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

第218章 改土歸流

回到住處,朱雄英就找到朱棡詢問土蠻巴優入籍之事。

朱棡很是不屑的道:“蠻夷而已何須在意,且他們叛服無常,若入了籍再行叛亂,折損的也是朝廷的顏面。”

陳景恪連連搖頭,道:“晉王此言差矣。”

朱棡對他還是很尊重的,說道:“哦,景恪有何高見?”

陳景恪知道,朱棡是很傲慢很有主見的人,想正面說服他很難。

就決定迂迴一下來勸說,於是道:

“晉王欲在碎葉川立國,那裡被異族統治上千年,真正歸屬中原王朝的時間才只有數十年。”

“所以當地人對中原並無太多向往。”

“且那裡是當地方圓數千裡,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但凡大一點的部族,都想到那裡落腳。”

“雖然我不知道那裡到底生活着多少部族,但幾十個應該是有的,總人數至少有四五百萬人。”

“且現在碎葉川歸屬帖木兒汗國,該國國主帖木兒雄才大略,手下控弦之士不下四十萬。”

“你準備如何攻打此地,又如何治理這裡呢?”

朱棡應該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想都沒想就說道:

“帖木兒汗國乃多部族聯合而成,各部臣服他,乃是因爲他兵鋒最盛。”

“我只需正面擊敗他幾次,讓各部族認識到他的脆弱。”

“然後採取分化拉攏之策,離間他和各部族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裡,他猛然明白陳景恪的意思,對待異族要分化拉攏,而不是一味的歧視打壓。

但他依然有不同的意見:“大明與碎葉川不同,這裡是我們漢人的主場,蠻夷再亂也掀不起風浪。”

“在碎葉川,我們乃客場作戰,自然要拉攏他們。”

聽到他的話,陳景恪想到了一個詞,統戰價值。

誰有統戰價值,誰就受優待,沒有統戰價值的那都是屁民。

統戰價值是哪來的?

抗爭打出來的,順民是沒有統戰價值的。

這種思想,前世他真的是受的夠夠的,沒想到穿越了還能碰到。

深吸口氣,壓下心中的煩躁,他問道:

“等打敗帖木兒汗國,你準備如何治理那片土地呢?”

“將異族全都攆走,從中原遷移百萬人過去,然後慢慢的繁衍生息?”

朱棡搖頭道:“不行,那裡異族力量強大,若將他們全部驅趕走,就是逼迫他們聯合起來對抗我。”

“到那時即便我的力量再強,也扛不住的。”

“我會先穩住他們,用文化同化,讓他們變成我的子民。”

“然後將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去征服更多的土地。”

陳景恪說道:“看吧,道理你都懂……大明若想征服更多的土地,內部也需要擰成一股繩。”

“蠻人和夷人確實有些部落叛服無常,但也有部落希望成爲大明的順民,安心的生活。”

“對於他們,我們也需要區別對待。”

“如此過上幾十年,大明再無蠻夷,全都是大明順民。”

朱雄英不停點頭,是這個理啊。

朱棡也陷入深思,良久後才緩緩點頭:“說的不錯,是我太狹隘了。”

陳景恪趁熱打鐵的說道:“況且,伱立國的目的是什麼?就爲了當王?然後呢?”

“我們的理想是不是可以更高一點?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讓國泰民安?”

“蠻夷也是人,也是國家的子民。不將他們治理好,又何談國泰民安?”

“別人可以歧視他們,君主不行……”

陳景恪一番長篇大論,主題思想很簡單,不能歧視蠻夷,要教化他們。

有些話朱棡並不贊同,但總體上來說,他也是贊同這個觀念的。

反倒是朱雄英,一副深以爲然的道:

“說的好,教化蠻夷使其懂禮儀明大義守律法,本就是朝廷的責任,我們又豈能置之不理。”

“我這就寫信給皇爺爺,讓他准許蠻夷入籍。”

陳景恪攔住他,說道:“別急,給蠻夷入籍說起來簡單,但操作不當反會成爲麻煩。”

朱雄英問道:“那你說該如何做纔好?”

朱棡也看了過來,希望能學到一些東西。

陳景恪回道:“人都是有私心的,對於蠻夷部族首領來說,部民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

“入籍就相當於是將他們的財產充公了。”

“並非所有部族首領,都能和巴優一樣爲部民着想。”

“如果不能解決這一點,恐怕很多部族首領都不會同意入籍的。”

朱棡插話道:“確實如此,而且他們多生活在深山裡,想要出動大軍剿滅非常麻煩。”

“這也是歷代,都拿他們沒有太好辦法的原因。”

陳景恪說道:“辦法其實也有,只是很少有朝代願意去做。”

朱棡問道:“哦,不知是何法?”

