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

1882年8月,李經述迅速穩定朝鮮的局勢,粉碎了日本人出兵干涉朝鮮內政的企圖,吳長慶大力爲李經述請功,向朝廷上書,在奏章中把主要功勞都給了李經述,稱讚他力持大局,能文能武,英達夙成,志氣軒豁,將才堪比三國的名將周瑜。另外,吳長慶還念着和袁保慶的兄弟情義,有意提攜袁世凱,誇讚袁世凱“血性忠誠,才識英敏”,慈禧太后一高興,便命李經述爲“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全權協助李鴻章處理朝鮮事務。

袁世凱被朝廷正式任命爲淮軍幫辦,相當於一個四品官,因爲吳長慶被調回東北駐防俄國人,留在朝鮮的一千五百名淮軍交由袁世凱指揮。爲了穩定朝鮮的局勢,李鴻章還派幕僚馬建忠從國內增派一千五百淮軍入朝,也歸袁世凱統領。

李經述讓袁世凱和唐紹儀開始在朝鮮練新式淮軍,這三千淮軍全部採購天龍武器公司生產的天龍步槍和專用子彈,順便還採購十挺馬克沁機槍。

朝鮮叛亂平定後,閔妃對袁世凱也很欣賞,先派了一百五十名近衛軍交給袁世凱訓練,後來看效果不錯,在宮中兩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請袁世凱幫朝鮮購置洋槍洋炮,訓練一千五百名新式陸軍。

袁世凱答應了,他還是找李經述的天龍武器公司購置軍火,李經述也不讓他吃虧,按照國際慣例,給了他大約二萬兩白銀的回扣,袁世凱挖得人生第一大桶金,對李經述更加忠心不二,跪在李經述面前行大禮表態:“袁某願爲大人效犬馬之牢!”

李經述上前扶起袁世凱,他的個頭明顯比袁世凱高了一個頭,說氣話來顯得氣勢上壓倒了袁世凱。

“你也別做我的犬馬了,我希望你能成爲我的左膀右臂!”李經述對袁世凱說:“雖然我的官職比你大一級,但今後沒人的時候,你我不必這麼客氣,可以兄弟相稱。張謇、黃仕林、王得功等人,我已經和吳大帥說了,都留在朝鮮給你當得力助手,唐紹儀我也讓他留下來幫你練兵,要是你真的感激我,就盡心盡力把這三千淮軍練好,將來肯定能有大用。你練陸軍,我回天津練就水師,這樣中國至少就不會受小日本欺負了!”

袁世凱感動地說:“卑職一定盡心盡力!一年後這批淮軍要是不脫胎換骨,袁某提頭來見。”

李經述突然想起袁世凱好色的毛病,見他對閔妃有點想法,怕鬧出什麼亂子,便拍了拍袁世凱的肩膀,道:“據我瞭解,項城兄弟你已經成婚生子了吧?把夫人和兒子都接到朝鮮吧。我給你的兩萬兩白銀,足夠你們一家人在朝鮮的一切開銷了。”

袁世凱點點頭,道:“袁某確有妻兒,卑職馬上就把母子二人都接到漢城。”

袁世凱十七歲就奉婚約和鄉下的於氏成婚,一開始,兩人感情還算好,結婚兩年,生下長子袁克定。然而,兒子出生沒多久,袁世凱便因一句玩笑和於氏反目。那晚於氏倒好熱水伺候袁世凱洗腳,然後自己解衣淨身。袁世凱看到於氏從腰間解下一條大紅繡花緞子褲袋,便和於氏開玩笑:“看你打扮的樣子,活像個馬班子。”

“馬班子”是河南項城一帶的方言,是青樓女子的意思。於氏聽得這話,很不悅,反脣相譏:“俺不是馬班子,俺有姥姥家。”

於氏說她有姥姥家,也就是說她有孃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這句話犯了袁世凱的大忌,因爲袁世凱的生母是偏房小妾,他在家族中就因爲這個備受冷落。當時袁世凱就摔門而出,和於氏翻臉了。

