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經述的決策戰略,瓜分俄羅斯前期,中國表面上還是支持布爾什維克的。爲了迷惑斯大林,在海軍名將鄧世昌帶領中國的遠東艦隊,從沙皇尼古拉二世手裡奪取敖德薩,中國派出了十五艘戰艦和三萬陸軍包圍這個港口城市。
敖德薩是通向黑海的窗口城市,19世紀末通向基輔和利沃夫鐵路建成後,敖德薩成爲俄羅斯帝國僅次於聖彼得堡的全俄第二大港口,到1908年,敖德薩在人口和經濟實力方面,成爲俄羅斯帝國當中第四位的城市,次於聖彼得堡,莫斯科和華沙。
戰艦傳統方式進入俄羅斯西部地區和白俄羅斯,是通過俄羅斯聖彼得堡港、立陶宛的克拉佩達港等轉運,不但運輸時間長,緯度高的港口冬天還會受到冰凍、封港等影響,運輸受到極大影響。黑海港口擁有常年不凍的優勢,解決了運輸時間慢和冰凍的問題,是一條很好的替代線路。通過敖德薩港口可以到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等地區。中國一旦佔領敖德薩,就等於控制了沙俄的黑海通道以及沙俄通往歐洲的門戶。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個戰略要地。當初沙皇費了巨大代價才把這座重要城市從布爾什維克手裡收回來,如果這座城市又被中國人奪去的話,沙皇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這一次,我們將消滅中國的艦隊,中國很快將成爲沒有海軍的國家。”在聖彼得堡的冬宮,沙皇的海軍大臣阿維蘭對尼古拉二世信誓旦旦保證,露出自信地微笑。說:“偉大的陛下。很快,全世界都會知道。俄國的海軍,將取得偉大的勝利,我們最新入役的五艘‘博羅季諾’級裝甲戰列艦,將讓中國人知道什麼叫帝國的榮耀!”
博羅季諾戰役是拿破崙侵入俄國時期的一次會戰,對俄法1812年戰爭的整個進程有重大影響。雖然沒有直接導致戰爭進程發生根本性轉折,但標誌拿破崙軍隊覆滅的開始。俄國人有以歷史英雄人物和歷史勝利命名的傳統。這一次特意用博羅季諾戰役這場勝利的戰役名字來給俄羅斯帝國海軍最新一級的戰列艦命名,顯示出這批軍艦的巨大威力。
當年中俄大戰失敗後,尼古拉二世推出“大海軍計劃”,決定建造8艘最新型戰艦,但俄國因爲其自身的造船能力有限,只能同時建造5艘戰列艦。俄國先向美國和法國訂購兩艘代表這兩個國家最高造艦技術的新戰艦“特列維贊”號和“太子”號,然後參考其設計在本國同時開工,五艘融合它們先進技術和工藝的新式戰艦,最後再總結性的整合美法戰艦的優點和缺點,建造這種超級戰列艦。美國人四平八穩、全面均衡和走成熟技術的路子,不太對性急的俄國人的胃口,仿造“特列維贊”號設計的“波將金級”僅製造一艘。倒是法國設計的“太子”號,儘管在建造初期就發現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依舊以其強大的火力和優異的防護性能得到俄國人的垂青。俄國在融合“太子”號之所長並修改其缺陷後,制定了統一的戰艦標準,建造5艘新式戰艦,即著名的“博羅季諾級”,分別是“博羅季諾”號、“蘇洛沃夫公爵”號、“亞利山大三世”號、“鷹”號與“光榮”號,有幾艘是和以前沉沒的戰艦重名。
“博羅季諾級”的裝甲設計上,也顯現出了後來被稱爲“前無畏艦”的一切典型設計。其設計爲艏樓船型,全長尺寸約爲114米,舷寬23米,標準排水量爲13500噸。20臺燃煤鍋爐發出的蒸汽驅動兩臺蒸汽機,主機的最大功率輸出能達到16500馬力,因此最高航速爲18節。同時,由於設計能裝載煤炭2000噸,因此以10節航速航行時航程遠達8500海里。如此巨大的航程,在以往的俄國自建戰艦中,是從未有過的。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俄羅斯帝國對於遠海的勃勃雄心。
爲了克服以前在海戰中指揮失誤的缺點,“博羅季諾級”是俄羅斯帝國海軍中第一種設計時就安裝有完整無線電系統的戰艦,這也就很好的解決了艦隊同指揮機構的聯絡問題。使得海軍高層能在萬里之外進行指揮和調遣。
而且“博羅季諾級”戰艦武器系統也很強大:主炮使用當時俄羅斯海軍最強的艦炮,12英寸40倍徑的model1895型。這種主炮最早被安裝在戰列艦“偉大的西索亞”號之上,威力比老式的12英寸30倍徑model1877型大幅度提高。由於彈藥通用化的問題,新老兩種炮使用的都是約331公斤重的炮彈。“博羅季諾”的主炮以15度的最大仰角發射時,最大射程可以達到約14000米!6個雙聯裝副炮塔對稱的被安裝在左右兩舷。
