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接敵

李察的軍隊和吐番王國的前鋒主力首先是斥候之間的激戰,不過雙方都知曉對方一些底細,在試探一番後,並沒有發動所有的斥候投入前線。

這避免了雙方精銳斥候偵騎的消耗。

在沒有絕對把握可以掌控整個戰場的時候,避免精銳的斥候無意義的戰死消耗是十分常見的行爲。

畢竟能擔任斥候的都是軍隊裡的佼佼者,還要掌握大量斥候專業的知識,培養的成本和週期都很高,損失太大對誰都沒有好處。

當然,若是對手實力不足的話,任何一個統帥都會不惜代價的掌握對方所有的軍事情報,然後在有利的地點設下一個完美的伏擊圈。

好在,李察經過接連大勝,俘虜了大量節度使牙兵,這些人都是非常好的斥候,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斥候隊伍,遮蔽整個戰場或許能力不足,但護住自己的主場還是不成問題的。

雙方都是來尋求決戰的,自然不會進行躲貓貓一般的捉迷藏運動,幾萬大軍在外,每一天消耗的糧草物資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再厚的家底也不會無意義的去消耗。

李察能支撐兩萬主力行軍作戰,靠的都是攻城掠地時奪取的戰利品和地方倉庫裡的物資支持,比起吐番王國的大軍還要窘迫……

因此,松贊干布是不想耗,而李察則是耗不起,雙方一拍即合,選定了一個寬闊的平原地帶準備進行一場決定性會戰。

吐番王國的前鋒主力匯聚了整隻大軍的精華,自然不可能全都是步兵,吐番王國雖然地處多山高原地區,但並不是一點養馬區域都沒有,全國搜刮一番還是能拉起一支幾千人騎兵隊伍的。

再加上吐番大軍進入西域地區後,通過掌控西域地盤,以及從西域軍閥手裡大肆購買或勒索戰馬,又擴編了自己的騎兵隊伍。

作爲珍貴的騎兵隊伍,松贊干布自然是將其當成絕對主力使用,所有的騎兵隊伍全部在覈心主力中,也就是那三萬鐵甲兵的一部分。

這三萬鐵甲兵中有將近萬人是有馬的騎兵,包括一支單獨的衝陣騎兵軍團,和吐番禁衛軍騎兵團。

這近萬騎兵可是松贊干布眼裡的寶貝疙瘩,也是他用來扼制李察騎兵隊的底牌。

在西域這片地區,有近萬騎兵足以稱得上是整個西域舉足輕重的大軍閥了。

雙方在試探中漸漸接觸逼近,相距十里地的時候,李察和松贊干布開始將主力大軍徹底延伸展開,數萬大軍展開後足足佔據了十多裡的戰場橫截面,漫山遍野全是密密麻麻的人頭!

正所謂人數過萬無邊無沿,在這種規模的交戰中,即便是地處平坦地區,統帥一眼也無法將自己的隊伍都收入眼界中,必須依賴大量的傳令兵來維持對整個軍隊的操控。

這也是爲何很多紙上談兵的將領一上了戰場就傻眼的原因,在沙盤上運籌帷幄和親自踏上戰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很快,臨時的木架子高臺拔地而起,這是李察爲了方便自己觀察戰場命人建設的,在野戰中臨時搭建指揮台是非常常見的,除非主帥親自帶兵衝鋒!

高高的指揮台可以讓主帥儘可能的將己方和敵方的兵力收入眼底,整個軍陣也是圍繞着指揮台擺佈的。

李察一方因爲人少,所以並沒有如同吐番王國那般展開軍陣蔓延十多裡地,站在高臺上的李察還是勉強可以將自己大軍盡收眼底的。

而對面的吐番大軍,則密密麻麻全是人頭組成的兵線,林立的長矛沖天而起,向這裡緩緩逼近。

在這種環境中,除了有制高點視野的主帥外,前線的官兵根本看不到敵軍後方的情況,在前線官兵眼裡敵人就好像無窮無盡一般從天邊蔓延而來。

因此,在前線官兵眼裡,很難察覺到一萬人和十萬人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當然,如果被包圍的話,前線官兵就能切身體會到敵人兵力雄厚的恐怖了。

除此之外,兵力雄厚的一方還可以準備更多的預備隊,佈置更多的兵線,組建更寬闊的軍陣縱深,這可以使得作戰時己方的後勁更加充足,不至於被擊敗一波就全軍潰敗!

正因如此,在古代戰場上,人多終歸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當然,這裡的人多指的是雙方兵員素質差距不大的情況,若是烏合之衆,人數再多也僅僅只是給對方送人頭和戰功……

最起碼,士兵要經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戰兵纔可以。

當士兵脫離烏合之衆的層次後,人數優勢纔會真正意義的體現出來。

剩下的就是考驗士氣和統帥指揮調度能力的時刻了。

不過李察的軍隊過半都是絕對服從的系統本部兵馬,即便李察只是個半路出身的將軍,指揮起來也非常順手。

將領指揮大軍作戰時,最重要的就是對各個軍隊實力的預估和紀律性的約束,若是預估過高,派到某個方向的軍隊瞬間被敵人打垮,那會導致整個陣線出現缺口,甚至最終戰敗。

如果預估過低,則會造成戰鬥力的浪費,也是得不償失的行爲。

至於紀律性那更是必不可少的,紀律性不夠,即便主將命令下達了,他們也會耽誤戰機!

