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章盛世曙光

與宮中君臣同仇敵愾,恨不能吃掉王賢的架勢不同,京城軍民卻衆說紛紜。

有人大罵王賢喪心病狂,皇上都已經同意他所有條件,竟然還要下此毒手。

但也有人說此事太過蹊蹺,因爲王賢也同時中毒,要是下毒,總不能連自己也一起毒死吧?

而且,提出飲酒的是皇上,酒也是皇上拿出來的,難道王賢還能未卜先知,把毒藥預先藏在身上不成?

總之說什麼的都有,倒也沒有一面倒的聲討王賢……

但不管怎樣,王賢軍中士氣都陷入了低谷,主帥中毒,生死不明,軍心不可能不動搖!

這時候,成山侯王通居然率領八萬大軍離開居庸關,星夜趕回了京城。

同時,河南的數萬勤王軍,以及在潞州的沈王朱模,洛陽的伊王朱佶焞,以及晉王朱美圭,都率領大軍到了大興附近,組成十幾萬聯軍,只待後續的勤王軍和藩王抵達,便要共討逆賊!

通州城內風雨飄搖,將士們根本無法接受,轉眼就從橫掃天下成了四面楚歌的鉅變。所有人都很清楚,這一切都是因爲他們的主帥倒下了……

王賢中毒的第五天,風塵僕僕的一行人,叩開了通州城緊閉的城門。

守城的張義看到來人中一張熟悉的面孔,不由大叫起來:“薛桓!”

那人竟然是被王賢送去安南的薛桓!

滿臉傷疤的薛桓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重重捶了一下張義,便低聲道:“我帶了神醫,趕緊去看看大人吧!”

“好。”張義馬上帶他們進了府衙,穿過層層的護衛,到了一間滿是藥味兒的房間外。

吳爲和閒雲守在門外,看到來人中的一個,前者便驚喜的叫了一聲:“爹,您果然還沒死啊!”

那所謂的神醫自然就是吳大夫,本來看到兒子還很歡喜,聞言差點氣歪了鼻子,哼一聲道:“有你這樣的兒子,老子也離死不遠了!”說完便不理張口結舌的吳爲,掀開簾子,進去內間。

然後吳大夫便呆住了,只見屋裡的炭爐上熬着藥,而那位‘生命垂危’的鎮南王殿下,居然盤腿坐在炕上,全神貫注和對面的二黑下着五子棋……

“咳咳!”吳大夫又是一陣氣,使勁咳嗽了兩聲。王賢聞聲回過頭來,驚喜的笑道:“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您老盼回來了!”

“是啊,老叔,您老不回來,王爺就出不了這個屋。”二黑跳下炕來,把位子讓給吳大夫。

“就知道你小子鬼頭鬼腦,不可能傻乎乎的見酒就喝。”吳大夫這才放下懸着的心,坐在王賢對面,仔細看了看他的臉色,只見他麪皮微微發青。吳大夫皺眉道:“還是中毒了?”

“哎……”王賢嘆了口氣,道:“只是在口中含了一下,想不到毒性這麼猛……”

吳大夫便給王賢把了脈,鬆了口氣道:“還好,給你開幾副解毒的藥劑,保準你還可以繼續禍害人間……”說完吳大夫有些不可思議道:“你是怎麼猜出酒裡有毒的?”

來的路上,吳大夫已經詳細瞭解了事情的經過。自度以自己這樣的老江湖,都會被皇帝騙的死死的,想不到王賢還保持着警惕。

王賢雙目一陣痛苦,顯然不願意回憶當日的情形,良久他嘆了口氣道:“其實我一開始也完全沒提防,但看到那對金盃,心裡兀然蹦出一句話來,便把那酒含在口中,藉着擦嘴吐了出來。”

“什麼話?”二黑和吳大夫異口同聲問道。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王賢緩緩說道。

“啥意思?”二黑瞪着獨眼不明所以。

吳大夫卻露出原來如此的神色,輕聲解釋道:“這是當年太祖皇帝,對茹太素說的話。金盃在前,白刃在後,你說什麼意思?”

