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下船的人

“委員長和夫人好。”

等酒會開始了好一會,鄭永才上前打招呼道。

“鄭師長,春妮怎麼沒有一起來?”宋美齡向後看了看問道。

“回夫人,春妮說不太適應這種場面,所以就留在了家裡。”鄭永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還是淳樸一點好,淳樸一點好!”

宋美齡還沒有開口,蔣介石已經陰冷着臉說道:

“我就喜歡淳樸人家出身的,不要像一些世家子弟,今天賣了祖宗的地,明天拆了祖宗的屋子……”

鄭永怔了在那,蔣介石這明顯是話中有話,像是在那針對着誰。

“達令,生那麼大的氣對身體不好,再說有那麼多外國朋友在這。”宋美齡婉轉地勸說道。

“你,跟我進來,我有話對你說。”蔣介石勉強笑了笑,等轉過臉來的時候,又恢復了嚴肅刻板的神情對鄭永說道。

忐忑不安的跟着蔣介石來到專門供他休息的房間裡,才小心地關好了門,蔣介石已經略顯得有些煩躁地說道:

“山海關又丟了,知道了嗎?”

鄭永知道蔣介石爲什麼發那麼大的脾氣了,他默默點了點頭。

在奉天淪陷之後,日軍積極備戰,隨後便對榆關發起進攻。

榆關,明朝徐達建關時,就稱山海關,是以往對山海關的別稱。山海關位於燕山山脈及萬里長城的東端,枕山襟海,地勢險要,扼遼、冀咽喉,戰略地位極爲重要。

時扼守榆關的爲張學良任命的臨永警備司令,獨立第旅旅長何柱國。其統轄的部隊除旅,還有獨立步兵第旅、旅、騎兵第旅、和炮兵、工兵各一個營。

日軍對榆關進行進攻之後,何柱國下令堅決抵抗。並向全軍發佈《告士兵書》:

“願與我忠勇將士,共灑此最後一滴血,於渤海灣頭,長城窟裡。爲人類張正義,爲民族爭生存,爲國家雪奇恥,爲軍人樹人格,上以慰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下以救我東北民衆淪亡之慘。”

同時提出戰鬥口號:

“以最後一滴血,爲民族爭生存;以最後一滴血,爲國家爭獨立;以最後一滴血,爲軍人爭人格!”

但是,同樣缺少支援的榆關,僅僅一天多的時間即告失陷,營長安德馨以下官兵四百餘人殉國。

榆關失陷之後。日軍入城大肆搜捕,凡着中山裝者殺,着軍服者殺,寫反日標語者殺。就連便服內穿灰色褲者也殺。

日軍藉口清掃戰場,挨戶搜查,青年學生尤遭日軍仇視。死於非命者數以千計,青年婦女備受蹂躪,居民財物劫掠一空。

在北寧鐵路段,有三名中國警察不肯投降,日軍強行在他們背上插上“歡迎大日本”旗幟,遊街繞全城後,殘酷的將三人殺害……

“那麼多的部隊,一天時間就把榆關丟了,可恥!”

蔣介石看起來非常憤怒。他不斷地來回走動着。忽然停了下來:

“第一天險,第一天險。榆關一丟,華北危急!日本人已經注意榆關一年有餘,張學良爲什麼不及早做準備,爲什麼?他是握有華北軍政一切權利的陸海空副總司令!”

鄭永沉默在了那,一言不發,這個時候自己最好還是不要說話的好。

“說話,爲什麼不說話?你是副總司令的老部下了!”

越是不想說話,蔣介石卻越要自己說話,鄭永苦笑了一下:

“鄭永是是師地師長,委員長能對鄭永說這些話,鄭永心裡已經很感激了。..但事關張,副總司令,鄭永不敢妄加評判……”

“老好人,你是想做老好人,你也是個混帳東西!”

蔣介石這麼罵,鄭永心裡反倒輕鬆了許多,他一罵人,說明不會再追問下去了。

“您在奉天只用一個連,就抵擋了日本人幾個旅團近五個

蔣介石的這話在鄭永聽起來未免太過誇張了,不過這話在鄭永聽來另有意思。

自己現在是中央軍的德械師,是委員長的嫡系部隊了。

中央軍堅守奉天,絲毫不弱下風,幾十萬人的東北軍卻敗得稀里嘩啦。中央軍誓死抵抗,但東北軍地首腦張學良卻一年多沒有任何作爲,誰是真心抗日的就不用再多說了……

蔣介石陰沉着臉說道:

“日本人現在正在進攻熱河,你認爲戰況會如何啊?”

