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匡胤出聲詢問之後,房間裡面的氣氛變得越發的沉重。
韓成點了點頭道:“對,又被辜負了。
而且,還弄出來了千古奇冤。
成爲了歷史之上,都排得上號的意難平!
每每想起這些,都恨不得讓人拔三尺劍,把那些狗東西一個個都細細的切成包子餡兒!”
韓成的聲音裡,都帶着諸多的忿怒。
夾雜着無邊的怒火。
令趙匡胤的神色,變得更黑了。
趙構這畜生,當真該死!
韓成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望着趙匡胤道:“岳飛嶽爺爺,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
傳說岳爺爺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
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韓成這一開口,就讓趙匡胤愣了一下。
對於岳飛,有了一個更爲清楚的認識。
畢竟在此之前,他已經聽了這韓小友說了不少宋朝之事,涉及到了諸多的人物。
只有提及岳飛之時,口中才稱起了嶽爺爺。
只從這一點就能看得出來,這岳飛是何等的英雄!
而也正是意識到了,岳飛是何等英雄之後,纔會讓趙構更恨。
越是優秀,越是英雄,越能襯托出這趙構有多該死!
“嶽爺爺少年時期,爲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
喜讀《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
曾拜周同爲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
不久周同病故,岳飛每逢初一、十五,都親到墳上祭奠。
岳飛之後又拜陳廣爲師,學習刀槍之法。
武藝一縣無敵。
岳飛生有神力,不滿二十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
時人奇之。
宣和四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
河北官員劉韐於真定府,招募敢戰士以御遼。
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爲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
二十歲的岳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
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
岳飛請命前去除害。
岳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同年,岳飛的父親嶽和病故。
岳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爲父親守孝。
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岳飛爲了謀生,前往河東路平定軍投戎,充當騎兵效用士。
不久被擢爲偏校。
靖康元年,宋欽宗趙桓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
趙桓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爲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
在相州城裡,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
太原、平定軍失陷後,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百姓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
心中憤慨,意欲投軍。
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
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之人,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
還爲岳飛後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字爲訓。
岳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好!好一個大義的母親,好一個精忠報國!!”
趙匡胤只是聽到這些,便已忍不住出聲喝彩。
令人思之想要發狂的靖康恥,衆多平日裡聲名不顯的人站了出來。
在這極其恥辱的,事情裡增添了許許多多的色彩。
他們的所作所爲,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光彩,遠遠超過了趙佶,趙桓,趙構這些后皇帝!
還有衆多平日裡衣冠楚楚,養尊處優的大臣。
纔是大宋真正的脊樑!
“靖康元年冬,康王趙構到相州,於十二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
岳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大元帥府統轄。
劉浩爲元帥府前軍統制,趙構命他南趨濬州、滑州方向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
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
在侍御林與金兵遭遇,岳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
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岳飛奮勇當先,又以百騎殺敗金軍。
兩次小戰,岳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露……”
“好!有勇有謀,有膽有實,是個好漢子!”
趙匡胤忍不住出聲稱讚。
他可記得,這個時候大宋兵馬的普遍戰力是什麼樣的。
從上至下這麼多人,那都是畏懼金人如虎。
許許多多的人,都是還沒有和金人開打,只是聽說接下來作戰的是金人,那就渾身顫抖……
這岳飛卻能和金人正面相抗,還能夠大勝,這在當時,確確實實特別的亮眼!
“劉浩軍至濬州渡黃河受阻,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
這時副元帥宗澤也趕到大名。
趙構不納宗澤全力營救開封之言,與汪伯彥等又繼續向東平府轉移。
只與宗澤一萬人馬往援開封。
岳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這是他初次成爲宗澤的部將。
宗澤率部衆進軍開德府,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
岳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爲修武郎……
靖康二年二月,岳飛隨軍轉戰曹州,他揮動雙鐗,身先士卒,直貫敵陣。
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
岳飛因功遷武翼郎。
劉浩的兩千兵馬進駐廣濟軍定陶縣,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他改隸黃潛善。
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
這時黃潛善掌握着三萬六千人馬,卻只知保存實力,按兵不動。
使只有二萬五千人的宗澤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宗澤雖取得了一些勝利,隊伍卻也有不少損耗,難以傷及金軍元氣……”
“入它孃的,這些妥協派,投降之人都該殺!!”
雖然趙匡胤在此之前,已經聽韓成講述了這些事兒。
但是,這個時候從岳飛的角度來看,依舊是氣悶不已。
出聲大罵。
話說,趙匡胤在此之前,還是比較剋制的。
就算是憤怒罵人之時,也顯得比較含蓄。
但是到了現在,他已經沒那麼含蓄了。
越罵越直白。
不是他涵養不成,實在是所聽到的種種消息太過於招人恨!
