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辯論

很顯然,朱棣故意讓太子藏在屏風後,就是想讓他聽聽王賢是怎麼說。朱棣老謀深算、眼光毒辣,豈能看不出王賢的滑頭?對這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混賬,只有用這種法子才能治了他!

“太子殿下!”王賢一臉震驚的失聲叫道。

朱高熾朝王賢微微點頭,並沒有開口,但從他的眼神中,還是能看到絲絲怒火,還有那麼一點兒鄙夷。

見自己的分化之策立竿見影,朱棣龍顏大悅,長身而起道:“王賢說的不錯,可惜格局太小!”說着微微一哂,目光投向掛在乾清宮御堂正面西牆上的碩大地圖道:“這幅圖在這兒掛了半年,你們都已經見過多次,竟還沒有人能體會朕的苦心!”

王賢和朱高熾望向那幅地圖,才發現並非是大明疆域全圖,而是一幅四面八方更加遼闊的地圖,甚至超過蒙元全盛時期!

“說朕遷都,是爲了防禦蒙古人,爲免也太小覷了朕!”朱棣走到那幅地圖前,張開雙臂道:“朕經略蒙古!拓荒遼東!設置努爾幹都司!開拓西域!掌控烏斯藏!遣張輔征服安南,設立布政司使!派鄭和數下西洋!天威遠達馬拉加!朕之宏圖偉略,是要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如此方不負我大明之國號!”

王賢聽的暗暗咋舌,忍不住飛快和太子對了個眼色,太子連忙示意他不要露餡,王賢趕緊擺出諂媚無比的架勢,激動的聲音都發顫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生在永樂盛世,何其幸哉?!臣定當肝腦塗地,爲陛下宏圖遠志效綿薄之力!”

“哈哈哈!”朱棣忍不住放聲大笑,一掃連日來的陰霾,又不無得意的瞥一眼太子。好像在說,你的兒子,你的頭號干將,都在朕的一邊了!

太子依然面無表情,只是看上去像在隱忍怒氣。

皇帝不再理會太子,問王賢道:“朕派你去山東,心裡有沒有不快?”

“回皇上,絕無此念!”王賢知道,自己算是通過了考察,但仍不敢掉以輕心,毫不猶豫答道:“皇上對臣委以重任,臣只憂心力有不逮、有負聖上所託而已!”

“好!但願你心裡也是這麼想!”朱棣讚許的點點頭,沉聲道:“不錯!朕派你去山東,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爲那邊的情況,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說着緊緊看着王賢道:“朕任命你爲欽差山東巡撫使,賜王命棋牌,可節制山東三司官員,四品以下先斬後奏!”頓一頓,又將袖中半塊黃色玉符掏出,在手中掂了掂,似乎頗爲躑躅。

王賢也不說話,靜等着皇帝做作完了……果然,朱棣最終還是將那半塊玉符,遞到王賢手裡,神色鄭重的沉聲道:“收好了,要是丟了,朕抄你九族!”

“是!”王賢趕忙雙手接過,然後貼身收好。

“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動用。”皇帝仍不放心,又厲聲叮囑道:“要是隨隨便便就拿出來,朕一樣收拾你!記住了嗎!”

“臣記住了!”王賢忙點頭稱是。

“去吧!”朱棣擺擺手,瞥一眼太子道:“太子殿下也走吧。”

“是。”太子和王賢一起施禮退下。

出了乾清宮,王賢便想上前攙扶太子,卻被朱高熾一甩袖子道:“不敢勞欽差大人!”只是誰也沒看到,朱高熾利用袖子作掩護,和王賢重重的握了一下手。

然後,太子殿下便在王賢侷促不安的目光中,讓兩個小太監攙扶着憤憤遠去。

王賢眼裡滿是憂傷,好一會兒才緩過勁兒來,就看見太孫殿下姍姍而來。

朱瞻基走到王賢面前,拍拍他的肩膀,滿眼同病相憐道:“知道我的苦了吧?”

“哎……”王賢沮喪的點點頭,朱瞻基攀住他的膀頭,輕聲安慰道:“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

“好。”王賢再點點頭,和朱瞻基使勁抱了抱,纔有些沮喪的出宮去了。

朱瞻基看着王賢的背影,神態竟有些輕鬆,轉身進了大殿,就見他皇爺爺立在那幅地圖前,依然如癡如醉。

“皇爺爺。”朱瞻基躬身行禮。

“怎麼樣,他倆不是在演戲吧?”朱棣沒有回頭,緩緩問道。

“孫兒親眼看見了,我父親把他一把推開。”朱瞻基輕聲道:“皇爺爺也知道,我父親素來不會作僞,他這人讓那幫儒生帶壞了,滿腦子都是道不同不相爲謀。王賢既然是支持遷都的,我父親自然不會再理他……”

“蠢材。”朱棣哼一聲,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道:“明日的辯論,你準備的如何了?”

