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

在漂洋過海去臺灣的軍艦上,蘇小芸和蘇小玉以前很少出越南,很好奇外面的世界,纏着李經述給她們講講臺灣的歷史。

李經述站在甲板上,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波濤起伏,他告訴她們,臺灣物產豐富,盛產茶、糖、樟腦,又稱“寶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秦朝稱爲“瀛州”,在明朝萬曆年間,中國才正式啓用“臺灣”地名,現在臺灣設置了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府治設在臺南。

蘇小芸對李經述的博學很欽佩,望着李經述的眼睛,笑道:“李公子,你以前去過臺灣嗎?你的腦袋也不大,爲什麼能裝得那麼多東西呢?”

李經述想了想,自己還真沒去過臺灣呢,前世也沒去過。在現代大城市,雖然臺灣也可以自由行了,但也還需要辦旅遊簽證什麼的,手續麻煩,花費也不低,於是道:“我懂得多呢,是因爲我看書多。每個人的腦細胞都差不多。”

妹妹蘇小玉又問:“什麼叫腦細胞?”

李經述一想,還是算了,這姐妹倆問題要是問起來,肯定沒完沒了,便回船艙裡睡覺去了。

蘇小芸和蘇小玉也跟他擠在一個船艙裡,寸步不離保護他的安全。每晚等李經述睡了,她們才休息,李經述很感動。

李經述率領兩千新式淮軍入臺後,立即發現清軍的佈防重南輕北。因爲當時的臺灣,淡水、基隆、高雄都相繼開港,居民已超過200萬人,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到處可見說閩南語做生意的人,他們多居住在經濟發達的臺南,臺北當時還沒有大開發,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

此時,臺南有臺灣道劉璈置的重兵三十營,而臺北方向,只有曹志忠六個營、孫開華三個營和劉銘傳帶來一百三十多個親兵。

劉銘傳被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他自己沒等大部隊集結,就帶着銘字營的一百三十多個親兵,從福州乘着一艘木質戰船抵達基隆,第二天即巡視要塞炮臺,檢查軍事設施,並增築炮臺、護營。

李經述知道孤拔的法軍主攻方向一定是臺北方向的基隆和淡水,所以也率兩千新式淮軍趕到了基隆和劉銘傳會合,加強臺北防務。

劉銘傳上次和李經述去朝鮮,就成了忘年交,兩人以兄弟相稱,劉銘傳見李經述身邊帶着蘇小芸和蘇小玉這對雙胞胎姐妹,取消他道:“經述老弟,你好福氣呀,來臺灣打仗都帶着兩位小美女!”

李經述知道劉銘傳號稱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老婆,笑道:“劉大哥,你可別小看她們,她們是劉永福的義女,從小習武。你要是不怕展如大嫂吃醋,她們也可以當你的保鏢。”

劉銘傳連忙罷手,笑道:“你大哥我可沒這福氣消受。你展如大嫂要是知道了,非得讓我跪搓衣板不可。”

蘇小芸這時也笑道:“我常聽義父說起劉將軍的威名,想不到劉將軍這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竟然會怕老婆!想必夫人肯定溫柔賢惠,知書達理。”

“一物降一物!不過話說回來,怕老婆的男人也會有出息呀。展如真是聰明絕頂,我劉六麻子真心佩服!我本來是一山野粗人,受她教導,才捧起書呀。”劉銘傳大笑。

閒聊了一會,切入臺灣防務的正題,李經述問劉銘傳的大軍什麼時候到。

劉銘傳說:“大概還有半個月吧。”

李經述說:“那來不及了,法國人肯定會從基隆登陸,我們去向劉璈的營地調兵吧。”

劉銘傳點點頭,道:“我這兩天察看了一下基隆,也覺得臺北的防務需要加強。”

於是,李經述、劉銘傳去臺南找臺灣道劉璈調兵。

劉銘傳抵臺後,慈禧擔心淮軍實力不夠,又派兩江總督左宗棠以欽差大臣身份抵達福州,督辦福建軍務。劉璈是臺灣最高行政長官,湖南嶽陽人,出自左宗棠部下,於是便受左宗棠節制,不服劉銘傳的調遣。

劉璈頗有戰功,對自己的防守戰略很自信,加上當了臺灣道臺多年,他在當地頗有家產和勢力,便說:“臺灣首府一直在臺南,政治和防務的重心也一向在南部,臺南尚爲首郡,乃士氣民心所繫,且糧餉、軍需及各項儲備均在彼府庫,確關臺灣根本,倘有疏失,影響非同小可,必須重兵把守。”

李經述說了半天,劉璈都嗤之以鼻,說法國人去臺北那些不毛之地幹什麼?硬是搪塞着不給調兵。

李經述當機立斷,將劉銘傳叫到一邊,小聲商議將劉璈拿下,以貽誤戰機爲名把他綁了,奪了他的兵權。

劉銘傳看了一下臺灣道府,劉璈的手下有上千人,自己帶來的親兵也就五十來人,李經述也就帶了蘇小芸和蘇小玉,劉銘傳覺得這樣做有點危險,道:“我們初來乍到臺灣,就奪臺灣道的兵權,恐怕會遭人非議,朝廷那邊也不好交代。”

李經述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孤拔的艦隊估計還有十來天就到基隆了,再晚就來不及了。臺灣要是有失,法軍得到了補給基地,福建就危險了。”

劉銘傳說:“好吧,那只有放手一搏了!”

