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奇蹟

三十歲那年,陳英年竟時來運轉,轉入了浙東省革委會機要科做文員,短短十多年時光,此君便從無品無級的科員,飛鳥化鳳做到了一省副書記,這等神奇地升官速度,便是薛老三也得瞠乎其後。

尤其是在那十年,此人進步神速,華麗地完成了從無品無級科員到副廳的神跨越。且細細查閱此君幾乎沒再風口浪尖的革委會工作,而是始終在技術性部門,民政,財政、林業、水利等單位,這位混了個十足十。

而那十年一過,此君年不過四十,官已至副廳,再逢着中樞大力推薦幹部年輕化,乘雲華龍正當其實,走上如今的高位也算是順理成章。

一會兒的功夫,窗臺上的菸灰缸裡,便積蓄了七八隻菸頭,薛老三忽然從這份平常卻又不平凡的履歷中,讀出了十足的滋味。

按說,陳英年的履歷沒什麼問題,平平常常,未有什麼了不得的工業。早期的經歷更是與庸人無異,能在一個小學幹八年的人,且並未幹出什麼大的業績,簡直就是默默無聞,除了表揚其高尚的情操外,實在是不能將精英的名號冠至於彼。

可就是這樣的人,在最那十年,不靠砸搶起家,不靠造f上位,卻能一步一個腳印,像是印準了腳步一般,隔兩年就是一轉,不曾超前,更不曾落後,步步踩在點上,那十年,浙東風起雲涌,城頭大旗變換,可不管誰在上面唱主角,這位陳英年同志都能按部就班,步步高昇,這該是何等神奇的事件。

身在官場。薛向太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句俗語,而是有着實實在在的威力,和最深刻的行爲心理解讀。

試想。哪位上官上臺,最先位置的。不是理順人事關係,編制班子人馬,而往往前任大用的,現任不說擯棄,也絕對會稍做冷處理。

從這個角度出發,倘使陳英年遭遇一點點冷遇,他的仕途之路,絕不可能如此通順。

可偏偏陳英年的仕途通順到快要無法用奇蹟來形容了。薛向不說拿自己這飽受波折的宦途去對比,便是時劍飛,江朝天之流,比之這位陳英年同志,也得瞠乎其後吧。

須知,時劍飛,姜朝天,那都是履歷打造完備的,起跳就是正科,反觀陳英年是大齡鄉村教師轉任。無職無品,不到二十年,竟然已經調到了副省。且是最顯赫的副省,坐滿了五年,如今已然要完成到最顯赫正省的華麗跨越。

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此人從無職無品的鄉村教師,跨到副省,不過用了區區十五年。

這是何等奇蹟,便觀黨史,的確有比此人更爲炫目的履歷,但無一不是有着顯著根由的。或因戰功,或因派系。或因時局,但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至少,他薛老三爛熟於胸的。

可此人的經歷,傳出去必然是玄幻,可薛向卻對此人毫無印象,足以證明這水到渠成的一切,都是在暗無聲息中完成,換句話說,這背後有隻強大的推手,在此君三十歲那年,驟然法力,創造了這一奇蹟。

此人背後到底是誰呢,帶着深深地懷疑,薛向翻開了陳英年的家庭資料。

很普通的家庭,陳母抱着襁褓中的陳英年落戶浙東某水鄉小鎮,靠着不錯的繡工,穩定住了生活。

陳家在金陵時,有些底蘊,雖逢戰亂,陳母也帶出了資材,落戶小鎮後,便勉強開了家裁縫鋪,請不起工人,便靠着縫縫補補,艱難地地撫養着陳英年。

解放後,陳家因爲孤兒寡母,雖是開過鋪面,卻因沒有僱傭工人,被劃分爲小手工業者,算作半無產階級,後來乾脆歸爲無產階級。

那個年代,有個好成分是至關重要的,很快,陳家就隨着土改,分得了土地,雖無力耕種,卻有組織幫扶,日子也能維持下去,後來的陳家,就像那個年代所有農戶一般,三反五反,經歷着各種社,平凡的過着尋常農戶的生活,無有值得贅述之處。

直到一九六七年,已到而立之年的陳英年纔得到了人生中的天大際遇,進入了省革委機要科室做了科員。途徑是經過浙東省的一次公招,而這也是浙東省歷史上的唯一一次公招。

做了十多年尋常教師的普通人,能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公招中抓住際遇,幹掉那麼多才智卓絕之輩,脫穎而出。

薛向輕輕哂笑,事已至此,他已經有了眉目。

煩愁已解,薛老三倒頭便睡,不過數息功夫,便已睡得深沉。

次日七點準時醒來,神采奕奕,精氣十足,草草洗刷罷,薛向便直奔了改委大院,趕到食堂三號小包,馬天宇已然在彼處等他了。

一張黃色的長條木紋桌上,三隻灰色的蒸籠摞起,騰騰冒着熱氣,籠裡的小籠包,白嫩如嬰孩拳頭,蒸籠邊上,是四個盤子,一個摞了七八塊驢肉火燒,一個擺了蔥油燒餅,一個裝了滿滿並排的油條,緊挨着座位的最前方擺的是一隻碩大的工用搪瓷缸,盛了滿滿的豆漿,豆香四溢。

和薛向此前得用的許多秘書一般,在掌握了薛向的就餐規律後,每日早早到來,替薛向備好早餐,便成了馬天宇的必修功課。

薛向早已習慣,也就不矯情推辭,大馬金刀地落座,雙手發動,左右翻飛,如長鯨吸水一般,大快朵頤。

曾經不止一人說,觀薛向吃飯,能治厭食症,在馬天宇看來,觀薛向吃飯,是一種視覺享受,能看出千軍競發,萬馬奔騰的壯觀來。

秋風掃蕩落葉一般,短短几分鐘,桌上便已盤淨缸幹,薛向擱筷,一抹嘴,笑着道,“老蘇的手藝又有長進,這包子賊啦香,面也勁道了不少。”

