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定策

第636章 定策

兵仗司屋檐下的冰溜子,在陽光的照射下融化,冰水落下,將土地滴出一個個小窩。

針對拉發火管,趙煦仔細給王應講解了一遍其原理。

“原來如此。”王應恍然大悟。

如果只是這四種材料,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燕王這麼一說,他便搞清楚了爲什麼這些東西湊在一起,能夠引燃手榴彈中的火藥了。

輕輕嘆了口氣,王應道:“沒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手榴彈裡面,竟然有如此精密結構。”

趙煦笑了笑,“這還只是開始,今後的武器只會越來越精密,你可要有準備。”

王應點了點頭,他明白燕王的意思。

自己需要像王崇他們一樣與時俱進,否則自己這個兵仗司主事便要被淘汰了。

“臣明白,現在每天回家,臣都會向王崇討教自己不懂的學問。”

“不錯,就需要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趙煦說道。

頓了一下,他又問:“現在你有信心獨立製造這個木柄手榴彈嗎?”

王應點了點頭,“這個東西若是做不出來,下官這身官袍也就白穿了。”

“既然如此,從現在便開始安排生產,過不了多久,王府親軍便會用上。”趙煦叮囑道。

交代了這件事,他回了王府。

東瀛的海上聯盟被他破解了,黃色火藥和手榴彈正在全速生產。

接下來,他需要面對的就是第二次魯城會盟。

在他看來,這次會盟毫無疑問會達成討伐燕州的共識。

他們定然清楚,長期的對峙,於他們更爲不利。

所以,會盟結束的三個月到半年,針對燕州的戰爭便會爆發。

不過,這個時間也不是完全由他們掌控。

一但黃色火藥和木柄手榴彈儲備充足,主動權就完全在他手上了。

果然,正如他猜測的一樣,三天後,東瀛北狄以及勢族們如約在魯城舉行會盟。

第五天,齊國第二次派出使節抵達燕城。

這次依舊是老調重彈,齊國使節正式告訴他東瀛,北狄以及七家勢族結盟。

如果不選擇臣服,面臨的便是伐燕聯盟的戰爭。

對此,趙煦自然不屑一顧,只說了一個“滾”。

“真是狐假虎威,豬鼻子插大蔥裝象,以爲這就能嚇到我們燕州嗎?簡直可笑。”

議事堂,齊國使者灰溜溜離開,劉福無不鄙夷地嗤笑一聲。

常威也在。

第二次魯城會盟開始,他便返回了燕城,因爲王府定然要針對這次會盟的結果,做出相應部署。

接着劉福的話,他道:“到正如殿下所說,現在時間在我們,憑藉晉河天塹,他們一個兵也別想到燕州搗亂,這段時間只需要安心等待黃色火藥和木柄手榴彈就行了。”

他剛到燕州便得知了這款火器,爲此,他恨不得把燕王抱住親幾口。

之前,一想到南下攻城中的巷戰,他便撓頭。

有了這款火器,今後攻克城池會容易許多。

而且他認爲這款手榴彈絕不是僅僅用於巷戰這麼簡單。

在他腦子裡,已經有數種使用這種木柄手榴彈的方法了。

待回到軍營,他便讓士兵練習扔假的木柄手榴彈。

所以,什麼狗屁伐燕聯盟,在他眼裡不值一提。

相比劉福和常威等王府老官員和將領,從金陵過來的朝廷大臣則一個個愁眉不展。

雖然他們曾經也是朝廷上的主戰派,但這個伐燕聯盟真的把他們嚇得不輕。

這個聯盟中僅僅一個北狄,就是當年大頌的噩夢。

現在還包括七家勢族,以及一個與大頌隔海相望的東瀛。

這樣一個龐大的勢力團結起來討伐燕州,他們怎能不心中惴惴。

但是燕王和自己的老部下面對此事似乎很輕鬆,這讓他們嘴裡的消極建議說不出來了。

楊豐望了望常威等將領,又望了望以前自己的老部下。

隨即,他無奈地搖了搖頭。

在燕城生活越久,他越發現燕王培養出來的官員和將領身上有一種不同於朝廷官員的精氣神。

尤其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這與朝廷舊臣的區別越發明顯。

燕王和其部下往往不懼艱險鬥志昂揚,而朝廷大臣則是唯唯諾諾,舉棋不定。

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況讓他有一種恍然。

即便把燕州交給朝廷的大臣們管轄,只怕最後也會變的和以前的大頌朝廷無異。

所以,這一刻他無比支持燕王,也支持燕王將皇帝趙恆排除出政務的核心。

讓趙恆吃喝玩樂,讓從金陵過來的官員擔任一些閒職。

沉吟了一下,他說道:“老臣支持殿下,若殿下能夠用得着老臣,老臣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煦望向楊豐,露出笑容。

從金陵過來的朝廷舊臣還是以楊豐和糜衍爲核心的。

楊豐表態,基本上就是在壓制不同的聲音。

儘管趙煦根本不在乎這些金陵老臣的聲音。

但是,他覺得還是有必要維持朝廷的和諧。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又從南方逃來不少官員,商賈以及皇族,前後相加,這些人達到了八萬之巨。

這個數字對趙煦來說不多,畢竟金陵曾是擁有近乎一百五十萬人口的繁華城池。

這些人帶着財富而來,現在成了燕城的消費主力。

他還指望這些人繁榮燕州的商業。

所以,表面上還要給他們一些面子。

在楊豐的支持下,應對伐燕聯盟的策略再無異議。

這時,一個大臣突然出列:“殿下,臣有一事稟奏。”

趙煦望過去,這是一位從金陵過來的老臣,乃是皇族成員,當下擔任宗人府宗令,名字叫趙帆

意識到什麼,他道:“什麼事?”

