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大改革(第二更)

時間過得很快,在經過又一次的秋收之後,雖然並不是大豐收,但正常的收穫季的糧食產量,已經遠超周國百姓的日常消耗了,多餘的糧食除了一部分被送入周國各城的糧倉之外,其餘的部分,被送到了松花城和銀山城,以補充那邊的糧食缺乏。

因爲松花城與銀山城雖然開墾了不少的土地,但因爲正處於改建之中,百姓對糧食的消耗極大,而且周寒還需要讓銀山城和松花城多拿些糧食出來,給那些銀山城和松花城的百姓補充,以讓他們對周國產生歸屬感,也能讓更多的人,活過今年的冬季。

百姓是最容易叛變的,除非死忠,否則百姓們效忠的,既是能讓他們吃飽穿暖的人,畢竟保暖思**,只有滿足了最基本的要求之後,才能讓他們有機會去思考更多的東西。

這也是周寒所要做的,而如今的周國,已經逐漸產生了這樣的氛圍,特別是上京城。

作爲周國的王都,上京城中的百姓在周寒時不時的福利下,大多都已經有了基本的家底,即便一年沒有收入,也不會餓死,而即便沒有錢,只要勤勞一些,到城中各署衙找活幹,也能得到一份填飽肚子的食物,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上京城百姓,將他們已到年紀的孩子送入私塾或是請來老師,教導他們識字學文,畢竟在上京中,想要更好的未來,就必須做官,而要做官,就必須識字學文。

在私塾中,一旦表現優異,就會被送往城東的書院,現在的書院,已經建造得越來越大,城東門處的城牆,都因爲書院的這幾年擴建,而向東面的詭林擴展了數次,幾乎要貼着詭林了。

能進入書院,對於普通學生來說,是一件極爲榮耀的事,在書院中,有數不清的家世顯赫的權貴子弟,其中最顯赫的一人,既是國君的大公子,周天佑,周寒在思來想去中,將周天佑送入了書院中學習,反正以周天佑的身份,書院中的人必然不敢怠慢,絕對會非常認真的教導的,至於道德和部分知識,就由周寒親自教導,身爲穿越者,他有着這個世界中,許多人都無法比擬的眼界,因此在一些知識上,他覺得由自己親自教導更好。

好在現在即將入冬,事情也比較少了,讓周寒清閒下了許多,讓他可以對周天佑細心教導。

秋收之後,自然就是秋收節了,這次的秋收節,一如既往的熱鬧,遠離戰爭,且作爲周國王都的上京城裡,每年都能多出許多走商來,而因爲上京城百姓的日益富裕,常有走商運送來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來上京城中售賣。

安定且法律嚴苛的城,是商人們最喜歡的,因爲這代表着有錢人更多,他們的東西能夠更容易的賣出去,也代表着有着嚴苛法律的管理,他們不會在城中遭遇太多的偷搶,這在這個世界,是十分稀有的事情。

因爲亂戰的原因,許多城都非常混亂,官匪勾結,那是十分常見的事情,而能夠遠離戰亂,安定平和的城,一般都是那些大國強國,這樣的國家實在是太少了。

熱鬧的秋收節之後,就是周國例行的秋收大宴了,如今這個大宴,已經成爲了一個讓所有人嚮往的宴會,能參加這個宴會的人的身份有高有低,但最讓人嚮往的一點就是,這能參加這個大宴的人,不論身份高低,必然會是國君知道的人,是能在國君眼前能晃兩下的人,光是能在國君面前晃一下,就會讓很多人榮幸一輩子了,而參加一個大宴,就能讓國君記住,這對很多不得志的人,是種極爲奢侈的享受,畢竟能被國君記住,那自己的未來,就已經毫無疑問的走向人生巔峰去了。

一些有錢的富豪試圖用一半家財,換取一次參加大宴的機會,但沒有任何人與他們交換,畢竟能夠參加這種大宴的人,必然能夠榮耀全家一輩子,雖然富豪的半數家財十分誘人,但與一家人一生的榮耀相比,還稍微遜色了一些,這畢竟不是一個可以以錢來物化任何東西的世界。

而且周寒也不允許任何人用大宴的機會來換取錢財,畢竟這大宴,是他感謝那些爲周國做出了極大貢獻的人的機會,他不希望那些毫無貢獻的人混入其中,如果是上輩子,周寒會十分理解這些富豪的想法,但現在,他纔是這個周國的主人,如果用錢來衡量,那在整個周國,甚至在這個世界中,又有誰的財產能比得上他這個周國的國君呢?

