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得勝還師

至於芝罘島和浮山所這兩個地方,於孝天在走的時候,和朱大典打了個招呼,這兩個地方暫時還由他的手下控制,理由很簡單,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朝廷可能還會用上他,到時候一旦要讓他再度北上的話,少不了還要用這兩個地方作爲登陸地點。

如果現在他的人退出的話,這兩個地方隨時都可能廢棄,到時候還要費工夫,耗時耗力不說,還要花費頗巨,這還不算嚴重的,一旦以後有事他要北上的話,這邊因爲碼頭設施不完備,無法讓他儘快過來,那麼耽誤朝廷聖命,恐怕會影響更多。

朱大典雖然覺得於孝天撤兵不撤這兩個地方,還留下人控制着這兩個地方,有點於理說不通,可是大明目前亂糟糟的一片,朝廷也不會關注這點小事,另外於孝天說的明白,以後弄不好他還會被朝廷調往北方,這兩個地方是他需要作爲港口使用的地方,一旦誤事的話,到時候恐怕要算在他的頭上。

另外這件事雖然於理不通,可是大明曆朝歷代,卻最講究一個既成事實,既然現在這兩個地方,於孝天都已經佔了,只要他的手下不在這邊胡來,鬧出大事的話,那麼也沒人願意招惹他。

於是朱大典也就沒有強行要求於孝天吐出這兩個地方,算是默認了把這兩個地方交給於孝天的手下控制,但是要求於孝天要嚴令他的手下,不得在這兩地胡來,以免惹出了麻煩,招致山東其他官員彈劾,只要他能做到這一點,就只管暫時佔着。

於孝天當即保證,絕對不會讓留下的手下在這兩個地方亂來,只要有人敢在這裡亂來,他收到消息,定不輕饒,但是也希望朱大典提醒附近州府縣城的官吏,也少來找他們的麻煩,雙方肯定可以相安無事。

朱大典和於孝天最終就這件事達成了協議,於孝天這才心滿意足的率衆返回了福建。

說是隻有芝罘灣奇山所和浮山所兩個地方,但是朱大典卻並不清楚,於孝天現在派出的手下,已經深入到了整個登萊各州府縣城的地面上,在地方用他們強大的經濟實力還有武力,正在各個地方生根發芽,迅速的崛起於地方民間,成爲叛亂過後,遭到慘重破壞和打擊的地方鄉紳集團之外的地方一股新興勢力,今後在登萊形成了絕對的於字的勢力圈。

像養馬島、長島、靈山島這些山東重要的島嶼,現如今早已姓了於字,成了於孝天暗中在北方沿海的海上基地,不管今後是向朝鮮、日本甚至是建奴走私北方物產,還是以後有朝一日他率兵北上攻打京師,這些地方都將是他留下的橋頭堡。

總之於孝天這次率部北上平叛,結果是令他非常滿意的,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而且還撈了不少的好處,這一年多來,除了從山東弄回去了十幾萬移民之外,還趁機弄回去了三萬多遼東移民,對於以後他要經略北方的時候,這些人都將會成爲他的帶路黨,甚至是急先鋒。

另外這段時間弄回去的移民之中,適婚的女性佔了很大比例,可以大大緩解一下他在臺灣島女性比例太低的嚴重問題。

在於孝天走的時候,他親自召見了先期派往山東這邊的劉不同和吳勝天以及李三等人,當面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褒獎,將劉不同提升爲了少校軍官,當然這只是他暗中的身份,今後繼續留在山東這邊,負責整個山東一帶海狼的各種事務,就連留下的一支擁有大小戰船二十餘條的海軍北方特遣支隊,也要配合他的行動,一定程度上要由他來節制。

劉不同和吳勝天算是等於一步登天了,於孝天這是等於暫時把他們任命爲了一方大員,總理北方山東這邊的各種事務,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權力,吳勝天也升職爲陸軍上尉軍銜,暫時總領北方各地於家軍留下的陸上軍事武力,甚至於給他留下了一個二十人左右的特戰小分隊,專門負責在這邊,替他們幹一些見不得光的髒活。

而那個少尉李三,則被授予中尉軍銜,移駐芝罘島負責坐鎮芝罘灣和奇山所等地,在這邊照看芝罘灣一帶,包括海上的長島、龜島、養馬島一帶的防務,也交由他負責,權力相當大,責任自然也相當重。

