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李邦華大明的真忠臣

“朕問你,如今大明當如何?”

皇帝發問。

問的內容,真的是太過於浮空了些。

但是就是這樣,眼前的李邦華卻一點的不懼,似乎心中早有腹稿。

於是他先朝着皇帝行禮,接着開始說道:“臣以爲,當先明吏治,重兵器。”

“詳細道來。”

“遵旨。”

李邦華這個人有才。

這是必然的,畢竟能夠考中進士的人,你說他無才,那簡直就是在打科舉的臉。

而且同僚們也知道這個人有才,可是大家也知道,這個人有點另類。

那就是即使被打上了東林黨的標籤,在別人看他是東林黨的時候,他不認爲自己是,而別人不認爲他是的時候,他卻和東林黨人走的近。

這種人有點騎牆派的感覺。

但是,他首先是一個臣子,爲了大明,他自然是懂的如何的讓自己心中的大明更好。

這樣也就出現了他只對對的人有好感,而非是因爲他們黨派的爭執自己夾在其中左右搖擺。

朱由檢看着他有想法,便讓對方直接的說明,而對方一聲遵旨,然後氣定神閒的說道:“臣以爲,我大明積弊日久,官吏之間多以同鄉同年同書院爲宜,能者不能上,庸者不能下,權力交易,利益相關,引人人趨之若鶩,而無爲國家事操勞者,如此吏治當以重典,以肅清明。”

這人一句話說完,周圍的大臣眼睛都盯着他看。

如果不是皇帝在詢問,恐怕這些大臣們就要跳出來指責了。

畢竟這個同僚這是要把其他的人都一棍子打死啊。

他們這些臣公爲的就是留下一個好名聲,怎能受這樣的屈辱。

“你倒是敢說。”

朱由檢輕輕的笑了一下。

“皇上,這只是其一,問題嚴重早已經是嚴重到了火燒眉毛,臣以爲不可以輕視,當快速提上日程。而皇上您半月前向列爲臣公尋國家增收之策,卻也不見結果,足以說明,一些大臣們尸位素餐也。”

“可笑。”

“李御史可真的是張口就來,如果大明能夠靠你一張口就能夠退敵減災增收,那豈不是太容易了一些?”

“御史果然就是隻會張嘴,你可見那一件件事要理清理順需消耗多少時日,大大小小事務都要抓,那像你們,整日無所事事,滿腦子都是同僚不做。”

……

羣臣終於是忍不住了。

現在這李邦華只是提了一條。

就開始羣攻了。

這完全的就是戳到了痛點。

但是,他們跳也要有人支持,如果皇帝不支持,他們也跳不高。

“李愛卿所以,深得朕心,吏治已久,可一步一行之,你可有增收只良策?”

朱由檢在半個月前,問了富國的法子。

但是大臣們根本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建議。

而且有人居然還敢在奏章中提到上一次被自己斃了的方法——加徵和撤驛。

這些人是真的不動腦子。

或者說是不想通腦子。

如此情況下,朱由檢也就把這件事擱置了起來,因爲自己目前不需要太過於從國庫中撈銀子,如此的話,自己也就不在意了。

今日被這李邦華再次的提起來,朱由檢則需要好好的問問。

“回皇上,自古以來,民以農爲本,我大明人口衆多,地域遼闊,可耕種之地卻並不是很多,如今大明積重難返的就是這侵佔土地。有錢的地主們地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推動卻越來越少。如此,天賦課稅就越發的少了。百姓已經很苦了,他們沒有了土地,如何納稅?如何存活?”

李邦華還是給了大家一個面子。

畢竟大明的讀書人都有一個很大的福利。

那就是你考上了舉人之後,家裡的地就不用交稅了,而且很多的農戶家爲了不被徵稅徵得吃不上飯,甘願把自家的地詭寄到舉人老爺的名下,這樣,原本大明的百姓,就成了地主家的佃農了。

這樣情況下去,大明又沒有限制每一家的舉人地的數量。

如此,留在集冊裡的土地就越來越少了。

這些都是事實。

卻不能夠明說。

一說出來,就是和天下讀書人作對。

朱由檢自然是明白了這一點,不過他也不着急了。

他也沒有繼續的追問這個關鍵的東西是什麼,而是還有其他的問題。

於是繼續的問道:“你剛纔說,武備也要注重,你當可一說,朕聽之。”

“我大明從太祖皇帝始就以軍戶指定了軍人只能是軍人所爲,剛開始時的確是解決了兵源的問題,但是這麼多年下來,大明的軍隊如果遇不到良將,基本上就要荒廢,而且,以文御武,文人無縛雞之力,文人並無戰場之訓,如何能帶領武將作戰?”

