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大局爲重

晉城地界,一支大軍打着“趙”字旗號,迤邐而行。

大軍中軍處有一輛豪華馬車,隨着大軍的腳步,緩緩前行。

馬車周圍是一羣面色謹慎,全副武裝的護衛緊,馬車上半躺着一名身穿王袍的中年男子,時不時張口,吞吃旁邊侍女遞過來的奇珍異果。

這名中年男子正是自立爲趙王的武臣,兩個月前,他收到陳涉送來的書信後,當即擴軍,聚集了二十萬大軍。

將地盤上的事情安排妥當後,武臣親自帶着大軍,從邯鄲出發,打算與陳涉大軍匯合,一同滅秦。

大軍出發第三日,武臣突然收到手下密報,陳涉委任手下大將周市爲帥,領兵六十萬,自己坐鎮國都陳郡,引以支援。

得到消息的武臣,當場臉色就變了,說好的一起滅秦,你居然躲家裡不出來?

誰還不是個王者了?

於是第二天,原本日行軍一百二十里的趙軍,立刻降到了日行五十里。

行了兩日後,武臣覺得這個行軍速度還是太快了,召集手下文臣武將,仔細商議了一番後,制訂了一些方案:

太陽太大了,士兵容易被曬傷,歇一會;下雨了,淋溼了會生病,歇一天;風太大了,不利於行軍,今日不拔營了。

哪怕照這樣行軍,趙軍還是不可避免的越來越靠近雙方約定會軍地點——陽翟,相比齊楚,趙國離約定的地點,實在是太近了些。

然而這點並沒有難倒武臣和他手下文臣武將,快到陽翟的武臣突然收到了情報,趙國中殘餘的秦國死忠分子聚衆作亂了。

武臣得知趙國“大亂”,慌忙給陳涉去了一封書信,然後帶着大軍急匆匆回去平叛了。

如此反覆折騰了兩個月,二十萬趙軍才堪堪到了晉城。

這次武臣不打算再來一次了,因爲他收到消息,齊軍和楚軍快到了。

大敵秦國當前,哪怕武臣存了保存實力的心思,依然沒打算徹底撕破臉。

大軍剛出晉城,行軍不過三十里地,突然有一騎遠遠狂奔而來,馬上騎士高舉裝有書信的竹筒,邊跑邊喊道:“前線急報,速去稟告大王。”

前軍將領聽聞,不敢怠慢,立刻下令道:“全軍停下,待命。”

而後領着親衛迎了過去問道:“來者何人?”

來到大軍前,信使不由放鬆了,馬一停,只覺握繮繩的手痠痛無力,整個人搖晃了兩下,摔了下來。

前軍將領立刻揮手讓親衛上前,將信使攙扶起來。

信使喘着氣,虛弱的說道:“快去稟告大王,張楚軍先鋒十萬大軍被官軍伏擊,全軍覆沒。”

前軍將領一驚,果斷說道:“走,隨本將一起去面見大王。”帶着幾個親衛,攙扶着信使往武臣車駕走去。

中軍,大軍突然停下,武臣微微皺眉,問道:“怎麼回事?”

旁邊的近衛統領立刻回道:“啓稟大王,不知怎麼回事,前軍突然停下來了,臣已派了人去問,很快就會有消息傳來。”

武臣從馬車裡站了起來,撩開珠簾,正好看到前軍將領帶着信使而來,被近衛攔在百米之外,便高聲道:“放他們過來。”

近衛聽到武臣聲音,立刻將前軍將領等人放行,而後信使當着武臣的面,將打探來的消息說了一遍。

聽到周市派遣的先鋒,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時,武臣的臉色猛然變的陰晴不定起來。

片刻後,武臣赫然下令道:“來人,傳孤王之令,全軍回晉城。”

前軍將領愕然道:“那我們不征討秦國了嗎?”

武臣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道:“還征討個屁,寡人有疾,需要靜養行不行?”

