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好處很大

132廠,這些年能夠在改革的大潮中混得風生水起,那也是因爲132廠有一個大牛人,屠老。

屠老在廠裡的設計室裡,帶着少數的技術人員,硬是啃下了一個個的硬骨頭,先是把馬可尼公司的航電裝進去,成了殲七M,從此打開了銷路,現在呢,又是自己籌集資金,和國外一起搞超七項目,甚至是在巴基斯坦方面撤資之後,依舊要決心搞出來,但是像132廠這樣,畢竟是太少了。

wWW¤ ttκan¤ ¢Ο

大家都看到了132廠的發展,所以,很多的國內企業,也都照葫蘆畫瓢,雖然國家搞的是廠所分離,但是,自己的工廠裡,又單獨搞了個設計室,不過呢,成功率並不高,既不能高效配合,又不足以形成對等的良性技術競爭,長期陷入研製力量的內耗和浪費。

哪怕是132廠,也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他們想要把超七給搞出來,但是由於廠子裡面的科研實力太薄弱了,自己肯定是沒法搞好的,想要搞,就只能是和格魯曼公司合作,如果132廠有611所的科研實力的話,絕對自己一個人就能幹得了了。

國家也發現了這種情況,所以現在,藉着殲十研發的推動,國家也開始決心進行一次嘗試,在航空系統內部,首先將611所和132廠合併起來。

這樣的合併,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首先,就是超七的問題,現在,巴基斯坦方面已經撤資了,成爲了132廠和格魯曼公司共同搞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之中,格魯曼公司的技術顯然是很強大的,但是同時,也就會小看132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611所的力量增加進來,顯然是可以更好地開展這個項目的。

而同時,另一方面,也會對殲十的研發有促進作用,要知道,現在的611所正在穩步地開發殲十戰機,而這款戰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上的缺乏,現在,132廠一直都在盈利,成爲了讓整個航空界羨慕的地方,自然也該有一部分資金,用在殲十上了。

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好處的,秦風聽說這個消息,也是非常高興的,這樣,很多的弊端都消除了,可以促進項目的研發,甚至可以說,因爲這個合併,會極大地促進這些項目的。

但是,當剛剛高興過去之後,秦風又想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麼,他們誰來當主要的領導呢?”

這可是個大問題啊!

誰來主導?是屠老和是宋老?兩人的私下關係都是很不錯的,當年雖然因爲米格21MF的測繪仿製,兩人是鬧過意見的,但是總體來說,合作還是非常不錯的,正是因爲兩人的合作很好,也才讓上級當年新殲定點成都這個決定的考慮中,成爲了加分項。

而且,秦風也是知道歷史的,在當年,132廠一直都是想要兼併611所的。

那是在七十年代的時候,當時,殲九從重點項目,轉入了課題研究,幾乎就是被放棄了,而當時,132廠因爲生產殲七,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單位,而且,當時的屠老,就有一個很遠大的想法,搞一款“超殲七”戰機。

聽這個名字,似乎和現在的超七有很大的類似,實際上,也是這樣的,在1975年的5月,屠老在132廠的會議上,就提出了以後的一個方案:採用單發斯貝發動機,兩側進氣,具備攔射能力,可以說,這完全是瞄準了空軍的需要來的,同時呢,還是自己搞,搞成了,皆大歡喜的。

但是呢,132廠自己的科研實力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捎帶上611所才行,而就在當年的3月份,三機部就下達了一個行政命令,讓611所與132廠結合,接受132廠的領導。

當時,宋老沒有同意,對宋老來說,他還在專心致志地搞殲九呢,他對鴨式佈局,那是情有獨鍾的,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次的合併最終不了了之。

而現在,則是第二次了,究竟是誰會主導呢?

“這次合併,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爲了殲十。”林將軍說道。

只要這麼說,秦風就能夠理解了,這次的關係中,611所肯定是要佔據主導的了。

殲十是現在的國家的重點工程,這個工程並不僅僅是要做出一款新的戰機,更是要通過大量引入西方化的技術手段標準和管理制度,實現戰機設計、製造體系的全面轉型和進化升級。

正是因爲出於這個目的,上級才決定打破設計與製造的隔閡,摒棄其中的很多頑疾,切實可靠地提升研製工作的總體效率。

在這個思想下,主導起來的第二輪的合併,既然是爲了研發殲十項目,那肯定不是132廠作爲重點的,既然是611所承擔了主要的研製任務,那肯定是611所來主導了。

當然了,宋老也不能完全地干涉到所有的項目,在超七上,依舊是屠老來領導的,這個項目,依舊是要藉助屠老的手來實現的,甚至,還會對十號工程的研發有促進作用。

當然了,由於611所強大的科研力量,超七在研發的過程中,他們必然會干預,甚至會上一些主流的先進技術,比如說,看後世的發展,梟龍的前期樣機,和後期的樣機,已經完全不同了,不僅僅是上面最顯眼的DSI鼓包進氣道,更有一點很多人發現不了的,當年格魯曼公司提供的方案是帶鋸齒小型邊條,這種邊條設計容易,風險小,但是並沒有達到最優化的目標,在611的努力下,更換爲性能更高的尖拱型大邊條,這種大邊條的效果更好,但是飛控難度和風險都急劇提升,如果還是靠132廠自己來搞的話,最多隻能是梟龍01號機的標準而已,甚至是殲七CP的水準,不可能達到更高的水平的。

