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喜憂參半

前方戰事高捷太極殿內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好,他正在等待北衙禁軍押解頡利歸來,而一種大臣們現在在朝堂上都看着李世民的笑臉迎合着。

但是現在商議的事情還是要回答的,房玄齡站出來說道:“陛下突厥的俘虜太多了要是放任不管可能會引起禍患。”

大唐宰相都說話了,大臣們開始思考起來,這時候杜如晦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可以將突厥人分開安置在各個州府用來進行勞作。”

“臣的意思具體來說就是給這些人安排一份終身性質的工作,讓他們通過工作來換取生產所需要的物品,而且對做出突出貢獻者則可以提高待遇從而使他們安心的融入大唐。”杜如晦繼續說道。

接着這其中就涉及到奴籍的事情又提了出來,元善提出這個其實並不全是爲了奴役他們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便於管理,杜如晦的話還沒有說完最後又道:“陛下臣聽說滄州的船廠現在正在僱工,現在有了這些突厥人要是讓各個州府去安置的話還需要爲他們提供吃食,臣以爲可以將這些人員輸送給滄州船廠這樣按照僱工的薪酬來看朝廷能夠得到一些利益豈不是更好。”

這纔是今天杜如晦要說的重點,就是將這些俘虜等同於租賃出去,俘虜需要的自然是一口飯食而他們的現狀也不允許他們有更多的要求。

十五萬人這要是全都用在勞作的話可是能夠爲朝廷剩下很多銀子的而且按照杜如晦的意思這些人還可以賺銀子這樣的好事李世民自然是願意答應的。

滄州船長是元善搞出來的那個就連他都有兩成的股份在裡面,雖然不用參與管理但聽了杜如晦的話後他也是很好奇這船廠需要多少人便問出來。

“滄州船廠打算僱傭多少人。”李世民問道。

“據元善說可以安置三萬人。”杜如晦說道。

“三萬人?”李世民很吃驚一個船廠竟然需要三萬人做工這有出乎他的想象。

李世民於是繼續問道:“三萬人爲何需要如此多的人。”

“據臣的瞭解滄州雖然臨海可是因爲地處東北百姓生活並不富裕又因爲連年戰亂想要開發建設那裡才需要那麼多的人,而且據臣所知滄州人口並不算多,實際上想要安置突厥人倒是可以將大部分放在幽州、滄州一帶。”杜如晦說道。

這時候中書令溫彥博站出來說道:“陛下,幽州、靈州一帶地廣人稀而且這些俘虜人多勢衆倒是可以讓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統轄,這樣也容易管理。”

可是溫彥博的話還沒有說完又繼續說道:“臣因爲安置突厥人當將其安置在一地,保其風俗逐漸實現融合。”

杜如晦本來還以爲這溫彥博是贊成他的意見的可是沒有想到他的想法竟然是整體安置而且還要保留風俗,杜如晦突然擔心這樣下去恐怕會佔用朝廷很多兵力進行管轄。

剛想反對這時候就聽見魏徵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突厥跟漢武帝時期的匈奴情況不同,當分散安置最爲穩妥,杜尚書的簡易臣以爲更好一些。”

“陛下雖然突厥人是俘虜但是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們融入到大唐社會,一再強壓的做法臣以爲不妥。”溫彥博立刻解釋道。

李世民一聽就明白了,杜如晦是從“利”考慮的,給突厥人提供工作不但能夠讓他們放棄他們的習慣還能爲朝廷謀求一些利益,只是這樣的做法還是有些新奇位面不太人性化而且管理起來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溫彥博是從“融”的角度考慮的,讓突厥人成爲大唐的一個少數民族從而融入大唐的生活,這也很好但是想想突厥人對大唐百姓做下的惡事他這個做皇帝的心裡就很不平衡,魏徵呢還是從“穩”字出發,將突厥人分散就跟重整軍隊一樣,分開後的突厥人就算抱團也行成不了氣候可解後顧之憂。