陳景恪回道:“這個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分化拉攏。”

“願意臣服朝廷的,必須獻上戶籍名冊,然後朝廷封部落首領爲土司。”

“接下來就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化。”

“現在蠻夷各部最基層的百姓,只知道有土司,不知道有天子。”

“土司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

“沒有民心支持,朝廷想要治理蠻夷各部,就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教化這一步尤爲重要。”

“朝廷可以許諾,不管他們內部事務,但要派遣官員去教化蠻夷。”

“使其明大義、懂禮節、知律法……”

“各部土司必須配合教化官員的工作,否則就廢除其職務。”

“只需要一二十年之功,就能讓最基層的蠻夷,知道誰纔是天下之主。”

“如此民心盡皆歸於朝廷。”

“然後就可以進行最後一步了,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不用解釋只看字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朱棡忍不住擊案叫好:“好,好一個三步法,好一個改土歸流,世無景恪無解之難矣。”

朱雄英的表情一如既往,甚至有點想笑。

就喜歡看你們大驚小怪,沒見識的樣子。

看看我,多淡定。

陳景恪要是解決不了問題,那肯定是想偷懶。

之後,朱棡派人去調查巴優的身份,不能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至於衙門的身份證明,也不是不能作假,還是小心求證爲好。

朱雄英則親筆寫了一封信,將安撫教化蠻夷之策告訴了朱元璋。

幾日後,一封聖旨從應天送來,着太孫全權負責此事。

晉王朱棡及各級官吏,必須全力配合。 對於這個命令,衆人都有些意外。

朱雄英才多大,朱元璋竟然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負責?

只有朱棡和陳景恪知道,這是要提前讓太孫走上臺前。

朱標的身體,確實很讓人無奈。

一開始朱元璋他們還想試一試,萬一病情沒那麼嚴重呢?

畢竟朱標還年輕,用了陳景恪量身定製的療養之法,平時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

結果自然是給大家澆了一盆冷水。

一旦過於消耗心神,朱標就會出現諸如頭疼、頭暈、噁心等症狀。

正是因爲試過,朱元璋纔不得不提前將太孫推向臺前。

否則太子尚在,就把太孫推出來,那也太不尊重太子了。

朱標自己反倒是看的很開……至少表面上如此。

和這道聖旨一起過來的,還有朝廷的邸報。

頭版頭條就是陳景恪設計的飛梭,經過馬皇后親自驗證,要求各地衙門推行。

如果是特別大的改變,衙門肯定會叫苦。

百姓都不富裕,一架織布機價值不菲,不是說換就能換的起的。

大多數百姓寧願用老式的,也不會用新式的。

但這次只是改了一下飛梭,本錢幾乎等於零,推廣起來毫無阻力。

這種好事,衙門自然很喜歡幹。

所以,飛梭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大明擴散開來。

此時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一個小小的變動,在開海後會帶來多麼驚人的財富。

且說當下,拿到聖旨之後,朱雄英非常高興。

他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只要能順利完成此事,攜帶大功還朝,就能從紙面太孫,變成真正的太孫。

所以他對這件事情,自然很是上心。

立即就召見了巴優。

巴優也已經知道,這個小少年就是傳說中的太孫。

這幾天又是高興,又是惶恐。

再次見到朱雄英,他立即大禮參拜:“蠻夷之人巴優,參見太孫。”

朱雄英一臉莊嚴,說道:“巴首領免禮。”

待他起身,才又說道:“你的來意我已知曉,對於你的拳拳忠心我心甚慰。”

陳景恪在一旁幫腔說道:“陛下已經命太孫,全權處理蠻夷入籍之事。”

巴優有些驚訝,皇帝竟然將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少年?

