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畝甘蔗林

鄭家在洛陽城郊,有一塊麪積近千頃的田莊。

周遭幾個村莊的百姓,幾乎都是靠着給鄭家做佃戶爲生。農耕時節即將到來,佃戶們也開始緊張了……雖說自開皇以來,隋文帝不斷加強均田制的推廣,但大量被世族佔居的土地,可不會那麼容易被吐出來。且不說這些田地大都是鄭家的永業田,即便是那些露田,想要鄭家輕鬆交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當初,鄭家在鼎盛時期,僅洛陽一地,就有良田萬頃。

如今縮減到千頃,從某種程度上,也似乎表明了關東世族的沒落。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鄭家今不如昔,依舊在河洛地區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地位,不在官職大小,而在於家聲和名望。關東士族的家聲,遠非關隴集團可比。

早春時節,田地中以露出了勃勃生氣。

幾十個望氣師,在田莊管事的帶領下,于田壟間觀望地氣。這望氣師,也是一種專門的職業。他們和風水師不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每年開春時勘察田地。

這田地怎麼劃分?

那一塊土地要閒置,哪一塊土地要耕種?

沒有望氣師勘察,絕不會輕易開工。

看着那些忙碌的望氣師,鄭言慶不免生出一些感慨。

這年月,還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沒想到勘察地氣,也成了一種職業。

什麼叫做專業?

這個就叫做專業!

至少在後世,鄭言慶沒見過這種細緻入微的劃分。

幾名管事跟在鄭世安的身後,不時回答鄭世安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激烈的爭吵。

鄭言慶倒是很清閒,在田中漫無目的的走動。

徐世勣沒有來,他對這種事情,沒有半點興趣。用他的話說,與其來田莊轉悠,倒不如在家看看書,打打拳。而鄭言慶卻是本能的想要過來觀看。畢竟在前世,他沒少參加過這種場面。聽鄭世安說,等到了龍擡頭,佃戶們還會祭祀天地,以祈求風調雨順,有個好年景。大概也就是這個原因吧,言慶就跟着過來了……

看鄭世安在忙碌,鄭言慶討要了一頭青驢,騎着在田莊周圍打轉。

初春時節的風,雖還有些許寒意,但卻並不刺骨。吹拂在身上,讓人感覺很舒服。

特別是空氣中瀰漫着的那種氣息,是蓄藏了一整個冬天的地氣,深呼吸下,可讓人精神飽滿。每年秋收之後,農人們會把那些殘梗丟棄在田地裡,以滋養生息。

而這些天然的肥料,在經過一個冬天的發酵之後,就轉化爲土地的生氣。

呼吸這樣的生氣,讓人產生出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很舒服,也讓人心情很愉悅。

“咦?”

漫無目的地走着,鄭言慶突然勒住了青驢。

“小八?”

“是,鄭少爺!”

從青驢後面,跑過來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廝。雖是一身莊稼人的打扮,長的倒也算眉清目秀。小廝姓毛,在家中行八,是個佃戶的兒子。鄉下人,也沒有名字,大家都稱呼他做毛小八,久而久之,小八也就成了他的名字。別看鄭言慶只是鄭氏管家的孫子,可在這些佃戶的眼中,那就是天……畢竟,鄭大士也好,鄭仁基也罷,都不可能跑來摻和這些農事。真正做主的,還就是鄭世安這樣的管家,管事。

分發多少種子,劃分多少田地,還有農具、耕牛,以及佃金多少,這都是管家管事做主。鄭世安的一句話,能讓佃戶到天堂;同樣的,他一句話,也能讓佃戶進地獄。所以,此次鄭世安巡視田莊,田莊管事們,同樣不敢怠慢了鄭言慶。

小八的大姐,是田莊管事的小妾。

於是這陪伴鄭言慶的任務,就落到了小八的身上。

鄭言慶用馬鞭指着遠處的河灘問道:“那片河灘上,種植的是什麼東西?”

