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圓的呀。”李易站在院子門口,擡頭看太陽。
後面的太監紫玉想一想,附和:“東主果然厲害。”
“戶部的麪條賣得不錯?百姓們都接受了?”李易想起來麪條。
“比百姓自己磨面再製作成麪條划算,磨面要有磨,買面,價錢可是不低。”
碧荷在後面出聲,對面條進行評價。
“即便是買了麪條,也要煮,家中不開火的,可是麻煩。咱幫煮麪費勁的百姓一下。”
李易終於圖窮匕見了。
當天中午之前,莊子上的人帶上東西給擦鞋的孩子們送去。
一個陶的碗、一雙筷子、一個竹子拼的板子,以及用毛邊紙包着的方便麪。
到了晌午吃飯的時候,孩子們找到各坊的人家,問有沒有開水,沒有的話,涼水也行。
一個坊那麼大,總不可能哪家都沒有開水。
他們沒有,寺廟觀中也有。
一處處的人就看到擦鞋的孩子先把陶碗和竹板、筷子洗洗。
再打開毛邊紙的包,從中拿出來一個用麪條製作的方塊,方塊放進碗裡。
倒上熱水,竹板蓋在上面。
沒用上多長時間,孩子把竹板拿起來,碗中的香氣飄出來。
聞着,有蔥花的味道,還有肉味。
筷子用筷子在面上翻動幾下,低頭吹着喝口湯,再挑幾麪條吸溜進嘴裡,小口吃。
“這是什麼東西?用開水能把面給泡熟了?就泡一小會兒?”
圍觀的人中有好奇的,湊上前,替其他人問出來。
“李家莊子的方便麪,熟的,拿涼水也能泡,實在不行就幹嚼。”
擦鞋的孩子說出來莊戶送方便麪時告訴的話。
“這個多少錢?”果然有人問價格。
“比麪條貴一倍,不過吃這個不用自己煮,裡面還有味道,鹽什麼的全放好了。”
擦鞋的孩子說着又喝口湯,熱湯的味道纔好呢。
“怎麼做出來的?把面裡放上其他的東西,煮熟了再曬乾?不行啊。”
“烙的吧,放到鍋裡烙。”
“不說說是炸的,對,炸,用油炸,炸完了可不就熟了麼。”
“差不多,李家莊子捨得用油。”
“自己炸就貴,多做才便宜。”
“先和麪,和麪的時候把其他的東西放進去,製作成麪條,放在油裡炸,就這樣。”
“問李家莊子什麼時候賣,買一個嚐嚐。”
長安一個個坊中的人傳揚開來,李家莊子弄出來一種能幹嚼,也能用熱水和涼水泡的面。
關鍵是價錢便宜,比現在賣的麪條就貴一倍。
油炸的,裡面有鹽、蔥花和八角粉。
帶上一塊,比炒麪和乾巴餅好吃多了。
於是戶部賣麪條,幫忙讓百姓接收了買麪條下的生活習慣。
李家莊子的方便麪同樣被接受了,而且更好。
“就知道他沒安好心。”晚上一羣人在天上人間的宰相包廂吃飯,畢構那個無奈呀。
戶部前些日子推廣麪條,可是費了勁了。
先是給官員們家中送,其他人到官員家裡一看,好,也跟着買。
送給官員的自然不能要錢,搭成本。
結果剛剛有起色,開始得利潤,戶部官員只分過一次錢。
不但累,還讓其他官員不滿了,御史臺的彈劾湊章沒少往上送。
李家莊子倒是聰明,直接等現成的,方便麪拿出來就被人覺得不錯。
自己一個尚書,還看不出這點事情?
“吃吧,嚐嚐這個方便麪。”姚崇把碗上的另一個倒扣着的碗拿起來,看碗中泡的面。
果然有香味飄出來,看面的樣子也不錯。
挑起來吃一口,姚崇點頭:“可以,確實是方便,方便麪,好名字。”
“隆擇無須介懷,貴一倍呢,終歸是有人捨不得買。”盧懷慎寬慰畢構一下。
畢構搖頭:“富貴人家還差那幾個錢?他們發現有更好吃的東西,誰還吃掛麪?沒有味道。”
“隆擇,戶部也學着做。”張說給出主意。
“學不來,太麻煩,要買很多種料,還要用油炸。你們看,方便麪的顏色比掛麪白一點。”
畢構指着方便麪說,他知道白那一點,可是要費不少勁。
姚崇回想一下戶部掛麪的顏色,承認有區別。
他又喝口湯:“再去問問他,還有什麼能賺錢的辦法,先給方便麪的稅收了。”
他慫恿畢構,戶部的掛麪就收稅,定的價錢纔是方便麪的一半。
這方便麪顯然利潤高,去找李易要錢。
“不去,有利潤他纔會給稅,我過去怎麼說?只收他的,他保證跟我說賣方便麪賠錢。”
畢構纔不上當呢,一個是收不上來稅,另一個是得罪人。
往後還指望李易給出主意呢,大不了把掛麪賣到遠一點的地方。
“看,我就說是吧,他要是不隔幾天搞出來個事情,就不是李易。”盧懷慎現在也迷信了。
“也算是利民了。”畢構再覺得被算計了,卻還是承認,方便麪吃着好,在長安中許多人家不開火。
莊子中的李易同樣吃着方便麪,他已經吃過好幾次了。
說實話,他並不是很愛吃,一想到方便麪,就覺得彆扭。
他那時的國人,從未把方便麪當成正餐,都是沒辦法了才吃。
不像半島那個國家,明明很有錢,吃方便麪還跟吃什麼好東西一樣,要煮,擺出一堆碟子,很有儀式感。
在他看來,有那工夫,不如下掛麪吃了,還能炒個菜。
“喜歡吃麪的人多了,才能促進麪粉加工行業。小的手搖麪粉機,看上去產量不大,卻也能提供給人一個工作。”
李易在那裡跟宮女太監們說他的打算。
他並不是要坑畢構,他是想打一個助攻,給麪粉打助攻,順便試試瓷的粉碎部件好不好用。
好用的話,甚至用老竹子製作手搖磨粉機的外避,中間磨的地方是瓷,其他的部分爲鐵。
冬天除了去鑿冰,又沒什麼活計的時候,一個人在家裡搖啊搖。
搖出來麪粉,總歸是一份收入。
現在麥子,很多時候用來做飯,麥飯偶爾吃一頓還不錯,時間長了就不覺得好吃。
不然國人爲什麼會把麥子給磨成面?
還有米不好吃的地方,就把米給製作成米線。
“東主,那樣一來,東西就漲價了。”青松琢磨着。
麥子磨成面,磨面的人賺錢,同樣的麥子多了錢。
“是呀,慢慢的就都漲價,最後平衡,這就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貨幣貶值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更好的生產技術轉化成生產力。”
李易對青松表示讚賞,給豎了個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