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

在總統的書房裡,李鴻章和李經述促膝長談,之後便進入了正題,李鴻章問李經述:“癡兒,你將來有何打算嗎?”

李經述道:“本來父親的年紀大了,我理應隨侍在側,調理飲食起居,其他的不敢多想。不過現在中國正是多事之秋,新兵的訓練不能耽誤,孩兒還是想在天津小站專心練十萬新軍。”

李鴻章點點頭,道:“爲父的身體尚好,身邊有經方照料就行。你就專心練兵吧。對於君主立憲,事關軍心民心,我想聽聽你的說法。”

李經述道:“君主立憲,重在立憲,立憲之後,君位就虛了。是故政府可以垮臺,而君主不問政事,方能傳承千秋萬代。父親真的只是想做一個不問政事的虛君嗎?其實君主立憲也好,共和總統也罷,政體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理政。”

李鴻章點點頭,道:“現在共和政體最大的問題是權力不集中,一事無成。現在中國百廢待興,沒有君主,國民一盤散沙,我們不妨一試!”

李經述百般爭辯,李鴻章最後還是下定決心要恢復君主,他揮揮手,讓李經述退出書房。

看着李經述離去的背影,李鴻章生平第二次掉了眼淚,他年紀越大,心頭越爲這個孝順兒子的前途擔憂,覺得自己叱吒風雲一生,最好能在臨死前,給李經述找一個合適的位置,李鴻章這一次力推君主立憲,也有爲李經述考慮的意思,他想等自己百年之後,就把君主之位傳給李經述。

半個月後,李鴻章遵循舊制,在天壇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儀式和祭孔儀式,現場還奏起了改良版的遠古禮樂,這一次祭祀盛典的規模空前,除了日本以外的各國駐華公使、少數民族的王公和蒙古的活佛盡皆來朝,各地督撫和將領也紛紛來朝賀,李經述卻在天津忙於練兵,沒有來參加這次盛典!

爲了讓李經述專心練兵,李鴻章任人唯親,任命丁汝昌爲海軍大臣,掌管北洋水師,還重新啓用在朝鮮戰場上大敗的葉志超任陸軍大臣,劉銘傳、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曹錕、鄧世昌、劉步蟾等陸海將領紛紛表示不平,軍隊差一點譁變,李經述力壓衆異,讓他們以國家大局爲重,暫且忍耐。

葉志超和丁汝昌被委以重任後,對李鴻章感恩戴德,紛紛上書勸李鴻章儘快擇日登基:“稱軍中要求總統稱帝的呼聲太高,如果不能順應其意,恐激起兵變,天下恐怕大亂!”

李經方、康有爲、張佩綸等人也加快了鼓動李鴻章君主立憲的力度,李經方東奔西走,張佩亮口若懸河,康有爲妙筆生花,李鴻章終於很快宣佈將實行君主立憲,計劃將1895年定爲“洪憲元年”,舉行登基大典。

李鴻章舉行加冕儀式的宮殿選在了勤政殿,整個大殿米分飾一新,地上鋪了長長的鮮紅地毯,李經方連登基的一斤重皇冠都準備好了。

這時,復明黨的朱帝象也逃到了日本,在玄洋社頭目犬養毅的資助下,帶着一百多武裝分子,其中還有十來個日本浪人,於雲南發動了起義,攻佔了巡撫衙門,宣佈獨立,要守衛“共和”,保護“憲法”,全國受各黨派控制的幾百家報紙這時紛紛混淆視聽,污衊李鴻章是要登基做皇帝。一時間,輿論沸沸揚揚,多數中國人本來也就搞不清總統和皇帝有什麼區別,吵到最後大家都不知道李鴻章是要搞君主立憲還是要登基稱帝了。

日本見搞亂中國的目的已達到,加上丁汝昌掌管北洋水師後,爲了節省開支,竟然取消了對馬海峽、東海的巡航,還命令劉步蟾、鄧世昌把九艘千噸級以上的鐵甲軍艦開到旅順港待命。日本辭職後擔任元老樞密顧問官的山本權兵衛,立即站起身高呼“天佑吾皇”,再次出任海軍大臣,迅速找智利海軍買了四艘軍艦,分別是“卜拉德”號,這是一艘排水量近七千噸的大型鐵甲艦,軍艦上安裝了八門主炮,主炮口徑238毫米,航速卻接近19節,還有“白朗古恩卡拉達”號,排水量四千噸級,排水量2047噸的穹甲巡洋艦“額拉楚力士”號和“平度”號。智利政府比較缺錢,聽說了日本和中國交惡,適時地把自己四艘戰艦價格全部翻了一翻。開價七百多兩萬白銀,山本權兵衛一咬牙,不講價就照單全收,花了血本。