如何抵禦敵人以魚雷作爲主要攻擊手段的高速魚雷艇,這是當時海戰中面臨的越來越緊迫任務。“博羅季諾”爲此大量安裝了口徑爲75毫米的速射炮。12門75毫米小口徑速射炮以炮廓形式安裝在左右兩舷的水線處。他們還學着法國人樣子在戰艦的兩舷的水下,安裝上了防護隔艙。這些在受到魚雷或者水雷襲擊時,能破裂進水以減低爆炸對於船體傷害的隔艙,使軍艦在遭到水下破壞時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總的說來,“博羅季諾級”所安裝的裝甲在屈服度上已經不輸給當時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先進戰艦。從火力配備上“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具備當時各國最新銳主力戰艦的一切典型特徵,絕對不輸給任何一個對手。
由於中國在遠東的的威脅日益嚴重,沙皇下令加快建造五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的速度,到了1908年初,五艘戰列艦居然全部提前完工,可以說創造了俄羅斯造船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
看着信心滿滿的海軍大臣阿維蘭,財政大臣維特和他交換了一下眼色,沒有說什麼。沙皇尼古拉二世聽到新建造的“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可以出戰,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彷彿俄國的勝利馬上就在眼前,說:“最好是這樣,阿維蘭,不然朕這次絕不會輕饒你。失去敖德薩的代價。是帝國現在決不能接受的結果。”
這時,沙俄最會察言觀色的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庫羅帕特金上前說:“陛下,放心。即使我們的海軍失敗了,我們的陸軍也會守住敖德薩。這裡的要塞是我們建造的最堅固的堡壘,由最忠誠的俄羅斯帝國軍隊守衛,那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君士坦丁堡,中國人想要攻打這座堡壘。只能是白費力氣。陸軍部已經將從德國購買並改裝後的十艘齊柏林式飛艇調到了前線,中國人的飛艇部隊如果遇到我們的飛艇,我想除了毀滅將不會得到別的結果。”
原來,沙俄在上次中俄戰爭中,吃了中國飛艇部隊轟炸的大虧,便從德國的齊柏林公司引進了多艘lz-2型硬式飛艇,這些飛艇按照俄國陸軍的要求進行了改裝改進了吊艙等設備,還加裝了機關炮,以便在空中遭遇中國的偵察飛艇後能夠予以擊落。
財政大臣維特接口道:“中國人的海陸軍主力都牢牢被牽制在敖德薩,當中國人在這座堅城下碰得頭破血流沒有力氣時,就是俄國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刻。”
沙皇被大臣們的花言巧語說得暈乎乎的,彷彿俄羅斯帝國的勝利就在眼前。如果他此刻知道中國已經不再使用飛艇,而是使用軍用飛機了,他們就不會這麼樂觀了。
沙皇尼古拉二世最後說:“無論如何,我們要確保敖德薩這出海口在我們手裡。”
不過,很快,敖德薩海戰的結果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失望至極!
因爲法國海軍的主力,基本是在風平浪靜的地中海,所以“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和法國人的“太子”號在總體上設計上是雷同的,幹舷很高,適航性能並不好。舷側遭遇到三角波拍打的情況下,海浪甚至能沖刷到上層建築物頂部!爲了減重,俄國人不僅降低了後甲板的高度,他們也削減了主裝甲帶的厚度。還有舵機效率不足、船體反映遲鈍等實際問題,在隊型變換演練中徹底的暴露了出來,因爲這些基本上是設計中的失誤已經變得無可挽回。當炮術精湛、指揮恰當的鄧世昌在“北京”號上指揮中國遠東艦隊。以逸待勞和沙俄黑海艦隊決戰時。鄧世昌自信地給李經述發回電報:“俄國其實比我想象的要虛弱得多!”
