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這一年的春晚,戚昊是在劇組下榻的酒店看的。
身邊沒有其他人。
安風被她媽媽抓走回老家去了。
她最近的行爲雖然沒有引起劉女士的懷疑,但是該有的不滿肯定有。
你就客串一下,用得着三天兩頭去片場嗎?
然後,大年初一是《初戀這件小事》上映的日子。
因爲這個時間點大部分的人都還在休假,而且戚昊每天化着半永久的妝容,又沉浸式的拍戲,所以乾脆就沒弄首映禮。
在各種熱炒的賀歲片裡,簡直就低調的可憐。
今年賀歲檔大片雲集。
從去年十二月份開始就各種大片連接着上,甚至出現了《阿凡達》這樣的巨無霸。
應該說,整個2010年的開局,電影市場都是屬於《阿凡達》的,無數國產大片敗下陣來,最終以13.8億的票房成績傲視羣雄。
然而,過了年之後,檔期突然就變得離奇了起來,雖然依舊是大片雲集,但是竟然少有能打的。
周潤發、周薰、陸藝、任權、陳建彬等人主演的《孔子》,甄紫丹、趙燕子、洪京保主演的《錦衣衛》,劉德樺的《未來警察》,周杰輪、趙聞拙、周薰、楊紫瓊的《蘇乞兒》,羣星主演的《越光寶盒》……
如果說年前是爛片排隊,那年後就是爛片照舊。
當然,也有的電影口碑稀爛,但是票房還算可以的。
比如《越光寶盒》《錦衣衛》,都在剛上映的時候大肆營銷,圈了一波塊錢。
只是後勁越來越是不足,罵聲一片而已。
同期比較有競爭力的,主要就是房龍、王麗紅的《大兵小將》,同一天上映。
還有早兩天上映的《全城熱戀》,屬於華姨今年的大作。
《全城熱戀》於2月11日正式上映,雖正是春節前夕人口大量流動的時期,但仍然取得首日750萬元,情人節暨大年初一拿下1044萬元票房。
《大兵小將》首日票房更是高達1300萬。
飛揚傳媒出品的《初戀這件小事》,一開始並沒有太多路人關注,頂多就是初戀這個話題出了圈。
但是這個出圈並不會立刻轉化成電影票房的驅動力。
頂多就是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
可誰又會因爲在網上發了個帖子,就去看一部和帖子相關的電影呢。
也就是粉絲討論的多一些。
畢竟封號CP這玩意太魔性了。
兩個頂級偶像的聯手,要是沒點兒粉絲關注度,那他們的人氣也太水分了。
光是憑藉粉絲效應,這部電影的首日票房也破了千萬,比《全城熱戀》還要高一些,達到了1100萬之多。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電影大概率要一直被《大兵小將》壓着打了。
可問題就在於,還有口碑這種東西。
《大兵小將》也不知道爲什麼,討論度非常低,網絡上的口碑也比較一般。
網友們表示,這部電影“故事情節不夠豐富,張力不夠”,“取景一流,故事不錯,但武打場面很一般”,“房龍真的老了”。
還有人把這部電影和《神話》進行對比,說《神話》光主題曲鈴聲下載就突破一個億下載人次,《神話》火得不得了,愛情故事很悽美,“大兵看不到什麼優點,了不起一點做作的反戰噱頭”。
還有人吐槽王麗紅的,說他還是老老實實唱歌去算了,演電影這種事情還是讓專業的人來吧。
你在《澀戒》裡頭就各種違和,心裡就沒點逼數嗎?
