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明君舞 金谷園中論捭闔

?金谷園,又名梓澤,是當今第一首富石崇的別墅。石崇爲了和曾經的第一首富王愷爭富,更爲了縱情放逸,糜爛生活,賄賂權貴,花費數年時間和無數金銀財寶,在背依邙山、前臨谷水風水俱佳之地,建了規模幾十裡的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

金谷園隨地勢高低築臺鑿池,園內清溪縈迴,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羣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整座花園猶如天宮瓊宇,人間仙境。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百花竟豔,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蹁躚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洛陽八大景一的“金谷春晴”指的就是這裡的春天美景。

以賈謐、石崇、潘岳等爲首的“二十四友”,常迎來送往、賞舞聽歌、吟詩作賦,暢飲於此。

“魯公,今日大駕光臨金谷園,剛剛新婚,嫂夫人該不會有意見吧?”今日爲了給自己外甥歐陽建接風洗塵,沒想到剛娶嬌妻的賈謐也來參加今日的聚會,石崇十分媚道。

“不解風情,提她作甚,天下之豔麗莫過於金谷園!聽說綠珠姑娘新排了舞曲,特來欣賞!”賈謐本是男女皆好之人,況且這王景風貌美芳名遠揚,但是結果卻不是那樣的美好,這王景風竟然是傳說中的石女,幾次嘗試都未成功後,賈謐在她身上卻提不起任何興趣。精心挑選的魯公夫人竟然是石女,這樣的家醜自然無法外揚,幸好他姬妾成羣,也不缺這一人,今日心中又念着潘郎,特意藉機前來相會。

“我也早有此意,所以這才提前通知魯公,但未想到魯公一直公務繁忙,竟然大駕光臨,真是蓬蓽生輝。綠珠所唱此曲,爲越石(劉琨字)新譜的詞曲,此舞名爲明君,乃爲紀念昭君出塞一事!”石崇語音剛落,一陣仙樂已經響起。

只見一羣穿着錦繡,豔麗奪目的婢女翩翩起舞,肥瘦一樣,高矮一樣,動作一樣,如一羣孿生姊妹,不知道這石崇在哪裡找到這麼多如此身高相貌都差不多的舞女,更是不計成本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培訓。卻見她們光彩熠熠如日月,居中一綠衣姑娘,如衆星拱月般,恍若天仙下凡,嫋嫋而出,卻不是綠珠是誰!真是衣翩翩兮若驚鴻,身矯矯兮如游龍,輕塵生兮羅襪,斜日照兮芳容。忽而靜如處子,忽而動如狡兔,隨着音律輕舞着,只見她輕啓朱脣,唱道:

“我本良家女,將適單于庭。辭別未及終,前驅已抗旌。僕御涕流離,猿馬悲且鳴。哀鬱傷五內,涕位沾珠纓。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願假飛鴻翼,乘之以遐徵。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昔爲匣中玉,今爲糞土塵。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屏。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爲情。”

在美女如雲的封建帝王**中,曾出現過一位既豔冠羣芳,又真正具有獨立特行品格的女子,她就是王昭君。王昭君是一會幾乎被歷史和皇權埋沒的宮女,寂寥的深宮生活使她受到遠較其他女性更深重的壓抑,她還是一位知書達禮且講求氣節的人,所以一旦想到難以見到天顏,她毅然作出了北上和親的決定。

昭君出塞是一曲千古絕唱,它唱出了女人的悲哀,也唱出了女人的堅強。本來兩國交好,並不首先是一個女人應負的責任,但在古代卻有“和親”的策略,以皇帝女兒即公主身份嫁到異藩的形式,達到民族團結的目的。爲了和親,西漢一朝就同匈奴、烏孫嫁出了十多位公主,當然這些都並不是真正的公主,大多是宗室女或其他女子頂替公主之名出嫁,王昭君就是這其中一位。遠離家鄉,離別親人,身處異族,生活不慣,語言不通,王昭君的心情當然十分悽苦悲哀,後來無數名人墨客以此懷古論今,抒發心懷。

