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

那日,在直隸總督署的正堂,李鴻章把李經述叫到跟前,詳細交代醇親王視察的事,說:“此次醇親王視察,可謂代天子巡視,西太后也會派代表參加。接待工作一定要做好,此事關係北洋水師以後的發展,萬萬不可馬虎。”

李經述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道:“西太后的代表,應該就是太監總管李蓮英吧,他跟家父關係一向不錯,問題不大吧?家父爲何如此緊張?有何苦衷?”

李鴻章嘆了一口氣,道:“人言可畏呀。你我父子二人握重兵在手,現在淮軍和北洋水師都出類拔萃,朝中不免有人非議。醇親王這次與其說是來檢閱北洋艦隊,還不如說是來檢閱我們父子。”

李鴻章跟李經述講起朝廷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原來,樹大招風,如今的李鴻章身兼五職,跟當年的曾國藩有得一拼,分別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總理衙門會辦、海軍衙門會辦、大學士,主要是前兩個牛逼。

直隸總督,總督是清朝最高地方行政長官,主管一省或多省的軍政要務,共九位,直隸總督擔負着保衛京師的重任,是天下第一總督,而且直隸不設巡撫,李鴻章等於總督、巡撫一肩挑。1870年,李鴻章就任直隸總督了,不到半年,又兼任北洋大臣。北洋大臣又稱北洋通商大臣,由“辦理牛莊、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務大臣”演化而來。

比較起來,北洋大臣比直隸總督的含金量更高,因爲這相當於是無冕的外交部長。外交大權一般應該是中央政府管的,清政府1861年也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算是外交部的雛形,但並沒有發揮外交部的功能。因爲清政府死要面子,覺得泰西各國都是蠻夷之邦,沒有資格與文明大國的中國平等對話,各國駐華大使有什麼事,還是找地方上的北洋大臣解決!

這樣一來,洋人有什麼事,都跑到天津找李鴻章;總理衙門有什麼事情,也先向李鴻章通報,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駐外外交人員有什麼事情,也找李鴻章彙報,請求指示;李鴻章名爲總理衙門的下屬,但往往成爲總理衙門的代理,成了“有實無名”的“外交部長”,李鴻章在天津的辦公衙門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外交部”。不過,李鴻章多次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被特派去簽訂不平等條約,替軟弱無能的清政府背了一口又一口黑鍋,當了“背鍋俠”,就是這麼來的。另外,北洋大臣負責遼渤海的海防,而直隸總督負責陸防,李鴻章身兼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兩個職位,海陸防務李鴻章都得管。

北洋水師這提法,最早是江蘇巡撫丁日昌提出的。他提議清政府要建立三支海軍:北洋水師、中洋水師、南洋水師,防區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分別負責黃渤、東海和南洋的海防。

新成立海軍衙門後,李鴻章當了海軍衙門的會辦,相當於海軍副司令。因爲清政府是畢竟是愛新覺羅的家天下,在抓權這問題上毫不含糊。海軍衙門的性質與總理衙門大約類似,在海軍建設中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真正主持海軍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還是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

也就是說,李鴻章當了直隸總督,就掌握了直隸最高軍政大權,當上了北洋大臣,掌握了外交大權和創辦海軍的權力。但清政府是滿人的政權,既要讓李鴻章幹活,又要防着李鴻章造反,李鴻章心裡對此非常清楚。

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正式成立後,官員設置仿照總理衙門,由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主辦,派慶郡王奕劻和李鴻章會辦,由兵部右侍郎、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幫辦。同中央政府的官制一樣,滿漢雙規,以滿清王大臣爲統領,平衡各方勢力。

但李鴻章的權力太大,滿清朝廷內眼紅的人是不少的,尤其是“清流”大臣。就在1886年1月,一封告李鴻章狀的奏摺打破了清廷的寧靜,矛頭直指李鴻章。此人是朝中著名的“翰林四諫”之一的黃體芳,和張佩綸名氣差不多,文筆犀利,氣勢逼人,他說李鴻章身爲大清國的封疆大吏,事務繁忙,平日裡沒有時間打理海軍,戰事一開又不聽調度,中法戰爭期間福建水師告急,朝廷讓北洋艦隊派“超勇”號和“揚威”號前去增援,可北洋艦隊竟然抗旨不遵,現在讓他擔任海軍衙門會辦,只怕惡習難改,只會以保護京師爲名,行擁兵自重之實,不聽朝廷調遣。他還說李鴻章用的都是些貪贓枉法之人,到時候只怕海軍難當大任,最後他建議去掉李鴻章的海軍衙門會辦一職,讓曾紀澤回國頂替。

