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夫人之死

“十夫人快不行了!”

李閻臉一沉,臉上的表情又怒又急,他使勁一招手,說道:“帶路。”

潮水拍打礁石,前面那隊人帶着李閻和查小刀一干人等,很快穿過淺灘,奔着密林中的屋落去了。

海盜裡,人稱“天保仔”的李閻,十幾年前,只是個在海盜窩裡長起來的野孩子。小時候用木盆載着,從海上一路漂流到大嶼山,被人認爲是“媽祖大人”保佑,纔有了天保仔這個稱呼。

十三歲那年,天保仔因爲敢打能拼,被紅旗幫的首領鄭氏夫婦收爲義子,在紅旗幫地位也水漲船高。十年間無數次拼殺,“天保仔”聲名鵲起,不過,最多是是後起之秀,論地位,是遠遠比不上那些,在幫裡刀口舔血幾十年的老人的。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兩年前。

紅旗幫幫主,五旗聯盟盟主鄭一拐突然死於一場海難,他這輩子沒有親生兒子,只有個五歲大的小女兒。一時間紅旗幫人心浮動。

正在這個時候,鄭一拐的妻子站了出來。

五旗聯盟頭領多是寶島水軍將領的後代,鄭一拐是如此,他的遺孀十夫人也是如此,這女人的骨血裡,透着幾分祖輩流傳下的狠辣風采。

動亂未起,十夫人先是以乾兒子“天保仔”的手下勢力作爲尖刀,幾乎把不安分的老人殺了個乾淨,對外又劫了幾票紅毛鬼的大商船,然後嚴明幫紀,收攏人心,兩年時間,紅旗幫的攤子非但沒有顯露頹勢,反而越發紅火。

十夫人手段雖然高,畢竟是個寡婦,身邊能用的人不多,最信任自己的乾兒子“天保仔”。在年輕一代眼裡,仗義疏財的天保仔,也是當之無愧的頭狼角色。

這半年,十夫人更是把大小事宜都交給天保仔去做。才二十幾歲,入幫十來年的“天保仔”,儼然有接班人的架勢。

天保仔在如今的紅旗幫裡親信衆多,足夠織羅起一張大網。一旦十夫人撒手西去,天保仔上位可以說是手到擒來。手下人絲毫沒有反水的可能。

一張呂祖手記,換下一個偌大的紅旗幫,幾萬人手,數百條船,槍炮無數,李閻可以一越成爲整片南海不容小覷的海盜頭目,這筆買賣自然划算。

不過,肉再肥,也得要一副好牙口……

畢竟,這片海上,可有的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深海鯊魚。而再大的勢力,也轉化不成李閻需要的實際利益。怎麼上位依舊是門學問,上位之後,如何在海上和衆多大海盜,官府,和紅毛鬼周旋,更是一道難關。

給李閻報信的這幫人,是紅旗幫的執法隊,約莫百十號人。個個都頂着“高裡鬼”的鮮紅字眼,紅旗幫一共兩百多個高裡鬼,一大半直屬十夫人,這也是她從丈夫手裡獲得的,最大的一筆遺產。

這些人領着李閻走進藤屋,石凳邊上,是個脆生生的女娃娃,不過七八歲的年紀,手腕和腳腕上帶着銀環,粉雕玉琢,十分可愛。

小女孩抱着紅色繡球,任憑身邊的婆姨怎麼哄,依舊悶悶不樂,她瞥見風風火火往這邊走的李閻,眼前一亮,撒開腳丫跑到李閻身前,聲音發甜:

“天保哥!”她張開兩隻小胳膊,“天保哥抱。”

李閻眼神閃爍,在腦海裡搜索了一會兒,才認出這女孩,臉上洋溢出笑容,把女孩抱了起來。

“秀兒。怎麼不高興啊。”

這女孩,是鄭一拐的女兒,今年才七歲。

“天保哥,娘他留了好多血……”女孩低頭弄着手指。

李閻朝屋裡望了一眼,把鄭秀放下,摸了摸她的腦袋瓜,二話不說往裡走,沒人敢攔,查小刀剛邁步,卻被攔下了。

“刀仔,你湊什麼熱鬧!”

