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

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

“陳景恪。”

李善長緩緩將自己腦海裡的人說了出來。

“他?”李祺連連搖頭:

“怎麼可能,他纔多大,怎麼能做出如此大手筆的佈局。”

“就算他真有這種本領,又如何取信於陛下?”

李善長看了他一眼,說道:“如果你有他的能力,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取信於陛下了。”

“額……”李祺被噎的語塞,理是這麼個理,可您老人家這麼說也忒傷人了。

“不是……您真覺得是他啊?”

李善長也有些遲疑,但最終還是點頭道:

“太巧了,巧到我不得不信。”

李祺疑惑的道:“什麼巧?”

李善長說道:“他出現的時機太巧,你想想,陛下是從何時開始佈局的。”

他自問自答道:“一切都開始於陳景恪出現後不久……”

“先是組建內閣,然後重啓科舉……”

“以前我以爲這一切都很正常,陛下廢除丞相之後,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四輔官制度和內閣制也有相像之處,是陛下自己想到的也正常。”

“可現在想想,太不正常了。”

李祺追問道:“哪裡不正常?我爲何看不出來?”

李善長回道:“那是你不瞭解陛下,他若有了什麼想法,會先施行然後在施行過程中一步步調整。”

“就以四輔官爲例,剛剛設立時就是個空架子,很多規矩都是施行過程中慢慢修改而成。”

“可是內閣不一樣,它一出現各項制度就非常完善。”

“從建立到現在,只進行過微調,基本規則依然是最初的那些。”

“說明這項制度是經過無數次推演的,這完全不是陛下的風格。”

李祺想想,確實如此。

倒不是說朱元璋做事衝動,不顧後果什麼的。

而是一項新制度,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需要在實施的時候進行調整。

內閣的基本框架,竟然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確實有點詭異了。

李善長又說道:“再說科舉,陛下確有重啓科舉之意,此事我也早已知曉。”

“所以之前從未考慮過有何異常,現在回想,也有異常之處。”

李祺想了想,道:“名額分配和刀筆吏磨鍊?”

朱元璋的對科舉的改動也就這兩點,異常之處也只可能在這兩個地方。

李善長搖搖頭道:“是名額分配。”

“陛下之前廢除科舉,就是覺得科舉進士能力不足,不堪大用。”

“經過十餘年思考,能想到用這種辦法來解決問題,並不奇怪。”

“但名額分配製度不一樣……”

“各地貧富不同,讀書人的水平有差距……”

“從而導致有些地方取中的進士過多,有些地方可能幾十年都出不了一個……”

“這種事情,在沒有發生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到。”

“伱仔細想想,包括糊名制、謄抄閱卷,全都是在出現紕漏之後,才做出的改進。”

“而這一次,還沒出問題,陛下就先將漏洞堵住了。”

李祺嘴巴張了張,他本想說,或許是之前的朝代出過這個問題。

但唐朝時中原纔是核心,南方還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北宋也差不多,雖然沒了燕雲十六州,但北方依然富庶。

南宋直接偏安一隅,也就無所謂南北之分了。

說起來,還真沒有可借鑑的先例。

最終他只能說道:“這不正說明陛下高瞻遠矚嗎?”

李善長搖搖頭道:“我瞭解陛下,他若是有這樣的眼光,當年就不會廢除科舉了。”

這話着實有點不客氣,但李善長說出來,卻很有信服力。

李祺依然不相信這是陳景恪的主意:

“就算是有人爲陛下出謀劃策,也不一定就是他啊,或許有別人呢?”

李善長反問道:“除了他還能是誰?”

“皇宮看似密不透風,實則一舉一動都在世人的關注之下。”

“如此大才,進入皇宮就猶如錐入囊中,根本就無法隱藏。”

“你可曾聽說,宮裡出現什麼神秘人了?”

李祺搖搖頭,確實沒有。

可他依然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陳景恪布的局。

他入宮的時候才十三,今年也不過才十五歲,得多妖孽才能做出這樣的佈局。

李善長也知道,僅憑這些確實不足以讓人相信,不過他有更多的整局。

“那羣算學人搞出來的事情,你也知道吧?”

“新算學就是出自陳景恪之手,這已經得到了證實。”

李祺點頭道:“新算學確實不凡,但這也只能說明他算學較爲高深吧?”

李善長說道:“如果只是新算學確實算不了什麼,可你想想新鈔上的新數字。”

“新鈔出現的時候,新數字纔出現不久,還未真正傳開。”

“陛下又怎麼會將一種剛出現的數字,印在寶鈔上?”

