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番5 案情二(番外完)
槐花衚衕,這裡的房價寸土寸金,能住在這裡的基本都是大富人家。
只是富,不是貴。
但凡在京師爲官的,基本不會住在這裡,有點丟檔次,但有錢的會居住在這裡。
姚氏母子再次來到槐花衚衕,找到了袁璘,只是今日吳淑嫺也在,雖然吳淑嫺不認識自己的弟弟,但姚氏她還是認識的。
當初被她母親變賣的事,她還歷歷在目。
姚氏笑呵呵的道:“淑嫺呢,阿母找你找的好苦啊!”
吳淑嫺並未理會對方,自顧自進了房屋。
姚氏也不嫌尷尬,笑着對袁璘道:“袁貴人,這個確實是我們女兒,我們確定了。”
此事至此,算是徹底告一段落。
本+內容‘正確*的版本在6/9*書.吧%讀!【6*9*S*H*U-B-A.CX】
姚氏找到了當初購買自己女兒的樂婦張氏,經張氏確認滿倉兒就是姚氏的女兒吳淑嫺。
最後都察院上書,判刑部郎中丁哲徒刑,革除刑部員外郎王爵的職位。
不過他長的挺俊俏,爲人也很和善,和鄰里相處的關係都極好。
“這要吃官司的!你若是不給錢,我們現在就去報官!”
“請便,但是現在,給我滾出我的院子!”
於是刑部不得不重新開堂會審,袁璘說自己並非從張氏那購買滿倉兒,說張氏竄連姚氏在說謊。
姚氏沉思片刻,道:“那就去報官!這期間,賭坊那羣人總不敢找你麻煩。”
當朝皇帝讓給事中和都察院御史重新審理此案,經過複審之後,都察院認爲袁璘的死,刑部郎中丁哲和刑部員外郎王爵該負有直接責任。
在這燈下黑的小院內,吳娘子開始平平靜靜的生活了下來。
“若是官府介入其中,說不得袁璘最後會懼怕,指不定就會將錢送給我們了!”
案子很快被送到了刑部,負責審理這次案子的是刑部郎中丁哲和員外郎王爵參與了這次案件的審理。
終於有一天吳娘子和新鄰居打了招呼,問道:“小郎君叫什麼名字呀?”
這讓楊鵬氣的肺都炸了,找到東廠的人,立刻開始全城搜索,但是足足找了大半年時間,都沒有找到滿倉兒,自此後滿倉兒在京師銷聲匿跡,風頭正盛的京師名妓,從這一日後,徹底在京師失蹤。
這件事現在越來越撲朔迷離,最後不得不驚動了當朝皇帝。
於是刑部郎中丁哲傳喚滿倉兒,但令人意外的是,滿倉兒說自己並非姚氏的女兒,他也不認識姚氏母子,只知曉他們丟了女兒,並且勒索袁璘五百兩。這件事很快就被刑部查出來,於是姚氏母子在重壓之下招認,本來刑部要判姚氏母子監禁三年,但很快案情出現了轉折。
袁璘冷笑道:“我說了,這錢我不會再給,你們這羣畜生,難怪會做出賣女兒的勾當,貪得無厭的狗東西!”
雙方當事人很快被傳入官府。
不過好消息是,姚子躲過了賭坊的追債,再也不用擔驚受怕。
“你放心,這次絕對是最後一千兩,我們以後再也不會問你要錢了!這次之後,我們肯定兩清。”
袁璘本想入宮當太監,但他性子強硬,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一對母子來回勒索兩次。
姚氏母子被判處杖刑後,又判處監禁三年的嚴重處理,這對母子在獄中吃盡了苦頭。
姚子雙目一亮,道:“好!聽孃的!”
姚子忙不迭道:“袁貴人,這事兒要去報官了,你可落不得好啊!說不得還會被官府給抓起來呢。”
姚子急了,他趕緊對袁璘道:“你這麼有錢,我姐姐這些年給你也賺了不少,不就一千多兩銀子嗎?”
袁璘眉宇微蹙,道:“所以什麼?又要獅子大開口?上次給了五百兩,我們已經兩清了!”
姚氏母子被攆了出去,姚子着急的道:“娘,這可如何是好啊!他不給我們錢,現在賭坊那邊逼的又緊,我們若還不了錢,估計北平都離開不了。”
姚氏指責袁璘購買人口,並且說袁璘養的女子滿倉兒,正是他們的女兒吳淑嫺。
姚氏道:“什麼叫兩清了啊,我們當時是說了,這個錢只是我們不追究賣女兒的錢,可現在我忽然想起來,我一開始賣女兒並非給你,而是張氏,張氏是我好友,這不算賣,現在張氏賣給你,那就是賣人口!”
吳淑嫺於是找到了楊鵬,答應嫁給楊鵬,讓楊鵬想辦法替袁璘伸冤。
“袁貴人,我們要的也不多,不過只是一千多兩而已。”
……
楊鵬到底是東廠的人,很快便讓袁璘的妻子去東廠伸冤,東廠介入之後,重新複查袁璘的死因,東廠認爲是刑部動用私刑,最終導致袁璘的死亡。
楊鵬見這件事處理完畢後,便興奮的去找滿倉兒,準備與滿倉兒成婚,卻發現滿倉兒從北平消失了。
經過這一次複雜的案件之後,槐花衚衕的房屋價格,因爲袁璘的死,變得逐漸開始低廉,許多人家紛紛搬離這個衚衕,衚衕內房屋越來越破敗,出租都變得困難。
不過也就在袁璘被官府動刑回去後沒多久,就離奇的死了。
因爲只有如此,才能轉移視線,讓官府不會察覺到袁璘實際是他殺的。
這期間,她隔壁搬來了一名眉清目秀的少年,少年總是會咳嗽,好像病了一樣。
大半年後,滿倉兒重新以吳娘子的身份回到了當初的這處小院。
袁璘聽到這裡,面頰微微抽了抽,憤怒的道:“一千多兩?你們虧得能說出口,想去報官便去報吧!老子就當五百兩銀子餵了狗!”
“上次您給我們的錢,我們回頭想想,似乎並不合理,所以……”
刑部給予袁璘重刑,差點將袁璘給打死,在一審結束後,下一次審判則需要一個月後,這一個月案發雙方都不得離開北平。
隔壁鄰居小郎君笑着開口道:“我叫陳策,姑娘你呢?”
“我姓吳。”
他沒有告訴陳策自己的名諱,這在明朝也很常見,至此後,陳策便以吳娘子對她稱呼。
自此,槐花衚衕這對苦命人各自開始了自己在明朝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