“靠,你!!!!!”一干還做着文臣武功的朝臣們聽到這人居然如此大放厥詞,直接是一個個橫眉冷對起來。

似乎就要挽起袖子,讓對方看看,自己會不會武行。

至於說,會不會斯文掃地。

那完全的不用在意,畢竟不管是什麼,都是大家一張嘴定的,美化成智勇雙全也是非常不錯的聲望。

朱由檢點頭。

的確一些文臣表現出了御武的獨到見解。

但是,如果把經常訓練,而且懂的作戰的武將派出去總領一方,只要不死不全軍覆沒,多練幾次也就有了經驗。

而且完全的不用擔心被全殲。

除非真的是那些面子貨。

畢竟真正的武將,那可都是一步一步的爬上來的,學的東西並不少。

“愛卿所言,朕深以爲之,如今京營就是如此,列爲臣公可能不知,堂堂京營號稱十萬,朕昨日去看,總計不出一萬七八,而且還有一千多人被借調於某些臣公家裡做雜役,能戰者不足三千人。”

“就這,三千人,能保護誰?”

“你們不覺得自己的脖頸發涼嗎?如果敵人打來,你們是打算白白送死麼?”

“兵部尚書請辭,是他速度快,是朕給了他面子,他如果晚一點,朕還要問罪於他。”

朱由檢手拍在御案上,然後直接的站了起來。

“退朝!”

