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麻煩來了(上)

魏晉以來,胡風漸侵,男女大防開放,甚至已成爲文人雅士的生活點綴。

鄭言慶的年紀小,可奈何人家才華出衆。能創出一種恆古未有之的書體來,若沒有些紅袖添香的趣事,豈不是少了很多風liu?故而,張仲堅三人顯得習以爲常。

至於心裡是否沸騰着八卦之血,言慶不得而知。

ωωω• ttKan• ¢〇 坐在車廂裡,鄭世安正一臉嚴肅,“言慶,爺爺不管你日後有多大出息,但一點你必須要牢記。不可以和任何人說關於朵朵的事情,否則一定會引來天大禍事。”

“爲什麼?”鄭言慶有些抗拒。

鄭世安嘆了口氣,正色道:“以前,我只以爲徐媽母女是落難的世胄貴族,所以也沒有在意。可現在看來,似乎並非如此。老爺那等人物,看完了徐彌留言以後,立刻把書信焚燬,不敢將內容告之任何人。我從未見過,老爺如此謹慎的模樣。而今日送信的人,口稱‘小姐’若何,也說明徐彌並非破落世胄,實乃……”

實乃什麼?

鄭世安沒有說出來。

但言慶卻知道,他話語中的意思:徐媽和朵朵,一定是謀逆者!

嬰兒時,他曾偷聽過徐媽和朵朵的對話,當時徐媽曾提及當朝上柱國,宋國公,右武侯大將軍賀若弼的名字。鄭言慶就隱約猜測到,徐媽肯定和謀逆者有關係。

可現在,從鄭世安口中得到確認,似乎又是另一種滋味。

言慶低下頭,片刻後輕聲道:“爺爺,你放心吧。”

他即沒有答應鄭世安,也沒有反駁。而鄭世安理所當然的認爲,言慶已經答應了。

於是也不再談及此事,話鋒一轉,把話頭就轉到了言慶的書體上。

鄭世安識字不多,不過見多識廣。

鄭言慶和他交談的時候,必須要小心翼翼,以免露出什麼破綻出來。好在,鄭世安更多的是興奮,也沒有問的太過細緻。交談了一會兒之後,鄭世安就睏乏了。

上了年紀,畢竟精力上有些承受不住了。

他靠在車廂上,很快就打起盹兒來。而鄭言慶,則透過車窗向外面看去,心思早已經飄飛到了九霄雲外……

————————————————————————————————

正午時分,車隊抵達偃師城外。

鄭世安命令鄭爲善在成爲圈好了營地,然後和鄭爲善一起進城。鄭爲善是要購買一些物品,而鄭世安則是奉命去拜訪本地的一位富豪。臨走時,他讓言慶留下來,並告之他不要離開營地。

鄭世安前腳剛走,杜如晦就拉着孫思邈找上門來。

“言慶,忙什麼呢?”

鄭言慶正在把玩那柄綠珠匕首,擡起頭說:“沒忙什麼啊,在這裡想事情罷了。”

杜如晦笑得很燦爛,眼睛幾乎眯成了一條縫。

“想你那小情人?”

“啊!”鄭言慶的臉,頓時通紅。

孫思邈沒好氣的責罵道:“你這傢伙,怎麼口無遮攔?言慶恐怕正想着他那書體呢。”

說着,目光不自覺的落在了鄭言慶手上的綠珠匕首上。

先是一怔,孫思邈驚奇問道:“言慶,你手中拿的,可是綠珠?”

“啊?”鄭言慶點點頭,“它的確是叫綠珠,孫先生莫非認得它嗎?它很有名嗎?”

孫思邈說:“我曾聽說過這把神兵,乃西晉太康年間石崇花費巨金,請能工巧匠打造而成。石崇有一名寵妾名叫綠珠,故而因此得名……後來綠珠墜樓而死,石崇也被亂兵所殺,這柄綠珠由此而不知所蹤。沒想到,竟然落入小兄弟之手。”

鄭言慶沒有想到,手中這柄綠珠,居然還有這樣的故事?

