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新的黨爭

王允出自太原祁縣王氏,這是幷州數一數二的豪門。

太原王氏分爲兩支,祁縣王氏與晉陽王氏,兩支皆是世代爲官的名門,與甘陵崔家有些相似。

有名門背景,自然會有極高的名望。

王允年輕時就以剛烈聞名,之後以司徒高第闢爲侍御史,名氣本就相當大。

當時舉高第闢用王允的司徒,就是袁隗。

之後黃巾起義,王允隨皇甫嵩和朱儁參戰,舉報張讓、段珪等宦官勾結太平道,隨後被任用爲豫州刺史——其實就是做了對抗宦官的急先鋒,然後得到了袁隗的保護。

但張讓支持何進清理了雒陽黃巾,又配合抓捕了馬元義,算是自證了清白,重新得了劉宏信任。

隨後王允被張讓報復,或者說是遭到了閹黨的反擊,落了個‘誣告反坐’的罪名下了獄。

這不是冤案,因爲王允確實是在誣告張讓。

當時楊賜和袁隗力保,王允纔沒落死罪。

黃巾主力被平定後,大赦天下,王允被楊賜和袁隗撈了回來,官復原職。

但只隔了一個月,又因爲當街辱罵張奉,落了個‘謗君’的罪名再次被捕入獄。

張奉可不是那麼好罵的,人家是劉宏的連襟,王允罵的是‘搏汝屬’——這是很常見的髒話,可劉宏與何皇后都是張奉的親屬,這當然不能隨便搏……

何進、楊賜、袁隗等人又一次聯名上書,力保王允,又沒落死罪。

王允又一次進了監獄,遇到大赦依然沒被釋放。

直到來年再次大赦,王允出獄,又聽說張讓正在追捕自己。

王允知道張讓容不得自己活着,便改名換姓去了河內避禍。

這次運氣很好,趕上了朱儁擔任河內太守。

朱儁雖然有點過氣了,但保住王允的命還是沒問題的。

直到前不久,得知天子駕崩,皇后、何進、何苗、袁隗、張讓、趙忠、段珪等人陸續被殺,又收到劉備討伐袁紹的檄文,王允才改回原名,積極的‘響應討逆’重新入京。

一個能與張讓代表的天子黨正面對抗,並連續幾次逃出生天的官僚,當然是個擅於抓住機會的人。

荀爽、蔡邕、黃婉等二十多個天下名士,開始陸續進京,補爲侍中侍郎、黃門侍郎、期門郎等近侍郎官。

名士們的隨從也被聚合在了一起,由士孫瑞、馬日磾補入了北軍射聲營。

諸多名士以王允爲聯絡人,再次結成了一黨。

但這已經不再是清流黨了,或許應該稱爲‘名門黨’,名義上的領袖是太中大夫楊彪。

不出意外的話,在劉宏的喪禮全部結束後,楊彪就會擔任司徒——目前劉宏剛剛下葬,但還沒有完成封陵,封陵的負責人就是楊彪。

劉宏的諡號之前已被定爲了‘孝靈’,這其實是個公正的評價。

但劉宏的陵名卻被定爲了‘文陵’,這是劉協自己定的……陵名明顯與諡號不一致,但這事卻沒人反對,因爲百官正忙着串聯結黨,沒人打算在這時候節外生枝。

宗正劉表、侍御史劉岱、劉繇等宗室,紛紛自請出外任職,以便討伐袁紹,不想直接參與黨爭。

董太后與賈詡都沒阻止宗室出外,劉表被任命爲荊州刺史,劉岱爲兗州刺史,劉繇爲揚州刺史。

幷州刺史由董卓的女婿牛輔出任,這也是正常調職,但牛輔實際上依然在董卓軍中。

其實宗室們自請出外,其立場是更偏向於劉備的,只是在偏向劉備的同時,也想爲自身多謀些利益罷了。

……

劉備收到賈詡從雒陽傳來的消息後,反倒是相當平靜。

拉幫結派爭權奪利本就是朝堂上不變的主題,免不了的。

太后想得勢,這是正常的,太后也是人,她也不想當個木偶。

官員想爭權,這是該當的,官員也是人,誰都不願受人擺佈。

是人就有慾望,王允在張讓勢力最大的時候都要做清流黨的急先鋒,顯然是權利慾比較旺盛的。之前被張讓打壓了好幾年,現在想借機翻身,也是人之常情。

而如今雒陽安定,官員們想拉一些幫手,一起攬權牟利,這都是正常的想法。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基於“我對誰更有用,誰對我更有利,我是否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三個基本原則。

士孫瑞、馬日磾等關西名士,當然會明着站隊董卓,暗中爲自身牟利——這年頭做官不就是這樣麼?