同時,山本權兵衛請天皇任命山縣有朋爲陸軍司令,領兵三萬,進攻漢城,準備一雪前恥。

山縣有朋是個強悍的戰將,在日本軍界第一無二的實力人物。明治維新後,多次赴歐洲英、法、德等國考察軍事,歸國後歷任兵部少輔、大輔、陸軍大輔、陸軍卿、參軍、參謀本部長,長期致力於日本近代陸軍的建設與改造,1878年發表《告誡軍人書》,強調勇敢、忠誠和服從天皇的舊有美德,反對民主和自由主義傾向,他也是日本《徵兵令》的倡導者和制定者,他在任參謀本部長時,將日本陸軍的變鎮臺爲師團制,整頓陸軍教育機構,創立軍醫處,爲近代陸軍的建立打下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基礎,因此,有“日本近代陸軍之父”之稱。

當時中國漢城只駐紮了一萬新軍,袁世凱趕緊發電報向李鴻章求救,李鴻章這時不得不宣佈推遲正式登基的日期,他讓葉志超率領五萬新軍入朝支援,但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把軍隊開到山東威海就拒絕再前進,要求李鴻章重新任用李經述爲陸軍總長。

劉步蟾、鄧世昌接到丁汝昌把軍艦開到旅順港的命令後,也電報給李經述請示,李經述建議他們把艦隊開到威海衛附近的黃海巡航,不要躲進旅順港,劉步蟾、鄧世昌聽從了李經述的建議。

這時,李鴻章請張之洞調撥新兵一萬,以及槍支彈藥,交給葉志超率領,支援入朝的守軍。各地督撫也紛紛派兵支援,四川提督宋慶擅帶領一萬軍隊支援。葉志超總共又提兵六萬,入朝支援袁世凱。

結果,這一次在平壤,葉志超的大軍又是大敗,一路潰逃九百多裡,兵敗後退到義州一帶集結,部隊死傷一萬多人,槍炮輜重盡皆丟棄,退回中國境內時,已經潰不成軍,若非聶士成馬玉昆所部在虎山拼死阻擊日軍,葉志超非全軍覆沒不可,日軍僅用了五天時間就攻破了鴨綠江防線,葉志超退到鳳凰城一帶,安東,九連城,寬甸現盡陷日本敵手。

東北本土淪陷,國內民怨沸騰,李鴻章的威望大大下降,復明黨也在各地的起義不斷,製造炸彈等恐怖襲擊,李鴻章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宣佈取消帝制,重新任命李經述爲陸軍總長和海軍總長,趕走日本人。

這時,俄國人見日本人在朝鮮有了大動作,中國陸軍一敗再敗,俄國人覺得日本侵入遼東,會損害俄國的利益,就開始在邊境調兵遣將,俄國太平洋艦隊最近也在朝鮮海域頻繁出沒“觀戰”。

李經述臨危受命,面臨的形勢相當複雜和嚴峻,他知道中日之間在甲午必有一戰,馬上趕赴威海坐鎮指揮。

威海,別名威海衛,也叫威震海疆,地處中國海岸線的最東端,是中國距離日本、朝鮮最近的地方。威海戰略位置顯要,東南北三面瀕臨黃海,東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旅順口成犄角之勢,共爲渤海鎖鑰,拱衛京津海上門戶,李經述擔任北洋水師提督時,就已經加固了威海的海防,修築了重炮臺和港口。

在晚清時期,威海爲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地,李經述把戰時指揮所設在了登州府衙,五萬新軍中,三萬駐紮在登州,分兵兩萬駐守旅順港,劉步蟾、鄧世昌等海軍將領也奉李經述之命,帶着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等九艘鐵甲戰艦在威海港口加煤待命。葉志超敗退到金州半島,李經述將葉志超再次下獄,命聶士成接管剩下近五萬聯軍,死守金州。

這時中日還沒有正式宣戰,不過誰都知道,中日要開戰了,登州城這個昔日繁華的通商口岸,大街上行人很少,顯得冷清,除了一些日本學館和洋行、藥店還開門。

這些學館和洋行、藥店的門口,還掛着青天白日旭旗,這是日本軍事特務組織玄洋社的精神旭旗,這種旗幟和日本的太陽國旗差不多,不仔細看還以爲就是日本的太陽旗,李經述對這旗子很敏感,歷史上青天白日旗的來歷,曾引起過巨大的爭議。