綠珠這首《明君》單道佳人命薄,紅粉時乖,生了絕代的才色,不能遇金屋之榮,反遭那摧殘之苦。那昭君色奪三千,不免塞外之塵;飛燕、合德,雖一時寵冠三宮,只是何曾令終;西子、貂蟬,徒貽話柄;蔡文姬悲笳哀咽,尤爲可憐。大抵有了一分顏色,便受一分折磨,賦了一段才情,便增一分孽障。這昭君負才色而生不遇時,故事本就十分悽慘,再加上綠珠聲音又如此淒涼婉轉,讓人如身臨其境,瞬間回到到300多年前的塞外匈奴。

“何須遠嫁,即嫁於吾!”那賈謐雖然剛娶了嬌妻王景風,卻不知何因對她總使不上雄風,今日再見着洛陽第一美女綠珠,容貌更勝王景風,立刻雄風大振,感覺身下堅挺如柱,口中忍不住出言猥褻,眼看就要一把摟住綠珠一陣押褻。

石崇心中雖有不樂之意,卻不敢有任何表露出來,依然若無其事自顧飲酒作樂,那綠珠雖是自己最愛的美妾,卻純屬綠珠報恩之心,當年若不是救她們母女於強盜手中,以此女剛烈之性格絕不會輕易得手。佳人雖好,但卻沒有牢牢抱住賈謐這根大腿來的實在,他之所花費如此多大價錢培養樂妓、舞妓,其中本就有討好權貴的意思。若那賈謐強要和綠珠行那秦晉之好,石崇雖不樂意,卻不得不而爲之。只是他此時卻暗憂,以綠珠的剛毅性格,若是當場發鬧,薄了賈謐的面子,只怕誰的臉面能不好看。石崇一時處於進退兩難中,向前、退後都不是辦法,只能裝作沒看到,自顧飲酒。

卻見那綠珠仍不慌不忙,取笑嫣然,雙袖輕舞,一個箭步就從賈謐懷中退出。賈謐知覺一陣香風傳來,如雲如雨,立即神魂顛倒,如換了一人,前一刻還是出言淫穢,後一刻突然變得彬彬有禮道,“綠珠姑娘果然才色雙全,此曲天有,人間難聞!”

“看來這賈謐看在與我交情上,最終還是放了綠珠,免得讓我太過難堪!”石崇心中暗驚,本以爲綠珠的性格肯定當場不從,讓賈謐難堪,爲此得罪賈謐後果不堪設想,爲此十分爲難。卻不知賈謐突然就轉變了口氣,變得道貌岸然,彷彿如同翩翩君子。

綠珠連忙欠身行禮道,“多謝魯郡公誇獎,珠兒真是萬般榮幸!”,緊接着再道了聲萬福,帶着一班歌姬舞女離開宴廳。

潘岳看那賈謐最終沒有硬上綠珠,臉上也一現悅色。他雖已經年近半百,依然面若少年,俊美不減當年,只是那密雲般烏黑的秀髮那幾縷銀絲,道出了他的年齡,也道出了他的滄桑。

他雖出身在官宦之間,但無奈仕途不暢,妻女病亡更讓他一度對仕途灰心,若無老母牽掛,他早已隱山出塵。但是直到賈謐的出現,一切都改變了,不僅仕途節節高升,他的人生也煥發了第二春,從那賈謐的交往中他找到了和他的亡妻楊容姬初次相見的感覺,從那賈謐的眼中,他甚至看到了女兒金鹿那撒嬌可愛的樣子,他很奇怪這種感覺,雖然他的年齡是賈謐的二倍,不知道把他看成了愛人還是自己的孩子,他只知道從此他的一生和賈謐是綁在一起,無論貧窮貴賤,不離不棄。

看見氣氛有所尷尬,潘岳遂道,“近日餘聞士衡(陸機字)出補吳王郎中令,魯公特增詩一篇,魯公之文章華美,可比肩漢之賈誼。然士衡之回詩亦曲高和寡,吾雖不才,原爲魯公作回賦!”