小八回答道:“啓稟鄭少爺,那是去年,鄭管事從嶺南尋來的甘蔗。本來他想要用這些甘蔗,製作一些砂糖,以方便日常使用。可沒想到種下來後,不見成長。

後來聽人說,這甘蔗栽種的時節和方法很獨特,而且要在沙地上栽種才能產出砂糖。管事覺得麻煩,所以就打消了念頭。那塊土地,本來就有些不好,這農忙開始以後,就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管事說,等農忙結束了,再處理這些甘蔗,然後休養一年,來年再行耕種……其實,要我說啊,這塊地不理也罷,貧的很呢。”

這甘蔗的種植方法,和普通農作物的確不同。

要在剛一入冬,快要下霜的時候,砍去甘蔗的頭尾,埋入泥土之中。還要避開地勢低窪,有積水的溼地。然後在第二年雨水到來之前的五六天時,從土中取出。剝掉外殼後,以每段五六寸的長度,把甘蔗切開,然後密集排放在地上。好像魚鱗一樣的頭尾相連,再用少許泥土覆蓋。之後還要發芽,分栽,而且最好是用沙壤土,靠近河邊栽種。

想來,那位鄭管事也只知道要靠近河邊栽種,但是對栽種的步驟卻不瞭解。

而在後世,隨着地域的差異越來越小,原本生長於南方的甘蔗,在北方也有大量的種植。鄭言慶前世分管這一塊,所以對於甘蔗的種植方法,倒也不是很陌生。

說起來,種植甘蔗倒也沒什麼。

可問題在於,甘蔗的栽種步驟繁瑣,且在這個時代,侷限性很大,想要大規模推廣北方種植甘蔗,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說了,這玩意兒除了出砂糖,似乎也沒有別的用處。

鄭言慶搖搖頭,推翻了想要種植甘蔗的想法。

如果說剛發現這塊蔗林的時候,他的確是生出過這樣的念頭。可一想到這其中的可操作性,鄭言慶立刻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得不償失嘛,似乎沒什麼實用價值。

提青驢轡頭,言慶準備離開。

慢着,剛纔小八說……用甘蔗制砂糖?

中國的製糖工藝,早在西周時就有了。不過當時製作的,主要是以飴糖爲主,也就是俗稱的麥芽糖。而種植甘蔗,則在楚辭中有過記載。著名的《楚辭-招魂》當中,有:胹鱉炮糕,有柘漿些。這裡的柘,就是甘蔗,柘漿,則是說甘蔗的汁液。

而東漢張衡所著的《七辨》當中,更有‘沙飴石蜜’的句子。

沙飴,就是指微小的晶體,也就是砂糖的雛形。

仁壽年間,人們所食用的砂糖,色澤渾濁,多附有糖汁的顏色。但使用量卻非常大。

人們喜好甜食,更有甚者,會在煎茶時,加入一些砂糖。

砂糖的價格並不算太昂貴,所以即便是普通家庭,也能消費得起。而且,砂糖不比食鹽之類的物品,朝廷會加以嚴格的控制,甚至徵收高昂的稅收。砂糖的成本很低,前景卻非常廣闊。關鍵就在於,如果能改進砂糖的工藝,可獨霸市場。

當然了,以言慶目前的能力,自然不可能壟斷砂糖的銷售市場。

但是鄭言慶卻知道,這砂糖提純的方法,而且還知道砂糖的深加工技術,也就是冰糖的製作工藝。說起來,這種工藝並不是很高深,但卻絕對是領先於這個時代。

“鄭少爺,鄭管家在叫你。”

毛小八的聲音,將鄭言慶從沉思中喚醒過來。

他擡頭看去,只見鄭世安正在遠處向他不停招手,那意思是要他趕快過去。

“哦,那我們過去吧。”

言慶只好暫時放棄了念頭,趕着青驢行過去。

可是在心裡面,卻在努力的回憶着白砂糖的製作工藝。如果他真的能夠製出白砂糖來,那可是一大筆收入。當然了,這裡面還有一個合作伙伴的問題,需要仔細斟酌。

他認識的豪商並不多,只有徐蓋和張仲堅兩人而已。

以鄭言慶對徐世勣的控制力,說服徐蓋接手,想來問題不大。可是徐蓋和鄭家的關係太密切了,如果他把這件事告訴鄭家的話,那麼迎接鄭言慶的怕是滅頂之災。

不找徐蓋,那就只剩下張仲堅了。

要說起來的話,張仲堅的確是一個合適人選。

其一,張仲堅的父親是揚州首富,背後還有吳縣張氏撐腰。而甘蔗的主要產地,就集中在江南地區,張氏族人有這先天的便利條件。這一點,絕非徐蓋可以比擬。

而第二點,鄭言慶和張仲堅接觸並不多,但也能看得出,張仲堅是一個很爽利的人。

不管是孫思邈還是杜如晦,對張仲堅的評價都不算太低。

但問題在於,張仲堅能不能說服他老爹呢?而且,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聯絡張仲堅,這是一個大麻煩。在沒有想出一個妥善的方法之前,言慶決定暫時先隱瞞下來。

同時心裡面還存有一個念頭:如何把徐世勣,牢牢的綁在自己的船上?

