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君主立憲

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天,12月12日,關續清來到北京城南內閣建築羣北側的國會館,舉行了立憲會議,與會的有在北京的五品以上官員,並邀請了一些外國公使和政治學專家列席。

內閣總理梁啓超介紹了未來國家政體的動作模式,最遲不會超過1903年,國家將正式轉入新政體,其中最顯着的一個變化是皇帝將逐步放棄人事任免權,內閣各部級官員由內閣總理提名擔任,而內閣總理人選和最高軍事長官人選還將由皇帝親命,候選人可以由全國屆時所有有參政資格的政黨各自提出提名,並展開競選以爭取全國國民的支持,票數優勝者當選,獲得皇帝頒發任命的資格,在皇帝御批任命書之後,正式當選內閣總理大臣。總理大臣任期五年,並至多連任一屆。

而選舉的方法則採取近似美國選舉人制度,每個省份根據人口和經濟貢獻的排名,獲得不同數量的選舉人資格,全國總計八百張選舉人票,由各省分配得到九成五也就是七百六十張,其餘四十張,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選舉人的產生辦法則由各省的各級諮議局選出,從鄉鎮一級上到縣州府,再上溯到省級,層層建立起代表民間意願的諮議局,並在內閣總理選舉年選出與總理任期一樣的選舉人。

而諮議局在平時也需要對各地方的地方行政官員進行選舉,但他們沒有提名資格,提名資格掌握在內閣總理大臣手中。以避免地方保護太強,削弱中央的弊端。

一直在京的八百名選舉人組成國會,日常內政和外‘交’事務由內閣總理大臣和國會決定處理,對外戰爭或是應對戰爭的事務,則由皇帝親自處理,由最高統帥部頒發宣戰令。

帝國最高軍事權力歸屬於皇帝,最高統帥部部長處理日常軍事調配任務和發展規劃,也就是說帝國軍隊要絕對效忠於皇帝,但在平時接受最高統帥部的指揮。

從權力分配角度看,內閣掌握着行政權,也就是內政和外‘交’的權力,而皇帝掌管着最高人事任命權和最高決策權,從這一點來看,關續清依然是帝國的絕對掌控者。

而帝國國會則掌握着立法權,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都將由內閣制定,在經皇帝欽定後頒行全國,形成一個規則制度者的集體。代表人物便是國會議長,議長由國會選舉而定。第一任帝國國會議長由關續清欽定爲北洋三傑之一的王世珍。

司法權將從現行的行政體系中剝奪出來,由大理寺的各級分支機構掌握,擁有執行法律和行使審判的權力,大理寺改名爲大理院,大理院院長由國會選舉出來,並由皇帝任命。

涉及的一些機構變更主要是:一、內閣規制不變,著照舊行。

二、設人事、民政、財政、教育、農工商、科技、外‘交’等11個部,各部堂官,均設部長一員、副部長二員,不分滿漢。

三、大理寺改爲大理院,專掌審判;增設資政院以博採羣言、審計院以覈查經費,各地均著以次設立分支機構。

四、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併入外‘交’部,練兵處、太僕寺併入陸軍部;都察院改爲肅政院。

這次會議爲帝國確立了一個全新的政治制度,皇帝大幅度將自己手中的行政權力釋放了出來。在此之前,關續清授意內閣就新政體進行了反覆的研究,與其慢慢放出權力滋養出一些人對於更多權力的‘欲’望,還不如一次‘性’將權力釋放出來,並形成無可更改的欽定憲律以明白告知權力的內容。尤其是經過了袁世凱叛‘亂’之後,關續清更是要求加快實施新政體的進程,中央權力應當適當的向下分配,地方大權也應當得到有效監督,這是袁世凱叛‘亂’帶來的最直接的啓示。

新政體的頒行,使得皇帝得以從繁瑣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來研究國家大的發展方向問題,新的《中華帝國憲法》也從制度的層面上鞏固了皇權的最高地位。當然,關續清並沒有直接照搬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他非常清楚,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皇權的至高無上對於帝國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所有人都依然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他絕不會讓威廉二世的尷尬再自己身上重演。

《欽定憲法大綱》中爲此寫道:“帝國皇帝統治中華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欽定頒行法律及發‘交’議案之權。凡法律雖經議院議決,而未奉詔命批准頒佈者,不能見諸施行。統率陸海空軍及編定軍制之權。君上調遣全國軍隊,制定常備兵額,得以全權執行。凡一切軍事,皆非議院所得干預。宣戰、講和、訂立條約及派遣使臣與認受使臣之權……”

君主立憲制的頒行也沒有令許多官員感到非常驚奇或是難過,相反他們對於皇上的英明之舉都擊節叫好,這一代官員大多數都受過西方政治文化十來年的薰陶,加上整個國家的視野開闊了,很多人都知道,這樣的政治體制是未來的歷史趨向。否則皇上一旦龍馭賓天,國家將面臨無所適從的境地。

