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醃篤鮮(二)

話既已的這般坦率了,自是算上道的。

溫明棠自也是不吝嗇的給了賞錢,看那道士眉開眼笑着離開的樣子,便知自己這賞錢給的也很是上道。

雖自忖自己不是個氣之人,卻也還遠沒有到那等揮金如土的境地。至於爲何給錢給的這般大方……想起那“紫微宮傳人”神神叨叨的樣子,溫明棠覺得往後自己或許還有同這“紫微宮傳人”做生意的時候,是以給錢便也尤爲大方。

出了趟衙門,回到公廚時,那醃篤鮮已被轉至砂鍋職篤”了起來,誇了湯圓和阿丙兩句,溫明棠又拿起煉,不待紀採買等人問起,便將方纔“紫微宮傳人”弟子來尋她之事了一遍。

聽得劉家村那死去的新嫁娘家裡人去京兆府報官時,不阿丙、湯圓以及紀採買等人了,便連底下正在忙活的幾個雜役都擡頭向溫明棠望了過來。

這等反應,溫明棠並不意外。劉家村那鬧鬼的傳聞早在雜役裡傳的人盡皆知了,便連不少差役、吏連同手頭算得空閒的林斐都聽到了這等傳聞。

雖一聽那連死幾個新娘的事,多年接觸案子的本能使然,不少大理寺中人都覺得裡頭當另有隱情,可似劉家村這等事一則無人報官,二則要報也是要先報去京兆府的案子,他們自不好隨意插手,越俎代庖的亂管,便也只能暫且聽聽而已。

眼下,一聽那新嫁娘的家裡人跑去京兆府報官了,一個正在底下擦拭食案的雜役立時道:“那死去的新嫁娘之事果然有蹊蹺,定是有人害了那新嫁娘,這不……村民還是忍不住來報官了啊!”

“可聽那報信的道士描述,那新嫁娘的家裡人指不定是因爲眼瞅着撈不到好處了,纔來報官的呢!”湯圓抿了抿脣,道,“聽起來怪叫人膈應的。”

所謂的家裡人自是指的血脈相連的親人。老袁同肖娘子在世時,對閨女袁肖(湯圓)疼愛的很,感情亦是真摯的不摻什麼雜質,而後碰到了阿丙,以後如何暫且不知,至少如今,阿丙對湯圓的感情亦是不摻什麼利益考量的。習慣了這等甚至可是純粹的感情,再看這新嫁娘家裡人那“撈不到好處,纔來報官”的舉止,自是叫湯圓膈應的厲害。

“死了個大閨女還不算,還將閨女繼續往裡送。”湯圓嘀咕着,“那老農夫婦聽道士來好似一把年紀了,可憐的很,可其行爲着實是叫人看的難受的厲害。”

“只要活得久,誰不到一把年紀的時候?”紀採買翻了翻眼皮,道,“好人能活到一把年紀的時候,壞人自然也能了。”

“好壞,同一把年紀,老態龍鍾,以及外表一副可憐樣沒什麼關係,單純同人有關。”紀採買到這裡,搖了搖頭,因着那劉家村的村民報官的衙門是京兆府,衆人自只是略略提了提,沒有繼續再下去了,畢竟事情全貌怕是隻有京兆府中衆人知曉了。

閒聊的時候,砂鍋裡那醃篤鮮的湯汁已“篤”至奶白了,紀採買探頭看了眼那火燜燉的醃篤鮮,點頭道:“看顏色便知是個好菜。”頓了頓,又道,“如此,我等便可等着這一鍋時令菜端上食案了。”

溫明棠等人這裡正等着醃篤鮮端上食案,那廂受理了劉家村報官案的京兆府尹正對着底下那一對佝僂着背,看起來頗可憐的老夫婦板着臉,聽他二饒恭維。

直到“青大老爺”、“不懼郡王同那等權勢大官”的恭維之語第三遍響起時,京兆府尹出聲了。

“本官若是沒弄錯的話,你二人報官告的是家中兩個女兒被害死一事?”京兆府尹看着堂下那一對老夫婦,翻了翻面前案上,這對老夫婦自報家門的狀紙,道,“你二人膝下也只有兩個女兒,年輕時倒是有過兒子的,只是還未成人便病死了。眼下,女兒也死了,你二人眼下膝下已無子女了。既如此,你二人還在這裡廢話作甚?不趕緊將女兒之死的原委速速來?”