“孫兒已經和部堂大臣們通過氣了,屆時幾位大學士,還有蹇尚書、夏尚書他們,都會發言的。”朱瞻基忙輕聲答道。

“唔。”朱棣點點頭,又問道:“那些言官呢?你和他們溝通過了嗎?”

“溝通過了。”朱瞻基輕聲道。

“怎樣?”朱棣目光轉冷道。

“不甚樂觀……”朱瞻基咽口唾沫,輕聲道:“那些傢伙都是榆木腦袋,油鹽不進的很。”

“不管怎樣,不能出岔子!”朱棣咬牙切齒的沉聲道:“就是磨也要把他們的棱角磨平!”

“是。”朱瞻基輕聲應下,心底難免暗歎一口氣。

翌日,下起了今年第一場春雨,二月初的北京城,依然春寒料峭,兩幫參加辯論的官員,卻都按時來到午門外廣場上,沒有一個缺席的。一起向端坐在午門上的皇帝和太子跪拜行禮後,公卿大臣們便在太監指引下,坐在午門左邊,而且座位上還搭了頂棚。言官們地位不夠,便站在午門右邊,且沒有任何擋雨之物,個個都淋得落湯雞似的,但誰也不覺得尷尬,也不覺得侮辱。

朱瞻基看看城樓上的皇帝和太子,深吸口氣,便讓言官們先發言。一名都給事中率先上前,高聲慷慨道:“金陵都城乃一國根基,太祖建國之地!我大明皇脈所在!平頭百姓尚知祖墳不可輕離,堂堂一國豈能輕去皇脈?輕去則不敬祖宗,不敬祖宗則諸事不諧,若不懸崖勒馬、翻然悔過,只怕三大殿被火只是開始!”

那都給事中洋洋灑灑說了一通,基本上還是蕭儀那套,這已經不能激怒午門上的皇帝了,朱棣哂笑一聲,對立在一旁的太子道:“說來說去就是這些,也沒點新鮮的。”

“道理只有一個,豈能變來便去。”太子不軟不硬頂一句,倒是險些沒把皇帝給頂的背過氣去。

待那都給事中說完,朱瞻基便讓部堂高官們發言,衆大人互相看看,由禮部尚書金純率先起身發言,他緩緩踱了兩步,走到雨棚前,威嚴的看着那些落湯雞似的言官,部堂高官的氣勢盡顯。

擺足了架勢,金純纔開口道:“諸位大都是三十歲上下的年紀,對祖宗之事可能不太瞭解。本官比諸位虛長兩輪,又忝爲禮部堂官,有些祖宗之事,還是可以跟大家說道說道的。”

見他一上來就擺老資格,還一口一個祖宗壓人,言官們自然面露憤憤之色,卻也只能聽他說下去:“五十年前,太祖高皇帝創立本朝,雖然定都南京,但從一開始,太祖皇帝就覺得南京作爲大明都城,並不是很合適!”

言官們有些忍不住,甚至有人開口斥責道:“一派胡言!”

“安靜!”身爲主持的太孫殿下,自然趕忙維持秩序,“有什麼話,等金部堂說完再講!”

言官們只好住口,金純繼續說下去:“因爲它偏安江南,對控制遼闊的北方十分不利。洪武元年,太祖皇帝下了一個詔書,言道:‘江左開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圖治,廣一視同仁之心。以金陵、大梁爲南、北京。’這個有據可查,諸位如果沒聽說過,可以到本官這裡,查看太祖皇帝的聖旨原件!”金純顯然有備而來,說完,兩名中書官員,便展示出一份有些年頭的聖旨。只是落雨紛紛,不便到言官羣中展示,但顯然不可能在這種事上作僞。

“所以,”金純看着有些詫異的言官們,很滿意現在的效果,聲音愈發洪亮道:“所以,南北兩京之設,非是今上所創,實乃太祖皇帝之祖宗家法!”

城樓上,朱棣十分愉悅,瞥一眼立在一旁的太子道:“那些言官年紀輕,不知道這茬也就罷了,太子應該明瞭吧。”

“兒臣確實聽說過。”朱高熾面無表情道:“但大梁位於河南開封,不是北平。”

“大梁不合適……”朱棣哼一聲,“自然要換地方。”

“後來,太祖皇帝考慮到,開封破敗依舊,早已不復北宋之盛況,且黃河水患嚴重,實在不堪爲王都。”城下,金尚書接着給年輕的言官們講古道:“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深感南京之患,難以爲繼,遂想將朝廷遷往長安,以應天爲南京、開封爲北京,臨濠爲中都。八月,太祖遣懿文太子巡撫陝西,就是想讓他考察西安是否適合作爲都城!懿文太子返回後,認爲長安王氣已去,偏居西陲,亦不適合定都。後來懿文太子早夭,太祖年事已高,遷都之事才暫時擱置。”

“所以今上定南北二京,遷都北京,正是續太祖未竟之志!”金純向城頭拱拱手,高聲道:“何來輕去金陵,有傷國體之說?!”

