八章鼓動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只爭朝夕第六百零六章幺蛾子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四百五十八章暴風雨前的寧靜一第一百六十五章一封信第四百六十四章震驚與應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二百六十七章順水推舟第七百六十二章玄棠入劫第八百零三章城下之盟第一百八十四章建制第五百七十六章大補之物,金剛之死(第四更,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三章氣運如潮第一千零十七章定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種樹第九百三十六章爾等對天道一無所知第四百八十六章追擊第四百八十五章函谷關大戰二第六百七十三章立威第八百五十八章鬧劇第五百六十四章儒家秘史第四百一十六章胡亥歸來第七百七十四章祭祀天地,變數第三百八十八章武道六品第八百三十五章覆天大陣,秦皇的反撲第五百九十一章蹲守與修煉(四更求月票)第八百七十五章姜尚掛帥第七百七十四章祭祀天地,變數第一百七十七章富貴險中求第六百六十八章韓信封侯第二百九十章說服廉師第四百三十四章震動第九百五十五章天命崩碎第九百二十七章道聖的警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九十四章初遇徐福第三百一十四章兩家父子第四十六章風波不止第二百零八章范增第四百七十九章函谷關下第六百八十七章吳凡歸來第六百四十八章海外道門分支第二百一十六章何人爲帥?第五百一十五章危機,宗師圍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突飛猛進第五十八章胡亥回長安第二百一十六章何人爲帥?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戰起,林澤至第八百八十五章儒聖的意思第七百二十四章佛門求和第一百一十五章打上項家第一百七十二章兄弟相見第七百四十五章鋤草先鋒第三百三十三章選寶第二百三十一章事後第九百六十章紛爭起第七百四十五章鋤草先鋒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七十七章立威第九百九十五章彌勒的決斷第三百五十三章獲勝第八百六十六章天人鎮守第七百八十四章氣運急需充值第八百零八章反常的秦皇第六百一十章莫道夫降第九百七十六願天下天人金冊留名第九十九章皇莊選兵第二百七十四章蒙恬的心思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一百一十章大秦特種兵——隱匿第三百五十一章誘導第二百二十四章變故第二百七十五章交易達成(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時也命也第三百五十六章繼任第五十八章胡亥回長安第一百三十八章征戰何處?第八百四十二章打上大雷音寺第三百二十九章給點甜頭第四百六十三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七百八十六章說降第四百零五章總督之死第三百零三章離開第九百七十七章盛宴第二十七章泰山封禪第一百七十一章交惡第一千零五十二章一年後第五百七十七章上道宮
第二百七十四章蒙恬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二章孤的臣民何在?第四十三章困境的虞家第一百九十四反其道行之第五百四十九章霸王覺醒第一千零六十四章以防萬一第三百五十七章傳位大典第六百四十七章突破神魂境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五百九十四章秘聞第一千零四十四章佛儒變故第四百七十八章鼓動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只爭朝夕第六百零六章幺蛾子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四百五十八章暴風雨前的寧靜一第一百六十五章一封信第四百六十四章震驚與應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二百六十七章順水推舟第七百六十二章玄棠入劫第八百零三章城下之盟第一百八十四章建制第五百七十六章大補之物,金剛之死(第四更,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三章氣運如潮第一千零十七章定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種樹第九百三十六章爾等對天道一無所知第四百八十六章追擊第四百八十五章函谷關大戰二第六百七十三章立威第八百五十八章鬧劇第五百六十四章儒家秘史第四百一十六章胡亥歸來第七百七十四章祭祀天地,變數第三百八十八章武道六品第八百三十五章覆天大陣,秦皇的反撲第五百九十一章蹲守與修煉(四更求月票)第八百七十五章姜尚掛帥第七百七十四章祭祀天地,變數第一百七十七章富貴險中求第六百六十八章韓信封侯第二百九十章說服廉師第四百三十四章震動第九百五十五章天命崩碎第九百二十七章道聖的警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九十四章初遇徐福第三百一十四章兩家父子第四十六章風波不止第二百零八章范增第四百七十九章函谷關下第六百八十七章吳凡歸來第六百四十八章海外道門分支第二百一十六章何人爲帥?第五百一十五章危機,宗師圍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突飛猛進第五十八章胡亥回長安第二百一十六章何人爲帥?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戰起,林澤至第八百八十五章儒聖的意思第七百二十四章佛門求和第一百一十五章打上項家第一百七十二章兄弟相見第七百四十五章鋤草先鋒第三百三十三章選寶第二百三十一章事後第九百六十章紛爭起第七百四十五章鋤草先鋒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七十七章立威第九百九十五章彌勒的決斷第三百五十三章獲勝第八百六十六章天人鎮守第七百八十四章氣運急需充值第八百零八章反常的秦皇第六百一十章莫道夫降第九百七十六願天下天人金冊留名第九十九章皇莊選兵第二百七十四章蒙恬的心思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一百一十章大秦特種兵——隱匿第三百五十一章誘導第二百二十四章變故第二百七十五章交易達成(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時也命也第三百五十六章繼任第五十八章胡亥回長安第一百三十八章征戰何處?第八百四十二章打上大雷音寺第三百二十九章給點甜頭第四百六十三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七百八十六章說降第四百零五章總督之死第三百零三章離開第九百七十七章盛宴第二十七章泰山封禪第一百七十一章交惡第一千零五十二章一年後第五百七十七章上道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