看着堂下那兩個正“拍着自己馬屁”的老夫婦神情一怔,京兆府尹再次蹙眉,能先後將兩個女兒送進同一個狼窩的,他自也懶得同這兩人談什麼爲人父母同孩子間的感情了,看的世情多了,自是知曉這底下不是隻有那等疼愛子女的父母的,他敲了敲案上的醒木,道:“兒子是病死的,自是無人會對此負責。可你二饒女兒既是嫁進鄉紳家裡莫名其妙死的,這番法自是要討的。否則你二人如何養老?”

“養老”這兩個字一出,立時激的那老夫婦二人一個激靈,不再恭維京兆府尹,立時開口哭訴了起來:“請青大老爺做主,那姓趙的夫婦……不給錢了啊!”

京兆府尹:“……”

雖對這老夫婦這等人也算見怪不怪了,可聽着堂下那老夫婦的哭訴,道什麼那童老爺好了每月都給新嫁娘的孃家銀錢的,纔給了兩個月,那趙姓夫婦就頂替他們拿了錢的話,還是聽的京兆府尹心中的怒氣越憋越足!

一旁的吏看着自家上峰隱隱快要發怒的跡象,沒有再理會堂下那老夫婦東一句西一句的胡亂拉扯,立時上前對京兆府尹道:“鄉紳精明!的是每月都會給新嫁娘家裡銀錢,也就是他那一對親家銀錢過日子。這一對老夫婦家裡兩個女兒都死了,那鄉紳這兩日又新娶了一個姓趙的新娘,那銀錢自是給那趙姓新娘的孃家人了。這一對原來的親家原本今日是照例去問童家領親家銀錢的,結果被童家打發了,什麼銀錢已給了那趙姓新娘的孃家人了。老夫婦一聽這個,便立時去問趙姓新娘的孃家人要錢,那趙家人同這老夫婦又沒什麼相干,自是將人轟出來了。這老夫婦見實在拿不到銀錢,便來告官,告的也是那趙家人,不是童家人。”

身邊的吏三言兩語便將事情的原委了一遍,京兆府尹聽罷默然,片刻之後,瞥向身邊的吏,道:“這鄉紳還當真是精明,直接將麻煩推到那趙姓新娘家裡人那裡了。”

“是啊!真精明呢!”吏着,指了指京兆府尹案上那狀紙下壓着的幾張契書,道,“我等看過了,鄉紳同這老夫婦籤的契書上白紙黑字寫着的是給新嫁娘的孃家人過日子銀錢,如今他們給了錢,趙家人收了錢,經地義的,找不到任何漏洞來!”

“那堂下這兩個來告什麼?”京兆府尹看了眼那對老夫婦,“哼”了一聲,道,“看這兩饒言行舉止,也知並不是什麼真心疼愛女兒的。貪圖銀錢,卻又沒那個本事拿捏鄉紳,他們告什麼告?本官這裡是衙門,是講道理的地方,這白紙黑字的,本官難道要逆着契書,逼着那鄉紳同那趙姓新娘的家人出錢爲這兩個又蠢又貪又壞的人養老?”

“沒錢過活,急了唄!”吏到這裡,搖了搖頭。京兆府不似大理寺那等衙門經手的都是大案要案,日常所接觸的多是這等雞毛蒜皮的事。似先時陸姓婦人那般明事理的有,可也多的是堂下這對老夫婦一般胡攪蠻纏的。

“我等已同那兩個老的過了,問趙家人拿錢他二人別想了,問鄉紳家拿錢,也別想了。非親非故的,那兩家人作甚養他們?”吏道,“他二人要告只能告一件事,便是他二饒一對女兒死的蹊蹺,告那童家害命!”

“不是病死的麼?”京兆府尹指着那老夫婦寫的狀紙,道,“怎麼告人家害命?可有證據?”

“他二人寫的病死同旁饒病死不同呢!”吏朝自家上峰擠了擠眼,道,“是落井溺水,在水裡泡久了,身體出了毛病的病死!”頓了頓,不忘向上峰解釋,”我等是不想這麼寫的,他二人執意要如此寫來,是以,特意向大人一聲。“

這話聽的京兆府尹又是一陣默然,頓了頓,道:“這落井溺水都能病死,那上吊投繯也能是脖子被箍久了喘不上氣,脖子出了毛病的病死?那被歹人捅了身體一刀的,也能是被刀扎壞了身體,身體出了毛病的病死了!”

“作甚顛倒黑白?”京兆府尹拍了拍案上的狀紙,對吏道,“這兩個老的難道有什麼把柄落在那鄉紳手裡不成?還是他家裡的田地租賃的是那鄉紳家的?這般怕他們,就是不告他們作甚?”

