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0章 四十二年,無事發生

宋淮今日太沉默了!

根本無視了往時三脈的默契,自然也跟事先的溝通全然不同。他真個就只作壁上觀,屬於蓬萊島的力量,在今日大朝會上完全沒有體現——

在戰後問責的大背景下,沉默就是對帝黨的支持!

以至於大羅山和玉京山的勢力,竟有些……孤掌難鳴?

餘徙從未想過,“孤掌難鳴”這個詞語,會跟歷史悠久、盤根錯節的玉京山產生關係,會在道國內部發生!

此刻有些不知是慶幸還是後怕的感覺——

今日八甲統帥,除了冼南魁之外,都不在京。

張扶在妖界廝殺,其餘八甲統帥也各有要務在身,無法參與大朝。

或許正是爲了避免這種局面,諸方默契地讓八甲統帥迴避了今日的朝爭。

畢竟八甲強軍的權柄,是諸方最後的底線了!

三脈道君從不履足天京城,但若八甲的軍權動搖,這潛例或也會被擊穿。

徵卒盡歸的長旅,讓滄海的失利,得到足夠的時間來發酵。

玉京山想要趁機取得更多的道國權柄,在這條戰線上,道門三脈的利益應該是一致的……北天師巫道祐就表現得非常強硬。

可餘徙今日赫然發現——

在玉京山想要取得更多道國權柄的時候,玉京山已經丟失了太多的道國權柄!

今日中央大殿中跪伏者,有許多是信誓旦旦的玉京山上人。

姬鳳洲如此輕描淡寫的一聲問詢,是背後不知多長時間的蠶食鯨吞。

在整個道屬的國家體制內,道門三脈當然還是根深蒂固的。但這座天京城,確實是牢牢地被姬姓皇室所掌控。

今天子在今日清晰展現了他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力,由政而軍,從中央到地方……最主要的是中下層軍政長官,幾乎全爲帝屬,向他宣忠。

這偌大中央帝國的各方面軍政權柄,雖不如齊國姜述那般握國於一掌之中,可也不是許多人所想象的道門主導的不可控狀態。

相對於道門勢力,帝黨已在朝局中佔據了碾壓性的優勢!

事實上在巫道祐這位大羅山天師的反對下,靖海計劃還能如此堅決地推動,中古天路還能如此順利地鋪開,本身就是帝國內部皇權的優勢彰顯。

只是那時候畢竟不如今日深刻,那時候給餘徙的感受,是自己還“不夠使勁”,真到了要見分曉的時候,一切都能有所商榷。

怎麼今天一使勁,才發現不那麼行呢?

齊天子姜述履極六十五載。

景天子姬鳳洲,登基四十二年,是在道歷三八八七年坐上的龍椅。當然他要比姜述年長,做了更長時間的皇太子。也常常在與齊的國書裡,自稱爲兄。

他握權天下的這四十二年裡,好像沒有什麼特別顯名的事情發生,似乎一直都是靜而無瀾的。因爲太過平靜,所以很多人都認爲,他並沒有真正經歷風雨,迎接挑戰。

真要論一論大事件。

今年發生的滄海潰局自是其一。

發生在道歷三九二零年十月、結束在道歷三九二一年元月的景牧戰爭,當然是其一。

再往前算的話……發生在道歷三八九八年的“景國伐衛之戰”,大概也能算得上。

那一戰直接擊潰了牧國南下傳播神恩的戰略,把勤苦書院和仁心館打成了老老實實修行的宗門,此後多年再不曾旗幟鮮明地支持哪個國家,也再次確立了景國對中域毋庸置疑的統治力。

曾經兵強馬壯、天驕輩出、也雄心勃勃的衛國,現如今已經歸於中山、弋、洛之流,幾乎無人提及了,在整個天下根本沒有存在感可言。就像被景天子抹掉的那些波瀾一樣,也成爲靜水的一部分。

還有一件對景國來說或許不算很大、但也相當關鍵的事情——

在道歷三八八八年,也就是當今景天子坐上龍椅的第二年,屁股都沒坐熱的時候,第一次齊夏戰爭爆發了。

當年的夏襄帝和齊天子姜述,正是想趁着景國朝政交割、大權不穩的時候,一舉決定霸權歸屬。

最後的結果衆所周知,姜述以超邁諸世的雄魄,贏得了霸業。

而很多人沒太注意到,或者說即便注意到了,也都只歸結於景國之強大的是——

姬鳳洲以從天而降的儀天觀,在貴邑城下,阻止了齊國一戰吞夏的可能,大大延緩了齊國的擴張進程,並在此之後,接受了夏國一直延續到道歷三九二零年的朝奉。

整整三十二年!

