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分封風波

“名份?”虞姬疑惑地問道,“什麼名份?”

贏貞這話沒頭沒尾的,虞姬還真沒聽出什麼意思來,治兒是大王嫡出,又過繼給了先王爲嗣,其身份貴不過可言,只去黔中郡當一個區區郡尉,原本就已經夠委屈的了,還要什麼名份?難道以治兒的身份,還不配當這個黔中郡的郡尉?

贏貞忙道:“小妹是說,治兒的身份貴不可言,去當黔中郡的郡尉實在是不合適,別的不說,單說到了黔中之後如何與郡守相處?所以在治兒動身前往黔中之前,大王最好封他爲黔王,這樣一來由治兒鎮守黔中就顯得名正言順了。”

“大王不是說過不封王麼?”虞姬頗有些不以爲然。

項莊的確公開說過不封王,畢書那麼大的功勞也只封了吳國公。

贏貞道:“大王是說過不封王,多半隻是不封異姓王,治兒是大王嫡出,又過繼給了先王爲嗣,封王卻是份屬應當,朝野上下也定然會同聲支持。”

虞姬沉吟片刻,搖頭道:“還是不妥,黔中郡地處蠻荒,太偏僻了。”

贏貞嘴角便綻起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虞姬這句“黔中郡太偏僻”就已經完表明了她的態度,很顯然,虞姬是很樂意項治封王的,不過她不願意項治受封黔王,因爲黔中郡太過偏僻了,若能封吳王或者丹陽王她就不會有什麼意見了。

當下贏貞笑道:“小妹也覺得黔中郡太偏僻,治兒最好還是留在江東。這樣的話,隔三岔五的也能前來秭陵向姐姐問安。”

虞姬也是個冰雪聰明的女人,她已經聽出了贏貞的弦外之音,她有所期待,又擔心贏貞把事情辦砸,反而會不利於項治,當下提醒贏貞道:“詩曼妹妹。這種話你我姐妹私下裡說說也就罷了,可千萬別讓大王聽到,他可是非常忌諱後宮干政的。”

“小妹知道。”贏貞忙道。“小妹也就是隨口說說,姐姐莫怪。”

又跟贏貞寒喧了幾句,贏貞便離開了妙弋宮。虞姬的態度她已經知道了,接下來怎麼操作那就是她的事了。

項莊決定遷都洛陽的消息就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安靜的水池,瞬間濺起了無盡漣漪,一時間整個秭陵城便陷入了莫名的躁動之中,達官貴人們奔走相告,勳戚貴胄們長吁短嘆,鉅商大賈們倉皇失措,就是那些販夫走卒也沒心思幹活了。

內史(相當於後世的京兆尹)叔孫平正在偏廳招待到訪的十幾個同僚,這十幾個同僚大多都是內史府的屬官,也有恰好返京的外郡屬官。但不管是京官還是外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吳郡、京畿人士。

要說遷都對哪個羣體的影響最大,絕對非吳郡、京畿兩地的豪族莫屬!

不管是先前的吳縣,還是後來的秭陵。終歸都在江東,吳郡、京畿兩地始終都是京師腳下,作爲兩地世家豪族,他們便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是一旦遷都洛陽,他們的這些優勢立刻就蕩然無存了。這對他們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項他、項佗他們不願意遷都,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過慣了安逸的好日子,不願意離開繁華的秭陵跑到一片蕭條的洛陽去過苦日子,要說遷都對他們這樣的項氏宗族子弟有什麼致命的消極影響,那是完全談不上的。

但是對於吳郡、京畿兩地的世家豪族來說,遷都幾乎就是要了他們的老命!所以,他們的反應也尤爲激烈。

“簡直是胡鬧,秭陵建成才十多年,怎麼又要遷都?”

“就是,遷都是那麼容易的麼?這不是勞民傷財麼?”

“江東繁華,定都秭陵可說是衆望所歸,但洛陽有什麼?”

“不行,這是亂命,我們必須聯合江東所有的士子,抵制遷都!”

“不只是江東的士子,還有江東的勳戚貴胄,他們恐怕也不會同意!”

十幾個官員越說越激動,羣情激憤之下大有呼朋引伴前去楚王宮請命的架勢,叔孫平實在看不過去,只好站出來道:“諸位,諸位,諸位且聽本官一言,大王決定遷都,那是與諸多大臣商討後做出的決定,又豈是你們能夠置喙的?”