“殿下,自金陵之亂,皇族宗親便停了月俸,現在不少宗親子弟生活窘迫,望殿下開恩,能夠恢復月俸,歲祿,否則皇族宗親流落街頭,這丟的是皇家的臉面。”

趙帆此話說出,劉福微微色變。

歷朝歷代,皇族都是由朝廷供養的,不過這也同樣成爲每代朝廷沉重的財政負擔。

其實,這些皇族剛剛抵達燕州的時候,便有人提出,只是燕王一直壓着沒有答應。

現在,趙帆這個宗人令當着燕王的面提出這個問題。

證明皇家宗親對此事越來越急迫了。

(本章完)

第1143章 總體局勢第801章 聯動第778章 破裂的談判第68章 戰馬第1137章 判斷第588章 事態第927章 都護府第617章 東瀛戰略第979章 追南逐北第589章 琉球國第1021章 棄子第907章 這是威脅?第1126章 尼古拉第209章 各懷鬼胎第798章 名曰秦式第212章 決斷第675章 步步緊逼第1130章 兩套體系第1131章 衝突點第1009章 夜襲第294章 優質乾糧第276章 燧發槍第510章 戰前籌備第1065章 命令第1028章 接觸戰第709章 雙線佈局第217章 死灰復燃第209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危機第956章 工兵鏟第385章 樑家雄心第590章 攝政王第406章 以牙還牙第892章 金屬第575章 竇家暴露第65章 酒動京師第111章 燕郡一統第795章 來自燕州的信第261章 周毅的選擇第96章 無毒不丈夫第1153章 求援第548章 堅守第15章 生死之間第240章 卡尺第71章 密情第792章 雷陣第600章 入侵第557章 傷口第821章 南下第784章 戰爭序幕第40章 天香佳人第294章 優質乾糧第671章 處決第1058章 飲血第380章 朝堂狂瀾第797章 日新月異第1134章 了結第1079章 天可汗第948章 大殺器第1006章 殺入皇城第847章 人頭第951章 自行車第129章 汗庭第1023章 直逼麻六甲第378章 條件第1021章 棄子第611章 奪城第428章 真面目第764章 肢解戰略第494章 離間第152章 鐵模鑄成第130章 朝堂爭論第640章 臭味相投第569章 熱烈第783章 勢族合一第87章 醇王的回報第415章 車陣出擊第635章 巷戰利器第18章 訛詐張家第980章 凱旋第740章 下一步第857章 準備戰爭第1058章 飲血第77章 展示第291章 全新指揮第420章 西北號角第374章 平息第1151章 第1164 通牒第768章 震懾第1028章 接觸戰第896章 壓制第144章 水泥的誕生第651章 傳單第483章 投毒第620章 鋼鐵爲基第420章 西北號角第974章 槍騎兵第215章 賞賜第814章 缺口第1121章 兩個計劃
第1143章 總體局勢第801章 聯動第778章 破裂的談判第68章 戰馬第1137章 判斷第588章 事態第927章 都護府第617章 東瀛戰略第979章 追南逐北第589章 琉球國第1021章 棄子第907章 這是威脅?第1126章 尼古拉第209章 各懷鬼胎第798章 名曰秦式第212章 決斷第675章 步步緊逼第1130章 兩套體系第1131章 衝突點第1009章 夜襲第294章 優質乾糧第276章 燧發槍第510章 戰前籌備第1065章 命令第1028章 接觸戰第709章 雙線佈局第217章 死灰復燃第209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危機第956章 工兵鏟第385章 樑家雄心第590章 攝政王第406章 以牙還牙第892章 金屬第575章 竇家暴露第65章 酒動京師第111章 燕郡一統第795章 來自燕州的信第261章 周毅的選擇第96章 無毒不丈夫第1153章 求援第548章 堅守第15章 生死之間第240章 卡尺第71章 密情第792章 雷陣第600章 入侵第557章 傷口第821章 南下第784章 戰爭序幕第40章 天香佳人第294章 優質乾糧第671章 處決第1058章 飲血第380章 朝堂狂瀾第797章 日新月異第1134章 了結第1079章 天可汗第948章 大殺器第1006章 殺入皇城第847章 人頭第951章 自行車第129章 汗庭第1023章 直逼麻六甲第378章 條件第1021章 棄子第611章 奪城第428章 真面目第764章 肢解戰略第494章 離間第152章 鐵模鑄成第130章 朝堂爭論第640章 臭味相投第569章 熱烈第783章 勢族合一第87章 醇王的回報第415章 車陣出擊第635章 巷戰利器第18章 訛詐張家第980章 凱旋第740章 下一步第857章 準備戰爭第1058章 飲血第77章 展示第291章 全新指揮第420章 西北號角第374章 平息第1151章 第1164 通牒第768章 震懾第1028章 接觸戰第896章 壓制第144章 水泥的誕生第651章 傳單第483章 投毒第620章 鋼鐵爲基第420章 西北號角第974章 槍騎兵第215章 賞賜第814章 缺口第1121章 兩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