“啊,是這樣啊……”二黑恍然大悟。

“都是你平時那副兵痞嘴臉,”吳大夫看着王賢,搖頭苦笑道:“讓洪熙皇帝忘了你還中過舉人了……”

王賢卻神情一黯道:“無論如何,弒君的罪名已經扣在我頭上了,而且還是曾經對我有大恩義的皇帝,不得天下人心已成定局。”

“那可未必。”吳大夫卻搖頭笑道:“我有一方可以藥到病除……就是不知你願不願意用?”

“我還有的選嗎?”王賢長長嘆了一口氣。

當天下午,吳大夫將王賢救回來的喜訊,便傳遍了通州城,將士們登時一掃陰霾,歡呼聲直衝雲霄!

大興的勤王聯軍,聽到這個消息,居然未及查證,便連夜拔營,退入了北京城……

翌日清晨,王賢便強撐着‘病體’,率一萬騎兵向東南而去,兩日後到了二百里外的大沽口。

大沽口海邊,無數樓船鉅艦靜靜停靠在碼頭上,上萬名軍裝與中原稍異的明軍將士,在巡邏戒備。看到薛桓出現,他們便立即恭敬行禮,口稱將軍。這些自然是薛桓從交趾布政司帶回來的軍隊。

“可惜路程太遠,居然什麼忙也沒幫上。”薛桓無限惋惜的嘆氣連連,他一接到王賢的命令,便立即率衆上船返航,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等到了天津,已經是兩軍議和的時候了……

“放心,少不了你的仗打。”王賢輕笑一聲,便看到一名滿臉皺紋、身材消瘦的僧人,在常茂和懷恩的陪伴下,從戰艦上走了下來。

王賢趕忙快步上前,率衆恭迎道:“臣等恭迎陛下!”

那僧人居然是消失了多年的朱允炆,七年前他被王賢送去交趾,以爲終於可以擺脫宿命的糾纏,在那天涯海角青燈古佛、安度餘生。

誰知,還是躲不過……

看看王賢,看看常茂、懷恩、吳大夫,朱允炆懨懨的嘆了口氣道:“隨你們折騰去吧,貧僧只求儘早回到交趾……”

吳大夫和常茂三人,不禁都面露愧色。他們自己也知道,謀求復國已經不再是爲了建文帝,而是爲了了卻此生的執念。

無論如何,王賢都打起了建文帝的大旗,搖身一變,就成了爲建文帝復國忍辱負重的大忠臣,這樣他殺朱棣也好、殺朱棣的兒子也罷,都成了忠誠之舉。再不用揹負那些沉重的罵名了……

北京城。聽到王賢打起建文帝的大旗,衆王公大臣全都面無人色。

他們所倚仗的無非就是朱明正統!但建文帝纔是太祖皇帝所立的嗣君!而朱瞻埈所坐的皇位,乃是他的祖父朱棣起兵造反,從建文手中奪來的!建文一出,亂臣賊子的頭銜,便落在了他們的頭上……

見衆大臣亂了方寸,朱瞻埈卻放聲大笑道:“王賊窮途末路,居然想出這種下三濫的法子!隨便找個阿貓阿狗就冒充朱允炆。”

幾位藩王相對超然,聞言便問道:“陛下可有證據,證明這個朱允炆是假貨?”

“朕當然有!”朱瞻埈信心滿滿的沉聲說道:“大行皇帝臨去前,告訴朕,真的建文帝早被皇祖找到了,如今被秘密關在慶壽寺中,怎麼可能跑到通州去?”

“是這樣啊!實在太好了!”衆王公大臣鬆了口氣,又有些不放心道:“還請陛下趕緊將他提過來,驗明正身,以正視聽!”