也不知道爲什麼,最近周杰輪、王麗紅全都跑出來演電影了,奈何演技實在是一言難盡。
更離譜的是,裡頭的棒棒演員劉承俊是個劣跡演員,在棒棒那邊因爲逃兵役千夫所指,弄得片方根本不敢拿他出來做宣傳。
《大兵小將》被冷落,雖說與影片的“內地市場”定位分不開,但也越發的凸顯了成龍廉頗老矣的尷尬境地,動作演出不及以往酣暢的同時,號召力也開始陷入危機。
好在這部電影的成本只有300萬美元。
沒錯,就是3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000萬的樣子。
王麗紅光是出場費都要上百萬,片酬要六百萬人民幣,房龍代言費1500萬人民幣,片酬更是在800至1000萬美元範圍波動,他和李廉捷在《功夫之王》裡頭都是一千萬美元的片酬。
也不知道三百萬美元怎麼拍出來的電影。
至於《全城熱戀》,湊足了好幾位電影圈的一流大牌,張蔓鬱也露了臉,還特意搭上了春節檔和情人節的雙重班車。
也不知道是不是約好了,這部電影的成本號稱1800萬。
一部賣明星的電影,多地取景,這個錢能拍出來也真是奇蹟。
華姨顯然是希望通過電影的成功,去挽救半死不活的股市。
據傳,原本打算等華姨股票被打下來之後,就動手吸納華姨股票的企鵝,似乎沒了繼續的心思,竟然在春節前把手裡吸納的華姨股票全都在二級市場給拋掉了。
造成了華姨股價進一步雪崩。
不過,《全城熱戀》這部電影的口碑也不算太好。
網友表示,一直很討厭這樣的愛情電影,因爲它離我或者說我們的愛情太遙遠了。
這電影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在扯淡,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在撒狗血。
《全城熱戀》本質上還是香江電影那慣常使用橋段拼貼、明星湊數的招數,再加上一些煽情搞笑,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趁着春節情人節這機會撈一把就完。
更有觀衆稱其爲“全城熱爛”。
兩家同期對手,都不需要買黑通稿,就有一堆的帖子去批判,這就讓《初戀這件小事》被凸顯出來了。
《初戀這件小事》號稱一千萬成本。
比另外兩部都要低,但是片方很清楚的表示,電影沒有其他出品方,就是安風和戚昊兩個人自己掏錢做的,所以兩人都沒有拿片酬。
首日上映後,電影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爲兩個頂級偶像參演的電影,首日看片的大多都是粉絲,有刷爆網絡的好評並不奇怪。
所以,哪怕好評如潮,大家也沒覺得這電影好到多誇張的地步。
然而,接下來的好幾天,這電影都保持了每天千萬級的票房成績,而且好評越來越多,就讓人覺得離大譜了。
不少人看了《大兵小將》和《全城熱戀》,抱着獵奇的心理買了《初戀這件小事》的電影票,走進了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有些人甚至是帶着批判的心理去看的。
看完就罵死你,揭穿你這部電影好評如潮的假象。
然而……
這些人很快就成了電影的自來水,一個個的全都在吹捧這部電影。
這種情況像是瘟疫一般。
有人說戚昊把青春期唯美小清新拍到極致了!
有人說,好的電影一定要和自己產生共鳴,而《初戀》做到了。
還有人說,青春相關的回憶,最容易被勾起。哪怕只是走在路上,嗅到了一種味道相似的空氣,那些感觸也能輕易被喚醒。暗戀過某某人的網友們,可以看一看這部電影。
愛情只是一件小事,卻讓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發生改變。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除了美好還是美好。
很多人表示,自己不是戚昊和安風的粉絲,但是看了電影之後也喜歡上了他們,希望他們真的能夠在一起。
當然,電影肯定是有不同聲音的。
不過這些聲音基本上都是欲揚先抑,有的人說劇情太簡單,有的人說劇情太俗套,然後話鋒一轉,又開始了誇讚這部電影。
簡直就是魔性。
弄得戚昊都看不太明白了。
你要說這電影不成功吧,口碑和票房都擺在那裡了。
你要說這電影有多成功吧,他原本以爲會有的評論點居然很少有人提及,或者就算有人說幾句也很快就淹沒的找不到了。
比如戚昊以爲,會有很多人關注安風的妝容。
這可是安風真正的扮醜。
《十月圍城》那個不算,那個還有不少人誇讚安風打戲帥呢。
《初戀這件小事》的安風,在醜小鴨階段的真的在扮醜,怎麼醜怎麼打扮。
這樣一個小美女變得這麼醜,難道不值得你們討論嗎?
你們不該誇一誇她有多麼敬業嗎?
結果呢。
一個個的都在那裡討論初戀,討論自己的學生時代,完全無視了演員的賣力表演,無視了導演的抓耳撓腮。
就……怪離譜的。
這種結果引得之前在網上討論初戀的那些網友,也走進了電影院,進而轉化成了電影的忠實粉絲。
此外,中影還進行了一次比較“失敗”的營銷。
也不知道中影那邊腦子是不是進水了,好好的“初戀”話題不加大力度搞,居然重啓了一個賽道,營銷起了國產電影也有出色的作品。
我們沒有《阿凡達》,但是我們有《初戀這件小事》。
期望能夠在《阿凡達》屠殺國產電影市場的空擋裡,利用《初戀這件小事》給國產電影保留一些顏面。
支持國產電影,就去看《初戀這件小事》!
這就捅了馬蜂窩了。
《阿凡達》在內地票房過十億,屬於劃時代的電影,這十多億的票房,是一個個觀影人次累計起來的。
你一個小小的愛情片,居然也敢碰瓷?
引得《阿凡達》的粉絲蜂擁而至,在網上展開了罵戰。
你說《初戀這件小事》是好電影,我卻偏偏說它不好,垃圾國產電影,再過五十年也比不上《阿凡達》的一根毛。
輿論一經引爆就有些收不住了。
哪怕中影那邊趕緊偃旗息鼓,《初戀這件小事》也被罵到了家門口。
甚至有媒體打電話到戚昊這邊,要求他對這個話題進行迴應。
你就說你拍的電影和《阿凡達》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