他們三個人的想法李世民覺得都沒有錯而且都很好,突然李世民發現他似乎有些爲難了其實怎麼安置都可以,但是杜如晦提出的“利”卻是他想要採用的,但是這樣未免有些傷人行徑,而且此事還跟滄州船廠有關係不用想都知道這跟元善那小子肯定脫不了關係。

就在朝堂議事的時候,突然有小太監過來傳話隨後馬和在李世民耳邊耳語道:“陛下,開府儀同三司李神通去世了。”

“知道了。”李世民的得知消息之後他的心情瞬間低落,勝利的喜悅似乎也難以平復他的傷感,李神通是他的叔父在李家宗室之中功勳卓著因此在降低宗室功勳爵位的時候只有李神通是破例的。

這幾年都是李神通在操持李家宗室的事情可謂是李世民的一大助力如今竟然英年早逝這個消息讓李世民很難接受,坐在龍椅上沉默着,殿內的重臣感覺到了非常壓抑的氣氛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想也知道一定不會是好事。

“朕的叔父李神通去世了,追贈司空,諡號靖。長子李道彥封膠東王。”李世民開口道。

羣臣都是感慨這種事情也不好說些什麼,這李神通負責李家宗室的事情也是從一品的官員,開府儀同三司也是相當三公的待遇,追封司空衆臣也都毫無疑義。

李世民對宗室的管理非常的嚴格,對宗室分封的功勳也是有所限制非特殊情況是不會封王的,原本李神通的長子是膠東郡公突然封王這也是爲了安撫宗室。

李世民非常的悲傷其中有很大的原因還是因爲宗室的事情,很快平復了心情立刻說道:“朕現在很傷心,但是身爲一國之君不能這麼悲傷下去,繼續議事吧。”