前軍將領頓時冷汗淋漓,連忙躬身行禮道:“謹遵大王之命,臣這就去傳令前軍調頭。”

……

陽翟,趙軍半路而返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周市耳中,只見他臉色變的極其難看,直接抽出佩劍砍碎了面前的桌案。

“豎子不足與謀”周市氣呼呼的說了一句,轉而寫了密信,派人送往陳郡。

陳涉收到周市密信後,立刻喚來吳廣商議道:“吳卿,周市來信說趙、齊、楚派出的大軍懷有異心,不肯盡心攻秦,建議孤王出面,壓服趙、齊、楚三國,盡收其軍,交予一人統領,如此方能避免內部傾軋。”

“周市還說,四國若不齊心,縱然聯手,都未必是秦國大軍對手。”

吳廣聽後沉思了片刻,搖了搖頭道:“大王,我們沒有辦法將趙、齊、楚的大軍納入手中,如果大王真這麼做了的話,不等秦國來攻,我們自己就會先亂了起來,周將軍之法,不可取也。”

陳涉微微嘆道:“可週市說的也並非沒有道理,軍心不齊,如何能勝秦國?”

吳廣微微一笑道:“大王莫非想要一戰而定?”

陳涉眼神一亮,連忙問道:“吳卿何以教我?”

吳廣定了定神道:“大王請聽我一言,如今秦國雖說分離崩析,不復以前威勢,可關中猶在,實力比張楚只強不弱,甚至仍然有兩位宗師鎮壓國祚。”

“故滅秦非一時之功,需緩緩圖之。”

陳涉臉色不虞道:“照你這麼說,那本王還要聯合趙、齊、楚討伐秦國幹嘛?”

吳廣不慌不忙道:“大王莫急,且聽我緩緩道來,此時聯合討秦,有幾點好處。”

“其一,張楚國初立,國力尚弱,地盤不穩,民心未附,如若秦軍來攻,難以久守。故不如主動出擊,拖延秦軍腳步,再趁勢發展實力,鞏固自身。”

“其二,秦國丟失關外大片地盤後,無論是資源產出和勞力都會減少,國力會因此持續衰弱,此消彼長下,雙方總有攻守之勢相異那天。”

“其三,可趁機消耗趙、齊、楚實力,像這種盟友,正確的相處方式應該有兩種:強則合之,弱則並之。”

陳涉眼神閃爍不定,突然說道:“不必說了,孤王明白,可週市那邊,本王該如何迴應?”

吳廣輕咳一聲,幽幽說道:“啓稟大王,前路明瞭,大王只能回信周將軍,大局爲重了。”

“當然大王對此事不能完全坐視不理,應當派遣使者,強烈譴責趙、齊、楚三國,貪生怕死,不守承諾。這番話,大王同樣說給周將軍聽,以他之智,定然能明白大王的身不由己,不會爲此心懷怨恨。”

陳涉點頭道:“行,就這麼做,回信就由吳卿代勞,待本王確認沒有問題,再派人送到周市手上。”

吳廣躬身回道:“臣尊令。”

……

陽翟,周市收到陳涉回信,打開一看,看到信中“大局爲重”四個字後,宛如利刃穿心,自己殫精竭慮,爲張楚謀劃,得到的竟是一個不顧大局的評價?

