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

胡軫怒不可遏,站在滎陽城下破口大罵。

他後悔的幾乎要把自己殺了。相國大人知道自己把虎牢關丟了以後,絕不會放過自己的,這次死定了。雖然自己在敖倉附近重創了鮑信,但相比丟失虎牢關的罪責來說,這個功勞根本不值一提。他萬萬沒有想到徐榮的目的其實不是攻擊叛軍,而是奪取虎牢關。徐榮前前後後打了十幾天的仗,一敗再敗,原來就是想把自己誘出虎牢。

怨來怨去,還是怨自己貪功啊。自己爲了這份功勞,竟然連夜把駐守虎牢的另外五千人馬調出了四千,以九千人馬埋伏在黃河岸邊的武城裡。原想以多勝少,贏個漂漂亮亮的仗,誰知道仗是打贏了,自己也中計了,輸得慘不忍睹。爲了把曹操誘離滎陽,方便大軍突襲橫渡汴渠的叛軍,自己還聽信了徐榮的話,叫守關的一千人馬和高順的敗軍冒充數萬大軍互相攻殺。曹操是中計了,但虎牢關也丟了。逃出虎牢關的軍司馬對他說,大人臨走時交待的,是假打不是真打,所以我們敷衍了事,誰都沒有防備。高順帶着人馬衝上城摟時,我們還和北疆兵開玩笑,哪知一眨眼,人頭掉了。

胡軫接到虎牢關失陷的消息後,掉頭就去滎陽,想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拿下滎陽城。徐榮、孫親和高覽三人是和他一起離開滎陽的。胡軫去黃河岸邊的武城埋伏,徐榮帶着人馬連夜渡河,悄悄繞道叛軍後面埋伏。當時滎陽城裡只有高順的三千兵。胡軫認爲自己如果佔據了滎陽城,把徐榮的大軍攔在汴渠東面,然後再設法通知董卓,讓駐守洛陽城的李傕、郭汜和自己前後夾擊虎牢關,高順那三千人馬肯定完蛋。

等胡軫趕到滎陽時,卻發現城門緊閉,旌旗飄揚,北疆兵已經搶先一步把城池拿到手了。得意洋洋的吳雄站在城樓上,命令士兵們一起喊話,叫胡軫趁早帶人到轘轅關去,否則等徐將軍率軍殺來了,你就完了。

胡軫雖然氣得睚眥欲裂,但他卻不敢攻城。徐榮把他害慘了,這種人打是打不過的。而且現在雙方已經翻臉了,徐榮要是真把自己殺了,然後和叛軍串通一氣殺進洛陽城,那禍事就闖大了。目前相國大人還不知道虎牢關已經丟了,洛陽方面也沒有任何防範,而自己也沒有糧草了,還是儘早撤到嵩山附近的轘轅關和李蒙會合,然後以最快速度把虎牢關丟失的消息送回洛陽爲好。至於自己是死是活,只好聽天由命了。

黃昏,徐榮帶着大軍,押着數千俘虜和兩千多車糧草趕到了汴渠。

吳雄匆匆迎上率先渡河而來的孫親,大聲笑道:“大人,胡軫罵了一通後,帶着大軍向轘轅關方向去了。你們怎麼樣?在垣雍城打了幾仗?”

孫親笑道:“烏合之衆,不值一提。早知道這樣好打,我們就應該把主力集中在滎陽方向,重創胡軫。”

孫親隨即把垣雍城伏擊的事說了一下。凌晨的時候。橋瑁、劉岱、袁遺等人帶着糧草率先撤退到伏擊地點。北疆大軍火把一點,戰鼓一擂,還沒有開始打,叛軍就一鬨而散了。那些臨時徵募,倉促組建的叛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北疆大軍不費一槍一箭,就繳獲了許多糧草輜重。到了清晨,曹操和鮑信也趕到了北疆軍的伏擊地點,由於鮑信手下的泰山兵率先潰逃,曹操大軍還沒來得及佈陣就被衝散了。北疆兵跟在後面掩殺一陣,抓了幾千俘虜,撤兵了。

吳雄一臉失望,忿忿不平地罵道:“董卓的膽子太小了,這種不堪一擊的軍隊也不敢打,丟人啊。”

孫親搖頭道:“董卓不是不敢打,而是因爲其他原因打不起這仗。我們現在也一樣,你敢深入兗州去打叛軍?”

