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盧漢鐵路

李經述和劉銘傳率兵拿下菲律賓後,北洋艦隊和淮軍的聲威,在全國大振,民衆歡欣鼓舞。清政府往菲律賓移民了大約二百萬,菲律賓事實上成了中國的殖民地。李鴻章在朝野中的聲望也蒸蒸日上,張之洞再次去天津直隸總督府拜會李鴻章,提出修築盧漢鐵路的計劃。

盧漢鐵路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京漢鐵路,張之洞的提議,實際上是讓清政府準備修築自己的第一條鐵路。從武漢到北京,一千多公里,這麼浩大的工程,可以吸納數百萬的災民就業,大修鐵路也是李經述和李鴻章提出的賑災措施之一,張之洞覺得這一次李鴻章肯定會支持他。

晚清時期,在中國修鐵路,必須要找李鴻章支持。因爲修鐵路,在清廷是一件犯忌諱的事情。1876年,英國怡和洋行擅自在上海修建了中國第一條十餘公里長的鐵路,隨即就被清政府買回後拆毀。1881年,李鴻章力推建成第一條中國人主持修建的唐胥鐵路,卻因“煙傷禾稼,震動陵寢”,一度只能用騾馬牽引。在1888年,除了李鴻章多以個人之力推動修築天津至大沽鐵路外,朝廷幾乎沒有官員會主動給清廷上修築鐵路的奏摺。張之洞這一次,也是鐵了心要大幹一場,以追上李鴻章在朝野的威望。

這一次陪張之洞造訪天津直隸總督府的,還有他的洋文秘書——清末“怪傑”辜鴻銘。李經述知道辜鴻銘,這人是名副其實的“學歷帝”,一人共拿了13個博士學位。但辜鴻銘的狂妄也前無古人,不管面對平民百姓還是高官達貴,他說話從來都是口無遮攔。張之洞非常欣賞此人,常找機會和他聊天,可辜鴻銘毫不領情,嘲笑奚落之語不絕於耳。

見了面,李鴻章出於客氣賜座。辜鴻銘也毫不客氣和張之洞一起落座。張之洞向李鴻章介紹,辜鴻銘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早年,他祖輩由中國福建泉州府惠安縣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和聲望。他的父親辜紫雲當時是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爲義子。自幼讓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英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辜鴻銘14歲就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後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此時,辜鴻銘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

李經述見辜鴻銘其貌不揚,倒也算半個天才,恭維他說:“辜先生聲名遠揚,我也聽說了,聽說先生還在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上發表題中國學的文章,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後來又翻譯了《大學》。真是了不起。”

要是一般人,聽了這等誇讚,早會說謙虛說“哪裡哪裡”,但辜鴻銘卻抓茶在手,自負地說:“哦,確是有這麼回事。”

李鴻章對辜鴻銘的不禮貌很不爽,但面不改色,沒表現出來。張之洞提起修鐵路的事,李鴻章會見張之洞時,已經在考慮支持張之洞的提案。但礙於不想讓張之洞一個人獨享這“功勞”,猶豫着不答應。

李鴻章婉轉對張之洞說:“現在國庫空虛,修築盧漢鐵路,恐怕要向洋人借款。太后和皇上恐怕不會支持。”

張之洞回答說:“每年撥款200萬兩銀子即可夠修路之用。”

李鴻章問道:“幾年可以建成?”

張之洞說:“以我之見,五年即可建成。路網觀成,則行程萬里無胼胝之勞,轉運千噸有瞬息之效。”

李經述心想這時的張之洞卻是想幹一番事業,便表示支持,點點頭對李鴻章說:“一旦盧漢鐵路修成,內地糧商很快地利用起這一改善了的交通條件,通過漢口把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農產品迅速地散往全國各地,以後發生大災,救災就容易多了。”

李鴻章道:“京漢鐵路全長一千多公里,每年200萬兩銀子,對龐大的工程,無疑是杯水車薪。”

李經述說:“盧漢鐵路可實行官督商辦,由各省富商集股修建,張大人如能奏請朝廷,設立鐵路總公司,以天津關道盛宣懷爲督辦大臣,統籌盧漢鐵路的修建,則大事可成。”

張之洞此時才緩過神來,心想也是,要是一點好處也不給李鴻章,這盧漢鐵路萬萬那是修不成的,於是點頭同意李經述的提議,道:“盛宣懷久歷商場,由他來主持,必是極好的人選。”

李鴻章還在猶豫,對張之洞說:“湖廣總督現在正是老夫的兄長,兩廣貧苦,恐怕他不願意去。”

這時,張之洞已經腦洞大開,知道自己不得不妥協,道:“從廣州到漢口的粵漢鐵路,張某也可上諭修築,官督商辦,可由李瀚章大人主持。”

有盛宣懷負責盧漢鐵路的籌款,李瀚章大人主持粵漢鐵路,李鴻章這才鬆了口,問李經述:“癡兒,你看張大人的方案如何?”