第四百五十九章六品大圓滿第八百二十九章聖臨第十四章與胡亥的第一次見面第九章論武道資源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三章回營第七百一十七章情分?第二十三章考覈期到第二百一十七章胡亥掛帥第一百二十七章河邊談話第五十三章長安閒事第三百七十一章鄭家覆滅第九百二十章兵出函谷關第六百九十三章可想長生否?第六百二十六章演戲?演習第四百四十九章蟄伏第六百四十六章閉關,宗師境巔峰第九百九十二章擔憂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二百四十三章門口衝突第六百九十章大豐收第四百七十六章一個都別想跑第四百五十七章陳涉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千零一章新政推行第八百八十一章道聖之怒第六百一十二章殺氣騰騰入長安第九十八章番號“天狼”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二十五章無題第四百四十章北地軍內爭第七百六十四章當爭則爭第一百七十四章君何功於大秦?第一千零七十七章通天的盤算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六百八十五章大殺器第八百三十四章詭異長安第二十五章洞庭水君第四百三十一章各使手段第二百六十七章順水推舟第九百二十二章二次交鋒第二百六十九章諸事皆順第七百一十五章胡亥大婚第八百五十七章以道宮之名第三百四十三章一封請帖第八百五十三章泰山神君第四百二十三章道統之爭第一千零十七章定計第七百一十五章胡亥大婚第八百九十三章調虎離山破大營第六百五十三章項籍神魂與提前降臨(第五更求月票)第三百七十八章天師道第九百九十五章彌勒的決斷第六百五十章反噬(2/10)第五百二十七章圍城第八百九十三章調虎離山破大營第三百四十五章將星隕落第三百一十三章諸侯反應第八十七章煮茶論天下第四百一十二章歲月靜好(本卷終章)第二十七章泰山封禪第四百八十八章監軍林動第七百三十二章告別第九百一十四章胡亥的戰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突飛猛進第七十四章考驗和招納二第六百零四章悲劇的傑斯劍聖第九百一十三章準備應戰第四百二十四章局外第六百章魔石的奧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如是我聞第二百六十六章停職調查(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三章詭異的氣氛第七十九章國子監武道交流會第七百一十二章長安繁華第六百八十二章謀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試探及建議第四百九十章強硬第一百二十四章東行見聞第一千零四十章怨念第六百二十章碰撞與野心第七百二十八章佛陀舍利第三百九十七章進城第六百四十二章聖旨將至第六百六十一章從心所欲與楚國的態度第一百一十六章聖人精血?第五百零六章大敗拖更作者的第一百個理由第八百三十九章盡收關中第一百零二章秦皇駕臨第八百四十章遷怒第九百三十二章決斷第七百四十六章殺戮之始第九百零一章歸還俘虜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認輸及追究第三百一十三章諸侯反應第一百三十三章林澤月下追韓信第八百六十三章氣運暴漲第八百四十五章墨翟第二百八十六章武安君之殤第七百零四章呂后
第四百五十九章六品大圓滿第八百二十九章聖臨第十四章與胡亥的第一次見面第九章論武道資源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三章回營第七百一十七章情分?第二十三章考覈期到第二百一十七章胡亥掛帥第一百二十七章河邊談話第五十三章長安閒事第三百七十一章鄭家覆滅第九百二十章兵出函谷關第六百九十三章可想長生否?第六百二十六章演戲?演習第四百四十九章蟄伏第六百四十六章閉關,宗師境巔峰第九百九十二章擔憂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二百四十三章門口衝突第六百九十章大豐收第四百七十六章一個都別想跑第四百五十七章陳涉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千零一章新政推行第八百八十一章道聖之怒第六百一十二章殺氣騰騰入長安第九十八章番號“天狼”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二十五章無題第四百四十章北地軍內爭第七百六十四章當爭則爭第一百七十四章君何功於大秦?第一千零七十七章通天的盤算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六百八十五章大殺器第八百三十四章詭異長安第二十五章洞庭水君第四百三十一章各使手段第二百六十七章順水推舟第九百二十二章二次交鋒第二百六十九章諸事皆順第七百一十五章胡亥大婚第八百五十七章以道宮之名第三百四十三章一封請帖第八百五十三章泰山神君第四百二十三章道統之爭第一千零十七章定計第七百一十五章胡亥大婚第八百九十三章調虎離山破大營第六百五十三章項籍神魂與提前降臨(第五更求月票)第三百七十八章天師道第九百九十五章彌勒的決斷第六百五十章反噬(2/10)第五百二十七章圍城第八百九十三章調虎離山破大營第三百四十五章將星隕落第三百一十三章諸侯反應第八十七章煮茶論天下第四百一十二章歲月靜好(本卷終章)第二十七章泰山封禪第四百八十八章監軍林動第七百三十二章告別第九百一十四章胡亥的戰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突飛猛進第七十四章考驗和招納二第六百零四章悲劇的傑斯劍聖第九百一十三章準備應戰第四百二十四章局外第六百章魔石的奧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如是我聞第二百六十六章停職調查(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三章詭異的氣氛第七十九章國子監武道交流會第七百一十二章長安繁華第六百八十二章謀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試探及建議第四百九十章強硬第一百二十四章東行見聞第一千零四十章怨念第六百二十章碰撞與野心第七百二十八章佛陀舍利第三百九十七章進城第六百四十二章聖旨將至第六百六十一章從心所欲與楚國的態度第一百一十六章聖人精血?第五百零六章大敗拖更作者的第一百個理由第八百三十九章盡收關中第一百零二章秦皇駕臨第八百四十章遷怒第九百三十二章決斷第七百四十六章殺戮之始第九百零一章歸還俘虜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認輸及追究第三百一十三章諸侯反應第一百三十三章林澤月下追韓信第八百六十三章氣運暴漲第八百四十五章墨翟第二百八十六章武安君之殤第七百零四章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