袁世凱的大姨太沈氏身在青樓,遇見屢試不第的袁世凱,就像歌伎紅拂女慧眼識英雄李靖,兩人伉儷情深,永結同心,袁世凱便替沈氏贖了身。袁世凱聽李經述說讓他把妻兒接到朝鮮,便派人回國將沈氏和袁克定接到了漢城,把沈氏作爲“太太”看待,在一些外交場合,沈氏也常以太太的身份出現。

李經述讓袁世凱在朝鮮練兵,他回到天津直隸總督署,發現總督署裡張燈結綵,一派喜慶。李經述一問家僕,原來李經方這一年在江南鄉試中中舉,名列第三十八名,分省補用知府。李家喜事連連,李鴻章甚爲高興,捐錢讓李經方充任出使美國大臣參贊官,加二品頂戴,比李經述的官階還高了一級。

李經述進了家門,妹妹李菊藕高興地迎了出來。臉色緋紅的李菊藕,穿了一件李經述從美國給她帶回來的西洋白裙子,顯得更加漂亮。她挽着李經述的手,一個勁問李經述:“二哥,你看我今天穿的裙子漂亮麼?”

李經述笑道:“漂亮極了!你都長成大姑娘了,到出嫁的年齡了哦!要是誰能娶上你,可真是好福氣呀!”

李菊藕害羞地點了點頭,道:“二哥,你還沒娶媳婦呢,就惦記着我的婚姻大事了。我不着急,一定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快說,你和容雪姐姐準備什麼時候訂婚?我都聽父親跟母親提起過這事了,說等容大人一回國,就給你提親去。”

“是嗎?”李經述微微一笑,現在自己都十九歲了,在古代確實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這時婚姻確實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經述自己也懶得考慮這問題,便走過去摸了摸弟弟李經邁的頭,捏了捏他胖乎乎的娃娃臉,笑道:“經邁也長這麼高了!”

李經邁這時才六歲,一雙眼睛又黑又亮,很討人喜歡的面相,像他的母親莫氏,但他是庶出,在家裡沒地位,只有李經述待他如親弟弟。李經邁平時就膽子小,話很少,於是朝李經述傻傻一笑,露出兩顆小虎牙。

李經述便彎下腰去逗李經邁玩,心裡備感輕鬆。肩頭的歷史使命,使李經述提前成熟,但那並不是他真正的面目,更多的,是一種速成的缺乏根基的應付假象,李經述在親近的家人面前,還是會表現出孩子般的頑皮和青澀。

就在這時,李經方走過來,看李經述和李經邁玩得火熱,嘲笑他說:“經述,你都多大了,還跟偏房的小孩子玩呢?你今年的鄉試也沒參加呀!這次回來準備呆多久?”

李經述直起腰,做了一個伸展運動,冷冷回答李經方道:“我是在跟弟弟玩呢,你最好搞清楚,經邁再怎麼庶出,他也是父親的親生兒子。”

李經述這句話暗示李經方不是李鴻章的親生兒子,李經方自討沒趣,氣得臉都黑了。

李經述見李經方還站在他的面前,一語雙關,道:“大哥,我再跟你說一遍,我們是一家人,如果不能相親相愛,那就各走各的路,別擋我的道!”

李鴻章回家後,一家人吃過晚飯,當時一輪明月掛在高空。李經述在院子裡跟李鴻章談起想回國訓練海軍人才的事,爲以後成立水師做準備。

李鴻章捋了捋花白的鬍子,點點頭道:“現在士大夫和淮軍將領中有一些人,思想迂腐,只想着自己升官發財,恥於練兵。你有這樣的想法,難能可貴,爲父一定大力支持!正好,北洋水師學堂開辦一年,去年學額未滿,成效不明顯,招來的學生中也少出色之才,爲父也正想去學堂看看是怎麼回事!你回來了,就去協助總辦吳仲翔和嚴復進行改革吧,希望北洋水師學堂能開北方風氣之先,立中國兵艦之本!”