十幾個官員還欲再說,叔孫平不耐煩道:“天色已晚,明日大朝本官還要早起,所以就不留諸位了,諸位請自便吧。”說罷肅手逐客,十幾個官員這才怏怏不樂地去了。

一直將十幾個官員送出大門外,叔孫平又匆匆返回後院,徑直走進了東曖閣。

正在矮榻上梳頭的叔孫貫睜開混濁的老眼,問道:“平兒,那些人全都走了?”

叔孫貫已卸任吳郡郡守,賦閒在家養老了,因爲不久前項莊剛剛頒佈了一條法令,官員年逾七十就必須致仕,不過項莊也對叔孫氏做了補償,擢升叔孫平爲內史。

叔孫平點了點頭,說道:“父親,遷都之舉可以說是把整個江東所有的世家豪族都給得罪了,兒有可靠消息,令尹項他、太尉項佗也反對遷都,所以兒子想,這次父親你若是能夠站出來登高一呼,兒以爲大事可期。”

“大事可期?就憑剛纔來的那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蠢貨?”叔孫貫冷然道,“你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項他、項佗以及勳戚貴胄或者反對遷都,卻絕對不會爲了反對遷都就跟項莊鬧翻,以項莊的心性,若是沒有十足把握他又豈會輕率行事?”

叔孫平道:“那就任由他胡作非爲不成?若遷往洛陽,楚國還是楚國嗎?”

“當然不能任由他胡作非爲!”叔孫貫冷然笑笑,從案上拿起一封密信遞給叔孫平,說道,“平兒,你先看看這個。”

叔孫平匆匆看完,訝然道:“父親,這是宮裡……”

“我兒慎言。”叔孫貫制手製止叔孫平往下說,然後說道,“小子,你自詡才學出衆,可在爲父看來,你的見識手段卻還及不上一個婦人,好好學着點吧。”

叔孫平捧着密信,將信將疑地道:“父親,這跟遷都根本是兩碼事,能行嗎?”

“所以才說你的見識還及不上一個婦人。”叔孫貫伸出手指戮着叔孫平腦門,恨鐵不成鋼地罵道,“這兩年事看似不相干,其實就是一碼事。”頓了頓,叔孫貫又嘆息道,“回去好好想想吧,要想阻止遷都,這是唯一的辦法。”

次日恰逢月初大朝,當項莊穿戴上冠冕朝服登上大殿時,京中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官員早就已經站班等候多時了。

君臣之間敘了禮數,項莊便衝項他使了個眼色。

項他雖然滿心不願,卻還是硬着頭皮站出來奏道:“大王,臣有本奏。”

項莊一肅手,項他便接着說道:“大王,秭陵雖然市集繁華、物產豐饒,堪爲萬世之基業,奈何偏安一隅,而今我大楚雄有十七郡,幅員更遙遙幾千裡,以秭陵爲國都實有諸多不便,爲長治久安計,臣奏請遷都洛陽。”

項莊不動聲色,環顧羣臣道:“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百里賢當即第一個出班附議,遂即桓楚、季布、周殷、鍾離昧、虞子期等勳戚也紛紛出班附議,項佗心下苦澀,也只好出班附議,其餘官員見狀,知道大勢已經不可逆轉,當下也紛紛出班附議,百十來個官員,竟沒一個反對。

項莊佯裝沉吟片刻,說道:“既然大家同聲一詞,遷就遷吧。”

衆臣這才紛紛歸位,遂即內史叔孫平又出班奏道:“大王,臣也有本奏。”

項莊不以爲意,淡然道:“所奏何事?”

叔孫平道:“遷都洛陽,臣以爲令尹說的完全在理,這可以說是衆望所歸,也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不過江東終究是我大楚龍興之地,而且江東魚米豐饒、工商興盛,乃我大楚稅賦錢糧之根本,所以臣奏請留下一位世子鎮守。”

兩班官員中立刻有人詰問道:“世子以何名份鎮守江東?”