這次會議上,在皇帝的提議下,一致通過了試行選舉梁啓超爲北京地區選舉人,也就是國會議員的提議。梁啓超也成爲中華帝國國會,第一個議員,並在關續清的第二個試行提議通過後,成爲國會終身議員。

趁着這股熱度,關續清也試行按照既定的任命儀式,正式任命梁啓超爲新政體中內閣總理大臣。

第二天,梁啓超進宮謁見,領旨全權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並受權在七日內完成組閣,而初步的組閣名單他早就呈報給了皇上御覽,內閣總理副大臣兩人,他提名由御弟載灃和熊希齡擔任。

這個提名顯示了梁啓超政治上圓滑的一面。載灃是皇上的胞弟,在新內閣中放上這麼一位皇家貴族,當然是爲了讓皇上放心,另一方面載灃經過多年的官場歷練,也確實成長爲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政治人才,讓他擔當副大臣當然是再合適不過得了。

再說熊希齡,天生聰慧,少年時就被喻爲“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後點翰林。曾經與譚嗣同等在長沙創辦時務學堂,又參與創設南學會,創《湘報》,是維新運動中的中堅力量,也爲帝國新政的推行立下了汗馬功勞。讓他任副大臣也是實至名歸的事。

各部部長的提名雖然有些變動,但都安排的非常妥帖。

外‘交’部長伍廷芳,副部長顧維鈞。

農業部部長楊深秀。

科技部部長康廣仁。

發展計劃部部長楊士琦(原部長容閎因病退休)。

財政部部長唐紹儀(原部長李震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固辭)。

工業部部長楊銳。

商業部部長盛宣懷(兼任帝國投資銀行和帝國儲蓄銀行行長)。

文化部部長林旭。

衛生部部長孫文。

教育部部長康有爲。

人事部長楊度。

……

看着這份提名名單,關續清滿意的點點頭,看來梁啓超是費了一番苦心了,既要考慮到皇上的想法,又不能不考慮朝中各派政治勢力,更重要的是帝國的發展需要。

“啓稟皇上,目前各地水災已經得到治理,大壩也得到了加固,只不過天氣日漸寒冷,河道清淤不便繼續進行,只好待到明天‘春’暖‘花’開之時,再行*辦。各省都自籌資金加上朝廷劃撥下來的賑災銀、捐款等,重新劃出了土地,爲百姓建房,給百姓提供耕作農具,各地的生產已經得到恢復,受災地區的學堂也都開課了。臣已將詳細情況已經擬給了內閣。”御前會議上,水利司司長武同舉把治災情況向皇上簡要彙報了一番。

“嗯。”關續清點點頭,說道:“河道的清淤不能放鬆,來年‘春’天務必要繼續*辦,過去歷朝歷代水災頻仍,就是因爲水災來時都抓緊治理,水災一過就沒人理會了,治河一事乃是百年大計,決不能輕忽。”

“喳。”

“要妥善安頓好災民生活,朕已決定今後三年要免除災區的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此事由農業部回頭向各地發一份邸報,就不必擬旨了。”

“喳。”農業部部長楊深秀應道。

關續清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對武同舉說道:“朕還記得當初你說過打算在黃河三峽建一道大壩,對嗎?”

“是,臣當初是有此意,不過現在看來此事太過不切實際,大災剛過,各方面都需要用錢,建這樣一道大壩必然要舉全國之力才能建成,因此……臣就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

關續清一擺手:“當初不切實際,不一定現在就不可行,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也是帝國長遠的發展大計,一定要辦,而且要辦好。此事朕支持,帝國百姓也會支持的。”

“皇上聖明。”

關續清停頓了一下又說:“不過,今後兩年裡,水利司要協同各地詳細勘察黃河地形和水質,大壩可以建,但事先一定要有一個充分的調研論證纔好,將來水利司拿出方案之後,提請內閣審議修改,記住,建壩並非兒戲,一定要穩妥,朕可不想讓帝國的錢被大水沖走了。”

“喳。”