“沒有把柄,這老農夫婦也未租賃鄉紳家的田地。”吏到這裡,面上亦是一副一言難盡的表情,他指着自己的腦袋道,“也不能腦袋出了問題。就是不想同鄉紳老爺的關係搞僵,想拍鄉紳老爺馬屁,跟鄉紳老爺做親家呢!”

京兆府尹:“……”頓了片刻之後,他道,“我知道了,就是個想攀高枝,白日做夢的?”

上峰這言辭……委實是犀利,卻……又着實讓人尋不到什麼明確的錯處來。

吏點頭,道:“大人這麼也沒錯!”頓了頓,努嘴指向下頭還在那裡東拉西扯廢話的老夫婦道,“死活不肯告鄉紳,便是還想同他們做親家呢!”

“做的什麼春秋大夢!”京兆府尹嘀咕了一句,“非親非故的,那鄉紳便缺他二人這門親戚?”

“多的是這等人啊!”吏無奈道,“鄉里鄉間的,哪家手裡有銀錢,左鄰右舍對其就是比旁人更熱情的。家裡那薄田上種出好菜,養出好雞鴨了,自己不捨得吃,拿去‘孝敬’那有錢鄉紳了。美其名曰自己‘會做人’,跟‘鄉紳’套近乎交朋友,提前處好關係云云的。”

“越是沒錢的,反而上趕着花錢同那有錢的做朋友。”吏嘆了聲,壓低聲音道,“那等明着出錢託人辦事的,還能這出錢是爲了自己,爲的是能把事情辦成。這等鄉里鄉間裡‘會做人’的,依下官看還不如這明着出錢托熟人辦事的呢!錢花了,事也不求‘鄉紳’辦,只求在‘鄉紳’面前露個好,表現一番自己‘會做人’,知‘禮數’,有個好’印象‘。”

京兆府尹聽到這裡,瞥了他一眼:“鄉紳對這’會做人‘的印象再好又什麼用?都不是一路人!”頓了頓,又道,“這所謂的會’做人‘,不就是花錢買的鄉紳朋友?”

“這鄉里鄉間的日常相處也就這麼回事!”吏搖頭,指了指底下那對老夫婦,道,“大人沒來前,我等便從這兩人口中聽了,他二人就是日常村子裡最‘會做人‘的那等人了。這些年往鄉紳家裡送了不少’好菜‘’好雞鴨‘了,日常逛集市,看到那等尖貨也會買回去,孝敬鄉紳!”

“不過比起‘會做人‘多年,只偶爾得了鄉紳幾頓請客飯食的,這兩人都算是運氣好,有回報的了。”吏道,“那鄉紳獨子聽聞身體不好,娶妻時便也沒有要求什麼門當戶對。而是當真回報了村裡頭,找了最‘會做人‘的這兩人。兩個新娘都是挑的他家的。這兩個爲此高興了許久,走在村裡都得意極了,直到此時還在嚷嚷着自己是鄉紳老爺的親家呢!”

不過,這親家顯然是有時限的。

“兩個女兒,前前後後加起來統共半年,六個月。”吏手指比了個“六”,道,“他二人眼下是沒有第三個女兒了,若是有,定是還要嫁進去的。”

“眼下是年紀大了,耕種不動,日常生計出了問題,這才急着要找人養老。卻是要告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趙家,而不是那害的女兒死的不明不白的童家。”吏道,“當然,那趙家想也知道不會是什麼善茬。我打聽過了,那趙家原先是在城裡開食肆的,去歲,還被大理寺那位少卿揪住錯處,將那趙家的婦人揪出去讓巡街的打了一頓呢!”

吏着,將趙大郎一家的事了一遍,又將去歲林斐、溫明棠同劉氏的事了一番。

京兆府尹聽的津津有味,待吏將這些事情罷,堂下那對老夫婦還在扯先前那點廢話。京兆府尹看了那老夫婦一眼,示意他二人繼續,而後轉頭對吏道:“你看……這案子,能不能查?”

“一介鄉紳算什麼?”吏聞言,不忘恭維自家上峰,不比堂下那對老夫婦恭維的生硬,吏這馬屁拍的便自然多了,立時道,“那張家同郡王府的事大人都能查,這鄉紳算什麼?”

“我想也是,這案子能查。”京兆府尹的手指敲了敲壓在案上的狀紙,道,“可苦主是這兩個白日做夢的老夫婦,這兩個死活要同那鄉紳做親家,不肯告鄉紳怎麼辦?”