這話問得愈發奇怪起來了,這問題不去問軍事委員會的高官,怎麼會問起自己來了?自己不過是個少將師長而已。

鄭永定了定神,說道:

“鄭永以爲,副總司令必敗,而且是慘敗,熱河是斷無守住的可能性的。”

“哦,這是爲什麼啊?”蔣介石坐了下。

爲什麼?難道告訴委員長自己早知道了?鄭永理了下思路說道:“很簡單,以有準備之軍打無準備之軍,以頑強之決心打軍心散漫之部隊,焉有不失敗的道理?”

蔣介石沉默了一會:

“你的判斷還是很準確地,在我來這個酒會之前,已經接到了報告,正如你所說的那樣,熱河,丟給日本人了……”

鄭永真的愣在了那裡。

慘烈的奉天保衛戰,自己強行扭轉了一段歷史,極大程度上延誤了日軍前進地步伐。使得一些原本早該發生的事情,大大的爲此延後,甚至可以說爲東北軍爭取到了原本不屬於他們地最寶貴的時間。

但爲什麼熱河還是這麼快就丟了?

蔣介石長長嘆息了一聲:

“熱河一丟,華北危急,中國危急。我身爲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是準備通電下野的了……”

鄭永終於知道蔣介石今天爲什麼要和自己說這些話了。

他心裡苦澀的笑了一下,隨即挺直了腰板說道:

“委員長,我以爲熱河失守的責任完全不用您來負責,真正應該下野的,應該是副總司令。他是華北最高軍政長官,理應承擔起守土之責!”

蔣介石沒有說話,鄭永知道委員長要聽什麼,硬了硬頭皮說道:

“鄭永以前是東北軍的,隸屬於副總司令麾下,所以……所以鄭永回去後會電告各大報社,電請副總司令下野,以平全國民衆之憤……”

“由你來起這個嘛……你是漢卿的老部下了,又是抗日英雄……”蔣介石嘆息了一聲:

“就怕漢卿將來會怪你,哎……”

張學良只怕早就連殺了自己地心都有了,這次,不過是再添一條自己在張學良心裡地“罪名”而已。

蔣介石嘆了口氣:“熱河失守消息傳出之後,全國輿論必然沸騰,攻擊我和漢卿二人。我與漢卿同舟共濟,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全國憤怒的浪潮,難免同遭滅頂。”

他接着又說道:

“我們就好比在大風浪中同乘一條小船,必須要有一人先下去,否則就要翻船……

張學良守土有責,會受到全國民衆地攻擊。中央政府更是責無旁貸,我自己首當其衝。

這正如同幾人乘坐一隻小船,本應同舟共濟,但是目前風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沒。

將來風平浪靜,下船的人仍可上船。若是互守不捨,勢必同歸於盡,對政府,乃至於對國家皆沒有好處。”

鄭永知道這倒是蔣介石對自己說的真心話,而且也是實情,否則中國的局勢將勢必難以控制。

自己現在也成了這條船上的一分子,有一天,自己會不會也下船?

“恆淵那。”

這時候蔣介石的稱呼變得親熱了許多:“你是和日本人打過仗的,對中日之未來局勢有何看法啊?”

自己就算有看法也不能在委員長面前說,這一層道理鄭永是知道的:

“鄭永才識淺薄,只懂帶兵打仗,其餘一概不知,願聞委員長教誨。”

顯然對他的態度非常滿意,蔣介石語速平和地說道:

“根據目前情況,我們無法戰勝日本,如果再打敗仗,我們的責任將更重大,目前的做法只能是穩定局勢,和緩敵人,做好準備,長期抗日……”

這一點與未來的局勢發展完全一樣,這位委員長其實早就對中日未來之局勢有了自己的打算。

抗戰,早晚有一天會放到自己面前,放到委員長面前,放到中華民族面的事,自己突然出現在這個時代,又會對這段歷史造成什麼樣的改變?