第585章 避重就輕第819章 落水第571章 倒戈第406章 欽差第100章 玉麝第1114章 太孫回來了第130章 項莊舞劍第1046章 來人第666章 欽差駕到第1043章 困惑第1207章 逃逃逃第917章 真像第306章 心太軟第318章 沙城會盟第12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2章 悲歡離合第452章 暈暈復暈暈第819章 落水第1274章 孤膽英雄第280章 入夥第422章 相見時難第182章 城破第1272章 張三瘋第1119章 暴雨夜第92章 於秀才的羞哀第1138章 過把癮就死第1056章 漢王的悍第596章 永樂皇帝的決心第855章 伯爺第692章 情難自禁第648章 報復第219章 關說第1203章 一力降十會第144章 明教的野望第1039章 我來第572章 反水第1044章 出發第226章 出獄第1196章 再戰第438章 張冠李戴第1078章 新年第882章 船行江上第1176章 真相第542章 賽蘿蔔第125章 六月債還得快第1081章 瑞雪第411章 哭喪第1041章 生或死第907章 剛愎第972章 肉食者鄙第660章 嚴打第207章 浙江千戶所第422章 相見時難第205章 縣考第979章 聯盟第537章 潑婦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53章 司馬求問計第1263章 何至於此?第911章 鰲山燈第608章 紀都督終於出來了第815章 鄭和的邀請第387章 似曾相識第144章 明教的野望第964章 換甲第1087章 萬箭第1253章 逼我動手第1127章 絕境第540章 班子第1106章 歸順第347章 再入洞房第1222章 遇襲第1231章 猛虎出閘第53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885章 佛母第882章 船行江上第351章 敵情第1058章 報仇報仇!第244章 詔獄第197章 過年第325章 熊孩子第278章 王賢的秘密武器第874章 啞炮第826章 俘虜第381章 三英戰呂布第472章 君臣父子第989章 不入虎穴第431章 滑雪第1214章 虎毒不食子第583章 漢王府第551章 好詩好詩第447章 真面目第255章 民心第476章 曙光第855章 伯爺第87章 傲嬌的知縣第840章 文官的算計第179章 心思第101章 插曲第355章 伏擊
第585章 避重就輕第819章 落水第571章 倒戈第406章 欽差第100章 玉麝第1114章 太孫回來了第130章 項莊舞劍第1046章 來人第666章 欽差駕到第1043章 困惑第1207章 逃逃逃第917章 真像第306章 心太軟第318章 沙城會盟第12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2章 悲歡離合第452章 暈暈復暈暈第819章 落水第1274章 孤膽英雄第280章 入夥第422章 相見時難第182章 城破第1272章 張三瘋第1119章 暴雨夜第92章 於秀才的羞哀第1138章 過把癮就死第1056章 漢王的悍第596章 永樂皇帝的決心第855章 伯爺第692章 情難自禁第648章 報復第219章 關說第1203章 一力降十會第144章 明教的野望第1039章 我來第572章 反水第1044章 出發第226章 出獄第1196章 再戰第438章 張冠李戴第1078章 新年第882章 船行江上第1176章 真相第542章 賽蘿蔔第125章 六月債還得快第1081章 瑞雪第411章 哭喪第1041章 生或死第907章 剛愎第972章 肉食者鄙第660章 嚴打第207章 浙江千戶所第422章 相見時難第205章 縣考第979章 聯盟第537章 潑婦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53章 司馬求問計第1263章 何至於此?第911章 鰲山燈第608章 紀都督終於出來了第815章 鄭和的邀請第387章 似曾相識第144章 明教的野望第964章 換甲第1087章 萬箭第1253章 逼我動手第1127章 絕境第540章 班子第1106章 歸順第347章 再入洞房第1222章 遇襲第1231章 猛虎出閘第53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885章 佛母第882章 船行江上第351章 敵情第1058章 報仇報仇!第244章 詔獄第197章 過年第325章 熊孩子第278章 王賢的秘密武器第874章 啞炮第826章 俘虜第381章 三英戰呂布第472章 君臣父子第989章 不入虎穴第431章 滑雪第1214章 虎毒不食子第583章 漢王府第551章 好詩好詩第447章 真面目第255章 民心第476章 曙光第855章 伯爺第87章 傲嬌的知縣第840章 文官的算計第179章 心思第101章 插曲第355章 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