史書記載——“夏之資財,屢以車載,輸景不絕。”

夏國的“神武復興”,倒是大興了景國的國庫。

儀天觀不是一天就能夠建成的,姬鳳洲對東國姜述的重視乃至於警覺,或許要早於景國所有人。

那大概是今帝即位以後所遭受的第一次考驗?

但也就那麼無聲無息的過去了,好像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說真的,靖海計劃一旦成功,景國以滄海包圍近海,東國姜述又要怎麼突圍?

餘徙想不到。

他自有修行上的自信,卻也明白自己在政治、軍事乃至天下視野上,根本沒可能同姜述那樣的不世雄主做比較。但何以會輕忽一直想辦法給姜述套枷鎖的姬鳳洲呢?

這麼多年來,姬鳳洲一直在整個現世的注目下、在巨大的鉗制之中左右騰挪,國內也騰挪,國外也騰挪。

他長期是作爲“景國皇帝”而非姬鳳洲而存在。

餘徙實在是不明白,自己怎麼會總是下意識地略過這位君王。總以爲一切都是祖蔭。總是下意識地覺得,不過如此。

果真不過如此嗎?

今日或許是一記警鐘!

只是這一聲,可能太沉重了。

那位平靜地坐在龍椅上,波瀾不驚四十二年的帝王,終於要顯現藏在平天冠珠簾陰影下的真容嗎?

在最後的時刻,餘徙的確是授意了一些人的拜服。

但那真的是爲了避免大決裂的發生嗎?還是因爲他自己也不想看到那種最糟糕的局面呢?

站隊站到最後,站成孤家寡人,實在有損於那些道系官員的士氣。

也不必再確認皇帝的優勢了!

終究是要在同一艘鉅艦上往前行,無論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都是一時的,旗帆的方向或左或右,但怎麼都不會拔了自己的旗去。

天子龍袍總歸要繡三色,大景國旗總歸是乾坤游龍。

道國四千年,都是如此過來。也算是“道系內部,清濁混元”的鬥爭秩序。

餘徙服從於這種秩序,所以他決定沉默。

他想,旁邊同樣不出聲的巫道祐……或同此心。

整個中央大殿,都被姬鳳洲的意志所籠罩,而他不見悲喜。

“你們是誰,朕豈不知?晏裕昌、竇寧孫、臧若谷……”大景天子隨口點着名字,從殿中官位最低的清都侍郎起,一直到雲起尉、遂寧都帥……

他點了十餘個名字,把每個人的功績都點說了一遍,的確是爛熟於心。

這當中有好幾個人都是第一次參與大朝會!

其中清都侍郎是編書的文官,雲起尉是主管外城治安的軍事長官,遂寧都帥更是妖界景國城池設立的軍職,臧若谷才從妖界歸返述職。

被他點到名字的人,無不涕零。

而他極和緩地道:“朕知爾等皆景臣,也時刻提醒自己,莫忘了爲君的德行——諸愛卿,都請平身罷!咱們君臣今日說些肺腑之言!”

他的聲音不見半分強勢,就好像剛纔真的只是一個隨口的問題,而他只是剛睡醒,睡眼惺忪地沒有看清。

羣臣漸次起身,立在殿中如林。

一言起,一言伏,權柄在其中。

人潮如海潮,在這浪起浪伏中,景天子又開口:“靖海之敗,朕心痛甚。朕之恨,不在於宏圖未成,大功未建。朕之恨,在於帥之死,在鬥厄之殤。大好兒郎,歿於一旦,明朝退雪,不見春光。朕雖廣有天下,握權萬里,又豈有機會,再與他們相逢?”