文武殿中,周寒看着被擴建了不止一次,卻仍然無法將所有人都容納下的文武殿,心中十分高興,能參加大宴的人,大多都是一年裡做得十分優秀的人,那些匠人村長,則是做出極爲重要的貢獻的人,這樣的人多起來,也是周國繁榮的一種表現。

而隨着這樣的人多起來,周國的發展速度,也將越來越快,畢竟周國並不是只靠他一個人,就能達到如今這樣的規模的。

因爲歐陽武的原因,這次大宴中,歐陽豐是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被缺席。

大宴後的第三日,周寒在文武殿中,召開了一場會議,這次會議的中心,就是徹底改革周國官職。

在出徵虢國之前,周寒先進行了三公的改制,和軍隊的大部分軍制變動。

經過幾年的適應和觀察,三公的改制十分順利,雖然仍有一些需要磨合的地方,但讓周國,特別是丞相府的規模,縮小了許多,工作效率卻反而提升了許多,效果優良。

因此,以程道仲爲首的一些官員,包括各署衙的行首,都期盼各署衙的改制。

雖然周寒原本的計劃,是照搬上輩子漢朝的官制的,但周國哪怕再強大,也無法和漢朝一個皇朝相提並論,因此,他寫出來的漢朝官制,經過程道仲和諸葛司等人的修訂後,刪改了一些官制,以更符合周國的情況。

原本的司農署被改爲了大司農,職責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除了收繳賦稅,進行國貿,管理農牧等事外,還新添加了一項職責,隨着周國發行了新的貨幣,大司農還將負責新貨幣的一應事物。

這個世界中,是有許多國家的,而且其中還有許多是穿越者所擔任國君的國家,貨幣的發行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將貨幣在各國間鋪開,那對周國的經濟將是非常重要的打擊。

原本的司寇署,被改爲了廷尉,一如既往的執掌着全國的刑法和監獄以及審判案件,沒有過多的變化,但因爲周國的範圍之大,因此廷尉的規模也大了很多,而因爲王都被擴建,在南二重城牆外,廷尉有了一個額外的執行署,在這個額外的執行署旁,是一個更大的監獄,這次關押歐陽豐時,本來就擁擠不堪的大獄中,那些爲歐陽豐求情的人,都快被擠懷孕了,一些人在出了大獄後,立刻病倒下了。

因此周寒下令,廷尉重組後,城中的大獄只關押一些重要犯人,就如同上輩子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天牢一般,普通或是不重要的犯人,都關押到南城門外的監獄裡去。

原來的司行署更改爲了太常。

太常是被改變得最大的一個署衙了。

原本的司行署主管的,是國家祭祀及行禮之事,兼管外交,職責單一,因此以劉年這樣幾乎沒有什麼特長的人來擔任的。

但改爲太常之後,太常之下,除了原本的司行署職責外,還增添了太史、太醫、太樂等官職。

太史,既是記錄周國重要事件的史官,隨着周國的擴大,需要一些人來記錄周國的大事,以供後人研究,以揚長避短。

而太醫,既是原本週國的醫官,給予了更正式的官職,成爲太醫之後,雖然將更少給百姓醫治了,但醫官的收入將由國家來負擔,他們也將爲國君和各大臣負責,爲他們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至於太樂,則是研究娛樂的官職,隨着周國的發展快速,在銀山城時,周寒就苦惱城中沒有足夠的娛樂,讓城中的百姓心中鬱氣集結,造成許多事端發生,當時他想不到什麼有效的辦法,因此這個職位,就是爲了研究如何提高周國的娛樂性,讓周國的百姓能夠有效的娛樂起來,更有效的將精力放在提高工作效率上。

因爲太常變動太大,太常的重要性提高了許多,因此在沒有合適的人選後,太常由周寒這個國君擔任。

而原本的司行署司行劉年,則成爲了太常下的太常丞,主要管理禮儀和外交方面的事情。

在方有德被調去銀山城之後,齊曉媛也被調回來了,不再是周寒的書記官了,而被周寒任命爲太常丞轄下的太行,主要負責對外國的外交。

周國的一系列官職變動,引起了整個周國的一系列震動,隨着官職的徹底改革,也代表了周國的正式化,有了這樣的變動,周國將來的發展基調也被定了下來,所有人都能看到周國的目標,就是向着建立皇朝前進了,這讓周國的官員們都熱血沸騰,時隔兩百多年,這個世界上,將再次迎來一個皇朝的誕生,而最有可能的,就是周國了。