如果站劉備這邊,這些名門出身的士人很難得到更大的利益。

劉備在青州重建稷下學宮,搞了許多學院,官員和士族們都是有所耳聞的。

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劉備正在培養自己的嫡系人才。

那些在青州各個學院求學的學生,並不是傳統的豪族子弟,很多人出身都是商人、海盜、小地主、沒背景的士人,甚至是貧家黔首。

這不是目前的官僚階層……

士族門閥子弟有家學,也有族學,還能輕易拜各地名士爲師,名門之間相互的姻親和授業關係是現有的,豪門子弟不需要千里迢迢的去青州求學。

寒門士子和那些不算良家子但想要翻身的家庭,纔是青州各學院的門生。

爲什麼劉備讓商學院、海事學院等很多實用技能學院都不收學費?

爲什麼特意讓管亥建了夷吾書院這樣的蒙學? 這種免費收學生還供應伙食的路子當然很難長久持續,但劉備仍然這麼做了。

這就是爲了儘可能多的讓寒家子弟進學——是寒家子,不是寒門士子。

哪怕是扛着錢糧壓力,也要儘可能多的收攬並培養人才。

管氏和糜氏兩家大豪商給劉備的投資,其實全都被劉備用在了教育上——這也是在爲管、糜兩家揚名,使其從商賈變成士族,是互利的事。

哪怕家裡吃不起飯,都可以讓孩子去當學徒,書院管飯。

劉備是樂意從蒙學開始培養專業人才的。

自己培養的人,纔是真正有共同理念的人。

再過不久,青州就會源源不斷的出現可以做實事的人才。

名門士族當然清楚,劉備是輔政大臣,如果再這麼下去,未來的官場恐怕會有很多人出自新稷下學宮,出自劉備的軍事學院,出自糜竺的商學院……

這當然是挖名門的利益,雖然劉備沒搞黨錮,但黨錮實際上沒這麼狠……

這是在悄悄的低調的變革,是在刨名門的根。

——王允很清楚,只要劉備當權,就不會再輕易任用名士,因爲劉備用不了多久就不缺人了。

所以,名士們是註定不會站隊劉備的,這是根本性的衝突。

如果不能阻止劉備,如果不能設法從劉備手中奪去輔政大權,名門世家的地位就會逐漸動搖,原本被門閥壟斷的薦官入仕方式,會被劉備逐漸分割。

——這就是以前爲什麼沒人重建稷下學宮的原因,得找到適合重建學府的領頭人,又得有那麼多錢辦學,還得頂得住當世觀念的壓力,當學院開始運轉時,還得與天下所有豪門作對。

如果士族門閥要保住自家利益,就必須在劉備的人才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之前,趕緊聯絡其它名門,藉着董卓的名義,一起結黨與劉備抗衡——這是名士們目前最好的路,也是唯一的路。

董太后若想總攬國政,也必須抓住王允給她的機會,這也是董太后目前最容易得到支持的方式。

董卓此刻忙於軍務,或許還沒想這麼多,但無論如何,董卓必須和董太后站在同一邊,畢竟只有董太后才能讓董卓有當權主政的名分,劉協和董卓可沒交情。

大家都是人,人總會有自己的立場和想法。

這都是註定的,這其中也沒有什麼忠奸善惡,既不是陰謀陷害也不是政變奪權——劉備也不可能以暴力壓制此事,因爲王允是以董卓的名義拉攏各地名士。

劉備若是動武,就會和董卓翻臉,那就只會給其他人做嫁衣。

賈詡知道這種陽謀無法解決,因此,他給劉備的信裡,除了說明雒陽的情況之外,還問了一句:“可要東巡?”

