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爆菊花

(感謝唐屍不擺手、亂武三國的支持,謝謝!召喚月票!)

易風在大明宮大擺宴席。

“這場酒宴,原本應當等到拿下長安的時候再擺的。可是大家都等不及了,大家都非常高興,說實話,我也一樣非常高興。北伐戰事,雖然最後因爲楊秀逆賊而未能競全功,可我們依然取得了大捷。四十萬突厥南下,最後撤回草原的不過五六萬殘兵敗將而已。可以說,這一戰,打出了我們大隋的氣勢,打出了我們漢人的風采,這一戰,也打出了二十年的北疆太平。若非楊秀逆賊作亂,我們現在甚至已經橫掃草原,威震漠北西域,徹底的結束突厥人了。雖然有些遺憾,可北伐將士們的功勞卻沒有打折扣,有功則賞,朝廷的賞賜也不會打折扣。今天這個酒宴,既是對北伐將士們的慶功宴,也是給討逆將士們的祝行酒。突厥已經被我們英勇的將士們擊敗了,現在,我們回師中原,討伐楊秀楊廣二逆,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來,端起酒杯,大家滿飲此杯,爲大隋賀!”

“爲大隋賀,爲陛下,爲殿下賀!”百官紛紛舉杯。

易風一口飲盡杯中酒,重又坐下,紅拂又爲易風倒了一杯紅酒。

高熲說,殿下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南下?

高熲說話的時候,易風微微笑着,他覺得高熲很急着回關中,他先前已經與高熲私下溝通過,表示接下來就是把朝廷移往洛陽,定洛陽爲東都。當時高熲並沒有反對。可這個時候高熲卻又說南下,不是說南下洛陽。而是隻說南下,明顯是想舊事重提。再說進關之事。易風就想,也許是自己動作頻頻,讓高熲感覺到了嚴重的危機感了。昨天,易風新建了一個翰林學士院,又建了一個監察院。翰林學士院其實就是把原來太孫府的學士、舍人等這些學士才子們,給換了一個新地方。當然,易風也不會吃飽了沒事幹折騰一個翰林院出來。翰林學士院的建立,當然是有重要作用的。

隋三省六部制,尚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門下省則是審議機構,負責審覈封駁政令詔書。而內史省則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三省本來是各有職守,相互制約,比起前代,這種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相權一分爲三,增強了君權。不過開國之初設立的這個制度,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也有些走樣。本來因當是最重要的決策和審議機構,門下省和內史省,卻因爲尚書省長期以來的不斷增權,最後根本難以制約到尚書省。甚至成了尚書省的附屬機構,三省分權,實際上成了尚書省一家獨大。

高熲原來是尚書省左僕射。現在則是尚書令,更進一步。在太原朝廷中威望更高,門下與內史二省長官副官基本上也都是高熲的人。其中負責起草詔書的本是內史省內史舍人的專職。可現在內史省都基本上是高熲的附屬機構了,易風肯定用之不便了。而易風現在也不想馬上動三省,因此便直接設立一個翰林學士院,表面上自然是對原來太孫府的學士舍人們的一個優賞寵信,實際上卻是賦予翰林學士們草擬機密詔制的重權。設立翰林學士院後,內史省草詔的權利便一分爲二,內史省保留了起草一般臣工的任免以及例行的公告權,稱爲外製。而翰林學士則專門負責起草任免將相大臣、宣佈大赫、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制,稱爲內製。這樣一來,易風這個監國攝政太子,監國攝政之時,許多得要的詔令就根本不須經過內史省了。

至於監察院嘛,不過就是特科、軍情處、統計局和三支特種部隊的上級統領機關。但監察院雖然統領下面這三個情報部門和三個特種部隊,但也久久是做爲一個協調各機構信息,並向易風彙報以及作爲情報顧問的機構,監察院的長官並不對下面的這些機構有直接的調派權。新設的翰林學士院與監察院並不歸三省管轄,直屬於太子統領,高熲這個尚書令也管不着。