“那也簡單!”吏一副早有所料的樣子,雖因着讀書不行,科考不中,只是京兆府衙中一介不入流的吏而已。可科考不中的吏,人卻是機靈的很,辦事還是頗爲上道的,聞言立時道,“下官查過了。這老夫婦的女兒死的時候是過年那會兒,那趙家一家,其中自然也包括如今這個姓趙的新嫁娘那時已在村子裡了。”

“人瓜田李下的不清,同在一個村子裡,誰曉得這趙姓新娘同那鄉紳獨子當時有沒有接觸?”吏道,“便讓那老夫婦告那趙姓新娘,這趙姓新娘爲了嫁給鄉紳獨子,謀害了女兒,爲的就是取而代之,頂替女兒做鄉紳夫人。”

“這老夫婦這般‘會做人‘,是要同鄉紳做親家,而不是要同趙家做親家,定是肯告的。”吏道,“至於真相是不是真的如此,那也只有查了才知道了,左右他只要肯告,咱們衙門便能受理了。”

至於到時候會不會查出點別的事牽扯到鄉紳頭上,那就不是他們能左右的了!

“還挺機靈的。”京兆府尹聞言笑着瞥了眼吏,旋即又嘆了口氣,無奈道,“不過也只能如此了,若非如此,都沒辦法插手此事。”頓了頓,又對吏道,“你……過會兒跑一趟大理寺,去林少卿那裡一聲,問他正閒着,要不要一同看看這個案子。正巧,這案子裡的被告趙家同他也算得‘舊識’。”

吏“誒”了一聲,應了下來。

堂下整個劉家村最會’做人‘,卻連堂上那個京城父母官想要什麼都拎不清的老夫婦還在那裡扯着廢話,堂上的京兆府尹同身邊的吏卻已將事情定下來了。

有了京兆府尹遞的臺階,主動提到了趙家女瓜田李下不清之事,那兩個老夫婦立時開口大罵起趙蓮來,一時什麼‘騷浪蹄子’的不堪之語滿堂亂飛。

聽着堂下那恭維起來生硬不已,翻來覆去就那幾句,罵起人來卻是半個時辰都不帶重樣的話語,京兆府尹將手頭一盞茶喝罷,才敲了敲醒木,打斷了老夫婦對趙家“祖宗”們的親切問候,讓人下去遞狀紙了。

看着那老夫婦佝僂着背,激動謾罵,時不時還喘着粗氣,一副氣息不足的樣子。京兆府尹都生怕他二人再這般罵下去,一口氣若是沒提上來,怕是能直接下去同趙家“祖宗們”親自見面,貼臉問候了。