“而且還出現在好幾處顯眼的地方。”

“只有一種可能,新數字和新鈔,是同一個人做出來的。”

李祺啞口無言,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

李善長年齡大了,一口氣說這麼多話,有些氣短。

停了一會兒,等氣勻了才繼續說道:

“太子組建金鈔局,提前半年就開始研究寶鈔,研究經濟之道……”

“他們手裡還有一本書,上面記錄的全是此道知識。”

“此書是從何處而來?”

“之前我還在疑惑,現在想來定是出自陳景恪之手。”

李祺忍不住問道:“您怎麼斷定是他所寫?”

李善長說道:“因爲之前他經常爲這些人講課……”

“一開始大家都以爲,他在傳授這些人算學知識。”

“現在想來,傳的根本就是經濟之道。”

李祺質疑道:“金鈔局那麼多人,若他傳的是經濟之道,怎麼可能一點風聲都不泄露。”

李善長說道:“他只需要教少數最有天賦的人,然後這些人再去教其他人,秘密自然就能守住。”

“而且就算有風聲傳出,你會信嗎?”

李祺下意識的搖頭,現在他都不敢相信,更別提外面傳的了。

李善長說道:“軍戶制,當初多少人勸說陛下都沒用。”

“可是現在,陛下卻不聲不響的想要變革。”

“只可能是有人說服了他,並且給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你且拭目以待,用不了多久,陛下就會有後續措施跟進。”

李祺依然不願意相信。

倒不是他不相信有天才,可天才也要有個度啊。

能做出這種佈局,已經不是用天才二字能形容的了。

李善長自然能看出他的想法,嘆了口氣道:

“其實我也不願意相信,這樣大的手筆,竟出自一個少年之手。”

“不過現在還有一個辦法,能夠驗證我的猜測是否爲真。”

李祺連忙問道:“什麼辦法?”

李善長說道:“以我對陛下的瞭解,如此天才他一定會想辦法,徹底將雙方鎖定在一起。”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聯姻……”

“陳景恪才十五歲,家中三代單傳,聯姻對他的作用更大。”

“如果我的猜測爲真,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就要成爲駙馬了。”

“陛下的女兒裡,與他年齡相仿的就是福清公主。”

“所以……你就等着吧,很快就會有消息傳出了。” 李祺也不禁點頭,這確實可以作爲依據。

雖然大明不是很重視駙馬的出身,只在乎人品和才能。

陳景恪這兩方面倒是都沒問題,但他太孫伴讀的身份,反而讓他不太可能成爲駙馬。

能讓朱元璋無視這一切,將公主嫁給他。

陳景恪就算不是佈局之人,也定然與此人有極深的牽連。

李善長忽然感慨的道:“是我小瞧了他啊。”

“之前以爲他不與讀書人爲伍,反而和那羣學算學的攪渾在一起,難有大作爲。”

“現在才知道,他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做。”

“或者說,他不能這麼做。”

如此有才,還和讀書人叫混在一起,皇帝不忌憚纔怪。

王莽可就是讀書人共同推舉出來的。

李祺點點頭,忽然想起一事,說道:

“爹,您能想到這些,會不會有別人也能想到?”

李善長自信的道:“不會,只有對陛下有着極深瞭解的人,才能發現其中的異常。”

李祺一想也是,方纔他不就認爲,陛下高瞻遠矚嗎。

估計大多數人也都和他一樣的想法。

只有對陛下了解極深的人,才能察覺到事情不對。

說到這裡,李善長忽然頓了一下,道:

“有一個人或許也知道……不,他一定知道。”

李祺好奇的問道:“誰?竟然比爹還了解陛下?”

李善長深吸口氣:“徐天德。”

要說了解陛下,徐達肯定不比自己差。

得到提醒,李祺才猛然想起,陳景恪和魏國公府走的最近。

其母馮氏和徐達的妾室孫氏關係莫逆,他本人和徐允恭更是至交好友。

在這種情況下,徐達不可能猜不到背後的真相。

李善長讚歎道:“難怪,難怪魏國公府和陳家的關係這般好。”

“之前我只以爲,是因爲陳景恪治好了徐天德的背疽。”

“現在看來,根本就是早已經發現了陳景恪不凡,想要提前下注。”

“好一個奸猾的徐天德,不聲不吭又搶了個先。”

李祺也終於有些相信父親的判斷了,說道:

“我們要不要也與他結個善緣?”

李善長點點頭,又搖頭道:“是應該結個善緣,但不能你我去做。”

“讓公主出面,與福清公主交好。”

姐妹之間交好,本就是正常的。

而且這種搞好關係的成本也非常低。

如果李善長的猜測是錯的,那也無所謂,就當是增進姐妹感情了。

如果猜測是對的,那收穫就大了。

總之就是,穩妥。

這時,李善長才對兒子說道:

“對了,陛下讓你負責黃河改道之事。”

“你儘快和白英見上一面,問清楚該如何着手。”

“記住,改道之事以他爲主,你是去輔佐他管理好人員和物資的。”

“啊?”李祺被這個消息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人都呆住了。

——

隨着小會議的結束,遷都和黃河改道兩件大事,快速傳播開來。

整個應天沸騰了。

不是因爲黃河改道,對應天百姓來說,黃河改不改道和他們沒啥關係。

他們關心的是遷都。

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遷都?