現在高熲等舊黨表面上很是安靜,但易風相信,高熲等人肯定也是不甘心就這樣被甩出權利中心的。

“南下是必須的,不過我打算分兵兩路,一路由賀若元帥統討逆先鋒軍打回關中去,太原朝廷其它官員隨我統領北衙兵馬前往洛陽,定洛陽爲東都,以洛陽爲討逆大本營,待收復長安後,再還都大興。我這樣考慮,也是有許多因素的,楊秀據關中,雖弒君篡位的叛逆,可關中四塞,極爲險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攻的下的。此二,楊秀之外還有一個楊廣妄自稱帝,因此待我們南下洛陽之後,還可以就近調派兵馬南攻揚州。從另一方面來講,咱們也可以先讓楊秀和楊廣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先,再把他們一起收拾了。有個剛收到的消息,還沒有來的及通知大家,不久前,楊廣的僞太子楊昭,率五萬益州軍至劍門關,欲直攻散關,以配合楊廣對武關的進攻。結果,劍門關守將詐向楊昭效忠,誘楊昭入關後將其殺死,如今劍門關守將樑風已經接管了那五萬益州軍,轉頭殺向了荊州江陵,相當的讓人意料之外啊。據說楊廣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直接吐血昏倒,昏迷了半天之後醒來,立即就改變了進軍方向,不再往襄陽行軍,而是繼續逆江而上,趕往江陵,並召楊弘率荊州兵一起,誓要滅掉樑剛。”

“哦,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確實是個好消息啊。”高熲聽到這消息,也不由的是連連點頭。沒有人把楊秀放在眼裡,都認爲他不過是一隻蹦達不了幾天的秋後螞蚱,太原朝廷的敵人應當是楊廣。現在楊廣遭此重創。大家都很高興。

易風倒是重視起了楊秀,雖然劍門關這一出。更多的是楊昭的沒經驗,輕敵大意。並不能就說楊秀如何了得。但楊秀用這樣一個陰招殺了楊昭後,立即把五萬益州兵控制到手後,並沒有把這些兵調到關中去,也沒有讓他們回守益州,卻讓他們殺向荊州江陵,這就不簡單了。楊廣本來還打算二十萬兵馬,兵分兩路進攻關中,現在楊秀先破了楊廣一路大軍,然後再把這路大軍調回頭。進攻江陵去了。迫使楊廣不得不放棄立即進攻關中,而是先去迎戰這支兵馬,這等於楊秀一下子把戰場從關中門口調到了荊州去了。

“楊廣未戰先敗一陣,現在又反被楊秀打到了家門口,這正是我們的大好機會。我打算立即南下洛陽,然後兵發揚州,揚州是楊廣的大本營,是他的根基,丟了揚州。楊廣離敗亡也就不遠了。”易風是堅定的要先幹楊廣,而且不是打正面戰,而是去抄他的後院老巢。畢竟關中向來天下中心,不但關城險固。而且各方力量彙集,肯定不好打。而江淮就不一樣了,防禦等本就不如關中。而楊廣又帶着十萬大軍西進,這個時候抄後路正合適。

易風理由如此充足。高熲原本還想在今天的宴席上借題發揮,卻是已經沒有了合適的機會。只得按下不提。

酒宴繼續,南下洛陽之事也算正式決定。

宴席上,皇帝楊勇依然沒有出席,實在是楊勇沒有臉過來,他知道他就是來了,主角也不會是他,反而只能丟臉,乾脆就稱病不來。易風對此也是樂見其成,連派個人再請一次都懶得,楊勇不來,大家都自在,他一來,氣氛肯定不好。