王承恩在這個時候看着皇帝要走,趕緊的大聲喊道。

朝臣恭送皇帝先行離開,而他們則一個個的盯着看李邦華,尤其是督察院的左都御史房壯麗,畢竟這是自己手下,居然跳出來了,這簡直就是犯了官場大忌。

第136章 一套組合拳,進獻的美人夠了第257章 怎麼就獲勝了第7章 昏君就該有昏君的樣子第144章 大逆不道第115章 人哪裡去了第163章 聰敏的驛卒第141章 今晚開蔬菜罐頭第214章 天子親軍第167章大明之德第156章 宣威的建奴第202章 將計就計第250章 誰又有誰的想法第152章 大明有希望第87章 工坊的效率第142章 皇帝哪去了第17章 君王不早朝第105章 大明的天藍中帶紅第95章 該死的建奴人第150章 居然來策反第43章 大明的武勳第18章 消息第43章 大明的武勳第57章 考騎射第22章 番薯是紅薯是食物第148章 開始佈局第188章 大明的百姓是善良的第8章 昏君啊第257章 怎麼就獲勝了第46章 辦事辦的好,就要賞第91章 帝王的憤怒第29章 恐怖下的朝堂第104章 抄銀三千萬兩第165章 讀書人還是讀書的好第12章 這些大臣還想加稅第7章 昏君就該有昏君的樣子第102章 冷第23章 皇帝居然發怒了第236章 江南的百姓們都仰望陛下的到來第241章 南北之爭第129章 大臣們理解皇帝不上早朝第145章 開鹽路第180章 大明的皇帝不怕事第233章 拜祭祖宗第269章 我大明平穩安定第174章 皇上,休息了第227章 建奴人得到的信息第37章 變賣皇兄的手工藝品第160章 任務,寵幸樂者第70章 建奴細作第246章 問責地方官員第239章 大明的皇祖第111章 倒黴的劉舉人第137章 能夠搜索糧食種子嗎?第117章 莫名消失的劉舉人第11章 出去給朕辦事吧第4章 人心不足全無君父第129章 大臣們理解皇帝不上早朝第82章 田爾耕的彙報第44章 皇帝的計劃第268章 建奴人的膽碎了第268章 建奴人的膽碎了第59章 爲皇上效忠第40章 皇帝的大方出手百萬第256章 建奴兵敗第59章 爲皇上效忠第245章 遇刺第132章 皇帝的準備第1章 你的昏君體驗卡來了第66章 這昏君還真敢啊第119章 大案變連坐第179章 倭國的狗腿子第5章 開局三個太監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第211章 鹽商的財富第171章 朕的期待第176章 鄭芝龍的奏報和禮物第43章 大明的武勳第158章 槍械設計圖第5章 開局三個太監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第74章 姓趙的漢奸找到了第132章 皇帝的準備第16章 把老婦丟入亂葬崗第216章 歷史第一輛自行車第87章 工坊的效率第42章 大明的武勳發聲的底氣不足啊第240章 大明龍飛第284章 大明昏君非昏君也第219章 沒人敢惦記鄭芝龍的錢第195章 儒家的影響力第15章 掌勇士營第217章 大明當無敵第7章 昏君就該有昏君的樣子第211章 鹽商的財富第46章 辦事辦的好,就要賞第68章 京營舞弊貪污案第226章 大明的皇帝,大權在握第242章 陛下,感恩您的賞賜第26章 輕信小人的昏君第13章 萬人血書求朕倒閹第123章 殿試第167章大明之德
第136章 一套組合拳,進獻的美人夠了第257章 怎麼就獲勝了第7章 昏君就該有昏君的樣子第144章 大逆不道第115章 人哪裡去了第163章 聰敏的驛卒第141章 今晚開蔬菜罐頭第214章 天子親軍第167章大明之德第156章 宣威的建奴第202章 將計就計第250章 誰又有誰的想法第152章 大明有希望第87章 工坊的效率第142章 皇帝哪去了第17章 君王不早朝第105章 大明的天藍中帶紅第95章 該死的建奴人第150章 居然來策反第43章 大明的武勳第18章 消息第43章 大明的武勳第57章 考騎射第22章 番薯是紅薯是食物第148章 開始佈局第188章 大明的百姓是善良的第8章 昏君啊第257章 怎麼就獲勝了第46章 辦事辦的好,就要賞第91章 帝王的憤怒第29章 恐怖下的朝堂第104章 抄銀三千萬兩第165章 讀書人還是讀書的好第12章 這些大臣還想加稅第7章 昏君就該有昏君的樣子第102章 冷第23章 皇帝居然發怒了第236章 江南的百姓們都仰望陛下的到來第241章 南北之爭第129章 大臣們理解皇帝不上早朝第145章 開鹽路第180章 大明的皇帝不怕事第233章 拜祭祖宗第269章 我大明平穩安定第174章 皇上,休息了第227章 建奴人得到的信息第37章 變賣皇兄的手工藝品第160章 任務,寵幸樂者第70章 建奴細作第246章 問責地方官員第239章 大明的皇祖第111章 倒黴的劉舉人第137章 能夠搜索糧食種子嗎?第117章 莫名消失的劉舉人第11章 出去給朕辦事吧第4章 人心不足全無君父第129章 大臣們理解皇帝不上早朝第82章 田爾耕的彙報第44章 皇帝的計劃第268章 建奴人的膽碎了第268章 建奴人的膽碎了第59章 爲皇上效忠第40章 皇帝的大方出手百萬第256章 建奴兵敗第59章 爲皇上效忠第245章 遇刺第132章 皇帝的準備第1章 你的昏君體驗卡來了第66章 這昏君還真敢啊第119章 大案變連坐第179章 倭國的狗腿子第5章 開局三個太監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第211章 鹽商的財富第171章 朕的期待第176章 鄭芝龍的奏報和禮物第43章 大明的武勳第158章 槍械設計圖第5章 開局三個太監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第74章 姓趙的漢奸找到了第132章 皇帝的準備第16章 把老婦丟入亂葬崗第216章 歷史第一輛自行車第87章 工坊的效率第42章 大明的武勳發聲的底氣不足啊第240章 大明龍飛第284章 大明昏君非昏君也第219章 沒人敢惦記鄭芝龍的錢第195章 儒家的影響力第15章 掌勇士營第217章 大明當無敵第7章 昏君就該有昏君的樣子第211章 鹽商的財富第46章 辦事辦的好,就要賞第68章 京營舞弊貪污案第226章 大明的皇帝,大權在握第242章 陛下,感恩您的賞賜第26章 輕信小人的昏君第13章 萬人血書求朕倒閹第123章 殿試第167章大明之德