“本當如此!”朱瞻埈便下旨,命東廠將朱允炆從慶壽寺帶來。

沈王朱模是見過建文的,一看到那面容滄桑的老和尚,便撫掌笑道:“錯不了,就是他!”

衆大臣還沒笑出聲,便聽那和尚笑道:“癡人。貧僧乃是皇上的替身,騙了你們這麼多年,如今既然真龍出世,我也就功德圓滿了。”

朱瞻埈等人登時傻在那裡。

雖然北京的朝廷,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通州的建文帝是真的。但這時候,距離建文朝不過二十多年,還有大批的遺老遺少健在,這些人聽說朱允炆回來了,不管真假都會跑來看一看,於是他們紛紛到通州,要求拜見建文。

朱允炆無奈,只好出來與他們相見,看到這些昔日的舊臣,他也很是感慨,與他們說起當年舊事,那些人一下子就確信無疑,跪在建文面前,哭得老淚縱橫……

真的就是真的,只會越來越真。沒用多久,天下人便接受了他是真的太祖皇帝嫡孫,大明名正言順的皇帝陛下。

在天下人看來,江山本來就是建文帝的,現在要拿回去也理所應當。當然,朱棣的政權已經建立起二十多年,也不乏支持者,尤其是當年那些迫害過建文舊臣、瓜分過他們財產的傢伙,自然絕不願看到建文復國,不敢怎樣都會站在北京朝廷一面。

無論如何,這時已經無所謂誰佔理誰不佔理,一切只憑實力說話了。

其實,這就是天下人站在建文一邊,因爲雙方此刻的勝負,已經沒有懸念……

北京朝廷雖然兵多,但各地的藩王和勤王軍已經按兵不動,不敢再向北京靠近一步,只能倚仗城裡的五十萬大軍……

雖然通州城到現在也只有七八萬軍隊,但無論是王通也好,還是趕來勤王的幾位藩王也罷,沒有一個敢領兵出戰的,全都龜縮在北京城一動不動。

更要命的是,有王賢的大軍在城外,各地的糧食根本運不到北京,京城中又多了幾十萬張吃飯的嘴,很快便糧食斷絕,城中軍民只能以草根野菜充飢……

軍民們對包圍北京的王賢並沒有多大意見,畢竟兩軍交戰,圍成乃是應有之意。他們恨的是不顧自己死活的皇帝和王公大臣們,這些傢伙倒是飽食終日,不用擔心捱餓,可老百姓都要餓死了啊!

當柳升帶領他的十幾萬大軍,從張五和劉子進把手的紫荊關回到關內,趕來與王賢匯合。王賢終於開始攻打北京城。

已經軍心渙散、離心離德的守軍將士,哪裡還會與他們死戰?甚至有軍民偷偷破壞城防,幫助王賢攻城。看到大勢已去,城裡的王公大臣也坐不住了,趁着守城混亂,偷偷聯繫城外,打開了朝陽門,放王賢大軍入城。

皇城中得知外城已被攻破,朱瞻埈坐在堆滿柴草的乾清宮中,想要自焚殉國。張太后苦苦勸他不要做傻事。朱瞻埈說朱允炆能幹的事,我也能幹。張太后嘆氣道:“他可沒把自己燒死,還好端端的在通州待着呢!”

朱瞻埈一聽愣了,再也沒有勇氣自焚,讓太監傳話出去,希望能體面投降。

王賢接受了朱瞻埈的投降,很快便穩定住京城局勢,又將通州的糧食運了過來。老百姓捧着白花花的大米喜極而泣,對王賢的那點怨氣,全都飛到了九霄雲外……

將皇宮收拾出來,王賢便恭請建文帝入京。其實,朱允炆一點不想踏入北京一步,這裡可是朱棣發跡的地方,每一塊城磚都帶着濃濃的燕王氣息。也許有人會生出報復的快感,但朱允炆只覺得渾身難受,恨不得趕緊敷衍完了猴戲,好回交趾的山廟去……