第四十六章 青白之戰(上)第三百一十章 荒唐的文試(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二章 易忠(第二更)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廚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礦藏的消息第四百二十一章 左軍到來(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白虎軍第兩百六十六章 甘人進攻(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向龐的魅力(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臣屬與結盟 (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熊子昔之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速攻第三百五十六章 撤退和尾隨(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悽慘的諸葛司第三百四十三章 安夫的大冒險(第一更)第七十二章 化妝第兩百四十一章 蘇妲己(第三更)第三章 程紫柔第兩百一十八章 向國周圍的情報(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謀劃(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虢國的調查(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行進的周國大軍(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行進的周國大軍(第二更)第三十章 祭祀與學院第三百七十五章 向軍撤退(第三更)第四百二十五章 延甸城陷落(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八章 悲劇的甘人(第四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程家事(第二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周殺破的暗度陳倉 (第二更)第一百四十章 面見使者第二十七章 白虎軍第兩百零五章 對巖山軍的安排第兩百零六章 溫醴城城守之職第兩百零五章 對巖山軍的安排第六十七章 勝敗第三十三章 祭天大典第一百零七章 效忠大宴(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試驗田與烤土豆(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填坑之戰(第一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攻向(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元國國君之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左軍到來(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襲與騷擾(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襲與騷擾(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諸葛司的疑惑(第一更)第三百八十四章 姬霸之死(第二更)第三百五十章 程道仲的留戀(第二更)第六章 轉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泄憤報復(第四更)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扁擔(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狂風軍進村第兩百一十七章 初議(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二章 蔡國國君之死(第一更)第九十五章 元國國君之死第三百三十章 虢國建城(第二更)第七十七章 大宴(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兩軍反應(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申國的反應第一百一十四章 通氣錄第三百四十八章 無題(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名單第兩百四十八章 周殺破的暗度陳倉 (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程紫柔與顧清清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圍困的宛城(第一更)第兩百三十六章 三件禮物(下)(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雜務第九十七章 諸葛司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樂的悲哀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君的鐵鋤頭與王妃的金扁擔(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在元國吃晚餐第三百七十三章 歐陽武突現(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巖山軍對奴隸軍第兩百二十章 答覆(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申國(上)第三十八章 顧子瞻第一百九十章 復國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獨裁者的氣勢(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雜務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襲與騷擾(第二更)第兩百零六章 溫醴城城守之職第四百四十八章 罪贖軍的死戰(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聊的一天第四百三十二章 向之亡(第五更)第兩百八十章 貨幣改革(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山國國君的反應第十二章 大鬍子(下)第兩百八十三章 彪悍的顧清清(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巴國(第一更)第兩百六十章 再攻城(三)(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紅花寇的覆滅(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悲慘的中山國國君(第一更)第十章 出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巴國(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佔領東城門第八十九章 宿衛軍投降第四百三十四章 修養生息(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齊曉媛拜師第三十二章 失敗與成功第兩百五十二章 寧昭烈(第三更)
第四十六章 青白之戰(上)第三百一十章 荒唐的文試(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二章 易忠(第二更)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廚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礦藏的消息第四百二十一章 左軍到來(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白虎軍第兩百六十六章 甘人進攻(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向龐的魅力(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臣屬與結盟 (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熊子昔之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速攻第三百五十六章 撤退和尾隨(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悽慘的諸葛司第三百四十三章 安夫的大冒險(第一更)第七十二章 化妝第兩百四十一章 蘇妲己(第三更)第三章 程紫柔第兩百一十八章 向國周圍的情報(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謀劃(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虢國的調查(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行進的周國大軍(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行進的周國大軍(第二更)第三十章 祭祀與學院第三百七十五章 向軍撤退(第三更)第四百二十五章 延甸城陷落(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八章 悲劇的甘人(第四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程家事(第二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周殺破的暗度陳倉 (第二更)第一百四十章 面見使者第二十七章 白虎軍第兩百零五章 對巖山軍的安排第兩百零六章 溫醴城城守之職第兩百零五章 對巖山軍的安排第六十七章 勝敗第三十三章 祭天大典第一百零七章 效忠大宴(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試驗田與烤土豆(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填坑之戰(第一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攻向(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元國國君之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左軍到來(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襲與騷擾(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襲與騷擾(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諸葛司的疑惑(第一更)第三百八十四章 姬霸之死(第二更)第三百五十章 程道仲的留戀(第二更)第六章 轉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泄憤報復(第四更)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扁擔(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狂風軍進村第兩百一十七章 初議(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二章 蔡國國君之死(第一更)第九十五章 元國國君之死第三百三十章 虢國建城(第二更)第七十七章 大宴(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兩軍反應(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申國的反應第一百一十四章 通氣錄第三百四十八章 無題(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名單第兩百四十八章 周殺破的暗度陳倉 (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程紫柔與顧清清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圍困的宛城(第一更)第兩百三十六章 三件禮物(下)(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雜務第九十七章 諸葛司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樂的悲哀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君的鐵鋤頭與王妃的金扁擔(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在元國吃晚餐第三百七十三章 歐陽武突現(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巖山軍對奴隸軍第兩百二十章 答覆(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申國(上)第三十八章 顧子瞻第一百九十章 復國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獨裁者的氣勢(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雜務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襲與騷擾(第二更)第兩百零六章 溫醴城城守之職第四百四十八章 罪贖軍的死戰(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聊的一天第四百三十二章 向之亡(第五更)第兩百八十章 貨幣改革(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山國國君的反應第十二章 大鬍子(下)第兩百八十三章 彪悍的顧清清(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巴國(第一更)第兩百六十章 再攻城(三)(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紅花寇的覆滅(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悲慘的中山國國君(第一更)第十章 出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巴國(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佔領東城門第八十九章 宿衛軍投降第四百三十四章 修養生息(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齊曉媛拜師第三十二章 失敗與成功第兩百五十二章 寧昭烈(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