鄧世昌的海戰戰略,一向是“擒賊先擒王”。作爲黑海艦隊旗艦的“蘇沃洛夫公爵”號。是中國艦隊在戰術佈置中確定的第一波攻擊重點。當天下午14點07分,“北京”號、“共和”號和“定遠”號軍艦已經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四十多門主炮開始齊射,發揮了巨大威力。“北京”號的一發12英寸炮彈,洞穿了“蘇沃洛夫公爵”後部炮塔,“砰”的一聲驚雷般的巨響,將“蘇沃洛夫公爵”號整個炮塔炸裂開來,同時擁有重裝甲的司令塔,也遭到了十餘枚炮彈直接命中,在驚天巨浪和一片黑色濃煙與火海中。俄國艦隊的指揮系統就此癱瘓。在隨後的交戰中,中國軍艦僅15分鐘,就讓“蘇沃洛夫公爵“號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到處起火、動力喪失的“蘇沃洛夫公爵”號幾乎被中國艦隊所忽略。不過這艘船體損傷並不嚴重,只是輕微進水了。直到19時左右。在艦上官兵的奮力搶修下恢復了自航能力,準備逃跑。
“共和”號的艦長薩鎮冰站在指揮台上,在單筒望遠鏡裡發現了“蘇沃洛夫公爵“號想跑,馬上命令給這艘戰艦以最後的打擊。
薩鎮冰也是中國海軍的一員猛將,十一歲考進馬尾船政學堂,學習天文、駕駛,畢業時名列第一。他與葉祖珪、劉步蟾、方伯謙、嚴復等被派往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駕駛。光緒六年他從英國留學歸來,任了“威遠”號管帶,實戰經驗豐富。
這時,本來正是“蘇沃洛夫公爵“號佈置在兩舷的75毫米速射炮發揮作用的時刻,但老天就是要滅掉沙俄,因爲當時的海況不佳,風高浪急,浪頭不斷打向“蘇沃洛夫公爵“號戰艦的側舷,安裝位置過低的75毫米炮廓,幾乎就處在浪涌之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浪一個一個涌來,低位安裝的炮廓被海浪淹沒,海水不斷的從炮廓的縫隙之間涌進來。這種處境之下,別說開炮,就連透過波浪向目標瞄準都是不可能的!於是,“共和”號在幾乎毫無干擾的情況下,輕易地將魚雷射向蘇沃洛夫公爵號的兩舷。動力尚未完全恢復,舵效應又很糟糕的“蘇沃洛夫公爵“號無法迴避,先後被5枚魚雷命中。縱使有着一流的魚雷防護措施也無力迴天,二十分鐘後,戰艦緩緩沉入了黑海海底,只有20人生還,俄軍的鮮血染紅了黑海渾濁的白浪。
中國艦隊在重創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之後,就將火力轉移到了緊隨其後的“亞歷山大三世”號和“博羅季諾”號之上,又尤以前者被命中的次數爲最多,中國艦隊對於俄艦水線處的準確射擊,在“亞歷山大三世“號的水線裝甲上造成了許多的穿透,水線裝甲帶因爲重量問題被迫由10寸削減爲7英寸的危害,由此顯現了出來。
大量的炮擊,擊穿了“亞歷山大三世”的甲板,船體嚴重進水,而進水又造成了船體吃水增加。很快,僅高出水線的側裝甲帶因爲船身的下沉轉變成了“水線下裝甲”,由於不斷進水,海水很快就淹沒到75毫米速射炮炮廓,不密封的炮廓又更加劇進水,裝甲帶上沒有防護的船體又不斷被中國艦隊射來的炮彈輕易貫穿,造成更嚴重的水密性能的破壞。如此惡性循環,“亞歷山大三世”比“蘇沃洛夫公爵”號更早下沉,船上數百俄軍的命運更加悲慘,沉沒後僅4人生還。
就在“亞歷山大三世”號和“蘇塞洛夫公爵”號旗艦相繼沉沒之時,“博羅季諾“號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不過這艘戰艦將用一種壯觀得多的方式來宣告自己的毀滅。
19時20分,也就是旗艦沉沒的同時,中國艦隊將炮火轉向了“博羅季諾“號,這艘戰列艦已經在先前的炮擊中燃起了熊熊大火。但是中國炮火的洗禮沒有持續多久,集火射擊後的第4分鐘,“北京”號射來的一枚12英寸炮彈,命中了這艘戰列艦的要害——副炮彈藥庫。由於船艏方向第一對副炮塔被安裝在艏樓之上,所以在設計時彈藥庫沒有像其他的炮塔那樣被佈置在水線之下,中國威力巨大的無煙炸藥輕易就引爆了這死穴。巨大的爆炸波及到其他的彈藥庫、徹底撕列了船體,這艘戰列艦一瞬間就在劇烈爆炸的碎片裡消失無蹤,全艦隻有一名倖存者,現場慘不忍睹。
相比之下,沙俄“鷹”號和“光榮”號比較幸運,雖在先前的戰鬥中被擊傷,三分之一的鍋爐熄火主炮也完全失效之下,沒有爲中國所重點關照。但是當熬過可怕的“魚雷之夜”後,以舊式鐵甲艦“尼古拉一世”號領軍的俄羅斯黑海艦隊殘餘,將伴隨着朝陽一起,再次面對與昨天一樣可怕的火力轟擊。自知抵抗下去有死無生的艦隊代司令、俄國涅鮑佳托夫少將最終選擇了投降。
敖德薩這一場大海戰,持續兩天,中國艦隊擊沉俄國艦艇25艘,包括3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俘虜俄國軍艦10艘,從此,沙俄的黑海艦隊成了歷史,敖德薩淪陷!
沙皇尼古拉二世聽說這個消息後,臉上再也不見笑容。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他的家族,還有俄羅斯帝國,很快也會成爲歷史,這是一件悲傷而且無法避免的事情。中國這頭拿破崙口中的“東方睡獅”,現在很明顯已經醒來,而且,還朝着沙俄帝國亮出了鋒利的牙齒,以前沙俄從中國掠奪的國土,必然會雙倍被中國人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