接下來幾年之中,就是這幫人,在山東一帶,搞得是風生水起,全面壟斷了山東大部分地區的私鹽買賣,成爲了山東地界上第一鹽梟,同時也把控了山東整個沿海一帶的通海貿易,建立起了一條直通朝鮮和日本的貿易航線,也跟關外建奴勾搭成奸,做起了買賣。

當然於孝天是絕對不允許他們向建奴那邊販賣糧食、金屬這樣的戰略物資的,僅僅允許他們向關外建奴方面,出售茶鹽以及一些輕工業品,從建奴手中換取生口、戰馬、牛羊、毛皮、虎骨鹿茸人蔘等關外的商品。

要知道現在的建奴,在關外可是窮的厲害,別看他沒少搶大明的東西,可是關外現在因爲小冰川時代,造成氣溫太低,全年無霜期僅僅只有兩個多月時間,連三個月都不到,每年五月積雪纔開始融化,九月間就開始下第一場雪。

關外農耕水平本來就不高,土地雖然肥沃,可是一年到頭,根本打不了多少糧食,基本上建奴的八旗吃的糧食,大部分要依靠關內的奸商倒賣給他們。

而且建奴那邊不怎麼會弄鹽,食鹽也需要從關內偷運,茶葉他們也需要,特別是蒙古那邊,因爲蒙古諸部倒向建奴,導致大明關閉了對蒙古諸部的互市,蒙古諸部也需要大量的茶葉。

所以別看建奴很猖狂,可是他們從大明搶去的金銀財寶,很快便會又流回到大明山西奸商手中,在關外苦寒之地的建奴,手頭上基本上什麼都缺,這也是他們每天都琢磨着南下,攻入關內過舒坦日子的動力。

這些物資除了糧食之外,於孝天都允許賣給建奴,這錢與其都讓山西奸商賺去,倒不如他們也趁機賺一些,多弄一些戰馬和物資回來,爲今後有朝一日他揮師北上,誅除這幫禍害提前做一下準備。

現如今通過登萊之戰,於孝天已經徹底檢驗了自己麾下陸軍的作戰能力,別看建奴猖狂,可是對上他的陸軍,照樣也是要被打的滿地找牙,建奴表面上很厲害,但是隻要把他們打狠了,他們照樣也會死,會害怕,會投降。

只是暫時於孝天認爲,還沒到要把建奴搞死的地步,留着他們給大明添亂,始終在北方給大明施以重壓,省的崇禎這個還算是比較能幹的皇帝得以喘息,勵精圖治來個烏龜大翻身,重振大明的國運。

雖然這次他幹掉了登萊叛軍,但是對於整體歷史走向,影響並不是很大,只是順勢把孔有德投降建奴這件事,給徹底堵住,沒有讓孔有德把較爲先進的鑄炮技術先行帶給建奴,也沒有讓孔有德投降建奴之後,讓建奴迅速擁有一支可以在遼東沿海使用的船隊。

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建奴將整個東江軍幹掉的速度,不過以於孝天所見,東江軍現在其實根本已經構不成對建奴的威脅了,毛文龍一死,東江軍內部就分崩離析,相互傾軋,自己打的不亦樂乎,以至於導致東江軍內部不少軍將,後來大批投降建奴,成爲了建奴南侵入關的急先鋒。

遲早東江軍還是要起內訌,只是他們可以多苟延殘喘一段時間罷了,所以未來北方局勢,並不會因爲他這次北上平叛,而導致出現大面積的變化,脫離原來的歷史發展軌跡。

於孝天率部返回福建,路上並無什麼大事,只是沿途稍稍又敲詐了一下地方的官府,但是這次他是回福建,朝廷沒有特別讓地方官府照拂他們,所以他也不容易敲詐出太多東西,只是聊勝於無罷了。

但是這一次他返回福建,風向比較有利,使得他比起來的時候,用時要短了近一半的時間,僅僅一個月不到,便領兵返回了圍頭灣。

不過在他返回圍頭灣之前,到時先去了淡水城那邊視察了一番,淡水城現在已經成了於孝天的一個重工業基地,建起了大量的各種工廠作坊,鍊鋼土高爐的煙囪更是如林一般聳立,各種工業用的煙囪也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聳立了起來。

這些煙囪朝着空中,大量的噴吐着滾滾濃煙,使得這邊的空氣質量已經受到了一些影響,可是這也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以他們現在的技術,搞什麼無污染工業,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他需要這些工業,來爲他提供各種先進的武器,使之能更快的擁有更強實力,回頭等他奪取中原之後,這些工業肯定還是要遷入內陸地區,到那個時候,臺灣島這邊,就不必要搞得烏煙瘴氣了。

(哇哇!多謝大漠笑西風兄弟的重磅打賞!一下子吧名次又拉上去了幾位!讓我怎麼感謝兄弟你纔好呢?另外也鳴謝一醉人和這個冬天520朋友的打賞!)