那紅頭巾不客氣地斥了一句。

查小刀私下瞥了瞥嘴,心裡有點不舒服,可轉念一想,那十夫人是天寶仔的乾孃,李閻繼承了天保仔的身份,固然得了這紅旗幫龐大勢力,但是,自然而然,也成了那十夫人的兒子,

想來那十夫人一個海盜頭子的老婆,不說肥醜,也是四五十歲的老婆子。

一想到李閻這次硬生生被閻浮安排出一個“乾媽”,那“乾媽”要真死了,更得披麻戴孝。查小刀自從接觸李閻,還沒見他吃過虧,這次吃這麼大一個悶虧,“刀仔”的心裡還挺高興,可惜是看不見李閻叫一箇中年歐巴桑“乾孃”的精彩畫面了。

吱喲~

李閻邁步進來,屋裡頭的環境清幽,窗邊擺着花草,獨具閩浙風格的漆器,竹簾,牆上掛着一張墨龍大畫,氣勢不凡。

可就在李閻掀開簾子進裡屋的瞬間,屋裡幾十把鳥銃齊刷刷地對準了他,李閻瞳孔一縮,想後退已經來不及。身後領他進屋那個紅頭巾漢子腳尖朝前一墊,鋼刀把子抵住李閻腰眼,語氣不乏愧疚:“天保,對不住。兄弟就是個跑腿的,你跟十夫人的事,你們自己說清楚。”

李閻刀眉一挑,也不慌亂,他眼睛掃了一圈,無一人跟他對視,接着。李閻看向了籠着紗帳的牀上。

那裡,有一道時隱時現的紅光。

紅光濃烈時候,極其耀眼,淡的時候又像煙,幾乎看不見。

手背朝上,修長的手指拉開紗帳,這女人三十四五的年紀,眼角已經有淺淺的皺紋,可仍稱得上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只是眉眼間不時流露出一絲煞氣,讓人望而生畏。頭髮上簡簡單單插着兩隻木釵,卻讓人無端端想起蛛網上的黑寡婦。

不過,女人的臉色蒼白得可怕,牀邊全是換下來的帶血繃帶。凳子上的銅盆裡全是紅色。

不需說。這便是那位十夫人了

李閻脣角一翹,也不顧槍頂着,兀自往前走了兩步,倒也沒人阻止。

他臉皮多厚啊,不就認個便宜娘嘛,什麼大事?

“乾孃,兒子回來得晚些,給您賠不是了,您老這動刀動槍的,是要做什麼?”