這下就連巫道祐也沉眉了。

本以爲皇帝要一直在龍椅上坐到天荒地老,一直沉默到姬玉珉乃至南天師爲他鬥出一個確定性的結果,纔會站出來收拾殘局。他卻忽然開口,罕見地露了一下拳頭,展現他對朝局的掌控。

本以爲他展現權力之後,是要強勢壓下靖海餘波,強行讓對靖海之敗不滿的聲音閉嘴,他卻又主動提及靖海之失!

真有幾分天心難測。

丹陛上落下來的景天子的聲音,是略帶哀傷的:“丞相啊,修中古天路,而碎於高天。築永恆天碑,卻爲他人做嫁。這是誰都不曾意想的事情,又豈是你一人能擔責呢?你伏地乞死,傷朕的心。昔日宏圖未繪,咱們君臣理想未成,你就要棄朕而去麼?”

閭丘文月將那兩部名冊都抱在懷中,一時淚橫:“微臣痛心已徹,思慮難周。只想給那些不能歸家的戰士一個交代,而不知還能交代什麼。謀局謀事皆不成,落子天下卻惶惑於天意。雖則天地廣闊,竟不知此身還能爲何事。若能以此報國恩,也不負當年寒窗所願!此心如此,惟願聖天子垂鑑。”

羣臣之中有人感同身受,有人傷心抹淚,也有人冷眼相看,只覺得這對君相的表演,實在是情感過於豐沛。

“丞相非諉責之丞相,朕又豈是諉責之君?”

景天子道:“武天子在於國,治天子在於民。履極至尊,擔責天下。無非開拓祖先基業,愛護天下之民。開疆擴土,富足百姓。”

“今敗矣!”

“非將士不用命,非丞相謀局不深,是朕肩不足承。”

“你懷裡抱着的這些名字,都是朕的子民,朕送他們出征,卻不能帶他們回家,朕許他們功業,卻只能予他們墳塋,這難道不是朕的責任?”

皇帝的聲音在高處,而又在耳邊:“若說誰人有罪……罪在朕躬!”

滿殿一時又都屏息。

餘徙抓住滄海之失力爭,巫道祐強勢逼宮,大約求的就是這個結果,可這跟他們所期待的,又着實不同。

“余天師,巫天師,朕一向對你們敬重,以親長事之。”景天子慢慢地說道:“現在是關起門來說話——咱們一家人的矛盾,要放在明面上來,讓天下人恥笑嗎?”

“陛下。”巫道祐拱手一禮:“咱們今日論的是國事,老夫也只是就事論事。”

“就事論事……不錯!”景天子道:“朕當下罪己詔,以告天下,以警自身。”

“陛下,使不得啊!”樓約高聲阻道:“聖天子乾綱獨斷,言爲天律,行則天常,豈有錯謬?若果不吉,是天不祥,豈怨帝望!?”

帝座上的天子卻只是擺了擺手:“朕有罪,罪在好宏業而輕將士,罪在輕擲國力,罪在孤意而行,罪在……傲慢,不敬龍君!”

始終端坐不語的宋淮,愕然擡眼!

景天子繼續道:“朕之不敬龍君,非禮數不敬,而是沒有尊重祂的理想和情感,把祂數十萬年的緘忍,當成了理所當然。以百年度數十萬年,是以蜉蝣度滄海。烈山人皇都要尊重祂的情感,朕卻以爲祂可以用利益、榮辱和生死來拿捏,這實在是最大的傲慢!”

餘徙是真的感到驚訝了。他今天一再地驚訝。登臨絕巔這麼多年,又做了這麼多年的天師。幾乎是看着姬鳳洲成爲皇帝。可他好像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過這位君王——

皇帝竟然是真的在審視自己的錯誤,而不僅僅是虛應了事!

世上能夠正視自己錯誤的,究竟有幾人?

況且是習慣了一言定人生死而從來無人敢忤逆的九五至尊!

況且是中央第一帝國的君主!

“……朕當永覽前戒,如臨淵水,克己自省,常思百姓。”

景國天子不知何時,已經走到陛前來,走到了閭丘文月的身前。

山河繡於龍袍,平天冠如擔社稷。

他擡起手,輕輕蓋在了閭丘文月所捧的兩本名冊上,嘆息道:“朕當自警,不使滄海之憾,再有發生。”

宗正寺卿姬玉珉,悲聲道:“——吾皇!”