但此時他也顧不上多想了,連忙再次下拜道:

“陛下聖明,巴優願攜全族入籍,請太孫首肯。”

朱雄英卻淡淡的道:“巴首領莫急,爾等入籍事關重大,我需調查清楚方可……”

他一番言語雖略顯稚嫩,可仗着主動權在握,也將巴優拿捏的死死的。

讓巴優徹底明白,太孫年幼卻不可欺。

心中不禁想起了之前的種種傳聞,感嘆道,果然不愧是天命太孫啊。

有此太孫在,大明未來五十年無憂矣。

這更加堅定了他入籍的決心。

同時也產生了一點小小的私心,如果能趁此機會抱緊太孫的大腿,日後說不定能有一番作爲。

於是,他對朱雄英就更加的恭敬。

當朱雄英提出,想要了解都有哪些部族願意入籍的時候。

他立即請命,願意前往各部打探情況。

朱雄英要的就是這個結果,見他如此上道心中也很高興,面上卻不動聲色的道:

“如此就辛苦巴首領了……很多部落首領對入籍之事,會心有疑慮。”

“巴首領可代我邀請他們出山,選一安全地點,我親自前往與之會面,共同商議此事。”

這就是讓他作爲太孫使者,去勸說各部了。

巴優自然欣喜若狂,立即保證一定會完成任務。

之後他就帶着朱雄英的使節,前往江西各蠻夷部落,宣揚朝廷的旨意。

但朱雄英依然不滿足,他想要的不是江西一地,而是整個南方的蠻夷全部入籍。

陳景恪知道他正雄心勃勃,欲要大展拳腳,就安撫道:

“欲速則不達,不要着急,一地一地的來。”

“先解決江西的問題,將這裡做成樣板,再去經略其他地方,就會容易很多。”

“且,到時咱們還可以藉助江西土司,去聯絡其他地方的部落首領。”

“你只需要坐在家裡,等着心向朝廷的部落首領,前來朝覲就可以了。”

朱雄英還是很信服他的,按捺主了躁動的心。

不過他們也沒有真的坐等,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提前準備的。

比如,陳景恪就提議,爲所有入籍的蠻夷百姓取一個漢名,並頒發一塊身份標牌。

“取漢名是漢化的一部分,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至於爲何給身份牌……他們大部分時間,還是要生活在自己的部落裡,使用的是自己原來的名字。”

“時間長了,很可能會忘記自己的漢名。”

“有了身份牌就不一樣,看到牌子就能想起自己的漢名。”

“牌子還能時刻提醒他們,已經是大明的子民,上面還有天子。”

“這個牌子最好做的考究一點,首領的用黃金鑄造,官吏用銅片,普通百姓鐵片。”

朱雄英和朱棡都被說服。

不過朱棡提出了一個建議:“蠻夷入籍人數不會少,不論是用銅還是鐵,需求量都非常大,且鑄造困難。”

“土司和官吏用金銅製作,普通百姓用木料雕刻即刻,大不了選用名貴一些的木料。”

朱雄英也認同的道:“造船廠就有很多樟木,邊角料就足夠製作身份牌的了。”

“而且樟木還有驅蟲的效果,百姓隨身攜帶,還能防蚊蟲叮咬。”

陳景恪也知道自己有失考慮,從善如流改變了意見。

身份牌分三種,首領用黃金鑄造,官吏用銅,普通百姓用樟木。

一面雕刻有戶籍地信息,另一面是持有人的姓名。

牌子做的不大,可以掛在腰上,也可以當項鍊掛脖子上。

設計好造型後,朱雄英就命人去寧波造船廠,取用木材製作身份牌。

如此一個半月後,巴優終於歸來,並帶回一個好消息。

有十三個部落首領願意率部入籍。

但他們希望覲見太孫,當面獲得承諾。

朱雄英早有準備,立即邀請諸部首領前來南昌會面。

(本章完)

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11章 用工荒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399章 血債血償102.第102章 假鈔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請假一天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57章 實踐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464章 送上神壇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43章 呂宋第52章 解決之法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8章 御下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432章 殷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471章 禪讓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251章 新的課題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441章 他配嗎第237章 無題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3章 奪嫡旋渦第472章 太聖皇第300章 閃電戰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71章 自古以來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368章 謹言慎行107.第107章177.第176章 異常第493章 有爲無爲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476章 兵發西州第489章 王者之師第486章 秦國,危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70章 新大陸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433章 無題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57章 實踐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29章 提防瓦剌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60章 無題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377章 無題第367章 你們準備好錢了嗎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
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11章 用工荒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399章 血債血償102.第102章 假鈔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請假一天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57章 實踐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464章 送上神壇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43章 呂宋第52章 解決之法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8章 御下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432章 殷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471章 禪讓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251章 新的課題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441章 他配嗎第237章 無題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3章 奪嫡旋渦第472章 太聖皇第300章 閃電戰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71章 自古以來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368章 謹言慎行107.第107章177.第176章 異常第493章 有爲無爲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476章 兵發西州第489章 王者之師第486章 秦國,危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70章 新大陸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433章 無題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57章 實踐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29章 提防瓦剌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60章 無題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377章 無題第367章 你們準備好錢了嗎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