當年,132廠的設計室,自己還是有發揮的,後來的殲七MF之類的,都還是他們自研出來的。

現在,聽到了林將軍的介紹,秦風點點頭:“是啊,宋老也是一個銳意改革的人,他提出來的競爭方案,雖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對型號來說,是最有利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耦合方式第四百二十二章 性能計算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攔截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要等,不要靠第七百零二章 一連串的動作第六百六十五章 奇特的轟六第一百零七章 殲-8上高原第七百三十一章 共青城飛機廠第七百四十六章 教練機的發動機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機玻璃的模型第四百二十二章 性能計算第五百二十八章 試飛成功第二百八十六章 座艙蓋爆了第六百零九章 地面滑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一個平安符第七百四十四章 教練機的問題第二百四十六章 鎖定很快第八百六十六章 飛回去第三百一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讓人震撼第五百零九章 很會做生意第三百七十九章 換髮動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觸動很大第七百四十四章 教練機的問題第五百二十章 634系統第二百九十一章 油鹽不進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起出來第五百零四章 秦雪的提問第十六章 飛行員的眼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後一次試飛第四百一十九章 如此改進第三百六十三章 和新殲對比第七百六十四章 因循守舊第七百二十一章 機動性很高第五百零九章 很會做生意第七百四十九章 試酒量第一百零八章 哪怕是撞,也要撞下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半噸重的勳章第七百零六章 米高揚設計局第四百四十四章 1553B數據總線第七十八章 幻影F1滿意嗎?第七百九十五章 秦大膽第七百八十六章 首飛眼鏡蛇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交朋友第三百四十四章 悶熱的天氣第三百三十章 反推銷第三百三十九章 黑色七月第七百九十章 碎屑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裝艦載機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了祖國的強大第三百九十七章 水泥航母第五百二十二章 還是格魯曼第八百四十四章 幹了一輩子第八百五十九章 談改款第五百四十七章 海軍的任務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個試飛項目第十九章 飛行品質第六百九十二章 追悼會第三百八十七章 雷達選型第五十章 首飛殲-8(加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蛇形轉彎第八百一十二章 費爾康第四十七章 邀請飛殲-8第五百一十二章 衍射平顯第六百二十章 堅持第八百零七章 完美首飛第一百五十九章 PIO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敢創新第六百七十四章 帶彈起飛第六百三十九章 超音速試飛第二百五十九章 愛情片?軍教片?紀錄片?第六百九十四章 新頭盔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七百八十一章 協調發動機第三百四十章 C-130第六百八十九章 伴飛第七百四十六章 教練機的發動機第二百三十四章 空軍的急迫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朋友第四百四十章 原來是這麼回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國外取經第七百八十二章 甩手掌櫃第七十七章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八百三十六章 付出第一百三十五章 F-16-79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四百四十章 原來是這麼回事第六章 撐起共和國的天空第八百一十八章 2加1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八百四十五章 梟龍的定位第一百三十五章 F-16-79第六百七十章 克服恐懼第五百八十五章 空中加油(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專用牽引車第六百三十六章 換個角度考慮第七章 殲-9模型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耦合方式第四百二十二章 性能計算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攔截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要等,不要靠第七百零二章 一連串的動作第六百六十五章 奇特的轟六第一百零七章 殲-8上高原第七百三十一章 共青城飛機廠第七百四十六章 教練機的發動機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機玻璃的模型第四百二十二章 性能計算第五百二十八章 試飛成功第二百八十六章 座艙蓋爆了第六百零九章 地面滑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一個平安符第七百四十四章 教練機的問題第二百四十六章 鎖定很快第八百六十六章 飛回去第三百一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讓人震撼第五百零九章 很會做生意第三百七十九章 換髮動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觸動很大第七百四十四章 教練機的問題第五百二十章 634系統第二百九十一章 油鹽不進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起出來第五百零四章 秦雪的提問第十六章 飛行員的眼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後一次試飛第四百一十九章 如此改進第三百六十三章 和新殲對比第七百六十四章 因循守舊第七百二十一章 機動性很高第五百零九章 很會做生意第七百四十九章 試酒量第一百零八章 哪怕是撞,也要撞下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半噸重的勳章第七百零六章 米高揚設計局第四百四十四章 1553B數據總線第七十八章 幻影F1滿意嗎?第七百九十五章 秦大膽第七百八十六章 首飛眼鏡蛇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交朋友第三百四十四章 悶熱的天氣第三百三十章 反推銷第三百三十九章 黑色七月第七百九十章 碎屑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裝艦載機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了祖國的強大第三百九十七章 水泥航母第五百二十二章 還是格魯曼第八百四十四章 幹了一輩子第八百五十九章 談改款第五百四十七章 海軍的任務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個試飛項目第十九章 飛行品質第六百九十二章 追悼會第三百八十七章 雷達選型第五十章 首飛殲-8(加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蛇形轉彎第八百一十二章 費爾康第四十七章 邀請飛殲-8第五百一十二章 衍射平顯第六百二十章 堅持第八百零七章 完美首飛第一百五十九章 PIO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敢創新第六百七十四章 帶彈起飛第六百三十九章 超音速試飛第二百五十九章 愛情片?軍教片?紀錄片?第六百九十四章 新頭盔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七百八十一章 協調發動機第三百四十章 C-130第六百八十九章 伴飛第七百四十六章 教練機的發動機第二百三十四章 空軍的急迫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朋友第四百四十章 原來是這麼回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國外取經第七百八十二章 甩手掌櫃第七十七章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八百三十六章 付出第一百三十五章 F-16-79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四百四十章 原來是這麼回事第六章 撐起共和國的天空第八百一十八章 2加1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八百四十五章 梟龍的定位第一百三十五章 F-16-79第六百七十章 克服恐懼第五百八十五章 空中加油(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專用牽引車第六百三十六章 換個角度考慮第七章 殲-9模型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