吳雄擺擺手道:“大人,這種事我們搞不懂,我們只管打仗。”接着他驚喜地喊道,“徐大人來了……”

徐榮看到吳雄,立即問道:“虎牢關怎麼樣?高順和樑百武可有消息送來?”

“虎牢關已經拿下。”吳雄興奮地說道,“胡軫大概氣瘋了,罵罵咧咧地走了。”

徐榮神色一鬆,回頭對身後的傳令兵說道:“命令高順,立即派人趕到河東報信,還有,叫他把關隘的糧食全部送到滎陽來。”

“急報相國大人,說滎陽大捷。中郎將胡軫不聽軍令,擅自棄守虎牢關率軍出擊,已經被我趕到轘轅關去了。虎牢關現在我手,安然無恙。”

三月上,河內。

楊鳳派人聯繫駐守孟津的李肅和駐守小平津的張揚,詳細敘述了自己的攻擊計策,請求兩人渡河相助。兩人不敢擅自作主,急忙請示董卓。董卓說,渡河攻擊可以,但你們兩人要留下一個守關,確保洛陽的安全。董卓隨即命令張揚出兵相助,讓李肅駐防孟津和小平津兩關。

三月初五,太行山黃巾首領於毒、眭固突然率軍下山攻擊野王城,威脅王匡的退路和大軍的糧道。王匡非常驚慌,有退兵回撤的意思,而袁紹也沒有猶豫,立即命令王匡後撤。

王匡剛剛回撤,楊鳳就起兵攻擊。王匡無奈,停下迎戰。楊鳳二話不說,掉頭就跑,不打了。王匡再撤,楊鳳又追了上來。從河陽到溫縣不過六十里,王匡竟然走了三天。王匡非常生氣,聯合駐守溫縣的劉勳和朱漢兩人,從三面圍攻楊鳳。楊鳳追敵的速度很慢,但逃跑的速度卻非常快,兩個時辰不到,他就帶着大軍逃到了黃河岸邊。王匡、劉勳、朱漢三人一路猛追,這時埋伏在孟亭附近的張揚突然殺出。叛軍追了幾十里路,疲憊不堪,措手不及之下,頓時被殺得狼奔豕突,潰不成軍。楊鳳和張揚隨後掩殺,緊追不放。

深夜,王匡等人逃進溫縣,夾雜在逃兵中的楊震帶着一百親衛兵趁亂也衝了進去,並趁機佔據了西城門。楊鳳、張揚隨即率軍殺入。王匡、劉勳、朱漢三人倉惶再逃。

楊鳳說,趁勝追擊,一戰而定。張楊不同意,說窮寇莫追。再追下去,沒什麼意義了。楊鳳不聽,連夜率軍越過濟水河,繼續殺進。

第二天早上,張揚被衛兵從睡夢中推醒了。

“大人,我們被叛軍包圍了。”

張揚沒有反應過來,愣了很長時間。“我們……被包圍了……誰包圍我們?”

“大人,是冀州兵,是趙浮和程渙,還有王匡、劉勳、朱漢,大約有兩三萬人。”

張揚渾身一激靈,拎着戰盔就衝上了城樓。城下數萬大軍正在急速佈陣,很快就要把溫縣圍個水泄不通了。張揚大驚,心想楊鳳一定完了,叫他不要追,他非要追。還九頭鳥,我看他就是一烏鴉。張揚立即命令自己的幾個親衛帶着求援信衝出包圍,向李肅求救。

小平津關。

楊震帶着幾百名殘兵敗將渡河而來。楊震很狼狽,頭盔早掉了,披頭散髮的,背上還插着兩支長箭,嘴裡氣急敗壞地罵個不停。駐防小平津的軍司馬認識楊震。前段時間,楊震經常到小平津關和張揚議事。關門一開,楊震一馬當先衝了進去,擡手一刀就把那個軍司馬砍了。那人至死都沒明白楊震爲什麼要殺他。北疆兵一擁而入,四下殺戮。此時,更多的北疆兵從黃河對面渡河而來。

楊震伸手接過侍從遞來的戰盔,大聲叫道:“把我背後的箭拽下來。”接着他憤怒地罵了兩句,十分心痛地說道,“好好的一副皮甲竟然給戳了兩個洞,太可惜了。誰叫你把洞戳這麼大?不就是掛兩支箭嘛,用得着這麼大的洞?”