就算是這種直白的罵,都不能夠抒發心中憤怒之萬一
“靖康之恥發生之後,趙構採取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欲退避到襄陽、揚州等地。
時年二十五歲的岳飛,得知這個消息,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趙構上書數千言,其略雲: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
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
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
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
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
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嘭!!
趙匡胤手中盤龍棍,再度出擊,打碎了一張椅子。
“入他娘!!”
他持着盤龍棍,雙目赤紅。
如此爲國盡忠之人,卻被如此對待。
從皇帝到那些投降派,今後一個個都別想活!
自己必須把他們都給全部清理了!
真真正正精忠報國的人得不到重用,卻讓那些投降妥協之人,高官得坐,駿馬得騎,真憋屈!!
這事要是放在自己身上,自己說不得就會鬧出一些別的事情來。
朝廷的所作所爲,是真的讓人寒心……
“岳飛的抗金決心,並未因此動搖。
南宋建炎元年八月,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
經河北西路招撫使幹辦公事趙九齡推薦,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
這是他第四次從軍。
張所知悉岳飛的遭遇後,十分同情。
便留他帳前使喚。
由於岳飛的非凡見識、高超武藝,張所終於決定破格提拔他。
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爲統領,後又升爲統制。
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爲了向金人乞和。
有意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
先是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繼而張所也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遭貶謫發配嶺南。
最終死於貶途。
被張所派去收復衛州等地的王彥、岳飛一軍,也因河北西路招撫司的撤銷而成爲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的石門山,顧慮金軍集結。
因此謹慎出戰。
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
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
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佔新鄉縣,俘金軍千戶阿里孛,又擊敗萬戶王索。
金軍誤以爲王彥、岳飛軍是宋軍主力。
於是抽調各路人馬,雲集新鄉,準備與宋軍決戰。
王、嶽軍僅七千人,被金軍圍困,在突圍中潰散了。
岳飛突圍後,又在侯兆川遭逢金兵,他率部死戰,負傷十餘處,終於成功退敵。
轉戰太行山區。
岳飛聽聞王彥組織起了“八字軍”,親自登門謝罪。
但王彥不願收留,岳飛於是自行率部戰鬥。
一次戰鬥中,岳飛所部俘虜金將拓跋耶烏。
不多日又遭遇一股金軍,岳飛令兵士虛張聲勢,自己持一杆丈八鐵槍,刺死敵酋黑風大王,也就是奧敦扎,迫使金人暫時退卻……”
“忠肝義膽,真英雄也!!”
趙匡胤出聲誇讚!
“李綱罷相後,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就事實上成爲抗金的中心人物。
宗澤和北方的民間自發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繫。
收編了號稱百萬人的大軍,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
宗澤委任王彥爲制置兩河軍事,王彥便派人命岳飛所部赴榮河把隘。
岳飛和王彥難以共事,便決定率領部伍南下東京開封府。
再次接受宗澤的領導。
宗澤珍惜岳飛的才幹,體諒他的愛國之心,原諒了岳飛的違反軍紀,留在營中聽候差遣……
建炎元年十二月,金軍大舉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
宗澤即派岳飛爲踏白使,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
岳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凱旋後,即被宗澤任命爲統領。
不久又提升爲統制……”
“老帥宗澤,慧眼識英雄!”
趙匡胤又一次附和出聲。
“建炎元年冬到建炎二年春,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
在東京開封府所屬及其毗鄰的州縣,宋金兩軍進行了劇烈的拉鋸戰。
宗澤坐鎮東京留守司,雖四面受敵,仍從容地調度軍隊,部署戰鬥。
使金軍無力攻下開封。
正月裡,開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時張燈結綵。
岳飛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縣、黑龍潭、官橋等地作戰,均表現突出,頗有戰功。
一日,宗澤召見岳飛,並授以用兵作戰陣圖,且說:
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爲偏裨尚可,他日爲大將,此非萬全計也。
岳飛回答道:
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
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這番話終於使宗澤點頭稱是……
“好!一老一少,二人相交,真爲千古佳話!”