楊勇沒來沒關係,反正易風要用他句號的時候直接拿來就是,也沒有人能反對。今日酒宴之上,易風就又直接推出了兩條詔令,直接經翰林學士院草擬的第一條重要的詔令。

絲毫沒有經過內史省,也沒有經過門下省審議,更沒有報知尚書省高潁。

易風讓翰林學士院草詔,給北伐有功將士們論功行賞,不論是中路軍還是西路軍東路軍,全都頒賞,並且論功之時加功一等。高熲賀若弼韓僧壽等都有大功,另外東路軍的李靖高甲竇建德等也都是大功,西路方面,也給楊素史萬歲韓洪等記下大功。所有有功將士皆論功行賞,升官的升官,賜爵的賜爵,賞錢的賞錢,對於許多有功的無品階士兵們,易風特別下令,給他們授勳。

授勳分爲授予勳章勳刀以及授予勳官。

並特別規定,凡獲勳者都享有一定特權。

易風給這些立功將士們的獲勳特權主要有五條,受勳者可以在官府授田之外,另外依勳級得到額外授予的勳田。所得勳田數量按受勳的品級授予,十二轉勳官,最高者十二轉授勳田三千畝,最低者勳一轉授田五十畝。這個勳田是不在均田數量之內的,雖然這些勳田也需要交糧,但卻屬於私人所有,身死不交,可以傳給子孫。勳田不能疊加,如果勳級提升,那麼勳田只補足提升勳階後最高能得到的勳田數量。易風在授勳的詔令中規定,凡在此次北伐中立功者都能授勳,按相應的勳轉數授予相應的勳田。

這是對於北伐將士們最好的獎賞,也是易風用來收買將士們最有力的手段。

授了勳,不但能得到均田之所的勳田,還擁有在刑法上和職事官一樣的待遇。其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孫犯流罪以下,可以“減刑一等”;勳官本人還有利用勳級贖刑的官當權,“若用官當徙者,職事每階各爲一官,勳官即從各爲一官,先以高者當,次以勳官當。

其三,獲勳者,還有了充當吏胥的資格,在選拔州縣的倉督、市令、選任里正和縣錄事之時,以及選定渠長和斗門長時,有勳者都優先選用。雖然吏胥只是不入流,但直接擁有充任的資格,也是一種不錯的特權。

其四,勳官子弟有優先加入軍中的權利,有充任吏胥的資格。

其五,朝廷法律上禁止白丁重婚納妾,除非是到了一定年齡,且又無子的方可納妾。而勳官,則享有納妾特別。

雖然易風給的勳官特權並不如明清時代生員免役等特權,可這些也都算是很實在的特權,有不少的吸引力,哪怕易風規定勳官並沒有俸祿,官員獲勳者,都得是有職事官,才按散階官品給俸祿。

勳官無所謂官員還是百姓或者是將士,都可以授予,主要是國家酬賞。歷史上,李淵起兵之後,那叫一個濫賞,他從太原進兵關中的一路上,見人就賞,動不動就成百數千的賞賜勳官,據說最多的時候一天賞賜了幾千個人賞官。可李淵也還比不上李世民,李世民後來徵遼還朝,直接下詔,所有渡海徵遼的將士都賜勳一轉,而當時隨李世民徵遼的有十萬兵馬,一次賜勳十萬。而到了唐玄宗時,天下勳官更是達到了五十萬之衆。

現在易風也直接把勳官這個大殺器拿了出來,按預計,五十萬北伐大軍,立下功勞能夠有獲勳資格的同樣有數萬之衆,易風毫不小氣的揮手同意了。反正到時平定叛亂之後,到時把那些站錯隊的傢伙田產收回國有,就立馬能彌補勳官賜下的這些勳田了。