然而,在系統本部兵馬這裡,這些都不再是問題,嚴格的等階制度和兵種介紹讓李察充分意識到麾下系統士兵的綜合戰鬥力,連預估都省下了,而且恆定死忠的士氣也可以讓系統士兵完美執行李察的各種命令!

至於具有不確定性的野戰軍團,李察只需要將他們擺在第一線固定位置即可。

如此一來,野戰軍團就不需要頻繁調動,同時也能在戰場上當系統本部兵馬的第一道屏障,降低系統兵的損失。

敵軍最開始的進攻絕對是士氣最旺盛的時候,李察自然要將野戰軍團推出來消磨敵人士氣!

這就是李察花費大代價養着大批野戰軍團官兵的主要原因。

292 雙頭巨人322 綠皮圍攻長安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401 全面戰爭364 傀儡政權080 色目人之間的拼殺472 統一印度190 荒墳守衛276 光明頂大會408 陽謀與反擊160 神機營騎兵153 騎兵碾壓495 神聖同盟瓦解266 受傷的總是士紳441 松贊干布的崛起026 填滿兵額098 破罐子破摔029 破片高爆手雷102 婚娶政策385 保鏢衛隊128 軍功授田332 宋太祖的理想456 詭異的光頭415 恐明症031 3階兵411 第二次反擊341 統治人類的方式242 戰略遇阻225 李察的目標236 陷入重圍072 上萬唐幣到手173 吐番後路397 改編戰俘014 鎮守是蘿莉控028 拋射箭雨415 恐明症358 奪取炮兵陣地371 忽悠成仇人108 吐蕃人的輕視(第五更求訂閱)311 絕世毒計477 列強態度313 進攻長安500 一百發核彈089 犯錯的縣令459 吸乾468 歐陸形勢276 光明頂大會249 登臨天山264 西域危機354 自傲的尤安033 投靠092 武者待遇182 被血腥吸引的未知敵人072 上萬唐幣到手098 破罐子破摔116 以少擊多037 忌憚303 拿下涼州城034 分權066 戰後處理101 掌控高象縣430 先天之軀164 武者終歸是棋子327 火槍的巨大優勢191 夾心三明治366 龍立果的提議339 迴歸316 古代版人民戰爭的海洋299 踏過護城河228 李察的亡靈軍團420 毀天滅地299 踏過護城河065 自殺式衝鋒437 接連開戰157 全殲與收穫484 奧地利亡國264 西域危機057 平叛隊伍088 心氣010 初級抽獎421 民心089 犯錯的縣令491 波斯衛所387 南宋的危機感159 成王敗寇475 歐陸王權的敵人174 三家結盟426 剿滅藩鎮022 安祿山造反401 全面戰爭123 絕望的昭武狄遮403 同樣的選擇(恭祝大家國慶快樂)196 唐幣122 進攻史國府118 務必全殲463 睜開眼的李察422 兵臨首都296 不宣而戰200 與龍家的妥協151 尉遲英哲的底牌
292 雙頭巨人322 綠皮圍攻長安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401 全面戰爭364 傀儡政權080 色目人之間的拼殺472 統一印度190 荒墳守衛276 光明頂大會408 陽謀與反擊160 神機營騎兵153 騎兵碾壓495 神聖同盟瓦解266 受傷的總是士紳441 松贊干布的崛起026 填滿兵額098 破罐子破摔029 破片高爆手雷102 婚娶政策385 保鏢衛隊128 軍功授田332 宋太祖的理想456 詭異的光頭415 恐明症031 3階兵411 第二次反擊341 統治人類的方式242 戰略遇阻225 李察的目標236 陷入重圍072 上萬唐幣到手173 吐番後路397 改編戰俘014 鎮守是蘿莉控028 拋射箭雨415 恐明症358 奪取炮兵陣地371 忽悠成仇人108 吐蕃人的輕視(第五更求訂閱)311 絕世毒計477 列強態度313 進攻長安500 一百發核彈089 犯錯的縣令459 吸乾468 歐陸形勢276 光明頂大會249 登臨天山264 西域危機354 自傲的尤安033 投靠092 武者待遇182 被血腥吸引的未知敵人072 上萬唐幣到手098 破罐子破摔116 以少擊多037 忌憚303 拿下涼州城034 分權066 戰後處理101 掌控高象縣430 先天之軀164 武者終歸是棋子327 火槍的巨大優勢191 夾心三明治366 龍立果的提議339 迴歸316 古代版人民戰爭的海洋299 踏過護城河228 李察的亡靈軍團420 毀天滅地299 踏過護城河065 自殺式衝鋒437 接連開戰157 全殲與收穫484 奧地利亡國264 西域危機057 平叛隊伍088 心氣010 初級抽獎421 民心089 犯錯的縣令491 波斯衛所387 南宋的危機感159 成王敗寇475 歐陸王權的敵人174 三家結盟426 剿滅藩鎮022 安祿山造反401 全面戰爭123 絕望的昭武狄遮403 同樣的選擇(恭祝大家國慶快樂)196 唐幣122 進攻史國府118 務必全殲463 睜開眼的李察422 兵臨首都296 不宣而戰200 與龍家的妥協151 尉遲英哲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