馬天宇笑了笑,並不接話,一如往昔地穩重。

在張無忌升遷之事上,張無忌給薛向使了反間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計,薛向只用了一計將計就計,便讓張無忌大敗虧輸,倒現在都沒回過神來,以前張某人是宏觀司的常客,現在此君遇着宏觀司,基本就是繞到行,如避蛇蠍。

第217章 蜀香王家族第15章 得意第66章 計謀第41章 摸腿第15章 計賺無病第187章 三箭(中)第44章 奇效第156章 要出大事第1章 薛林的紅鸞心第128章 薛縣長來,就談!第228章 孩子第230章 弒君第98章 失聯第31章 屠龍縛虎除三害(7)第303章 永升第112章 女人心計第83章 板磚第19章 雙忌齊犯第7章 第一個封疆大吏第141章 微服第147章 薛向就擒第225章 明月照人來第133章 累死累活薛縣長第274章 思緒第65章 狂怒第9章 蜀中天地第377章 句號第73 使君有婦第44章 團圓第284章 其怪自敗第140章 選誰第99章 鄭書記在吃醋第93章 未有偷心偏成盜第29章 屠龍縛虎除三害(5)第59章 劉高要搶肥肉第212章 過年第291章 好大一跤第54章 事有專權第49章 生機直向水中尋第78章 聯強擊弱第249章 定音第218章 最完美的答案第218章 洪部長又來了第199章 百萬售款第16章 握手第81章 應對第129章 都盯上了第65章 狗官第192章 演習第319章 曹書記,我請個假第285章 人間至苦邱書記第154章 躍進發招第80章 薛政局來電第363章 棒子的美元第280章 驚天大秘密第60章 殺豬第26章 中門大開迎客至第372章 七千萬第241章 誰算計了誰第62章 薛向的反擊第297章 待選小組第342章 壞了第88章 姐夫第26章 屠龍縛虎除三害(2)第313章 張春林再出手第206章 赴國務院做報告第356章 羣鬼畢集第324章 女神第196章 壁虎第117章 鉛球客第177章 護夫寶第34章 校長欺負人第77章 各自肚腸第168章 啼笑皆非第74章 橋口村迷雲第27章 贈房又送車第198章 誅心第262章 大網撲來第52章 三方會談第138章 薛老三也不得不諂媚第55章 再聚第165章 姓薛的,跪下第39章 風刀霜劍嚴相逼(1)第53章 關注南征第172章 正位公安局長第35章 夢紅樓第120章 斬殺第107章 六月債第38章 金風未動蟬先覺(3)第168章 啼笑皆非第296章 工廠第311章 惹不得第164章 快就一個字第323章 投誠第24章 又當官了第261章 ‘聰明’誤紅顏第239章 早已註定第118章 老二,你還是辭職吧第9章 愉快地睡覺?第35章 鐵證如山
第217章 蜀香王家族第15章 得意第66章 計謀第41章 摸腿第15章 計賺無病第187章 三箭(中)第44章 奇效第156章 要出大事第1章 薛林的紅鸞心第128章 薛縣長來,就談!第228章 孩子第230章 弒君第98章 失聯第31章 屠龍縛虎除三害(7)第303章 永升第112章 女人心計第83章 板磚第19章 雙忌齊犯第7章 第一個封疆大吏第141章 微服第147章 薛向就擒第225章 明月照人來第133章 累死累活薛縣長第274章 思緒第65章 狂怒第9章 蜀中天地第377章 句號第73 使君有婦第44章 團圓第284章 其怪自敗第140章 選誰第99章 鄭書記在吃醋第93章 未有偷心偏成盜第29章 屠龍縛虎除三害(5)第59章 劉高要搶肥肉第212章 過年第291章 好大一跤第54章 事有專權第49章 生機直向水中尋第78章 聯強擊弱第249章 定音第218章 最完美的答案第218章 洪部長又來了第199章 百萬售款第16章 握手第81章 應對第129章 都盯上了第65章 狗官第192章 演習第319章 曹書記,我請個假第285章 人間至苦邱書記第154章 躍進發招第80章 薛政局來電第363章 棒子的美元第280章 驚天大秘密第60章 殺豬第26章 中門大開迎客至第372章 七千萬第241章 誰算計了誰第62章 薛向的反擊第297章 待選小組第342章 壞了第88章 姐夫第26章 屠龍縛虎除三害(2)第313章 張春林再出手第206章 赴國務院做報告第356章 羣鬼畢集第324章 女神第196章 壁虎第117章 鉛球客第177章 護夫寶第34章 校長欺負人第77章 各自肚腸第168章 啼笑皆非第74章 橋口村迷雲第27章 贈房又送車第198章 誅心第262章 大網撲來第52章 三方會談第138章 薛老三也不得不諂媚第55章 再聚第165章 姓薛的,跪下第39章 風刀霜劍嚴相逼(1)第53章 關注南征第172章 正位公安局長第35章 夢紅樓第120章 斬殺第107章 六月債第38章 金風未動蟬先覺(3)第168章 啼笑皆非第296章 工廠第311章 惹不得第164章 快就一個字第323章 投誠第24章 又當官了第261章 ‘聰明’誤紅顏第239章 早已註定第118章 老二,你還是辭職吧第9章 愉快地睡覺?第35章 鐵證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