趙匡胤有一次出聲稱讚。
尤其是又想到了二人皆是忠肝義膽之輩,都力主抗金,信中對此就變得更加感慨了。
對岳飛越發的敬重
“宗澤病逝後,杜充繼任東京留守。
其人性殘忍好殺,而短於謀略。置宗澤生前的計劃於不顧,北伐終告夭折。
七月十五日,岳飛按宗澤生前的部署,率畢進等部將進駐西京河南府,負責保衛北宋皇陵。
建炎二年秋,金太宗完顏晟下令發動對宋戰爭。
一要擒拿趙構,二要攻取陝西。
金軍由完顏婁室,和完顏宗翰率領,再次大舉南侵。
八月,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閭勍,命岳飛去汜水關禦敵。
兩軍對陣時,岳飛用箭射殺金將。
宋軍乘機進攻,擊退金軍。
岳飛又奉命屯軍汜水縣東的竹蘆渡,與金軍相持。
當時宋軍糧草將盡,岳飛用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因功轉武功郎。
建炎三年正月,岳飛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從西京河南府返回開封。
杜充出於排斥異己的動機,命岳飛向守城將領張用、王善襲擊。
時王善駐紮城東,張用駐紮城南。
岳飛、桑仲、李寶諸人駐紮城西。
WWW▪ ttκá n▪ C ○
均負有守衛京師重任。
岳飛不願自相殘殺,婉言推辭。
但杜充以軍法問斬相威脅,勒令岳飛出兵。
岳飛有以往擅自脫離王彥的教訓,無法抗命,只能出戰。
在南薰門之戰中,以八百人擊退張、王部數萬人。
以功升武經大夫。
杜充又派馬皋等繼續追擊張、王部。
卻被打敗。
王善攻打淮寧,張用不從。
引軍離去,自此成爲遊寇。
後終被岳飛收降。
自春至夏,岳飛隨陳淬多次與王善作戰。
王善率部東流西竄,最後降金。
岳飛因多次戰功先後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岳飛於六月下旬剛回軍開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
岳飛向杜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
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衆不可得也。
杜充不聽。
岳飛無奈,只得率軍隨之南下。
開封隨後於次年二月陷落……
十一月初,完顏宗弼佔領長江北岸和縣。
金軍沿長江北岸東進,與李成合攻烏江。
離建康不到百里。
杜充向朝廷上報“督師詣採石防守”,卻深居簡出不做準備。
岳飛入杜充寢閣,苦勸再三至於流涕,但也無濟於事。
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後,杜充纔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
又派王的一萬三千人策應。
陳淬率軍力戰,岳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對陣。
王卻不戰而逃。
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岳飛苦戰無援。
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鐘山。
杜充又棄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
建康失陷……”
“狗雜碎!!”
趙匡胤忍住滿心的怒火,再一次提筆,拿起了小本本,在上面寫下了杜允的名字。
這等狗東西,今後必然殺之而後快!!
“馬家渡之戰後,岳飛決定脫離杜充,獨自轉戰後方。
時岳飛的部下有叛逃者,岳飛向他們慷慨陳詞,士卒皆被感動,願隨岳飛作戰……
杜充投敵後,宋軍紛紛潰散。
潰軍中,一些北方將領不願再戰,欲推舉岳飛爲主帥,一同投金。
岳飛假意應允,乘其不備,帶親信數人與之相鬥,一連擊敗數十人。
岳飛又對衆軍嚴肅訓誡了一番,衆皆心悅誠服,軍心遂定……”
“真忠義無雙之士!趙匡胤出聲讚歎。”
他太清楚,想要做到岳飛這種程度,到底有多難。
至少他就做不到……
“完顏宗弼由建康進軍,接連攻下溧水、廣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
岳飛則領軍在其後方,伺機給予痛擊。
岳飛遣劉經率兵千人夜襲溧陽,順利攻克了被金軍佔領的溧陽縣城。
又親自領軍轉戰廣德境中,六戰皆捷。
駐軍廣德軍的鐘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飢,卻不敢擾民……
建炎四年初春,宜興正被潰軍騷擾,縣令請岳飛來宜興。
說:縣中存糧,可供一萬軍士吃十年!
二月,岳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
在廣德和宜興,岳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爲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徵來的河北、河東等地籤軍。
岳飛不歧視、苛待他們。
這些人都傳話說:此嶽爺爺軍。
爭來降附。
岳飛抗金英勇,愛民如親,宜興人民感恩戴德。
他們說: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
“好一個岳飛!
好一個岳家軍!
這纔是我大宋真正的無雙國士!”
趙匡胤的欣賞是掩飾不住……
讚歎之後,又忍不住神色黯淡。
這樣的忠義無雙之人,在今後到底都經歷了什麼,纔會讓韓成,說出之前的那些話?
他的心裡,蒙上了一層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