叔孫平不慌不忙,朗聲答道:“可封世子爲吳王或者丹陽王。”說此一頓,叔孫平又接着說道,“正好世子項治已然成年,聽聞大王欲譴其爲黔中郡尉,臣以爲大不妥,以世子之尊又豈能委爲一郡之尉?臣以爲世子項治可爲江東留守。”

殿上羣臣面面相覷,叔孫平這是唱的哪一齣?大王不是說了不封王麼,他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非要奏請世子項治爲江東留守,還封王?遂即有念頭轉得快的大臣紛紛轉頭向丹墀上望去,卻看不出項莊的神情有何變化。

便有大臣當場琢磨起來:莫非這也是大王授意的?仔細想想,似乎也不無可能,大王說不封王,看來只是不封異姓王而已,世子項治既是大王嫡出,又過繼給了先王爲嗣,身份可謂貴不可言,封王倒也是理所當然。

很快,便有自認“機警”的大臣紛紛出列,表示附議。

看到有人附議,腦子轉得稍慢些的大臣也回過味來了,不片刻,滿大殿的文官武將就全都站到了丹墀之下,奏請項莊冊封項治爲王,並留守江東。

ps:明天上午有事,更新會在下午或者晚上。

第417章 威逼利誘第162章 離間林胡第305章 與時間賽跑第157章 搶親第270章 巔峰對決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229章 這就是戰爭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215章 匈奴人不過如此第184章 騎射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28章 巔峰對決(一)第101章 獨闖樑營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411章 真的好險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292章 軍制改革第500章 漠南風雲(上)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294章 十年生聚第118章 這纔像支軍隊第31章 戰術第450章 畢書來了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213章 跟匈奴人幹起來了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462章 混戰第443章 第一個回合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152章 割席絕交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391章 韓信用兵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221章 項冠人頭在此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145章 大秦鐵騎第85章 急進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493章 犁庭掃穴第464章 匈奴膽寒第419章 大破羌氐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52章 奪兵權第523章 連環猛攻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492章 單于庭第66章 項羽?!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265章 紅鸞劫第396章 陣前鬥將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278章 禮賢下士第414章 分化瓦解第536章 挑撥離間第20章 哀兵必勝第296章 戰術欺騙第310章 破關第135章 立威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448章 臣有一策第292章 軍制改革第399章 一觸即發第46章 以命博命第326章 輕敵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462章 混戰第76章 火燒臨淄第176章 秦軍之怒第436章 狗急跳牆第25章 攻城第17章 大破樊噲第55章 范陽辯士第504章 姒貴妃第214章 長樂營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152章 割席絕交第15章 兵家尉繚第336章 巔峰對決(九)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467章 託孤(下)第406章 打消耗戰第295章 要對巴蜀用兵?第415章 斬使第453章 大破漢軍(上)第311章 劍閣第319章 天降神兵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527章 聯兵伐齊第488章 合縱連橫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450章 畢書來了
第417章 威逼利誘第162章 離間林胡第305章 與時間賽跑第157章 搶親第270章 巔峰對決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229章 這就是戰爭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215章 匈奴人不過如此第184章 騎射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28章 巔峰對決(一)第101章 獨闖樑營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411章 真的好險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292章 軍制改革第500章 漠南風雲(上)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294章 十年生聚第118章 這纔像支軍隊第31章 戰術第450章 畢書來了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213章 跟匈奴人幹起來了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462章 混戰第443章 第一個回合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152章 割席絕交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391章 韓信用兵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221章 項冠人頭在此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145章 大秦鐵騎第85章 急進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493章 犁庭掃穴第464章 匈奴膽寒第419章 大破羌氐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52章 奪兵權第523章 連環猛攻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492章 單于庭第66章 項羽?!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265章 紅鸞劫第396章 陣前鬥將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278章 禮賢下士第414章 分化瓦解第536章 挑撥離間第20章 哀兵必勝第296章 戰術欺騙第310章 破關第135章 立威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448章 臣有一策第292章 軍制改革第399章 一觸即發第46章 以命博命第326章 輕敵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462章 混戰第76章 火燒臨淄第176章 秦軍之怒第436章 狗急跳牆第25章 攻城第17章 大破樊噲第55章 范陽辯士第504章 姒貴妃第214章 長樂營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152章 割席絕交第15章 兵家尉繚第336章 巔峰對決(九)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467章 託孤(下)第406章 打消耗戰第295章 要對巴蜀用兵?第415章 斬使第453章 大破漢軍(上)第311章 劍閣第319章 天降神兵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527章 聯兵伐齊第488章 合縱連橫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450章 畢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