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防彈車

崇禎皇帝朱由檢可不管這麼多,開着個防彈車到處橫衝直撞!這樣的場面,是他夢寐以求的,他就從來不信大明的軍隊在野戰中打不過建奴!

高音喇叭中是皇帝那能夠傳到幾十裡外的喊聲!“殺啊!給朕殺!殺光這幫子雜種建奴!赳赳大明共赴國難!赳赳大明共赴國難!”

崇禎皇帝朱由檢開着防彈車,到處吶喊,到處撞人,但是,這防彈車在這樣的大規模兵團作戰中,作用還是有限的,要避免傷到自己人啊!哪個建奴將軍跳的高,他就去撞哪個,到處去找皇太極和多爾袞的中軍!

明軍縱然是打不過,但是皇帝始終在戰陣中親自督戰,倒是讓許多想跑路的人不敢跑路!皇帝的崇高皇權,還是不得不讓人有所顧及的!

眼看着大明軍隊已經打成了五萬多人,死傷大半!建奴的五萬大軍也又折損了一萬多人,只剩下三萬五千左右,多爾袞不敢再這樣拼下去了!

這個皇帝已經瘋了,他是一個瘋子,建奴是第一次感到了膽寒,這種膽寒像是瘟疫一般的在蔓延着!後金軍隊什麼時候跟明軍連續苦戰過八個晝夜啊?這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啊!

拋開了武器,戰爭在更多的時候,拼着的還是人的意志力,拼着的是最高統帥的意志力,和不懼和敵人同歸於盡,不懼自己粉身碎骨的決心,哪個國家有了這樣的統帥,他們的民族都必然要崛起於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世界!

鐵血的統帥。===卻統治着一幫小雞。如果沒有白桿兵等一幫大雞。小雞打不了這麼久,但是即便是有白桿兵,在再次連續作戰了一個晝夜後,以明軍的全面後撤而罷兵!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逼不得已才讓人鳴金收兵的,要不然,孫祖壽,曹文詔和秦良玉等一幫猛將只能是孤身戰死的下場了,因爲大部分的明軍都紛紛的靠在城牆。也不走,也不打,都等着身邊的隊友能夠分出這場戰爭的勝負,而這樣的人,居然佔了絕大部分!

而等到明軍都撤回了德勝門的甕城中的時候,祖大壽的軍隊早就向東逃跑了!

等祖大壽的軍隊向東逃跑後,崇禎就加封曹文詔和孫祖壽爲武經略,並且招來了老臣孫承宗主持大局,這麼多的軍隊,現在又沒有御林軍了。以爲盧象升手裡的御林軍,在這次的京師保衛戰中全部死光!現在實力最強的就是秦良玉手中的五千多白桿兵。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並不是完全信任秦良玉的,拋開愛國不愛國,先不說,這畢竟是一批軍閥!

崇禎皇帝朱由檢讓孫承宗統領所有過來保衛京師的部隊,賜給他尚方寶劍,準備在收攏了大軍之後,緊急整編,並催促他出兵作戰。

孫承宗皺着眉頭,私下裡跟皇帝道:“皇上,這敵兵強大,我們援兵不多,不可輕易出去打。況且這些各州府兵馬,都是些沒有受過什麼正規訓練的府兵。而且,恕老臣直言,皇上這樣做,已經激起了民憤了!京師的老百姓都不傻,對北京城被破,不會沒有怨言的啊,此時如果建奴沒有繼續用兵,皇上仍然要強行用兵的話,控天下人會非議!”

崇禎皇帝朱由檢微微的一笑,孫承宗的這段話,可以說是膽大至極,如果是在大庭廣衆下說出來,他會立刻殺了孫承宗的,但是這裡只有他們兩個人,而且皇帝也知道孫承宗是爲了自己着想,孫承宗只是理念跟自己不同,對朝廷,對大明還是非常忠誠的,“孫老大人,你被朕圈禁了這麼久,還是這幅直脾氣,朕很欣賞,但是,朕可以一次性將你說的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既可以讓這五萬多府兵都聽咱們的,一舉將黃河以北的山東地區,還有整個河北,甚至是整個渤海灣都拿下,還可以讓整個京師的老百姓都將怒氣發泄到這幫增援不齊心的庸吏的頭上!”

孫承宗大驚,他當了一輩子的朝廷軍事大員,也是爲官一世的人了,自然明白崇禎皇帝這是又動了大殺之心了!急道,“皇上,您是要藉着懲治這些增援緩慢,畏敵不前的將領們來平息老百姓的怒氣,您萬萬不可啊,大明現在正是缺乏軍事將領的時候,不管怎麼說,他們是被這幾十年的戰績給嚇着了,就是老臣說真的,如果不是皇上您自己衝鋒陷陣,老臣也不敢跟建奴在野外對陣的,不能全怪在他們的頭上啊,寬宏大量爲上吧,如果您真的要這麼做,頂多殺兩個爲首的,下面的這些人就算了吧?否則天下人更會說皇上是暴君了啊!”

崇禎皇帝朱由檢點點頭,“朕就是要做一個暴君,暴君至少都還統一過中國,朕就是要學那秦始皇,也絕不學那油嘴滑舌,只知道籠絡人心的劉邦!而且,朕要你來做這個惡人,你給朕當衆指控這些畏敵不前的各路將領,並指證袁承煥,這個人不能再留着了,朕這裡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他私通建奴!朕要問責他擅殺毛文龍的大罪!朕要召開一次整個京師百姓們都參加的朝會!朕要拿他開刀,朕要奪回山海關,朕要直接統轄山海關,割掉關外的毒瘤,祖大壽他們要反就讓他們反,一寸山河一寸血!他們敢反,朕就敢殺,你就按照朕的意思辦,當朕求你!”