潘岳於是端起酒杯,吟道,“肇自初創。二儀絪縕。粵有生民。伏羲始君。結繩闡化。八象成文。芒芒九有。區域以分。……”

潘岳詞章之華麗當世之少有,若稱第二,無人可爲第一。溜鬚拍馬,爲其善長,衆人皆拍手稱快。

當吟道,“大晉統天。仁風遐揚。……”之時候,衆人起身道賀,屋內一時又樂舞響起,好不熱鬧。

“今日衆友本爲堅石接風洗塵,想不到一時安仁卻成了主角!堅石馮翊一任,愛民如子,深得當地民衆愛戴,誅殺郝散一事只是奉命辦事,氐人羌人雖有所怨言,卻也明白是非。”賈謐也跟着道。

堅石爲歐陽建字,他是石崇外甥,同爲“二十四友”之一,此次剛從馮翊太守之位奉調回京。

“多謝魯公美言!”歐陽建回到,他文采雖佳,卻自認不如潘安仁。

“不過因爲郝散之事,孫秀卻對你恨之入骨,孫秀雖不足爲慮,其背後趙王倫卻是其大靠山!”賈謐又跟着道。

“關右混亂全由孫秀剝削虐待西戎而起,雍州刺史、揚烈將軍解系,御史中丞解結,和我一起上書皇上,誅殺孫秀,以謝天下羌人、氐人。”歐陽建又道。

“此事吾已知曉,趙王擇日將調回洛陽,擔任車騎將軍、太子太傅。朝廷正議樑王司馬肜去接任徵西大將軍一職,都督雍涼軍事。張大人也早有誅殺孫秀之心。”賈謐此時官雖爲散騎常侍,但朝中大事,張華、賈模、裴頠等人無不找其商量,一是其深得後寵,另是其承嗣賈充魯郡公爵位,在朝中地位超然。

“如此真是西戎大幸,吾替天下數十萬羌人、氐人謝魯公大恩大德!”衆人跟着歐陽建一起道賀。

“雍容貴戚,進不貪功,退不懼罪。”這就是當今朝野對司馬氏這些王爺的評價,樑王司馬肜和他的弟弟司馬倫相比,更好不到哪去。這個錦衣玉食的王爺進不求功名,退不怕處罰,根本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主。賈謐卻巴不得都是如此,這樣天下方能大亂,讓司馬家的王爺臭名遠揚,造天下人唾罵,此時他纔好渾水摸魚。;