給北伐有功將士頒勳賜勳之後,易風第二道詔書是給百姓均田。所有天下無地的百姓,只要願意遷到代北、幽燕,以及塞上、奚境、遼西一帶去的,朝廷立即給授田,每丁百畝,有幾丁就授幾百畝。同時遷到了北方後,朝廷還會給他們無息貸款,借給耕牛種子,以及前三年免賦等等好處,以吸引中原的百姓前往北疆開墾土地,移民充邊。這也是一個很惠民的詔令,畢竟人口越來越多,田地卻不會變多,中原地區已經很難有空餘的田了,地主豪強們的兼併,人口的增多,導致了許多人無田可耕,這樣下去,失地農民增多必然就會導致貧富兩極的嚴重分化,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矛盾的大量激增。而移民充邊,均田墾荒,算是不錯的一種解決方法。尤其是在如今朝廷剛大敗了突厥之後,北方邊疆可以說二十年都不會有大的動盪,對百姓來說,這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出路,特別是那些兄弟子弟多的,官府分不到田,家裡也分不到田,那麼離家去邊關,自然是個出路。何況易風還承諾給他們提供無息貸款,提供種子耕牛,甚至有三年開墾免田賦,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未完待續,!

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496章 打回關中第449章 和談第179章 來襲第416章 天下第二城第470章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第356章 爲我所用第566章 李靖出山第171章 皇長孫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127章 火併第370章 當時就懵逼了的楊廣第518章 奪城第122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18章 就是現在第156章 敗了第336章 要大幹一場第378章 暗箭第440章 胡馬度陰山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520章 倒戈第449章 和談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574章 大隋、波斯、羅馬和西域第222章 連襟第404章 一 日 三驚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275章 謀害第196章 我看行第223章 特科第412章 終日打雁第218章 好飯不怕晚第140章 野狐城第424章 處處都有丈母孃第12章 奪宗第354章 書生第488章 監國攝政第502章 楊素第561章 選秀第269章 一拍即合第75章 算我一份第73章 地下軍工坊第225章 錢能通神第6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52章 茶馬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52章 月黑殺人夜第64章 不打不相識第77章 先收一點利息第117章 黃雀第80章 牛角掛書第241章 喜訊連連第215章 聯軍第172章 雙刃第79章 神仙打架第99章 塞上連城第416章 天下第二城第134章 楊廣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191章 豹騎第132章 輪戰第38章 打臉第215章 騎三營第518章 奪城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第193章 二道溝第136章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519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31章 豔福不淺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163章 晉升第369章 嫌疑第152章 退避三舍第575章 裝了逼還想走?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392章 雞肋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220章 北方聯盟第239章 棋子第223章 特科第489章 樞密院與三衙第92章 開府設幕第564章 滅國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195章 雄中雄第38章 打臉第100章 頭把交椅第78章 大海寺第427章 奇貨可居第119章 殺第491章 請降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139章
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496章 打回關中第449章 和談第179章 來襲第416章 天下第二城第470章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第356章 爲我所用第566章 李靖出山第171章 皇長孫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127章 火併第370章 當時就懵逼了的楊廣第518章 奪城第122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18章 就是現在第156章 敗了第336章 要大幹一場第378章 暗箭第440章 胡馬度陰山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520章 倒戈第449章 和談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574章 大隋、波斯、羅馬和西域第222章 連襟第404章 一 日 三驚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275章 謀害第196章 我看行第223章 特科第412章 終日打雁第218章 好飯不怕晚第140章 野狐城第424章 處處都有丈母孃第12章 奪宗第354章 書生第488章 監國攝政第502章 楊素第561章 選秀第269章 一拍即合第75章 算我一份第73章 地下軍工坊第225章 錢能通神第6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52章 茶馬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52章 月黑殺人夜第64章 不打不相識第77章 先收一點利息第117章 黃雀第80章 牛角掛書第241章 喜訊連連第215章 聯軍第172章 雙刃第79章 神仙打架第99章 塞上連城第416章 天下第二城第134章 楊廣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191章 豹騎第132章 輪戰第38章 打臉第215章 騎三營第518章 奪城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第193章 二道溝第136章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519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31章 豔福不淺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163章 晉升第369章 嫌疑第152章 退避三舍第575章 裝了逼還想走?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392章 雞肋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220章 北方聯盟第239章 棋子第223章 特科第489章 樞密院與三衙第92章 開府設幕第564章 滅國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195章 雄中雄第38章 打臉第100章 頭把交椅第78章 大海寺第427章 奇貨可居第119章 殺第491章 請降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1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