第103章 戰爭纔剛剛開始第401章 國軍第140章 漢奸第490章 談判之後發制人第224章 即日開赴上海第491章 鄭永式反擊第269章 血色大地第221章 七月七日蘆溝橋第15章 “英雄”?第668章 起事!!第452章 “必殺令”!第178章 突圍前夕第146章 記者會(上)第95章 衆志成城,恢復家園!第470章 發佈會第168章 11師補充旅第520章 總教官第298章 我以我血衛中華(五)第303章 輝煌第237章 晉升第55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第217章 西安事變(上)第200章 一日七戰(上)第60章 要挾第339章 “中國戰鷹”第538章 鄭永的戰略部署第478章 審訊第652章 “御前會議”第89章 北大營之中國奇蹟第589章 兩小時(中)第262章 “士兵沒有墳墓”第57章 飛機坦克該找誰開?第364章 大師兄第133章 林家第551章 危局時刻(上)第79章 最慘烈的八天(三)第618章 可怕的蘑菇雲!!第642章 我的家人第701章 啓動“中華之光”!!第174章 神秘的施奈德第20章 仁德堂第510章 青年軍官衛士團第137章 兵工廠第68章 關東軍司令部第478章 審訊第222章 反擊第630章 校長......第375章 “軍官和士兵”第255章 “澱”師團第333章 “震動計劃”第587章 潘餘嶺(下)第94章 抗戰第241章 吳淞絞肉機之刺刀歡迎第377章 駱駝,田鼠……第515章 “士兵素質”第44章 通電擁蔣第38章 中村震太郎第236章 中國軍人的憤怒第543章 內外壓力第209章 行政院長第277章 薛嶽和蔣百里第45章 事變前夕第327章 “二十萬發子彈”第229章 總攻(下)第398章 持續爆破第372章 “斷風”第383章 天使(中)第368章 戰略部署第541章 任務第667章 “等待”第326章 “亂成一團的勝利”第236章 中國軍人的憤怒第280章 七天七夜(二)第131章 血戰第211章 洋河計劃第466章 最後的報道第351章 埋伏第257章 一年第655章 安排第40章 請求第52章 九月十八日(六)第622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155章 春妮和血漿第585章 潘餘嶺(上)第335章 范蠡攻擊計劃(中)第63章 敢死隊第161章 醫生眼中的“瘋子將軍”第585章 潘餘嶺(上)第552章 危局時刻(中)第438章 三千健兒,刺刀對外!第66章 奪回北大營(下)第184章 德械師第487章 重回重慶第631章 部署第80章 最慘烈的八天(四)第570章 道路......第318章 老對手第168章 11師補充旅第685章 “聯合”??第359章 三義士
第103章 戰爭纔剛剛開始第401章 國軍第140章 漢奸第490章 談判之後發制人第224章 即日開赴上海第491章 鄭永式反擊第269章 血色大地第221章 七月七日蘆溝橋第15章 “英雄”?第668章 起事!!第452章 “必殺令”!第178章 突圍前夕第146章 記者會(上)第95章 衆志成城,恢復家園!第470章 發佈會第168章 11師補充旅第520章 總教官第298章 我以我血衛中華(五)第303章 輝煌第237章 晉升第55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第217章 西安事變(上)第200章 一日七戰(上)第60章 要挾第339章 “中國戰鷹”第538章 鄭永的戰略部署第478章 審訊第652章 “御前會議”第89章 北大營之中國奇蹟第589章 兩小時(中)第262章 “士兵沒有墳墓”第57章 飛機坦克該找誰開?第364章 大師兄第133章 林家第551章 危局時刻(上)第79章 最慘烈的八天(三)第618章 可怕的蘑菇雲!!第642章 我的家人第701章 啓動“中華之光”!!第174章 神秘的施奈德第20章 仁德堂第510章 青年軍官衛士團第137章 兵工廠第68章 關東軍司令部第478章 審訊第222章 反擊第630章 校長......第375章 “軍官和士兵”第255章 “澱”師團第333章 “震動計劃”第587章 潘餘嶺(下)第94章 抗戰第241章 吳淞絞肉機之刺刀歡迎第377章 駱駝,田鼠……第515章 “士兵素質”第44章 通電擁蔣第38章 中村震太郎第236章 中國軍人的憤怒第543章 內外壓力第209章 行政院長第277章 薛嶽和蔣百里第45章 事變前夕第327章 “二十萬發子彈”第229章 總攻(下)第398章 持續爆破第372章 “斷風”第383章 天使(中)第368章 戰略部署第541章 任務第667章 “等待”第326章 “亂成一團的勝利”第236章 中國軍人的憤怒第280章 七天七夜(二)第131章 血戰第211章 洋河計劃第466章 最後的報道第351章 埋伏第257章 一年第655章 安排第40章 請求第52章 九月十八日(六)第622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155章 春妮和血漿第585章 潘餘嶺(上)第335章 范蠡攻擊計劃(中)第63章 敢死隊第161章 醫生眼中的“瘋子將軍”第585章 潘餘嶺(上)第552章 危局時刻(中)第438章 三千健兒,刺刀對外!第66章 奪回北大營(下)第184章 德械師第487章 重回重慶第631章 部署第80章 最慘烈的八天(四)第570章 道路......第318章 老對手第168章 11師補充旅第685章 “聯合”??第359章 三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