但自打燒掉金陵的皇宮,亡命天涯那天起,他便已經籠罩在別人的意志中身不由己。此刻,重新坐在龍椅之上,也依然只能按照預先寫好的腳本,一板一眼的演着屬於別人的戲碼。

當年二月,朱允炆下旨復位,改國號爲‘正統’。

同日,朱允炆又下旨封王賢爲德王,並追封三代祖先。又任命王賢爲大都督,總督天下兵馬軍政。

再一日,朱允炆下第三旨,命削除天下藩王兵權,並命各地藩王限期到京城居住。

各地二十幾個親王,近百個郡王,上萬宗室大譁。立即便有十幾個王爺起兵造反,也要學着清君側……

軍情報到北京,朱允炆卻以龍體不適爲由,命德王監理朝政,總攝軍政大權。自己居然不顧大臣勸阻,在慶壽寺繼續當起了和尚……

王賢立即派莫問、柳升、張義、薛桓、鄧小賢五員大將,各率兩萬兵馬,分赴各地平叛。那些廢柴一般的朱家王爺,哪裡是這些虎狼之師的對手。半年之內,所有叛亂平定,那些造反的王爺,還有和他們勾結的宗室,都陸續被押送回京。

回兵之時,莫問等人順便把餘下的宗室王爺,也一股腦捎回京城,爲禍地方近六十年的宗藩皇親,終於被一掃而光,天下官民無不額手相慶。大軍所到之處,鄉紳百姓居然夾道歡迎,可見這些寄生蟲有多不得人心!

王賢此舉可謂一舉四得,一是收買了天下人心,二是消除了宗藩的隱患,三是節省了一半的國庫開支,四是爲他的下一步掃平了障礙……

正統元年臘月,朱允炆從廟裡出來,下旨給王賢加九錫。這下就是傻子也明白,皇帝要把皇位禪讓給德王了……

不少人開始上表勸進,王賢卻不爲所動,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恢復生產、鼓勵工商、解除海禁、廢除編戶等一系列方針的推行上。

這些方針都是王賢針對十幾年裡切身體會到的弊端,深思熟慮推出的舉措,可謂對症下藥。三年之後,天下大治、五穀豐登,交趾平定、四海來朝……

而這時,生命已經走到盡頭的朱允炆,再次提出要將皇位禪讓給王賢。

這一次,跟三年前的情況大不一樣了,王賢已經徹底征服了天下人心,官民百姓早就只知有德王,而不知有皇上。

而且朱允炆唯一的兒子朱文圭,已經被朱棣父子關成了不辨牛馬的白癡,也沒有子嗣,所以皇位禪讓給王賢,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天下文武一同上書勸進,成千上萬的耋老士紳到京城跪求德王殿下順從民意,王賢終於勉爲其難,同意接受禪讓,定年號爲‘鼎元’,但不改國號,依然是大明天下。

隨後便是登基大典,冊封后妃。

王賢一共冊封了一後三妃。林清兒爲皇后,寶音琪琪格爲皇貴妃,靈霄爲賢妃。但熱愛八卦的人們,卻津津樂道於,那位被封爲貴妃的徐氏徐娘娘,到底是不是徐妙錦……

登基後,王賢自稱大官人,在位六十二年勵精圖闢,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自由寬鬆、文化昌明,工商鼎盛、國富民強,開疆拓土、萬邦來朝、史稱鼎元盛世。