孫思邈說:“若真是綠珠,小兄弟你可定要好生收藏。雖說算不得什麼神兵利器,但也極爲名貴。如果被有心人知道,弄不好還會招惹是非,需知財不可外露。”

“多謝孫先生提醒。”

鄭言慶點點頭,將綠珠和那包裹青色,寫着《別賦》的白布,貼身放好。

杜如晦有些急不可耐,“言慶,外面天氣正好,我們何不出去走走,好過在這裡氣悶?”

“可是,爺爺說不讓我出去。”

“鄭管家是不讓你一個人出去,你現在是和我們一起出去,他怎會責怪你呢?”

孫思邈微微一笑,點頭不語。

是啊,有孫思邈在前面擋着的話,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再說了,只是出去走走罷了。整日呆在這車廂裡,氣悶的緊,出去透透氣也不錯。

想到這裡,言慶站起身來。

“孫先生,杜先生,張大哥不去嗎?”

“他?”

杜如晦笑道:“仲堅又豈是能閒得住的人?這邊剛圈好營地,他就進城去了,說是去見一個朋友……他的事情,咱們不要過問。反正也就是在這附近轉轉,不會走遠。

說起來,這偃師周遭,倒也有些好去處。

這裡距離東漢年間的太學府不遠,當年你鄭氏先祖鄭玄先生,還在那裡講過學呢。你既然是鄭氏家人,倒也可以去憑弔一番……孫先生,你覺得我這主意如何?”

孫思邈輕輕點頭,“如晦說的也有道理。”

既然孫思邈也這麼說了,鄭言慶也不再堅持。

三人一起走出營地,孫思邈拉着他的手,杜如晦在一旁說笑,朝着太學遺址走去。

早春時節的天氣,變化莫測。

走出營地時,尚豔陽高照。可走不多時,風雲突變,天空開始飄飛起濛濛細雨。

雨水有些冰涼,落在臉上,讓人不由得打了個寒蟬。

好在杜如晦早有準備,出門時帶着兩把竹傘。與孫思邈分了,三人共用兩傘,倒也沒有影響遊興。濛濛細雨中,田園居漂浮一抹如絲如縷的輕霧,令天地變得模糊起來。

那路邊的楊柳青青,在雨水中隨風而動,頗有幾分詩情畫意。

“雨中踏青,倒別有滋味。”

杜如晦似乎很喜歡這樣的一種氛圍,對孫思邈說道。

此情此景,帶着幾分玄意,孫思邈也輕輕點頭。只是踏青、踏青,這田野中青色並不多,卻讓人多少有些遺憾。

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後屢加擴建。

在建武二十七年的時候,太學講堂已有十丈長,三丈寬。永建六年時,漢順帝又下詔擴建,到漢質帝的時候,太學生的人數,已多達三萬餘人,其規模可見一斑。

曹魏時期,太學再興。

正始二年,也就是公元214年時,在太學刻立石經二十八塊。因正始二年的石經,是以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字體所書,故而又被後人稱之爲‘三體石經’。其內容更包括了尚書、春秋、周易、公羊傳等經典,以供太學生們拓印學習。

西晉以後,以漢魏之制再興太學。咸寧二年(276)時,在太學外有設立了國子學,使二學並存。晉惠帝曾立下規定,凡五品官子弟可入國子學,六品官以下子弟,則入太學。

只可惜,五胡亂華以來,三百年動盪,昔日東漢太學,已化作了廢墟。

“言慶既然曾臨摹蔡中郎,想必也知道當年蔡中郎曾在此地,以隸書把分體刻立熹平石經的事情吧……只可惜,那熹平石經已隨戰亂毀去,只能讓我等在此憑弔。”

杜如晦無限感慨,似是對言慶語,又好像是自顧自說。

“如晦,而生平有何志向?”孫思邈突然問道。

杜如晦一怔,輕聲道:“我生平無甚大志向,只望有朝一日,能湊齊四十六塊石經。”

“哦?”