如果真的遷走了,那我們豈不是沒辦法當京畿之民了嗎?

天要塌了啊。

可不能遷啊。

然而他們說了根本不算,只能自己私下抱怨。

讀書人羣體的反應就比較兩極化了。

要麼特別支持遷都,應天的地勢確實有點問題。

中原是華夏龍脈所在,理應將都城放在那裡。

更何況還有別的好處。

剩下的都是非常反對遷都的,勞民傷財,太折騰了。

然而他們說的依然不算。

真正能影響到此事的是百官。

但對遷都這個事兒,百官的反應比較平淡。

皇帝一直想遷都,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鳳陽都城可是建了足足六年,足見皇帝遷都的決心有多大。

這次宣佈的雖然有點突然,但還在意料範圍內。

而且洛陽,作爲十三朝古都,也確實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地點。

他們比較關注的是黃河改道。

黃河改道牽扯太大了,河南山東以及整個淮水流域……涉及的區域太廣了。

但凡還有點責任心的,都很難不關注這件事情。

雖然一開始大家都認爲改道好,可真正實施了,要說心裡不忐忑那是騙人的。

都怕萬一啊。

對於憑空冒出來的白英,有人嘲笑他不知死活,但瞭解他的人,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畢竟,這是一個爲了家鄉甘願赴死之人。

當然了,要說百官最關注的,還是軍戶改革。

還是那句話,大家都不傻。

朱元璋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怎麼可能還猜不到真正用意。

就是要搞軍事改革。

這可不是個小事兒。

軍隊要是鬧出亂子,那問題可是比黃河改道失敗還要嚴重。

所以皇帝到底要如何改革軍制,這是眼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不只是文官關心,武將更關心。

五軍都督府第一時間就走門路,去打聽消息。

自然是什麼消息都沒打聽到。

皇帝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讓他們儘快將二十萬軍戶抽調出來。

同時下令戶部,在洛陽各縣爲這些軍戶劃分土地。

而且不能讓他們住一塊,要打散安插在各村落之間。

並準備農具、種子等物品。

務必要用最快的速度,將這些軍戶安置妥當。

雖然五軍都督府很是不情願,但也不敢違背皇帝的命令。

只能在不影響邊防的情況下,從各地抽調了二十萬軍戶移交給戶部。

而戶部更不敢怠慢,戶部左侍郎邱廣安親自坐鎮洛陽,安置這些軍戶。

就在這紛紛擾擾中,遠征雲南的大軍凱旋歸來,不日即將抵達應天。

三百月票的加更奉上。

順便求個票。

大家有多餘用不到的票,請盡情像我砸來。

我不嫌多的。

感謝。

(本章完)

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07.第107章第300章 閃電戰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46章 回家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380章 鑿穿戰術再現第413章 陳景恪算什麼東西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484章 科技就是玩具第475章 人無信不立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488章 無間道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471章 禪讓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404章 朱標的帝王課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268章 無題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465章 龍鳳呈祥第237章 無題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273章 大課堂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58章 唯儒獨尊第367章 你們準備好錢了嗎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65章 組建海軍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177.第176章 異常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459章 欺老朱年邁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311章 用工荒100.第100章 廷議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268章 無題第412章 一票否決權第432章 殷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02章 竊取國運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406章 父母之愛子第400章 秦風無衣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58章 唯儒獨尊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341章 挖坑殺人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443章 南洋話事人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52章 解決之法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472章 太聖皇第71章 自古以來第453章 孔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
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07.第107章第300章 閃電戰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46章 回家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380章 鑿穿戰術再現第413章 陳景恪算什麼東西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484章 科技就是玩具第475章 人無信不立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488章 無間道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471章 禪讓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404章 朱標的帝王課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268章 無題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465章 龍鳳呈祥第237章 無題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273章 大課堂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58章 唯儒獨尊第367章 你們準備好錢了嗎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65章 組建海軍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177.第176章 異常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459章 欺老朱年邁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311章 用工荒100.第100章 廷議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268章 無題第412章 一票否決權第432章 殷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02章 竊取國運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406章 父母之愛子第400章 秦風無衣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58章 唯儒獨尊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341章 挖坑殺人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443章 南洋話事人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52章 解決之法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472章 太聖皇第71章 自古以來第453章 孔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