李經述支持張之洞修鐵路,還有一個長遠的考慮。因爲李經述知道,鐵路是壓死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李經述知道,要推翻清政府,最好的辦法,是讓朝廷損害百姓的利益。歷史上清廷被推翻,導火索不是什麼資產階級宣揚的自由、平等價值觀,而是清廷在官股僅佔2%的情況下,貿然宣佈川漢鐵路國有化,強令民間集資轉爲股票,幾乎讓幾十萬老百姓的血汗錢打了水漂。老百姓就是這樣現實,不管朝廷怎麼腐敗墮落,只要不觸及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就只會無動於衷。一旦朝廷讓老百姓破產,自然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李經述想通過這次大修鐵路,搞官商督辦,把國內的股票市場搞起來,到時候一旦洋務企業破產,股票如廢紙,千萬民衆就會對清廷心懷不滿,到時候推翻清廷就會容易得多。

李經述心想這時候拉張之洞一把,至少在清廷會多一個辦洋務的朋友,便說:“盧漢鐵路於官於民於兵事,作用都很重大,我看盧漢鐵路可行,早一日完工,中國便早一日富強。對了,提起修盧漢鐵路,關於總工程師的人選,我北洋艦隊裡倒是有,還可以推薦給張大人。”

張之洞問:“誰可堪當此大任?”

李經述道:“詹天佑。他原來在美國學的專業,就是有關鐵路方面。我沒記錯的話,詹天佑入耶魯大學學的事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

張之洞說:“如此佳才,求之不得。”

李鴻章點點頭,表示同意支持詹天佑當鐵路總工程師,讓張之洞回去準備上奏朝廷。

張之洞欣喜若狂,第二天就向朝廷上奏,建議修築盧漢鐵路,沒想到張之洞這一舉動,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第一個得罪的,就是帝師翁同龢。

張之洞年輕時,是著名的清流派,這時候竟然跟到李鴻章屁股後面要修鐵路,這讓翁同龢有一種被人從背後捅了一刀的感覺。

當張之洞爲如何通過修築盧漢鐵路,建設好湖廣地區絞盡腦汁時,翁同龢指使大理寺卿、正三品官員徐致祥在背後狠狠地參了張之洞一本,列出了張之洞的六大罪:“第一、張之洞興居無節,號令不時,要別人圍着他的時間轉,經常耽誤公事。第二、張之洞用人不看操守,只看對不對自己的胃口,喜歡的下屬,可以一個人給十幾種職務。第三、張之洞貪污揮霍,數額特別巨大。第四、張之洞辦理洋務輕信人言,浪費嚴重。第五、張之洞犯了錯誤不及時報告,欺上瞞下。第六、張之洞誇誇其談,沽名釣譽,專門討好朝廷高官,比如李鴻章,居心叵測。”

徐致祥這人,其實不壞,他比張之洞早三年中進士,資歷更老,兩人又曾是翰林院的同事,但張之洞現在頗得慈禧和光緒信任,很有繼續上升的勢頭,自古文人相輕,而且徐致祥奮鬥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纔升了正三品,張之洞卻是一夜之間連升四級,徐致祥對張之洞羨慕嫉妒恨,這一封彈劾的奏章,寫得很毒辣,張之洞感受到了大清官場的險惡和莫大的危機,對翁同龢等人也恨得咬牙切齒。

而李經述知道,聯合張之洞搞掉帝師翁同龢的時機,就要到來了!!!

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7章 特大旱災第154章 奪取庫頁島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135章 大裁者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236章 詭異謀殺行動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31章 大敗法軍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40章 杭州十三釵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176章 中國人的亞洲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37章 議和風波第120章 東南立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1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2章 天才少年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28章 權力變局(1)
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7章 特大旱災第154章 奪取庫頁島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135章 大裁者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236章 詭異謀殺行動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31章 大敗法軍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40章 杭州十三釵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176章 中國人的亞洲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37章 議和風波第120章 東南立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1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2章 天才少年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28章 權力變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