孫思邈眉頭一蹙,而鄭言慶則萬分驚訝。

他萬萬沒想到,後世名垂千古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三位的杜如晦,此時竟只是一個發燒友,想的也不過是湊齊四十六塊熹平石經?這可不夠主旋律啊。

以言慶所想,杜如晦應該是豪言壯語,說出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

可他這個答案,和他後世所享有的聲名,顯然不太搭配。莫非,此杜如晦,非彼杜如晦?

但又一想,言慶倒也理解。

如今尚是隋文帝主政,自開皇以來,大隋倒還算興盛。

國內嘛,即便說不上政通人和,但也沒有太大紕漏;而對外,隋文帝以強硬姿態,大勝突厥吐谷渾等塞外胡人。雖然在仁壽二年征討高句麗失敗,但元氣未傷。

只怕這個時候的大多數人,還沒有生出大逆不道的思想吧。

所謂時勢造英雄,亂世建功業。

杜如晦身爲官宦子弟,祖父是工部尚書,父親是昌州長史,也是從四品的官員,算得上是朝中顯貴。思想覺悟,倒也談不上,但若說造反之類,卻也不太現實。

——————————————————————

三更完畢,懇請收藏推薦!!!!!!!!!!!

啊啊啊啊啊,成績慘淡啊……

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19章 金堤關(完)第57章 東都(七)第79章 關中再來客第76章 危機第19章 安南都督第63章 關中來客第55章 交易第87章 歸去兮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55章 約定第卅章 天下棋局二第廿七章 他是秦瓊第52章 何爲盛世?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54章 天下大勢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上第52章 麥子的野望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上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中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二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廿章 八百年門閥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卌一章 新羅六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第59章 噩耗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11章 僚亂(四)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64章 李神通(三)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4章 隋楊安在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下)第17章 長命鎖第19章 言慶就學第15章 金堤關(一)第6章 長安好第9章 種子(上)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餘韻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87章 歸去兮第17章 好鬥世家子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16章 崔道林(中)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卅九章 新羅四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16章 出征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86章 踏雪獅子驄第57章 東都(五)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91章 父子相見第6章 山雨欲來第57章 東都(六)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五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6章 辛文禮新文禮?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58章 迴歸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17章 長命鎖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12章 豎子敢稱霸王?第卅一章 回滎陽三第16章 出征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廿二章 緣由第62章 殤逝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11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80章 投名狀第卌七章 屍山血海三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章 隋楊安在第12章 沒有想象的好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89章 未來的路第10章 流言第57章 東都(一)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六)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上)第67章 誠意第15章 翠雲回家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6章 朵朵失蹤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卌六章 回洛陽第51章 喜盈門(七)
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19章 金堤關(完)第57章 東都(七)第79章 關中再來客第76章 危機第19章 安南都督第63章 關中來客第55章 交易第87章 歸去兮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55章 約定第卅章 天下棋局二第廿七章 他是秦瓊第52章 何爲盛世?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54章 天下大勢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上第52章 麥子的野望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上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中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二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廿章 八百年門閥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卌一章 新羅六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第59章 噩耗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11章 僚亂(四)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64章 李神通(三)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4章 隋楊安在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下)第17章 長命鎖第19章 言慶就學第15章 金堤關(一)第6章 長安好第9章 種子(上)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餘韻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87章 歸去兮第17章 好鬥世家子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16章 崔道林(中)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卅九章 新羅四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16章 出征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86章 踏雪獅子驄第57章 東都(五)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91章 父子相見第6章 山雨欲來第57章 東都(六)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五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6章 辛文禮新文禮?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58章 迴歸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17章 長命鎖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12章 豎子敢稱霸王?第卅一章 回滎陽三第16章 出征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廿二章 緣由第62章 殤逝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11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80章 投名狀第卌七章 屍山血海三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章 隋楊安在第12章 沒有想象的好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89章 未來的路第10章 流言第57章 東都(一)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六)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上)第67章 誠意第15章 翠雲回家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6章 朵朵失蹤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卌六章 回洛陽第51章 喜盈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