“可。”

劉備只讓信使帶回了一個字。

第115章 風雨欲來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17章 也算背水一戰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274章 恐怖分子第149章 成熟的小孩第42章 天子很忙第55章 鄉土之情第234章 站隊第43章 何爲忠臣第184章 背盟之亂第206章 彌天之謊第82章 黑幫手段第24章 中山亂第7章 拜師求仁第123章 門徒求義第251章 爲何不讓他來第112章 同命相憐第45章 大才?大財。第209章 天下對第219章 借刀殺人第17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29章 殘暴不仁第82章 黑幫手段第77章 重開互市第17章 也算背水一戰第140章 見龍在田第1章 大耳賊與曹孟德第12章 先搞一塊地第265章 各懷鬼胎第49章 中山豪商第226章 效法第110章 九原呂布第257章 金丹之變第91章 女劍士的小心思第127章 天子與狗官第33章 成爲貢品的良家女第10章 兄視備爲何?第7章 拜師求仁第27章 誰來決死第68章 龍騰入雲第117章 卜師與商賈第121章 救贖第104章 賊喊捉賊第103章 孝道之極第179章 後遺症第239章 青州已定第291章 虎牢鬧劇第236章 名士相殺第80章 天下熙熙第146章 誰都不容易第4章 大耳賊的小夥伴第208章 文和之策第166章 挾名也是可以的第38章 烏鴉嘴第302章 真正的大戰第225章 不仁而仁第269章 節哀第285章 鬥將有詭第15章 分贓畫餅第26章 擊鼓進軍第36章 名將段紀明第139章 廣陽賊亂第217章 子龍之志第20章 白馬爲禮第165章 名士與善人第259章 以假亂真第169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2章 陣斬七個百夫長?第61章 傾城買賣第136章 何謂天師!第238章 謊言第275章 這才叫憋屈第45章 大才?大財。第128章 就喜歡大的第14章 張飛越獄第172章 你想當官嗎?第238章 謊言第241章 種田第256章 大漢灰姑娘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282章 關東聯軍第197章 狸鬥第265章 各懷鬼胎第76章 賣官的官第290章 讓賢第249章 來戰!第170章 以名制名第271章 海內之望豈是等閒第105章 義在將身赴寇讎第226章 效法第132章 誰是亂賊第4章 大耳賊的小夥伴第209章 天下對第21章 上谷之亂第33章 成爲貢品的良家女第179章 後遺症第173章 濟南來的名士第171章 黑山飛燕第207章 忌憚
第115章 風雨欲來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17章 也算背水一戰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274章 恐怖分子第149章 成熟的小孩第42章 天子很忙第55章 鄉土之情第234章 站隊第43章 何爲忠臣第184章 背盟之亂第206章 彌天之謊第82章 黑幫手段第24章 中山亂第7章 拜師求仁第123章 門徒求義第251章 爲何不讓他來第112章 同命相憐第45章 大才?大財。第209章 天下對第219章 借刀殺人第17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29章 殘暴不仁第82章 黑幫手段第77章 重開互市第17章 也算背水一戰第140章 見龍在田第1章 大耳賊與曹孟德第12章 先搞一塊地第265章 各懷鬼胎第49章 中山豪商第226章 效法第110章 九原呂布第257章 金丹之變第91章 女劍士的小心思第127章 天子與狗官第33章 成爲貢品的良家女第10章 兄視備爲何?第7章 拜師求仁第27章 誰來決死第68章 龍騰入雲第117章 卜師與商賈第121章 救贖第104章 賊喊捉賊第103章 孝道之極第179章 後遺症第239章 青州已定第291章 虎牢鬧劇第236章 名士相殺第80章 天下熙熙第146章 誰都不容易第4章 大耳賊的小夥伴第208章 文和之策第166章 挾名也是可以的第38章 烏鴉嘴第302章 真正的大戰第225章 不仁而仁第269章 節哀第285章 鬥將有詭第15章 分贓畫餅第26章 擊鼓進軍第36章 名將段紀明第139章 廣陽賊亂第217章 子龍之志第20章 白馬爲禮第165章 名士與善人第259章 以假亂真第169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2章 陣斬七個百夫長?第61章 傾城買賣第136章 何謂天師!第238章 謊言第275章 這才叫憋屈第45章 大才?大財。第128章 就喜歡大的第14章 張飛越獄第172章 你想當官嗎?第238章 謊言第241章 種田第256章 大漢灰姑娘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282章 關東聯軍第197章 狸鬥第265章 各懷鬼胎第76章 賣官的官第290章 讓賢第249章 來戰!第170章 以名制名第271章 海內之望豈是等閒第105章 義在將身赴寇讎第226章 效法第132章 誰是亂賊第4章 大耳賊的小夥伴第209章 天下對第21章 上谷之亂第33章 成爲貢品的良家女第179章 後遺症第173章 濟南來的名士第171章 黑山飛燕第207章 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