【全書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206章 萬白叢中一點綠第176章 無能第1220章 綠洲第1152章 何以解憂?第366章 迴歸第818章 父子第701章 風向變了第1211章 韃靼太師的悲劇第119章 殺招第131章 地獄的來客第476章 曙光第616章 重逢第81章 酒令第51章 秀才告狀第1116章 真真假假第1193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118章 豁出去第597章 迎來送往第543章 江南四大訟師第446章 難老泉第41章 如何擠走上司(六)第776章 衝陣第1024章 夜攻第280章 獎罰第202章 大嘴第1003章 誣殺第935章 小泉城第1161章 圍毆第549章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824章 白衣勝雪第1254章 木成舟第1153章 唯有王賢第1271章 通州通天下第402章 乾坤一擲第900章 打臉第四七一章第266章 偷營第430章 張五哥!第1114章 太孫回來了第1226章 孤注一擲第152章 失蹤的人口第380章 而後生第1140章 接駕第1238章 追上了第983章 聯盟成第452章 暈暈復暈暈第862章 東廠第1017章 出兵第27章 縣衙第490章 反覆第807章 將軍百戰死第914章 死諫第1111章 光棍第285章 黑寡婦第175章 建文君第1007章 唯一的辦法第59章 文淵真君子第951章 撒酒瘋?第277章 擒賊先擒王第913章 天火降第395章 紀綱的幸福生活第858章 龍瑤的選擇第886章 法會第989章 不入虎穴第708章 虎王第823章 包圍第726章 求籤第281章 入夥第391章 煙水莊第912章 天火第68章 知縣的煩惱第1028章 昏頭第1119章 暴雨夜第485章 重會第355章 伏擊第596章 永樂皇帝的決心第39章 如何擠走上司(四)第707章 吃飯勿看第500章 燈山火海第376章 攤牌第1087章 萬箭第189章 歸去來兮第358章 大戈壁第1156章 玉有五德第1042章 原委第554章 考官第757章 甕中捉鱉第423章 別亦難第682章 失控第415章 山西病人第150章 服了第409章 美人計第1230章 監國第1139章 出降第1288章 求和第1281章 耳光第756章 各走各的路第854章 驗身第1089章 早朝第31章 爹坑
第206章 萬白叢中一點綠第176章 無能第1220章 綠洲第1152章 何以解憂?第366章 迴歸第818章 父子第701章 風向變了第1211章 韃靼太師的悲劇第119章 殺招第131章 地獄的來客第476章 曙光第616章 重逢第81章 酒令第51章 秀才告狀第1116章 真真假假第1193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118章 豁出去第597章 迎來送往第543章 江南四大訟師第446章 難老泉第41章 如何擠走上司(六)第776章 衝陣第1024章 夜攻第280章 獎罰第202章 大嘴第1003章 誣殺第935章 小泉城第1161章 圍毆第549章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824章 白衣勝雪第1254章 木成舟第1153章 唯有王賢第1271章 通州通天下第402章 乾坤一擲第900章 打臉第四七一章第266章 偷營第430章 張五哥!第1114章 太孫回來了第1226章 孤注一擲第152章 失蹤的人口第380章 而後生第1140章 接駕第1238章 追上了第983章 聯盟成第452章 暈暈復暈暈第862章 東廠第1017章 出兵第27章 縣衙第490章 反覆第807章 將軍百戰死第914章 死諫第1111章 光棍第285章 黑寡婦第175章 建文君第1007章 唯一的辦法第59章 文淵真君子第951章 撒酒瘋?第277章 擒賊先擒王第913章 天火降第395章 紀綱的幸福生活第858章 龍瑤的選擇第886章 法會第989章 不入虎穴第708章 虎王第823章 包圍第726章 求籤第281章 入夥第391章 煙水莊第912章 天火第68章 知縣的煩惱第1028章 昏頭第1119章 暴雨夜第485章 重會第355章 伏擊第596章 永樂皇帝的決心第39章 如何擠走上司(四)第707章 吃飯勿看第500章 燈山火海第376章 攤牌第1087章 萬箭第189章 歸去來兮第358章 大戈壁第1156章 玉有五德第1042章 原委第554章 考官第757章 甕中捉鱉第423章 別亦難第682章 失控第415章 山西病人第150章 服了第409章 美人計第1230章 監國第1139章 出降第1288章 求和第1281章 耳光第756章 各走各的路第854章 驗身第1089章 早朝第31章 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