李閻自認有百樣的心腸,千般的手腕,卻沒注意,自己“乾孃”兩個字出口,十夫人臉上先是一抹哀涼,接着,眼底便是濃濃的煞氣……

就要考完試了,黎明前總是黑暗的,請忍耐一下。

第十四章 水婆子屍(下)第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四十八章 孰忠孰奸第十七章 纏龍搰眼第四章 食技·蓑衣花刀!第七章 追!說兩句第十四章 千歲火精第六十一章 開鑼!第四十五章 搬風水第七章 戰火中的母子第四十八章 古靈怪修(上)第二十章 風水斗第四十六章 大鬧活魚谷(完)第十二章 水婆子屍(上)第八十六章 太陰太陽雙魚符罡第二十九章 山雨第十二章 深海教會第十六章 互訴衷腸第九十一章 丹焰煮海第四十一章 蔡牽第四十六章 命出三奇第十二章 深海教會第三十二章 峰值突破!隱飛第八十章 大盜梟聲(二)第八十二章 大盜梟聲(四)第十章 夢地府第五十六章 終果第七十四章 李閻的,回答(二)第四十五章 陳躍武第二章 寒酸的獎勵第六章 一個月,三百萬!第十章 遊神?第十章 翰林冷鏈第十二章 遠遁第三十一章 大魔鬼湖探索始末第八十一章 大盜梟聲(三)第五十一章 媽閣具第三章 五方老,解放第十八章 天乙對水君第三十七章 虎烈!第八十三章 天下風流三個半第二十七章 十六天魔舞第六十四章 第一把傳說武器第三十六章 抽刃向誰?第十八章 天保仔之死(完)第六十七章 白熱化第二章 刺青!第三十二章 鬼與虎!第五章 只道尋常第五十二章 赤龍使第五十七章 致命抉擇第三十五章 天只一算(三)第四十四章 鶴唳風聲第四十章 換馬記(下)第二十六章 無底之淵(完)第十二章 遠遁第五十九章 血肉苦弱(四)第七十四章 破局(下)第九章 第五日第十三章 險惡端倪第五章 九鳳第三章 遊神第五章 立命第七十五章 李閻的,回答(三)第七十六章 火鼎丹娘第四十八章 孰忠孰奸第七章 掃尾第四十章 茱蒂第四十九章 狐妻?第五十七章 致命抉擇第十五章 強手第二章 雷霆第二十七章 籌劃第五十九章 魚龍舞第四章 出人意表的魔動科技第七十章 機械波旬?白骨波旬!第九章 攝山女(下)第二十九章 極樂會第十三章 風貌與際遇第八十八章 深入黑船第十八章 平息第四章 太陰秘典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十章 趙劍中第十一章 整備第一章 斬邪雄劍!第四章 過眼之暇(一)第八章 爻第三十六章 魔染刺蛇第六章 再吊兩天第三十三章 太虛羅經儀第二十八章 三煞七嗔第二十八章 三煞七嗔第三十六章 蛇猛?第二十六章 百舸爭流第七十八章 再見,再見第二十一章 事態明朗第六章 百妖堂會第七章 不可與命爭矣
第十四章 水婆子屍(下)第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四十八章 孰忠孰奸第十七章 纏龍搰眼第四章 食技·蓑衣花刀!第七章 追!說兩句第十四章 千歲火精第六十一章 開鑼!第四十五章 搬風水第七章 戰火中的母子第四十八章 古靈怪修(上)第二十章 風水斗第四十六章 大鬧活魚谷(完)第十二章 水婆子屍(上)第八十六章 太陰太陽雙魚符罡第二十九章 山雨第十二章 深海教會第十六章 互訴衷腸第九十一章 丹焰煮海第四十一章 蔡牽第四十六章 命出三奇第十二章 深海教會第三十二章 峰值突破!隱飛第八十章 大盜梟聲(二)第八十二章 大盜梟聲(四)第十章 夢地府第五十六章 終果第七十四章 李閻的,回答(二)第四十五章 陳躍武第二章 寒酸的獎勵第六章 一個月,三百萬!第十章 遊神?第十章 翰林冷鏈第十二章 遠遁第三十一章 大魔鬼湖探索始末第八十一章 大盜梟聲(三)第五十一章 媽閣具第三章 五方老,解放第十八章 天乙對水君第三十七章 虎烈!第八十三章 天下風流三個半第二十七章 十六天魔舞第六十四章 第一把傳說武器第三十六章 抽刃向誰?第十八章 天保仔之死(完)第六十七章 白熱化第二章 刺青!第三十二章 鬼與虎!第五章 只道尋常第五十二章 赤龍使第五十七章 致命抉擇第三十五章 天只一算(三)第四十四章 鶴唳風聲第四十章 換馬記(下)第二十六章 無底之淵(完)第十二章 遠遁第五十九章 血肉苦弱(四)第七十四章 破局(下)第九章 第五日第十三章 險惡端倪第五章 九鳳第三章 遊神第五章 立命第七十五章 李閻的,回答(三)第七十六章 火鼎丹娘第四十八章 孰忠孰奸第七章 掃尾第四十章 茱蒂第四十九章 狐妻?第五十七章 致命抉擇第十五章 強手第二章 雷霆第二十七章 籌劃第五十九章 魚龍舞第四章 出人意表的魔動科技第七十章 機械波旬?白骨波旬!第九章 攝山女(下)第二十九章 極樂會第十三章 風貌與際遇第八十八章 深入黑船第十八章 平息第四章 太陰秘典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十章 趙劍中第十一章 整備第一章 斬邪雄劍!第四章 過眼之暇(一)第八章 爻第三十六章 魔染刺蛇第六章 再吊兩天第三十三章 太虛羅經儀第二十八章 三煞七嗔第二十八章 三煞七嗔第三十六章 蛇猛?第二十六章 百舸爭流第七十八章 再見,再見第二十一章 事態明朗第六章 百妖堂會第七章 不可與命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