第601章 人口登記第992章 關島戰役(2)第1338章 白色小國的抉擇第33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第881章 秋闈奪嫡第1143章 鐵血帝國第68章 赴德留學第743章 出兵前的危機第760章 挺進喀布爾第1195章 大清洗運動第133章 長崎登陸戰第112章 聆聽聖訓第699章 貌合神離第743章 出兵前的危機第7章 學堂(下)第70章 戰後的重建第874章 叛國者!去死!第509章 進攻受挫第301章 莫斯科攻防戰(上)第742章 雙面間諜第99章 貨幣改革第468章 黃金爭奪戰第535章 中蘇結盟第775章 此情可待第1367章 記者招待會第1353章 世界反響第747章 無法逾越的鴻溝第475章 電影王國第592章 救命稻草第565章 試爆成功第743章 出兵前的危機第675章 劍指長空第827章 我們的鐵拳第1132章 自由女神第587章 沖繩“淪陷”第1106章 巨龍的怒吼(上)第565章 試爆成功第963章 美國做好準備了嗎?第397章 資金援助第831章 危險的誘餌第532章 自投羅網第541章 王朝覆滅第644章 溥德大婚第1222章 密匙下落第60章 軍港混戰第229章 亞洲生命線4第934章 黑拳(上)第1358章 兩種選擇第596章 種族滅絕第712章 棋如人生第987章 龍軍爆豆第616章 套中人第1361章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第784章 對伊宣戰第976章 決死南海(5)第760章 挺進喀布爾第795章 槍械大師第814章 官場屠夫第1145章 家國第1185章 中德戰略合作條約第120章 幕後黑手第1368章 號角已吹響第483章 宣誓就職第685章 以退爲進第290章 鐵血大洋第460章 鴻門宴(下)第1196章 上帝之門第521章 惡魔的崛起第107章 東南沿海第727章 怒責藍妃第775章 此情可待第465章 黃金投資計劃第911章 困獸猶鬥第380章 中英會晤第135章 東海阻擊戰(三)第868章 瘋魔狀元第566章 獵日會議第160章 東海殲滅戰(三)第852章 超級武器第476章 中華電影公司第2章 駕崩第649章 坤寧宮會羣芳第347章 英法的示威第940章 抓捕(1)第626章 大反攻時刻的到來第208章 行刺(三)第25章 閱兵第966章 煩惱的晚餐第107章 東南沿海第1020章 阿富汗女王第1162章 德國來客第861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867章 冰火兩重天第1086章 瘋狂的戰術第108章 東南亞的走勢第94章 光復曼德勒城第905章 綁架喬珍珍第161章 東京殲滅戰(四)第79章 神秘的美國人第749章 意外的收穫
第601章 人口登記第992章 關島戰役(2)第1338章 白色小國的抉擇第33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第881章 秋闈奪嫡第1143章 鐵血帝國第68章 赴德留學第743章 出兵前的危機第760章 挺進喀布爾第1195章 大清洗運動第133章 長崎登陸戰第112章 聆聽聖訓第699章 貌合神離第743章 出兵前的危機第7章 學堂(下)第70章 戰後的重建第874章 叛國者!去死!第509章 進攻受挫第301章 莫斯科攻防戰(上)第742章 雙面間諜第99章 貨幣改革第468章 黃金爭奪戰第535章 中蘇結盟第775章 此情可待第1367章 記者招待會第1353章 世界反響第747章 無法逾越的鴻溝第475章 電影王國第592章 救命稻草第565章 試爆成功第743章 出兵前的危機第675章 劍指長空第827章 我們的鐵拳第1132章 自由女神第587章 沖繩“淪陷”第1106章 巨龍的怒吼(上)第565章 試爆成功第963章 美國做好準備了嗎?第397章 資金援助第831章 危險的誘餌第532章 自投羅網第541章 王朝覆滅第644章 溥德大婚第1222章 密匙下落第60章 軍港混戰第229章 亞洲生命線4第934章 黑拳(上)第1358章 兩種選擇第596章 種族滅絕第712章 棋如人生第987章 龍軍爆豆第616章 套中人第1361章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第784章 對伊宣戰第976章 決死南海(5)第760章 挺進喀布爾第795章 槍械大師第814章 官場屠夫第1145章 家國第1185章 中德戰略合作條約第120章 幕後黑手第1368章 號角已吹響第483章 宣誓就職第685章 以退爲進第290章 鐵血大洋第460章 鴻門宴(下)第1196章 上帝之門第521章 惡魔的崛起第107章 東南沿海第727章 怒責藍妃第775章 此情可待第465章 黃金投資計劃第911章 困獸猶鬥第380章 中英會晤第135章 東海阻擊戰(三)第868章 瘋魔狀元第566章 獵日會議第160章 東海殲滅戰(三)第852章 超級武器第476章 中華電影公司第2章 駕崩第649章 坤寧宮會羣芳第347章 英法的示威第940章 抓捕(1)第626章 大反攻時刻的到來第208章 行刺(三)第25章 閱兵第966章 煩惱的晚餐第107章 東南沿海第1020章 阿富汗女王第1162章 德國來客第861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867章 冰火兩重天第1086章 瘋狂的戰術第108章 東南亞的走勢第94章 光復曼德勒城第905章 綁架喬珍珍第161章 東京殲滅戰(四)第79章 神秘的美國人第749章 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