“言慶,事情辦得差不多……”

鄭世安笑呵呵的說道:“天也不早了,咱們這就回去。若晚了的話,怕是進不得城。”

鄭言慶點點頭,隨着鄭世安準備上車。

說來也奇怪,那頭青驢居然亦步亦趨的跟着鄭言慶,任憑其他人拉住繮繩也不行。

“你想跟我回去?”

鄭言慶笑呵呵的看着青驢,伸手抱住了那張驢臉。

“要不,就跟我回去吧……爺爺,可以嗎?”

鄭世安溫和一笑,“既然這畜生願意跟着你,就帶它回去吧。”

就這樣,青驢的轡頭拴在馬車上,鄭世安和鄭言慶坐在車裡,離開了鄭家田莊。

“爺爺,如果……我是說如果啊,大公子真有其他的想法,您會怎麼辦?”

在路上,鄭言慶突然開口詢問。

鄭世安何等精明,自然明白鄭言慶話中的意思。

早先,他曾對言慶說:鄭仁基很可能不會讓鄭言慶做鄭弘毅的書童。其實,這裡面還包含着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鄭仁基是否會看重鄭世安呢?只怕也是問題。

聽言慶這麼一問,鄭世安的臉陰沉下來。

他沉吟片刻,輕聲道:“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咱們就離開洛陽,回去服侍大老爺去。”

第15章 一畝甘蔗林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60章 大業十四年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19章 金堤關(完)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78章 有子第71章 花郎隱者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一)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57章 東都(五)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7章 哈士奇(下)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62章 殤逝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16章 處江湖之遠下第69章 末日(四)第廿六章 昔日袍澤週末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廿九章 黃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78章 有子第82章 河南王(上)第16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李神通(一)第5章 王府門外的偶遇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下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卌八章 屍山血海四第4章 海門鎮(二)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57章 東都(三)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64章 李神通(一)第卅二章 瓦崗興李當王一第51章 喜盈門(五)第91章 父子相見第6章 七學士(三)第69章 末日(三)第卌一章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第73章 身世大白第57章 東都(五)第52章 破題:原道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51章 喜盈門(二)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下)第5章 魏徵的決斷(一)第卌五章 屍山血海一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4章 所求者何?第61章 風滿樓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69章 末日(二)第19章 金堤關(完)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15章 彌勒弟子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83章 公子威武第卅五章 各懷心機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18章 別惹我!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16章 崔道林(中)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70章 贏家第79章 滎陽之變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77章 何人死期?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四第78章 言慶露心聲第66章 李道彥第卅三章 平壤一夜六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89章 鳳兮鳳兮第卌一章 一千貫下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卌二章 武僧第19章 黃口孺子言太平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57章 俱傷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69章 末日(七)第卅七章 又聞彌勒聲第57章 東都(六)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廿七章 俚之危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
第15章 一畝甘蔗林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60章 大業十四年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19章 金堤關(完)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78章 有子第71章 花郎隱者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一)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57章 東都(五)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7章 哈士奇(下)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62章 殤逝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16章 處江湖之遠下第69章 末日(四)第廿六章 昔日袍澤週末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廿九章 黃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78章 有子第82章 河南王(上)第16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李神通(一)第5章 王府門外的偶遇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下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卌八章 屍山血海四第4章 海門鎮(二)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57章 東都(三)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64章 李神通(一)第卅二章 瓦崗興李當王一第51章 喜盈門(五)第91章 父子相見第6章 七學士(三)第69章 末日(三)第卌一章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第73章 身世大白第57章 東都(五)第52章 破題:原道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51章 喜盈門(二)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下)第5章 魏徵的決斷(一)第卌五章 屍山血海一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4章 所求者何?第61章 風滿樓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69章 末日(二)第19章 金堤關(完)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15章 彌勒弟子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83章 公子威武第卅五章 各懷心機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18章 別惹我!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16章 崔道林(中)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70章 贏家第79章 滎陽之變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77章 何人死期?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四第78章 言慶露心聲第66章 李道彥第卅三章 平壤一夜六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89章 鳳兮鳳兮第卌一章 一千貫下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卌二章 武僧第19章 黃口孺子言太平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57章 俱傷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69章 末日(七)第卅七章 又聞彌勒聲第57章 東都(六)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廿七章 俚之危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