第253章 蹄花湯(二)第359章 豚肉燉粉條(一)第234章 大盤雞(二)第166章 蛋糕(一)第414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六)第44章 紅油抄手(一)第138章 縐紗小餛飩(一)第479章 蒜香南瓜(四)第106章 梅乾菜餅(三)第463章 蘿蔔絲墩子(九)第83章 雞絲涼麪(二)第99章 五香南瓜子第373章 年節點心(九)第106章 梅乾菜餅(三)第190章 月餅(四)第432章 春盤 葫蘆雞(七)第174章 小鍋米線(一)第154章 涼皮(一)第56章 千層餅(二)第89章 綠豆糕(五)第246章 鍋包肉(一)第252章 蹄花湯(一)第34章 肉鬆(二)第401章 什錦碎金飯(二)第303章 辣子雞(五)第381章 大年飯(四)第268章 酸辣粉(二)第216章 重陽糕(三)第2章 冷飯糰第42章 煎包(一)第371章 年節點心(七)第434章 春盤 葫蘆雞(九)第363章 豚肉燉粉條(五)第386章 雞粥 紅糖餡餅(三)第68章 蒜香排骨第247章 鍋包肉(二)第406章 什錦碎金飯(七)第416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八)第455章 蘿蔔絲墩子第359章 豚肉燉粉條(一)第88章 綠豆糕(四)第479章 蒜香南瓜(四)第200章 肉蟹煲(四)第3章 一碗麪第86章 綠豆糕(二)第327章 魚香茄子煲(二)第170章 熱乾麪 蛋花米酒(一)第75章 綠豆湯(一)第409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一)第379章 大年飯(二)第139章 縐紗小餛飩(二)第325章 桂花酒釀小圓子(四)第464章 蘿蔔絲墩子(十)第75章 綠豆湯(一)第359章 豚肉燉粉條(一)第402章 什錦碎金飯(三)第132章 胡椒麪第153章 鉢鉢雞(六)第282章 無骨雞柳(一)第409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一)第311章 脆皮年糕(七)第357章 梅花糕(四)第236章 第二百三十五張 大盤雞(四)第106章 梅乾菜餅(三)第315章 豆豉蒸排骨(四)第480章 蒜香南瓜(五)第418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十)第228章 蔥油餅 豆漿山藥粥(三)第437章 春盤 葫蘆雞(十二)第386章 雞粥 紅糖餡餅(三)第285章 無骨雞柳(四)第310章 脆皮年糕(六)第3章 一碗麪第253章 蹄花湯(二)第175章 小鍋米線(二)第54章 燒麥(三)第102章 八角糉(三)第195章 月餅(九)第214章 重陽糕(一)第259章 爆米花(二)第40章 燒烤(三)第148章 鉢鉢雞(一)第437章 春盤 葫蘆雞(十二)第383章 大年飯(六)第202章 豆沙小圓子(二)第420章 炸湯圓(二)第383章 大年飯(六)第420章 炸湯圓(二)第450章 豚油拌飯(五)第23章 豆漿油條(五)第487章 拉絲年糕(七)第245章 水煮肉片(六)第178章 竹筒飯(一)第223章 剁椒魚頭豆腐煲(四)第149章 鉢鉢雞(二)第462章 蘿蔔絲墩子(八)第312章 豆豉蒸排骨(一)第283章 無骨雞柳(二)第336章 魚丸湯(一)第341章 魚丸湯(六)
第253章 蹄花湯(二)第359章 豚肉燉粉條(一)第234章 大盤雞(二)第166章 蛋糕(一)第414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六)第44章 紅油抄手(一)第138章 縐紗小餛飩(一)第479章 蒜香南瓜(四)第106章 梅乾菜餅(三)第463章 蘿蔔絲墩子(九)第83章 雞絲涼麪(二)第99章 五香南瓜子第373章 年節點心(九)第106章 梅乾菜餅(三)第190章 月餅(四)第432章 春盤 葫蘆雞(七)第174章 小鍋米線(一)第154章 涼皮(一)第56章 千層餅(二)第89章 綠豆糕(五)第246章 鍋包肉(一)第252章 蹄花湯(一)第34章 肉鬆(二)第401章 什錦碎金飯(二)第303章 辣子雞(五)第381章 大年飯(四)第268章 酸辣粉(二)第216章 重陽糕(三)第2章 冷飯糰第42章 煎包(一)第371章 年節點心(七)第434章 春盤 葫蘆雞(九)第363章 豚肉燉粉條(五)第386章 雞粥 紅糖餡餅(三)第68章 蒜香排骨第247章 鍋包肉(二)第406章 什錦碎金飯(七)第416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八)第455章 蘿蔔絲墩子第359章 豚肉燉粉條(一)第88章 綠豆糕(四)第479章 蒜香南瓜(四)第200章 肉蟹煲(四)第3章 一碗麪第86章 綠豆糕(二)第327章 魚香茄子煲(二)第170章 熱乾麪 蛋花米酒(一)第75章 綠豆湯(一)第409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一)第379章 大年飯(二)第139章 縐紗小餛飩(二)第325章 桂花酒釀小圓子(四)第464章 蘿蔔絲墩子(十)第75章 綠豆湯(一)第359章 豚肉燉粉條(一)第402章 什錦碎金飯(三)第132章 胡椒麪第153章 鉢鉢雞(六)第282章 無骨雞柳(一)第409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一)第311章 脆皮年糕(七)第357章 梅花糕(四)第236章 第二百三十五張 大盤雞(四)第106章 梅乾菜餅(三)第315章 豆豉蒸排骨(四)第480章 蒜香南瓜(五)第418章 蘑菇燉雞 雞湯米線(十)第228章 蔥油餅 豆漿山藥粥(三)第437章 春盤 葫蘆雞(十二)第386章 雞粥 紅糖餡餅(三)第285章 無骨雞柳(四)第310章 脆皮年糕(六)第3章 一碗麪第253章 蹄花湯(二)第175章 小鍋米線(二)第54章 燒麥(三)第102章 八角糉(三)第195章 月餅(九)第214章 重陽糕(一)第259章 爆米花(二)第40章 燒烤(三)第148章 鉢鉢雞(一)第437章 春盤 葫蘆雞(十二)第383章 大年飯(六)第202章 豆沙小圓子(二)第420章 炸湯圓(二)第383章 大年飯(六)第420章 炸湯圓(二)第450章 豚油拌飯(五)第23章 豆漿油條(五)第487章 拉絲年糕(七)第245章 水煮肉片(六)第178章 竹筒飯(一)第223章 剁椒魚頭豆腐煲(四)第149章 鉢鉢雞(二)第462章 蘿蔔絲墩子(八)第312章 豆豉蒸排骨(一)第283章 無骨雞柳(二)第336章 魚丸湯(一)第341章 魚丸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