崇禎皇帝朱由檢說着就扔過去一大疊錦衣衛密探收集的情報,都是指證袁承煥的!

孫承宗一聽皇上都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跪着哭泣,端的是老淚縱橫,“皇上,您要殺袁承煥,不是不可以,不用誣陷他吧?袁承煥殺毛文龍是有過錯,袁承煥沒有趕在皇太極入關之前加以攔截,他也有他的苦衷啊,他的錯雖然可以以死來論罪,但是請皇上看在大明的基業,看在現在正是用人之際,看在袁承煥過往的功勞上,您就讓他戴罪立功,這次就算了吧?”

第371章 你睡了嗎第67章 天津直轄區第894章 皇太極蔫了第777章 單獨談第899章 封鎖南京第669章 古董花瓶第612章 解毒第354章 停不下來第687章 鄭三俊第1001章 出征前夕第780章 洪承疇的策略第655章 什麼禮物第823章 走神第404章 這份感情第393章 崇禎字典第482章 幻若夢中第14章 暴力皇帝第387章 精簡第861章 大明是朕的家第321章 不許走第766章 救命稻草第190章 不是故意的啊第1069章第509章 公平第1052章 只剩左良玉第315章 很醇的酒第805章 對外貿易的重要性第679章 舞臺劇第605章 藝術家1105 死亡爭奪第851章 禍根!第821章 奪權第896章 抓捕徐宏基第1004章 倭奴第782章 有所保留第183章 傲嬌小姐第1008章 低級國家第752章 王承恩的不安第836章 惠安伯張慶臻的案子第168章 膜拜大神第654章 嚴婷第99章 好心當成驢肝肺第194章 冰塊一般的兩個美女第226章 紛亂和穩定第116章 我們喝的不是湯第318章 反軍進城了第732章 金剛第669章 古董花瓶第322章 擁抱第545章 防疫治疫1102 收縮進攻第90章 瀛國太夫人第718章 告發田建章第759章 恢復政務第214章 一腳踢死錢龍錫第35章 崔應元第472章 他有個兒子第996章 上兵伐謀第619章 角山之巔第334章 趕緊脫褲子!第582章 閣臣第249章 二十萬美金第972章 並不穩固第1076章 不能改變第691章 女人當官第816章 鄭月琳家提親第170章 周延儒和孫慎行第811章 新航路第556章 洗碗第180章 爺爺給我一個降落傘吧第1009章 攻擊江戶城第354章 停不下來第198章 手電筒第1016章 崇禎你出來第996章 上兵伐謀第277章 查看第759章 恢復政務第919章 王承恩不信第1005章 不宣而戰第867章 正大光明第857章 爲了蘑菇雲生氣第925章 蒙古不能不管第488章 抗拒第892章 前後壓迫第1071章 親手改皇權第28章 寒風第1056章 三個晝夜第177章 這一仗輸不起第296章 讀書人當明理1099 文昭晉升第614章 山海關第242章 魏明波沒陽氣了第670章 文黛琳過生日第125章 灤州第1040章 周皇后第300章 呆若木雞第819章 吻你1105 死亡爭奪第41章 御前審案
第371章 你睡了嗎第67章 天津直轄區第894章 皇太極蔫了第777章 單獨談第899章 封鎖南京第669章 古董花瓶第612章 解毒第354章 停不下來第687章 鄭三俊第1001章 出征前夕第780章 洪承疇的策略第655章 什麼禮物第823章 走神第404章 這份感情第393章 崇禎字典第482章 幻若夢中第14章 暴力皇帝第387章 精簡第861章 大明是朕的家第321章 不許走第766章 救命稻草第190章 不是故意的啊第1069章第509章 公平第1052章 只剩左良玉第315章 很醇的酒第805章 對外貿易的重要性第679章 舞臺劇第605章 藝術家1105 死亡爭奪第851章 禍根!第821章 奪權第896章 抓捕徐宏基第1004章 倭奴第782章 有所保留第183章 傲嬌小姐第1008章 低級國家第752章 王承恩的不安第836章 惠安伯張慶臻的案子第168章 膜拜大神第654章 嚴婷第99章 好心當成驢肝肺第194章 冰塊一般的兩個美女第226章 紛亂和穩定第116章 我們喝的不是湯第318章 反軍進城了第732章 金剛第669章 古董花瓶第322章 擁抱第545章 防疫治疫1102 收縮進攻第90章 瀛國太夫人第718章 告發田建章第759章 恢復政務第214章 一腳踢死錢龍錫第35章 崔應元第472章 他有個兒子第996章 上兵伐謀第619章 角山之巔第334章 趕緊脫褲子!第582章 閣臣第249章 二十萬美金第972章 並不穩固第1076章 不能改變第691章 女人當官第816章 鄭月琳家提親第170章 周延儒和孫慎行第811章 新航路第556章 洗碗第180章 爺爺給我一個降落傘吧第1009章 攻擊江戶城第354章 停不下來第198章 手電筒第1016章 崇禎你出來第996章 上兵伐謀第277章 查看第759章 恢復政務第919章 王承恩不信第1005章 不宣而戰第867章 正大光明第857章 爲了蘑菇雲生氣第925章 蒙古不能不管第488章 抗拒第892章 前後壓迫第1071章 親手改皇權第28章 寒風第1056章 三個晝夜第177章 這一仗輸不起第296章 讀書人當明理1099 文昭晉升第614章 山海關第242章 魏明波沒陽氣了第670章 文黛琳過生日第125章 灤州第1040章 周皇后第300章 呆若木雞第819章 吻你1105 死亡爭奪第41章 御前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