做皇帝的心理素質都不錯這種關鍵的時會控制好他的情緒,突然又有人進來稟報馬和將信件傳遞給李世民,這是來自李靖的信件,李世民打開一看心中大喜。

信中寫了出使突厥遊說的唐儉在李靖夜襲陰山突厥部的時候成功逃脫,這表示這次的發兵突厥的計劃得到了全面的成功,原本唐儉就是爲了去做內應的而李靖發兵突然這讓是讓唐儉有點措手不及不多還好人沒事。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第四百五十九章 安置區出事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錢行初設第四百三十章 來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某勝要他命第四百六十章 喊話第九百八十章 媚娘侄女第二百四十七章 肥皂批發價第七百三十五章 加盟培訓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請做出選擇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三百七十六章 造紙術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本久美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百公里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鎮老中醫第八百一十章 遠來是客第四百五十二章 綸布第七百四十章 下一站越州第九百三十九章 衆人密謀第五百零一章 火車的預想第六百五十四章 薛禮獻熊第九百七十二章 化學實驗第七百五十一章 鯨魚出沒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七十六章 俱樂部的構想第五百章 蒸汽機車第三百六十二章 招商登記表第五百二十九章 臺鋸第一百二十四章 冰場運動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安置區出事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元昌與蕭銘遠第六十九章 若蘭探病第一百零八章 張瑾兵敗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唐小報第五百四十一章 新行業的崛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雞湯配藥酒第六百四十一章 校尉周儒第六百一十九章 建設基金納入錢行業務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堵路上了第九百六十四章 二個月後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地醫館第七百五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楊山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安置問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固定資產投資第八百四十六章 初次見面第七百一十一章 民間建築隊伍第六百二十七章 小商品牙刷產業第三百五十六章 預賣玻璃板第七百九十三章 歷史放過誰第一百七十四章 緊俏的棉花第八十三章 租鋪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來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吐蕃來犯第三百八十二章 金秋十月第一千零二十章 皇帝出動第四百一十章 新豐縣的變化第一百二十章 糖葫蘆第四百七十五章 酒令到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安有林第一百五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哨箭第三百五十八章 修路預算二十萬第三百七十六章 造紙術第八百八十三章 兩門生意第二百五十章 倉庫集中區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子與秦王第一千零一章 定襄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發展吐谷渾第四百二十五章 蒸汽動力船第七百章 租賃大樓第八百三十章 兩門三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臺鋸第五百四十八章 職能變動第三百四十三章 買馬計劃第四百八十七章 京兆府探監第八百八十四章 洗衣設備訂單第三百三十一章 秦瓊的提醒第三百章 六名女賬房第十五章 曲轅犁換錢第八百八十六章 小賣鋪第六百六十六章 建房問題第七百七十二章 瑪瑙翡翠第五百五十三章 洛陽商團第四百四十五章 安置問題第六百六十七章 魏侍中的好奇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錢行初設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堵路上了第九百四十二章 興州之行第七百五十二章 出海捕魚第二百八十一章 公主醉酒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四百三十五章 烤魚第五百三十九章 新豐縣菜販第六十三章 尉遲寶林回來了第五百三十章 戶部侍郎高履行第六百零八章 認了幾個小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跟女人講道理第三百六十六章 倉庫視察第八十二章 又快沒錢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制霸行爲第八百二十七章 盡了本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安置區出事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錢行初設第四百三十章 來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某勝要他命第四百六十章 喊話第九百八十章 媚娘侄女第二百四十七章 肥皂批發價第七百三十五章 加盟培訓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請做出選擇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三百七十六章 造紙術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本久美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百公里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鎮老中醫第八百一十章 遠來是客第四百五十二章 綸布第七百四十章 下一站越州第九百三十九章 衆人密謀第五百零一章 火車的預想第六百五十四章 薛禮獻熊第九百七十二章 化學實驗第七百五十一章 鯨魚出沒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七十六章 俱樂部的構想第五百章 蒸汽機車第三百六十二章 招商登記表第五百二十九章 臺鋸第一百二十四章 冰場運動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安置區出事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元昌與蕭銘遠第六十九章 若蘭探病第一百零八章 張瑾兵敗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唐小報第五百四十一章 新行業的崛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雞湯配藥酒第六百四十一章 校尉周儒第六百一十九章 建設基金納入錢行業務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堵路上了第九百六十四章 二個月後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地醫館第七百五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楊山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安置問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固定資產投資第八百四十六章 初次見面第七百一十一章 民間建築隊伍第六百二十七章 小商品牙刷產業第三百五十六章 預賣玻璃板第七百九十三章 歷史放過誰第一百七十四章 緊俏的棉花第八十三章 租鋪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來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吐蕃來犯第三百八十二章 金秋十月第一千零二十章 皇帝出動第四百一十章 新豐縣的變化第一百二十章 糖葫蘆第四百七十五章 酒令到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安有林第一百五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哨箭第三百五十八章 修路預算二十萬第三百七十六章 造紙術第八百八十三章 兩門生意第二百五十章 倉庫集中區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子與秦王第一千零一章 定襄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發展吐谷渾第四百二十五章 蒸汽動力船第七百章 租賃大樓第八百三十章 兩門三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臺鋸第五百四十八章 職能變動第三百四十三章 買馬計劃第四百八十七章 京兆府探監第八百八十四章 洗衣設備訂單第三百三十一章 秦瓊的提醒第三百章 六名女賬房第十五章 曲轅犁換錢第八百八十六章 小賣鋪第六百六十六章 建房問題第七百七十二章 瑪瑙翡翠第五百五十三章 洛陽商團第四百四十五章 安置問題第六百六十七章 魏侍中的好奇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錢行初設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堵路上了第九百四十二章 興州之行第七百五十二章 出海捕魚第二百八十一章 公主醉酒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四百三十五章 烤魚第五百三十九章 新豐縣菜販第六十三章 尉遲寶林回來了第五百三十章 戶部侍郎高履行第六百零八章 認了幾個小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跟女人講道理第三百六十六章 倉庫視察第八十二章 又快沒錢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制霸行爲第八百二十七章 盡了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