黃體芳有兩句話很是惡毒,在奏摺上說如果讓李鴻章進入海軍衙門,只怕“水師非中國沿海水師,乃直隸天津之水師;非海軍衙門之水師,乃李鴻章之水師”,他還說只怕過了幾天,等李鴻章羽毛豐滿之後,到時候中國海軍“恐用以禦敵則不足,挾以自重則有餘”。

歷來君主最怕的就是臣子擁兵自重,滿族入關一直把防範漢人作爲基本國策之一,黃體芳作爲漢人站在滿人朝廷的角度向李鴻章發起猛烈攻勢,他相信就算朝廷不把李鴻章弄出海軍衙門,也不會拿他怎麼樣,最多批評幾句就完了,反正藉此可以敲打敲打李鴻章。

可是這一次,黃體芳卻錯了。李鴻章並不替自己申辯,表示如果朝廷問責,自己可以按慣例引咎辭職。

二十年來的洋務和軍務基本是李鴻章一手操辦,在國內的資歷和威望以及實力已經無人能敵,不斷式微的清政府不依靠他來苟延殘喘,還能依靠誰?見有人攻擊李鴻章,慈禧竟然勃然大怒,狠狠地批評黃體芳,說他“妄議更張,跡近亂政”,把黃體芳交給戶部議處,要給他定一個罪名。

戶部官員以翁帝師爲首,與黃體芳一個鼻孔出氣,有意替他維護,給他定了一個“妄行條陳”也就是亂打報告的罪名,做出了降一級使用的處理意見,同時認爲這是因公事而起,所以兩相抵消,免予處罰。戶部的想法與黃體芳相似,都以爲慈禧會就此作罷,可是這一次他們也錯了。慈禧爲了拉攏李鴻章,對這個處理意見非常不滿,再次大發雷霆,表示戶部判得太輕,有失公允,有包庇之嫌,這次她乾脆直接給黃體芳做出了降兩級使用的判決,並且要求戶部趕緊落實,黃體芳最終降爲通政使

總的來說,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的是很信任的,但是海軍衙門成立的時候,規定每隔三年,需要舉行一次南北洋會操的大閱兵。所以醇親王是爲清廷海軍創建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閱兵。

而醇親王剛取代了恭親王,李鴻章能否與之建立親密的私人關係,成爲這次閱兵中對李鴻章的最大考驗。爲此,李鴻章纔不敢有絲毫輕慢,天津城內一派忙碌景象,爲迎接醇親王到來做着各種準備工作。

李經述聽了李鴻章的絮叨,才明白李鴻章在清廷的地位其實也很尷尬,也有很多苦衷,才明白李鴻章爲什麼說辦洋務要“崇尚實幹”,於是認真準備北洋艦隊的演習去了。

不久,醇親王率領200多人的各色隨從啓程,先乘馬行40公里,到通州換成長龍坐船,沿北運河南下,抵達天津。

李鴻章帶領文武官員乘小輪船出迎恭候,淮軍各軍統領全身披掛,領隊在20公里外沿途跪接。一起隨行的,果然是慈禧心腹太監李蓮英,爲防口舌,醇親王和李蓮英都極盡低調。

李經述看了醇親王一眼,他體態微胖,頭頂花翎,身着朝服,胸前還掛着耀眼奪目的朝珠。李蓮英則顯得瘦高,畢恭畢敬跟在醇親王的後面,唯唯諾諾,像個家奴。不過,其實李蓮英代表的是西太后,在外人看來,他過於謙卑低調了。

實際上,滿清吸取了明朝太監亂政的教訓,太監的權力實際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早在乾隆年間,就在紫禁城豎起了“禁止太監干政”的鐵牌,鐵牌高一丈,寬六尺,詳細規定了限制太監的章法:“太監不得外出爲官,也就是說不再當監軍、監稅、監礦;太監出宮門必須得到軍情處的批准,私出宮門一步者,斬;太監品級不能高過四品;不許結交外官;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結;不許假弟侄等人名字置買田屋”,但凡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劣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

李蓮英雖然是西太后眼前的第一紅人,但出門在外,也就十分低調了。

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12章 盧漢鐵路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37章 議和風波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7章 收復琉球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12章 盧漢鐵路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98章 上架感言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135章 大裁者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3章 百科全書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22章 遇到貴人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
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12章 盧漢鐵路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37章 議和風波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7章 收復琉球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12章 盧漢鐵路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98章 上架感言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135章 大裁者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3章 百科全書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22章 遇到貴人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