殿中一時盡頌“吾皇!”。

待得聲音平復了,皇帝又道:“閭丘文月致仕休養,允其告老。賜京南大宅,天心道藏,願不再懷憂也。”

閭丘文月低下頭:“臣——謝天恩!”

餘徙一時不知是何心情。

君王下罪己詔,國相致仕——恐怕再沒有比這更有分量的承擔了,他最初代表玉京山站出來討論責任時,不過漫天要價落地還錢,恐也未曾想過這種結果。

他忽然想起離開玉京山的時候,他說要抓住機會,爲玉京山爭取更多的道國權利。道君只對他說——“你是個修道人。”

那時候他以爲道君是告誡他以修行爲重。

現在想來,曾爲大國國主的掌教,那句話頗有深意!

大殿之中,皇帝的聲音又道:“國不可無相,副相師子瞻,德孚朕望,予繼之。”

這位幾乎沒有存在感,一直隱在閭丘文月的光芒下、“甘爲走犬”的副相,是個相貌平平的中年文士,只是慢慢地走了出來,深深一拜:“臣,領旨!”

皇帝繼續道:“玳山王姬景祿,朕知他本事。鬥厄無主,景祿擔之。”

姬景祿亦上前一拜:“臣,領旨!”

如大景丞相、八甲統帥這般職務,往前宣任還要告稟道尊,再不濟也得“德孚衆望”、“天下歸心”。好歹讓前相提一句,百官稍作推舉……

怎麼現在“德孚朕望”就可以了?

尤其玳山王姬景祿,不過富貴王孫,並沒有真正在軍事上證明過自己。八甲統帥這樣的重職,你知他本事,難道就能說服大家嗎?

шωш ◆тtkan ◆C〇

但在君王下了罪己詔、國相都致仕的大前提下,無論玉京山還是大羅山,都說不出話來。

皇帝都如此擔責了,你們還想怎樣?

不要欺君太甚!

餘徙臉上紅光都無,巫道祐面無表情。

而皇帝又在這個時候道:“世人皆以成敗論英雄,朕以爲也未嘗不可。”

他正對着文武百官,擡高了聲量:“他日朕履極六合,今日之敗,可觀聖天子坦蕩於逆境。他日朕身死旗折,血染帝袍,也可以說今日之敗,早見肇始!”

就此轉身,離殿而去。

只有禮官悠長的聲音空響:“退——朝!”