於是,李經述讓蘇小芸、蘇小玉將劉璈拿下,劉璈身邊的四個帶刀侍衛也意識到不對勁,上前阻攔,很快被蘇小芸、蘇小玉打倒。

綁了劉璈,他帶的上百營兵這時也聽到動靜,全衝了進來,劉璈趁機狡辯說:“我是朝廷命官,奉左欽差之令,駐守臺南,沒有朝廷的旨意,萬萬不可隨意調兵”。

劉璈的部下舉起毛瑟槍,黑乎乎的槍口對準了李經述、劉銘傳他們,雙方劍拔弩張!

眼看局勢就要逆天,劉銘傳一腳踢翻了客廳的木桌子,拔出佩刀,一刀砍斷了方桌的一條腿,虎目一瞪,大聲呵道:“你們想幹什麼?造反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劉六麻子現在是福建巡撫,統領檯灣防務,管他什麼左欽差,右欽差,膽敢違我令者,斬!”

劉六麻子的大名,二十年前就在大清軍隊中如雷貫耳,看他如此堅決,劉璈的親兵趕緊把手中槍、刀子哐當哐當扔到地上。劉璈被綁着帶走,還回頭朝劉銘傳喊:“劉六麻子,你私綁朝廷命官,左欽差不會放過你們的!”

劉銘傳不管那麼多,火速派親兵接管了劉璈的全部營兵,全臺震動,劉銘傳的威信也一下子樹立了起來。

李經述和劉銘傳商量,掉了一半臺南的防軍去臺北,另外,由他的淮軍駐守臺灣東北方向的基隆港口,劉銘傳駐守臺灣西北方向的淡水港口,也就是滬尾。而且兩人一致認爲,應該揚長避短,進行陸戰,先讓法國兵登陸,然後圍而殲滅。

果然,孤拔認爲,臺南從同治年間就有淮軍駐紮,不容易突破,於是聲東擊西,從臺北突破。只派了兩艘軍艦去臺南做幌子,自己帶着法軍主力奔襲基隆。

孤拔剛打了大勝仗,見識了張佩綸的“疑軍計”,門牙都笑掉了,以爲清軍將領都是張佩綸,所以驕傲輕敵。孤拔的先鋒官、法國海軍上尉利士比率領四艘法國軍艦先抵達基隆港,派了一名傳令官上岸,給李經述送了一份勸降書。

李經述送了利士比一隻綠毛海龜,讓傳令官給他帶回去。利士比一看這隻縮頭綠龜,不解其意,問身邊的中國翻譯馬世閣:“這龜是什麼意思?”

馬世閣很瞭解中國國情,聰明絕頂,說:“恭喜上尉大人,龜即是歸也。這清軍將領要投降,但又不好明說,所以送一隻龜。”

利士比大喜,但他覺得要先兵後禮,給清軍一點顏色瞧瞧先,於是指揮法艦炮轟基隆炮臺,很快把基隆老舊的炮臺摧毀,讓李經述見識了法軍的炮火威力,然後帶着二百八十名海軍陸戰隊員,趾高氣昂上岸接受清軍的“降歸”了。

登陸很順暢,利士比帶着二百八十名牛高馬大的高盧兵基隆搶灘,基本沒遇到抵抗。他命令急行軍,跑步到李經述駐紮的山頭收降。

那山頭距離基隆港大概十里地,已經在法國軍艦火炮的射程之外。李經述在山頭上很淡定地數着利士比帶來的法軍,一、二、三……靠,才二百八十人,也別浪費克虜伯炮和飛龍機槍了,直接命令埋伏在山谷裡的兄弟拿天龍步槍點射開火。

這天龍步槍已經是第二代了,還真好使,彈倉內裝8發槍彈,可以連續擊打。三面夾擊,二百八十個法軍趕緊把軍裝的衣領高高豎起,把頭縮進去。因爲當時法軍陸戰隊的軍服是綠的,李經述手下的淮軍一邊打,一邊還高喊:“縮頭烏龜”,這時利士比才明白李經述送他綠毛海龜是什麼意思。他命大,在法兵重火力的掩護下,一個人狼狽逃回艦上,馬上把翻譯馬世閣扔到海里喂鯊魚。

在基隆取得首場勝利後的李經述,並沒有頭腦發熱,他料到孤拔肯定會親率艦隊來攻打基隆。因爲當時的軍艦是蒸汽船,要燒煤的,孤拔的艦隊在東南沿海遊弋消耗了太多的煤,必須來基隆補充,接下來基隆肯定會有一場更加慘烈的戰鬥。

李經述知道孤拔一心要攻佔煤礦,補給戰艦。以防萬一,李經述先下令將基隆煤礦的機械全部拆毀、礦坑裡全部灌滿水,一萬多噸存煤全部點燃,在基隆煤礦一片熊熊的烈火中,李經述率領新舊淮軍破釜沉舟,準備迎戰孤拔登陸的數千法軍!

一場血雨腥風的戰爭,即將在基隆開始。

《穿越1879》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3章 百科全書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7章 收復琉球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8章 坑日本人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30章 權力變局(3)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8章 開倉放糧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章 天才少年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35章 大裁者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248章 中國廉政局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2章 天才少年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1章 光緒選妃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
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3章 百科全書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7章 收復琉球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8章 坑日本人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30章 權力變局(3)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8章 開倉放糧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章 天才少年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35章 大裁者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248章 中國廉政局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2章 天才少年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1章 光緒選妃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