原來,經過極力爭取,1881年8月,李鴻章就已經在天津成立了北洋水師學堂。嚴復還應李鴻章之招,從福建船政局調津任天津水師學堂的總教習。

李經述知道,這位歷史上翻譯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的著名啓蒙思想家嚴復,此時才二十八歲,不過嚴復確實是一位難得的海軍人才——福州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生,先後在“建威”、“揚武”兩艦實習5年,1879年畢業於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回國後擔任福州船政學堂教員。所以對見嚴復,李經述的內心還是頗爲期待,他會不會讓自己失望呢?

李經述回國休息了兩日,便去了北洋水師學堂。學堂在天津城東八里、大直沽東北的東機器局旁。那天秋高氣爽,藍天白雲,陽光灑在北洋水師學堂的草地上。李經述走進學堂一看,這學堂的環境很優美,堂室宏敞整齊,不下一百餘椽。樓臺掩映,花木參差,晨讀、休息之所無一不備。另外還有觀星臺一座,以備學習天文者登高測望,學堂的硬件設備很不錯,但是學堂裡冷冷清清,見不到幾個人。

一身長袍的總辦吳仲翔,到門口來迎接李經述,介紹水師學堂現在設有駕駛、管輪兩個專業,今年原本計劃各招收300人,但到現在快開學了,也就100來個人報名。

李經述在朝鮮時,到淮軍大營中和士兵們聊過天,在1882年,不僅士大夫和淮軍將領恥於練兵,多數年輕人也是恥於當兵的,因爲當兵的沒社會地位。當兵的人,多是爲了軍餉,要養家餬口!李經述看了一眼從身邊走過的兩學生,穿得破破爛爛,面如菜色,像營養不良,他似乎明白了北洋水師學堂辦不好的原因,問吳仲翔:“北洋水師學堂的學員每個月學堂給多少生活費?”

“生活費?”吳仲翔道:“李公子說的是贍銀吧?每個月學校發給每一位學生贍銀一兩!”

“才一兩?”李經述說:“吳總辦,你馬上重新發布招生布告吧,每個學生每月給白銀八兩,不,十兩!中國海軍現在最缺的是什麼?人才!這錢一文也不能少!少買一艘炮艦,就可以培養一大批海軍技術人才了!”

十兩銀子在當時的天津也是一大筆錢,這意味着一旦誰家有學生入選學堂,即便是八口之家,其生活也就有了保障,每個月還能吃上頓肉。李經述有錢,當然可以這麼任性,問題是,北洋水師學堂也沒這麼多辦學經費,吳仲翔吞吞吐吐道:“這事下官得請示中堂大人,學堂辦學經費緊張…”

吳仲翔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李經述打斷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不就是一年三萬六千兩白銀嗎?這錢我出了!你在佈告裡還要寫上——在學習期間,學生若卓有成就,學堂從優重獎,每年還給發五十兩白銀的獎學金!另外,朝廷的水師破格錄用!”

《穿越1879》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37章 暗殺計劃(3)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8章 開倉放糧第2章 天才少年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2章 天才少年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98章 上架感言第7章 特大旱災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章 落魄書生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章 光緒選妃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2章 天才少年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5章 購買軍艦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7章 特大旱災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30章 權力變局(3)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8章 坑日本人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20章 東南立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52章 京城首虎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12章 盧漢鐵路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
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37章 暗殺計劃(3)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8章 開倉放糧第2章 天才少年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2章 天才少年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98章 上架感言第7章 特大旱災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章 落魄書生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章 光緒選妃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2章 天才少年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5章 購買軍艦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7章 特大旱災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30章 權力變局(3)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8章 坑日本人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20章 東南立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52章 京城首虎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12章 盧漢鐵路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