第117章 巴氐流民第116章 傾家蕩產第209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下)第134章 平原王司馬乾第132章 司馬故里第141章 南風往事第77章 又遇故人來 怎中離間計第70章 好疇郊紮營 探梁山地形第172章 舊帝駕崩,新帝登基!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212章 苦肉計第50章 千年帝王都 多少餓殍民第150章 朝堂之上(下)第243章 引氣入體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55章 引火燒身第214章 巴丘縣第214章 巴丘縣第196章 脫困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116章 傾家蕩產第103章 請將須行激 少年不若老第48章 小靈天奇遇 駁馬青牛裔第115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184章 無爲而治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183章 掉包計第37章 雙喜至 剛獲麟兒又新婚第44章 二千銀甲騎 出人函谷關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13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條龍脈第149章 朝堂之上(上)第213章 引路紙鳶第62章 建章 宮懷古 漸臺憶往事第24章 夜未央 行俠仗義沁人心第174章 出塵第168章 背水一戰(下)第8章 真假戲 圖窮匕現見真章第73章 無數餓殍民 山腹爲苦役第17章 暗爭鬥 陽謀陰謀環環扣第121章 伏擊第231章 談判第163章 龍有逆鱗,觸之則怒第150章 朝堂之上(下)第82章 百年傷心事 一夕在心頭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15章 悟彭祖 煉化樂氣求通脈第136章 碾殺第32章 盡奢侈 庭院深深有幾許第123章 淨明忠孝道第106章 人生似宿鳥 大限各自飛第86章 有緣遇故人 賜福爲聖徒第228章 毫無還手之力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173章 鍼砭時弊第177章 辯忠奸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151章 先禮後兵(上)第144章 以孝治天下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36章 霄壤別 方知天外還有天第57章 可憐谷中魂 雖死不得安第110章 從奴隸到主人第129章 各懷鬼胎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216章 阿強第51章 攬三秦俠客 招流民從軍第30章 識血煉 比翼雙飛其樂融第4章 新人笑 宮中怨婦有誰知第58章 谷中除殭屍 又遇骷髏海第205章 開壇立教第149章 朝堂之上(上)第132章 司馬故里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197章 雲雨悟真術第186章 葛洪衛玠歸來!第49章 白叟翁論道 俏郎君尋仇第177章 辯忠奸第86章 有緣遇故人 賜福爲聖徒第114章 西夷校尉第45章 尹喜故宅內 十面埋伏計第13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條龍脈第66章 過始平入秦 久旱迎喜雨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181章 花神娘娘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163章 龍有逆鱗,觸之則怒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99章 寒威千里望 玉立雪山崇第224章 天門峽第225章 笛聲悠悠第31章 初入道 沉迷其中不知年第53章 小神醫診疫 兩衙役放人第235章 夢魘靈體第19章 情深處 無心插柳柳成蔭
第117章 巴氐流民第116章 傾家蕩產第209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下)第134章 平原王司馬乾第132章 司馬故里第141章 南風往事第77章 又遇故人來 怎中離間計第70章 好疇郊紮營 探梁山地形第172章 舊帝駕崩,新帝登基!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212章 苦肉計第50章 千年帝王都 多少餓殍民第150章 朝堂之上(下)第243章 引氣入體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55章 引火燒身第214章 巴丘縣第214章 巴丘縣第196章 脫困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116章 傾家蕩產第103章 請將須行激 少年不若老第48章 小靈天奇遇 駁馬青牛裔第115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184章 無爲而治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183章 掉包計第37章 雙喜至 剛獲麟兒又新婚第44章 二千銀甲騎 出人函谷關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13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條龍脈第149章 朝堂之上(上)第213章 引路紙鳶第62章 建章 宮懷古 漸臺憶往事第24章 夜未央 行俠仗義沁人心第174章 出塵第168章 背水一戰(下)第8章 真假戲 圖窮匕現見真章第73章 無數餓殍民 山腹爲苦役第17章 暗爭鬥 陽謀陰謀環環扣第121章 伏擊第231章 談判第163章 龍有逆鱗,觸之則怒第150章 朝堂之上(下)第82章 百年傷心事 一夕在心頭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15章 悟彭祖 煉化樂氣求通脈第136章 碾殺第32章 盡奢侈 庭院深深有幾許第123章 淨明忠孝道第106章 人生似宿鳥 大限各自飛第86章 有緣遇故人 賜福爲聖徒第228章 毫無還手之力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173章 鍼砭時弊第177章 辯忠奸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151章 先禮後兵(上)第144章 以孝治天下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36章 霄壤別 方知天外還有天第57章 可憐谷中魂 雖死不得安第110章 從奴隸到主人第129章 各懷鬼胎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216章 阿強第51章 攬三秦俠客 招流民從軍第30章 識血煉 比翼雙飛其樂融第4章 新人笑 宮中怨婦有誰知第58章 谷中除殭屍 又遇骷髏海第205章 開壇立教第149章 朝堂之上(上)第132章 司馬故里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197章 雲雨悟真術第186章 葛洪衛玠歸來!第49章 白叟翁論道 俏郎君尋仇第177章 辯忠奸第86章 有緣遇故人 賜福爲聖徒第114章 西夷校尉第45章 尹喜故宅內 十面埋伏計第13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條龍脈第66章 過始平入秦 久旱迎喜雨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181章 花神娘娘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163章 龍有逆鱗,觸之則怒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99章 寒威千里望 玉立雪山崇第224章 天門峽第225章 笛聲悠悠第31章 初入道 沉迷其中不知年第53章 小神醫診疫 兩衙役放人第235章 夢魘靈體第19章 情深處 無心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