那聲音繞了許多周,隨着百官的退去而退去。

中央大殿一時變得如此安靜。

早先的驚心動魄,彷彿從未存在過。

一如已經過去的四十二年。

今日景國,無事發生。

第2494章 歲月無非一頁書第511章 鐐銬第783章 算命第1085章 撫寧正音第2472章 有緣相見第222章 我壞不壞第1026章 太廟第八十五章 四君迎駕,天子拉棺第1858章 水中撈月,夢裡看花第1589章 天后不知人間事第1285章 刀在離原第1828章 壁立千仞,非無慾而剛(請假補更5第597章 星月原第789章 疾赴第266章 奇也怪哉第773章 求第648章 我有何懼第1673章 有名褚好學者,七年未歸第716章 行至窮途第434章 你有什麼問題第1221章 天驕案第2352章 因緣第1554章 徵旗指夏第1719章 不共此月,也不共他日!第2203章 天下李一第二十章 一生薑安安第589章 國之大小第879章 皋皆第1372章 在路上第1285章 刀在離原第522章 再爭六合第2341章 我于山下斬山巔第2381章 謂我何求!第1121章 ?驚聞第457章 燕梟之能第600章 我與姜望平分秋色第919章 渡橋第1451章 闔天第1354章 ?但有所請第六十三章 苦旅(月初求保底月票)第1902章 何復如斯第1119章 ?英雄之志第441章 “談判”第1646章 不知郎心第2579章 【子先生】第295章 重玄褚良第1159章 ?獨自前行第2734章 百樹三果,十花九枯第1243章 客之美我者第911章 公無渡河第1022章 月色雪色兩不如第1253章 惡貫滿盈(爲盟主Bili八個牙露加更第1353章 事急第284章 懸命第330章 勇烈第2368章 事敗即罪(最後一天求月票)第1826章 壯哉斯名第1705章 長相思羞對弱者第726章 肝膽相照第2270章 有幸同行第九十九章 第二事第1475章 從幻想中……歸來第1256章 ?我不懂第614章 西去第823章 龍骨,有夏第765章 成長第2680章 紅泥白蕊第496章 “規則視野”第355章 氣吞山河第五十三章 佛觀惡鬼第629章 惡人第286章 烏禍之烈第2619章 我曾經在第1246章 ?天欲墜(爲盟主中庸兩用加更!)第888章 ?海疆榜第九十章 我所見者第1401章 天下得一都尉難第1617章 靜虛想爾第958章 友第1329章 高山雖緘默,深藏有萬鈞第八章 吾不求第1268章 ?刑臺第1752章 誠爲天下之憾第1038章 ?想那螻蟻……當無憾矣!(爲盟主第748章 雲霄第1713章 不繫之舟第四十七章 滅世魔龍第831章 各有所求第七十六章 我曾見南箕北斗一場空第八十二章 初冬寒蟬鳴第四十六章 貼身短打第二十章 未來未來第423章 破門而入第六十七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三十三章 氣衝斗牛第2305章 中古天路,滄海之“治”第1637章 人間無路者第1801章 無緣不求第228章 救命稻草第440章 貪婪
第2494章 歲月無非一頁書第511章 鐐銬第783章 算命第1085章 撫寧正音第2472章 有緣相見第222章 我壞不壞第1026章 太廟第八十五章 四君迎駕,天子拉棺第1858章 水中撈月,夢裡看花第1589章 天后不知人間事第1285章 刀在離原第1828章 壁立千仞,非無慾而剛(請假補更5第597章 星月原第789章 疾赴第266章 奇也怪哉第773章 求第648章 我有何懼第1673章 有名褚好學者,七年未歸第716章 行至窮途第434章 你有什麼問題第1221章 天驕案第2352章 因緣第1554章 徵旗指夏第1719章 不共此月,也不共他日!第2203章 天下李一第二十章 一生薑安安第589章 國之大小第879章 皋皆第1372章 在路上第1285章 刀在離原第522章 再爭六合第2341章 我于山下斬山巔第2381章 謂我何求!第1121章 ?驚聞第457章 燕梟之能第600章 我與姜望平分秋色第919章 渡橋第1451章 闔天第1354章 ?但有所請第六十三章 苦旅(月初求保底月票)第1902章 何復如斯第1119章 ?英雄之志第441章 “談判”第1646章 不知郎心第2579章 【子先生】第295章 重玄褚良第1159章 ?獨自前行第2734章 百樹三果,十花九枯第1243章 客之美我者第911章 公無渡河第1022章 月色雪色兩不如第1253章 惡貫滿盈(爲盟主Bili八個牙露加更第1353章 事急第284章 懸命第330章 勇烈第2368章 事敗即罪(最後一天求月票)第1826章 壯哉斯名第1705章 長相思羞對弱者第726章 肝膽相照第2270章 有幸同行第九十九章 第二事第1475章 從幻想中……歸來第1256章 ?我不懂第614章 西去第823章 龍骨,有夏第765章 成長第2680章 紅泥白蕊第496章 “規則視野”第355章 氣吞山河第五十三章 佛觀惡鬼第629章 惡人第286章 烏禍之烈第2619章 我曾經在第1246章 ?天欲墜(爲盟主中庸兩用加更!)第888章 ?海疆榜第九十章 我所見者第1401章 天下得一都尉難第1617章 靜虛想爾第958章 友第1329章 高山雖緘默,深藏有萬鈞第八章 吾不求第1268章 ?刑臺第1752章 誠爲天下之憾第1038章 ?想那螻蟻……當無憾矣!(爲盟主第748章 雲霄第1713章 不繫之舟第四十七章 滅世魔龍第831章 各有所求第七十六章 我曾見南箕北斗一場空第八十二章 初冬寒蟬鳴第四十六章 貼身短打第二十章 未來未來第423章 破門而入第六十七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三十三章 氣衝斗牛第2305章 中古天路,滄海之“治”第1637章 人間無路者第1801章 無緣不求第228章 救命稻草第440章 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