第208章 損招2第197章 接觸戰第30章 高歌猛進第244章 沉悶的航渡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123章 叛將授首第189章 合作分裂第86章 決戰南門3第60章 水利第74章 招買第134章 死鬥3第96章 僞朝廷第30章 高歌猛進第86章 困坐愁城第125章 困第125章 逼降第173章 趕盡殺絕第154章 航海日誌第272章 托盤奉還第104章 梟雄隕落第60章 禍福雙至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14章 輿論的力量第2章 橫行鄉里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144章 手榴彈第34章 黃雀在後4第73章 奸細第118章 新條件第86章 硬茬子第19章 卑劣的戰術第61章 關廂第86章 困坐愁城第61章 強攻1第244章 不平等條約第106章 業務進展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81章 靶場試炮第45章 標準化造船第181章 火攻失利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139章 兵敗如山倒第59章 疏漏第206章 再次棄島第90章 局勢轉變第144章 戰爭紅利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96章 出征第160章 老謀深算1第72章 火中取栗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84章 築路工程開始第182章 林易陽的身世第112章 新任知州第18章 圖謀第266章 毫不退讓第86章 決戰南門3第148章 熊文燦來信第165章 不了了之第151章 招募第195章 傾巢攻之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93章 趁機勒索2第157章 底氣所在第24章 小黃島第197章 日本海反圍剿戰第43章 謀定而後動第226章 羅田村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113章 地頭蛇臨門第171章 日本貿易航線第45章 震怒第59章 殺心第24章 小黃島第119章 收編第242章 一籌莫展第150章 狗屎運第118章 踏陣第200章 臨陣第42章 偵查第48章 討伐檄文第85章 攻寨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85章 攻寨第106章 圖窮匕見第34章 怒海餘生第113章 漁農稅第227章 對攻1第217章 適者生存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極第88章 孫元化的反應第13章 新的規章第153章 回家第1章 坐地分贓第44章 潛入第97章 一路敲詐第104章 出征基隆第88章 怒髮衝冠第139章 逞威
第208章 損招2第197章 接觸戰第30章 高歌猛進第244章 沉悶的航渡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123章 叛將授首第189章 合作分裂第86章 決戰南門3第60章 水利第74章 招買第134章 死鬥3第96章 僞朝廷第30章 高歌猛進第86章 困坐愁城第125章 困第125章 逼降第173章 趕盡殺絕第154章 航海日誌第272章 托盤奉還第104章 梟雄隕落第60章 禍福雙至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14章 輿論的力量第2章 橫行鄉里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144章 手榴彈第34章 黃雀在後4第73章 奸細第118章 新條件第86章 硬茬子第19章 卑劣的戰術第61章 關廂第86章 困坐愁城第61章 強攻1第244章 不平等條約第106章 業務進展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81章 靶場試炮第45章 標準化造船第181章 火攻失利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139章 兵敗如山倒第59章 疏漏第206章 再次棄島第90章 局勢轉變第144章 戰爭紅利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96章 出征第160章 老謀深算1第72章 火中取栗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84章 築路工程開始第182章 林易陽的身世第112章 新任知州第18章 圖謀第266章 毫不退讓第86章 決戰南門3第148章 熊文燦來信第165章 不了了之第151章 招募第195章 傾巢攻之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93章 趁機勒索2第157章 底氣所在第24章 小黃島第197章 日本海反圍剿戰第43章 謀定而後動第226章 羅田村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113章 地頭蛇臨門第171章 日本貿易航線第45章 震怒第59章 殺心第24章 小黃島第119章 收編第242章 一籌莫展第150章 狗屎運第118章 踏陣第200章 臨陣第42章 偵查第48章 討伐檄文第85章 攻寨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85章 攻寨第106章 圖窮匕見第34章 怒海餘生第113章 漁農稅第227章 對攻1第217章 適者生存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極第88章 孫元化的反應第13章 新的規章第153章 回家第1章 坐地分贓第44章 潛入第97章 一路敲詐第104章 出征基隆第88章 怒髮衝冠第139章 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