李經述騎着高頭大馬,率軍進城時,就發現這一不同尋常的細節,不只日本學館和洋行、藥店外懸掛着這小旗子。一些中國老百姓宅子的門楣也插了類似的旗子。

正所謂“攘外先安內”,李經述知道。這些商戶,實際上都是玄洋社派到中國刺探情報的,他進城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馮國璋立即帶兵查封所有日本學館和洋行、藥店,當天就逮捕了一百多名日本浪人,還有二十幾戶門口插有青天白日旭旗的中國人。

領頭的三位中年日本浪人分別叫山崎一郎、鍾崎一郎和藤崎一郎,在玄洋社裡號稱“三崎”。被五花大綁後,嚷嚷着他們是“良民,家有妻子兒女和父母”。

李經述身穿大元帥的軍裝,坐在登州府的大堂之上。一拍驚堂木,道:“好一個良民!本帥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絕對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來人,把他們的和服扒了,看他們還嘴不嘴硬!”

六個牛高馬大的山東親兵扒了他們的和服。果然,他們都有栩栩如生紋身,一條張牙舞爪的青龍盤在他們的上身,胸口前的龍頭還微微上揚,這正是玄洋社的標誌。暴露了身份。

李經述哼了一聲,道:“你們現在還敢說自己是良民嗎?我沒猜錯的話,你們紋身上的龍爪,就代表了你們在玄洋社裡的等級,你們都是三爪龍,位置還不低。”

山崎一郎還要狡辯說:“龍紋身只是我們家鄉的習俗……”

李經述道:“看來不用點酷刑,你們是不會說實話了。”

李經述命馮國璋先讓他們求死不能,然後把登州府衙裡原來的滿清酷刑都用上了,正所謂“五木之下,求何不得”,殘酷的刑罰最終擊潰了三人的意志,他們招供了日軍兩萬日軍回攻奉天,圖謀滿洲的計劃。

原來,山縣有朋擊潰葉志超的軍隊後,袁世凱率領守衛漢城的一萬新軍拼死抵抗,日軍短時間內沒辦法拿下漢城,聽說李經述復出後,怕李經述的指揮軍隊和漢城守軍夾擊日軍,不得不調整了戰略,轉而圖謀東北三省。

李經述接着審問了中國的商坤,他們紛紛喊冤,其中有一位中年富商陳德明跪下磕頭道:“我們並不知道這旗子是倭人的旗幟,是復明黨的人讓我們掛的,說日本人馬上就要打過來了,只要門楣上掛了這旗幟,就是良民,能躲避戰禍。”

李經述問:“復明黨的人還說了什麼?”

陳德明說:“他們還讓我們幫着籌款!”

李經述大怒:“讓你們籌款,然後給日軍做軍餉侵略中國?”

陳德明說:“我有一個表叔,在日本經商,復明黨在日本也到處找華僑籌錢。聽說日本人買軍艦花了七百多兩白銀,經費緊張!不過華僑們都沒有理這幫瘋子,我們不懂什麼叫民主共和,但籌錢給日本兵侵掠中國,殺中國人,這樣的黨派連畜生都不如!”

“復明黨就是亂黨!”李經述正色道:“你們是良民,本帥知道了,你們馬上回去把那青天白日旭旗取下來扔掉茅坑裡,本帥絕不會讓日本的一兵一卒進入威海。還有,你們幫助新軍緝拿復明黨的匪徒,每一個匪徒政府獎勵五兩銀子!”

審完這些日本浪人和中國鄉坤,李經述馬上電報徐世昌,讓他派得力悍將領從四川出兵,務必一個月內收復雲南。

徐世昌命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張勳領新軍兩千,即日開赴昆明,剿滅朱帝象的亂黨。

然後,李經述在登州府衙召集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琅威理、馬吉芬、劉步蟾、鄧世昌、林泰曾等將領開會,德國顧問、北洋水師副提督漢納根和黎元洪也到會議室就座。

漢納根是李經述後來聘用制衡琅威理和馬吉芬的,負責設計和建造旅順口、大連灣、威海衛炮臺,他在北洋軍官學校還任了軍事教官,向李經述推薦了他的優秀學生黎元洪,李經述對歷史上的黎元洪印象還不錯,至少武漢大學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宋卿體育館(黎元洪,字宋卿)是他的家屬捐建的,見他也有真才實學,於是命他當了“廣甲”號軍艦的艦長。

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16章 漢城平亂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7章 特大旱災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8章 坑日本人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120章 東南立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248章 中國廉政局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6章 漢城平亂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31章 大敗法軍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7章 特大旱災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30章 出兵越南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69章 攻佔印尼(2)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
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16章 漢城平亂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7章 特大旱災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8章 坑日本人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120章 東南立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248章 中國廉政局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6章 漢城平亂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31章 大敗法軍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7章 特大旱災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30章 出兵越南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69章 攻佔印尼(2)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