侍從笑道:“大人,這些北軍的軍械好,不要說皮甲,鎧甲都一大堆,換一件就是了。”

楊鳳進了小平津關後,立即接到了黃河北岸的消息,張揚被叛軍困在溫縣了。

“袁紹動作夠快,一轉眼就把張揚圍住了。”楊鳳連連拍額稱慶,“還好我們跑得快,否則這小平津就拿不到手了。好險好險……”

“我們是屯田兵,打仗不行,只有靠兩條腿跑了。”廖磊笑道,“就這樣我們都跑丟了一千多人,險之又險啊。”

“接着我們幹什麼?是不是趁機奪下孟津關?”李堯意猶未盡地問道,“李肅只有五千人,駐守小平津的兩千人已經被我們滅了,還剩下三千人,我們是打還是騙?”

楊鳳想了一下說道:“去騙,把他騙出來。楊震,還是你去。”

小平津關距離孟津關六十里,快馬加鞭,旦夕即至。楊震渾身血跡,氣喘吁吁地進了關。李肅聽說楊鳳和張揚被困溫縣,急忙稟報董卓。他對楊震說,我兵力少,還要守關,無力相助啊。楊震苦着臉說,大人的難處我理解。既然大人無力相助,那就借一件東西給我吧。李肅奇怪地問道,大人要借什麼?

楊震咧嘴笑道:“你的腦袋。”話音未落,戰刀已經架到李肅脖子上了。

楊鳳帶着大軍順利佔據了孟津。

李肅非常氣憤,大聲質問道:“你是不是和袁紹串通一氣,故意陷害張揚?”

楊鳳冷笑道:“袁紹是什麼東西?我不認識。張揚被困,和我沒關係。我率軍出城後,掉頭就往回跑,哪裡知道袁紹的援軍來得這麼快?張揚的事你不要管了,他沒糧草,支撐不了幾天,遲早要投降。你怎麼辦?是跟着我們,還是回洛陽跟着董卓?”

李肅沒有說話。

楊鳳說道:“我們離開河東的時候,李瑋大人曾經交待過,說驃騎大將軍對你不錯,一直把你當朋友看,如果出了什麼事,希望我們能把你留下。現在孟津和小平津都被你丟了,董卓無論如何都不會饒了你,是不是回洛陽,你自己可要想清楚了。”

李肅躬身說道:“請大人代我回稟驃騎大將軍,我李肅謝謝他了。我跟了相國大人十幾年,不會背叛他。是生是死,我認了。我回洛陽。”

楊鳳非常敬佩地看看他,拱手說道:“好,你帶着你的人馬回京。請代呈相國大人,讓他放心,只要孟津和小平津在我手上,叛軍就休想渡過黃河。”

三月上,洛陽。

徐榮的急報讓董卓勃然大怒。虎牢一失,洛陽無險可守,關東已經被驃騎大將軍掌控一半了。

就在他和李儒等人商議對策的時候,李肅率軍急速趕到了洛陽。他向董卓請罪。董卓聽說孟津和小平津丟了,張揚被困溫縣,氣得當場就要殺他。李儒和田儀等人苦苦勸阻。

李儒說,這不是李肅的錯,而是驃騎大將軍的實力太強悍了。現在北疆情況非常糟糕,驃騎大將軍估計已經支撐不住,要倒向叛軍一邊了。

董卓恨恨地說道:“雖然關東目前並不是我們的防守重點,但八關丟失,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我們的主力已經西移到長安、潼關和函谷關一線,短期內無法徵調回京,一旦徐榮、楊鳳和叛軍聯手,洛陽丟失在即。”

就在衆人憂慮重重的時候,河東牛輔急報,說大軍被顏良圍於河東的河北城,動彈不得。蒲阪津、風陵渡和茅津渡守軍全部被玉石抓了起來。

董卓驚駭失色。驃騎大將軍說翻臉就翻臉,好快的一刀。

“長安……”李儒擔心地說道,“大人,快急書長安,叫董旻、董越密切注意馮翊郡方向,防止北疆鐵騎一瀉而下。天子一旦被他奪去,我們就完了。”

呂布急報,長沙太守孫堅突然出現在魯陽,他和袁術合兵一處,以兩萬大軍猛攻樑縣。樑縣失守。

京畿突然風雲變色,局勢對董卓非常不利。

董卓咬咬牙,怒聲說道:“把洛陽燒了,我們撤回長安。”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